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你怎麼看?

用戶3933248822300


承擔什麼課務的教師晉級什麼樣的職稱。因為職稱評聘意味著……

在我們這裡,語文教師就晉級語文職稱,數學教師就晉級數學職稱,體育當然是晉體育職稱,依次類推。言下之意,就是不帶某種課,根本沒有機會晉這種課的職稱。

有個別的教師因為某種原因,被升任某種領導職務,或者是到某領導機構從事後勤保障工作,而以前他的職稱是語文二級教師,現在,他已經達到晉一級 職稱的格,但是,因為他在上級單位裡從事後勤保障工作,沒有在一線課堂上從教,也就是說,他脫離了工作一線,因此,她是不夠格晉高一級職稱的。那麼,他也沒有就會晉崗的機會了。他想通過職稱評聘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已經是沒有機會的了。


這樣規定有什麼根據嗎?

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的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具備教師資格證及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一線任教,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的教師才能參與職稱評聘。

這樣看,從事後勤保障、接送校車、被上級機構借調過去的教師,離開了教師崗位,沒有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那麼,他是沒有資格晉級職稱的。

如果這樣的教師參加了職稱評聘,並且,被評聘上職稱。很顯然,這是不符合有關規定的。

那麼,這樣一部分教師怎樣才能實現職稱評聘呢?我們這裡有一種解決之道。讓他們在做好領導佈置的工作的時候,也適當的安排一定的課務交給他們。一方面不讓他們丟掉自己的業務,降低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職稱評聘的條件。

因為職稱評聘的影響是深遠的,關係到所有的教師。任何人都知道職稱意味著什麼。



大家的眼光都是雪亮的,特別是夠格晉級的教師。任何人的眼睛裡都是不能揉進沙子的。這種關係公眾利益的事情,做不好就會產生矛盾。

我們這裡的做法怎麼樣啊?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不足為據。謝謝閱讀!)


中小學教育者


教育心理專報認為,非一線人員評上高級職稱,而一線教師卻評不上,應該有違職稱評聘政策規定,也凸顯了職稱評聘中的不公平現象以及職稱制度的不合理現象。

首先,對涉嫌違規人員積極舉報。許多地方應該都有這樣的規定,“不參與一線教學的人員不得評聘高級職稱”。前兩年,聽說一個鎮的教辦主任參與高級教師評審,由於他沒有正在從事一線教學的相關資料證明,最後被刷了下來。這說明,上級關於職稱評審的政策還是傾向於一線教學人員的。而某些地方出現的職稱評審倒掛現象,即一線教師反而比不過非一線人員,這應該是明顯違反相關政策規定的。這不僅會傷害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反而會助長不正之風,建議向教育行政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相關負責人,嚴厲打擊職稱評聘中的不正之風。

其次,建議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當前,有些地方為避免職稱評聘中的不合理問題,實行三十年教齡自動晉升高級職稱,這讓辛勤工作的普通教師看到了希望,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改革。但是,還應該建立多勞多得、績優者多得的激勵制度,防止有人出工不出力。同時,非一線人員對教育事業也有貢獻,對他們的待遇也要重視,既不能讓他們晉升無門,也不能讓他們與一線人員爭奪名利。

總之,既要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又要堅決打擊職稱評聘中的不正之風,不斷完善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只有真正實現多勞多得,才能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教育心理專報


有人說:職稱、績效工資、縣管校聘是壓在教師頭上的三座大山。還有人說:珍愛生命,遠離職稱!提起職稱,很多教師都是滿滿地心酸淚呀!總之,一句話,職稱成了教師心中的疼!

推行職稱的初衷是為了合理地實行教師薪酬,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起初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可到了後來,由於職稱名額有限,加之,評審過程中的是是非非,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嚴重汙染了教育的生態平衡,可以說,職稱不但不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了教育的頑疾!

