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說照顧父母最多的孩子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離得遠的在他們心裡是最好的,這是為什麼呢?

靈犀185149568


我每個月工資2000元左右,東拼西湊在我們小區裡給父母買了一個80平米的房子,把他們從幾百裡外的農村老家接來,就是為了多年來的心願,想讓父母脫離老家那種孤單勞累的生活,接到身邊方便照顧,畢竟都七十多歲了,看著他們身體健康,我覺得自己做的值了。雖然日子過得拮据,每月要還房貸,要供孩子讀書,要負擔父母家所有費用水、電、物業、有線電視等等,但是還是比較開心,因為能每天看到他們。同事們坐在一起聊換季去哪買衣服,做什麼指甲漂亮,興什麼樣的鞋,對我來說都沒有興趣,我好像和時代脫軌了,原因就是我沒有那麼多錢去考慮打扮自己,其實是我沒有能力去支撐願望,可是我還是選擇去做了,就不想給自己留遺憾。

和老人近了,生活中暴露出很多問題,他們的生活習慣多鹽多油,偏愛吃辣的硬的,因為媽媽是高血壓,爸爸做過胃癌手術,這些都不利於他們身體,我時常和他們講,可是他們不聽話,說多了不開心,反倒和我生氣。姐姐也在附近偶爾過來看看,什麼也不說,他們覺得很開心,弟弟每年回來一次,父母更是疼愛的不行,言聽計從。突然我覺得我好失敗,為什麼我心心念唸的為他們操心,卻換不來他們的理解呢,我為了他們負重前行已經舉步維艱了,反過來別人都是好人,唯獨我不行。但是如果有任何事我要是不參與他們就不開心,還生我氣,每年帶他們檢查身體,回老家小住,我寧可請假都必須陪著。有時候我也想不管了,像姐姐似的偶爾去看看,可是老公勸我,咱們接他們過來不就是為了他們晚年開心麼,孝就是順,順著他們吧。有時候一個人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靈犀185149568


有人說照顧父母最多的孩子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離得遠的在他們心裡是最好的,這是為什麼呢?


剛剛看到話題就想到了我的一個同學,同學兄弟姊妹好幾個,除了同學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之外,老人的其他子女全部在外地。以前父母能行能動的時候還好點兒,後來父母一個接著一個生病、臥床,父母生病住院,同學兩口子就醫院、菜市、家裡幾頭跑,光身體累不說,心裡的累要比身體的累嚴重得多。有時閒暇之餘,仔細想想父母生病那些被折磨得寢食不安和擔驚受怕的日子總是刻骨銘心!

同學家有個特殊情況,母親從來不想花別人的錢,就是逢年過節外地孩子的錢也一分都不要,就連老兩口子過壽時,外地子女要給錢也是一個子兒都不收。別以為老人這樣做是他們的錢都給了照顧他們的孩子,恰恰相反同學跟父母住在一起幾十年,年輕時同學跟父母住在一起自己要上交生活費,後來老人年齡大了,家庭所有的生活開支,包括外地孩子回來看望父母和家裡來了客人,所有的開支全都是同學自己花錢,不但如此一直以來同學兩口子也從來不收父母一分錢生活費。這樣的事情如果不知道底細的人,肯定說這樣不可能的,不管大家信不信,這是絕對的真實事。

讓人有點兒欣慰的是,同學父母逢人就誇兒子媳婦的好,親朋好友也都知道同學兩口子對父母很孝順。按理說老人都跟親朋好友說兒子兒媳的好了,按理說在老人心裡應該這個一直陪伴的兒子好吧?可恰恰相反老人整天為了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跟同學吵吵吵,有時候還把跟兒子的不快把氣往兒媳身上撒。雖然老人跟親戚說過兒子孝順的話,可老人同樣也說兒子的許許多多的不是。最讓人不解的是,老人經常當著兒子的面說外地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就連逢年過節連東西都不買,平時甚至連電話都極少打的外地孩子在老人心裡也是好的。

最最讓一直陪在身邊孩子心裡鬱悶的是,老人竟然當著兒媳的面多次說:“老了兒媳婦管什麼屌經,還是閨女好。”弄的兒媳只好裝聾作啞直搖頭……

從上述這個真實的案例分析,跟老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平時小小的言差語錯老人就記在了心裡,雖然陪伴的孩子對父母照顧的很周到,但是由於長期都受到同樣的陪伴和照顧,在老人看來卻成了理所當然。正像有句話說的那樣:“久居蘭室而不聞不其香。”可對外地的孩子呢,由於他們長期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偶爾回來一次老人就感到新鮮,他們別管老人說話做事對不對統統順著老人來,在老人看來不跟自己頂嘴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外地的孩子即使平時不打一個電話,不買任何東西,哪怕過年都不回來老人心裡一直還惦記著,那些孩子喜歡吃什麼喝什麼老人總是牢牢記在心裡,只要外地的孩子回來他們喜歡吃的吃,該帶走的老人也提前給準備好,可是,整天守在老人身邊時刻贍養和付出的孩子的吃喝喜好老人卻壓根就不知道……

要問為什麼?還真的說不清,我猜想或許如大家說的那樣:只有距離才產生美吧!



