12.08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中國的茶館極具特色,古稱茶坊或茶肆,由來甚久。賣茶現象,始於晉。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據《廣陵耆老傳》載,魏元帝(260—265在位)時,就有老婦人每天清晨提茶罐到市場賣茶。至唐,茶肆已出現於城鎮中。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宋代飲茶之風極盛,茶肆佈滿大街小巷,而且花樣各異,竟相爭奇。從北宋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即可看到汴河兩岸茶坊林立。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元明之際,操茶肆之業者更多。至清代,茶肆極盛,種類繁多,星羅棋佈,以北京西城論,相繼出現了大茶館、書茶館、戲茶館、棋茶館、清茶館、野茶館、孕育了豐富多彩的茶館文化。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大茶館的特色一是規模大,二是貴族化。

老舍先生筆下的老裕泰茶館,給觀眾的印象可謂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但和以恢弘雅緻而甲天下的天匯軒大茶館比較,則相去天淵。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書茶館,即設書場的茶館。清末明初,北京出現了以短評書為主的茶館。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藝人臨場說評書,行話為“白天”、“燈晚兒”。茶客邊聽書,邊飲茶,倒也優哉遊哉,樂樂陶陶。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比書茶館更具娛樂性的是戲茶館。這種茶館在清代時稱茶園,一度改稱戲園或戲館子,民國時改稱戲院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北京資格最早的戲茶館,首推明末開業於前門外的廣和茶園,其次便是位於阜成門外橋頭西側的阜成茶園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該茶園始建於明末清初,咸豐末年由內廷昇平署重修,成為簡拔優秀伶人進宮當差預演的場地。具有娛樂與競賽雙重性質的棋茶館,既是弈林高手會聚的“棋藝沙龍”,又是一般愛好者觀摩消遣的場所。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北京著名的棋茶館,首推西城義溜衚衕路南的東和順,因掌櫃姓吉,排行第二,故俗稱二吉子棋茶館。該茶館陳設典雅,收費較高,非阮囊羞澀者所能涉足。以賣茶為主的茶館謂之清茶館。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民國期間,位於長安街西頭的龍海軒,護國寺西口兒的慶盛軒,阜成門內大街的天祿軒,都是生意興隆的清茶館。倒退五六十年前,北京城十分空曠,不像現在這樣擁擠的幾乎透不過氣來,所有的清茶館都非常寬綽,桌凳疏置,空間開闊。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大傢伙你一壺“雨前”,我一壺“大方”,他一壺“毛峰”,悶透了之後才一碗一碗地細品,喝得塌實,喝得自在,喝得痛快,喝得夠味,喝得肚子裡空膛了,不用人催,自然四散,各奔東西。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清茶館的茶客,自清晨至黃昏,有如走馬燈,你來我往,絡繹不絕;至於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茶膩子”,則終日泡在茶館裡,長時間佔著座位,而善良的掌櫃從不對其下逐客令,恪守和氣生財之道,竟至於此。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開設於郊野的茶館,叫做野茶館。野茶館是古都北京特有的景觀。前清時,北京各苑圃屬皇家獨有,都人遊憩均去四郊,野茶館的茶文化因此而興盛。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清末及民國期間,屬於西城的著名野茶館有德勝門外六鋪炕野茶館和三岔口野茶館。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野茶館特色是茅屋蘆棚,竹籬環繞,土石桌凳,砂包茶壺,粗陶茶碗,茶湯苦釅,價格低廉。周圍環境皆垂柳拂地,野花鬥豔,蛙蜂齊躁,蝶舞蟄鳴。

盤點中國那些極具特色的茶館文化「茶文化愛好者必看」

野茶館除賣茶外,亦兼售濁酒小菜和斤餅斤面,並有鬥牌、棋會、詩會、酒會、謎語會、俚曲演唱等文娛活動,頗能吸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廣大茶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