至於說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都評上高級職稱,而一線教師卻沒有評上一事,我認為:這二者並不矛盾,如果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條件具備,評上高級也無可厚非,如果一線教師同樣條件具備卻沒有評上,那就說明職稱評審存在貓膩。如果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條件不具備卻評上高級教師那就更是“遊戲”了職稱評定!對於職稱評定,我申明自己的觀點:

一、不受名額限制或提高名額分配

教師的職稱評定應該參考公務員晉級辦法,凡滿一定的教齡或達到一定的年齡,只要能夠圓滿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可以直接晉升高級,不要故意設置名額,巧限名額,讓同樣條件具備的教師擠得頭破血流,爭得你死我活,這樣下去,惡化了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的關係,嚴重汙染了教育生態,不利於教育的發展。

二、評審過程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評審細則制定一定要切合實際,一定要本著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與發展,不要制定“虛”的指數,不要讓教師為評審而評審,為搶分而搶分,同樣,評審應當做到二個堅決:堅決讓條件具備的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堅決不讓一個條件不具備的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這樣才能確保職稱評定的公正、公平性,同時,職稱評定結果要公開,擺在桌面上,經得起檢驗,讓所有教師心悅誠服。

三、適當傾斜一線教師

職稱評定應該適當傾斜一線教師,為一線教師開綠燈,確保條件具備的一線教師儘早儘快地晉升高一級職稱,甚至可以破格晉升高一級職稱,以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不要讓一線兢兢業業的教師職稱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到了退休都沒有評上高級職稱,成了永遠的遺憾!

結束語:希望上級有關部門慎重地對待教師的職稱評定,使職稱評定實現初衷。現在,一些地方已經採取了讓廣大教師拍手稱快的職稱評定辦法:教齡滿三十年,在偏僻的鄉村學校連續任教十五年以上的教師可以直接晉升高級職稱。教師的春天來了!


全民話教育10911


這很常見,因為標準不一樣。

某大學教師晉副教授,要求sci文章累積6分,出版國家規劃教材,科研省2等獎前4位,項目資金20萬…。機關晉副研究員,要求7篇省級論文,一本專著…。

沒辦法,政策是機關管理人員定的,他不可能弄那麼高,自己達不到。

不光晉職稱,績效工資,年末考評,什麼都是這樣。


落花流水1237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校也不例外。在職稱評審上,難免有的學校的有的教師不是靠在一線教學工作上多年打拼評上的,而是依靠別的手段評上了高級職稱。就像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

不過無論是後勤老師也好,一線老師也罷,誰評上了高級,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關鍵是要公平公正,讓老師們心服口服,毫無怨言。

比如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學校,高級職稱的名額少,崗位少,不少50多歲的老教師可憐巴巴地等著評上高級職稱退休。那時候誰也不爭,誰也不搶,按年齡來。這樣的推薦辦法很少有人有異議,大家心服口服。後來打破了這一規矩,學校不再看年齡了,有高級職稱的名額,按你發表的論文、考核優秀等等來積分,這樣一來,就有了空子可鑽。有的人寫不了論文,每年卻有好幾篇論文發表。年度考核優秀、各種綜合獎勵熱度陡增,成了搶手貨。評獎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人家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拿回了獎狀。

一所學校,在職稱評審上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學校的校風就正,教風就濃,教學質量就相對較高。否則的話,大家心有怨言,工作上難免做樣子,搞形式,懈怠苟且。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較為低下。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這個很正常,因為有關係有背景的都在二、三線,工作輕鬆,不需要業績,沒有責任。一線的都是沒背景,沒關係的,拼的是業績,擔的是責任。而評職稱拼的是關係和背景,路徑不對,結果可想而知。



寶哥沒寶馬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有自知之明會處事,懂事;。前一線老師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以為天上會掉餡餅砸她他們,知現在而今眼目下救災扶貧有時都不精準。況一高級教師職稱呢。


花非花夢裡18


用了一線這個詞,說明題主站在軍事角度提問題,熟悉現代戰爭的人都知道,現代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後勤保障能力,所以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瓏頭大哥


當此疫情非常時期,全民動員,共克時艱,全面打響抗擊疫情的攻堅戰,為奪取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都在做貢獻,即使我們幫不上忙,呆在家裡不出門也是對抗擊疫情的一種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大中型醫務人員,抽調骨幹支持湖北,支持武漢的時候,你不思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卻在網上說教師評職稱,漲工資可不可恥?

武漢會贏,湖北會贏,全國會贏,


用戶1909271327595


你說的是中小學情況吧。我在高校工作了快三十年了,高校從沒有這種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