智慧奶奶


謝謝!是的,我有體會。我父母病重我伺候她們十年,接屎接尿……。有一次我下班回家,我父母在屋裡說話,他們很牽掛不管他們的——我的妹妹。

這也是人之常情,都是他們的孩子,看不見他就想念啊!你守在跟前,天天見。

我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距離》,文章中寫到:現在的親情友情都很重要,但是多好的關係也要保持距離,給自己留有退路,給別人留下自己活動的空間……,我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往往盡孝的,天天守著他,他不說你好,離的遠的倒很親近!

老人,見一面少一面,老小孩啊,不要怪他,儘自己的良心就很好!我們盡孝不是讓人說好的!老人走了,自己沒有遺憾,這就足夠!


語文萍


大多是這樣,我們兄弟姐妹仨,父母最疼愛的是哥姐,小時候記事起就是穿他們的舊衣服。父親六十歲那年胃出血住院,我在醫院樓上樓下忙著辦住院手續、交住院費、送化驗(大小便)、領藥等等;我老公忙趕公交上揚州血站拿血。然後每天和老公輪班在醫院陪護,幸好我那時還未生小孩。可直到父親出院,母親都沒說讓我哥和姐換我們一次。


用戶51231557824


本來就是,我媽媽一直就重男輕女,我小時媽媽就不喜歡我,因為我像我父親,黑,不漂亮,我弟弟都像我媽媽,媽媽很漂亮 所以媽媽就一直不喜歡我,可是媽媽又離不開我,文革時期我父親去時了,才14歲的我就挑起了保護媽媽和弟弟們的擔子,一直到媽媽老去,我也老去,還是我照顧著媽媽,最後送走媽媽時也是我守候著媽媽,可是其他的人都忙,除了大弟外,他們連看看媽媽都非常難得,媽媽有三個兒子就我一個女兒,可是媽媽永遠愛的是她老人家的兒子,媽媽對我很不公平,但是能怨嗎?不能,天大隻有天,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兒女,我認為父母偏心是廣泛的,但是孝敬父母是應該的,我這輩子的許多不幸其實都是媽媽給我造成的,不過都過去了,媽媽也走了,媽媽最後的歲月一直都在我面前懺悔,媽媽還說下輩子我們還做一家人,只是她老人家做女兒,我做母親,她老人家說下輩子她來報答我,我每次聽媽媽說這話就要哭一場,是心痛媽媽也是安慰自己,不管怎麼樣,我的付出得到了媽媽和所有認識我的人的認可,我就值得了!,我無怨無悔。


流淌的歲月


我是有發言權,說的一點也不錯,我姊五個,那時我的兒女才幾歲,生活也有餘,那幾個都是農村的,二老在沒得病之前,我貼補不少,吃穿用每年都邦不少。二老得病(癌症)以後,在醫院裡我花了5份之四的錢。我不後悔,我以前不知道,二老走了一後,我哥說我媽煩我,因為我經常數囉她。

現在想一想有後悔,為什麼錢花的多,力也出的多。到後來人還不喜歡,

可能出錢,出力說活也大膽,人老了就象小孩,說不得,雖然都為他們好。她們理解不了,就象電視劇裡的蘇大強。任何人到老了,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往現在的年青人,照顧老人也得有學門,不要硬頂,換個方式。不要象我一樣不討好,應該大夥有一個健全的訪法。不要什麼都攬。


6312IO


確實是這樣的。

我身邊朋友真實故事,朋友是女生,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從小因為姐姐是老大,家裡人偏愛多一些,尤其是爺爺奶奶認為是第一個孫子,所以偏愛,吵架了,不會認為說姐姐要讓著妹妹,而是說幹嘛跟你姐姐吵架?

再加上姐姐學習好一點,家裡所有人都誇姐姐聰明,懂事,對自己不誇就算了,還動不動罵她,她說那時候她非常羨慕姐姐。

後來有了弟弟,全家人圍著弟弟轉,她和姐姐地位都下降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所有親戚都慣著弟弟,不過對姐姐還是比她好。[汗]

再後來長大了,姐姐嫁去了外地,自己在本地工作,時常可以回來,掙了錢也會給爸爸媽媽買東西,會給錢。而弟弟從小不爭氣,不好好讀書,畢業了雖然上班,但是花錢大手大腳,總是啃老,有時候她給父母的錢,就被偷偷留給兒子了,她也是無語。[笑哭]

好幾次父母病了,都是她忙前忙後照顧,姐姐太遠來不了,弟弟不懂事照顧不了,雖說小時候不偏心她,可是也是自己的父母,不忍心。[流淚]

我見了太多孩子,不得父母疼愛,到頭來缺是在照顧父母最多,而最受寵的缺不怎麼照顧,奉勸各位父母自己的孩子都一樣,不要有偏有向,傷了孩子的心。為人子女,要懂得照顧老人,懂得感恩。



可可媽媽日記


也許是吧。

人性總是奇怪的。很難要求別人(包括自己父母)達到某個標準。畢竟父母只是普通人,很多時候更是失敗者。不要把父母的愛看得太高,也就不會失望太大。

但是,我們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心。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就看你怎麼修行了。

我老公就是那個離家最遠,最被父母疼愛的孩子。他從小就是學霸,現在是大公司的資深程序員。我們的家離他老家隔著半個地球,一年只能回去一次。可他父母平時最愛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們,我老公是二老最得意的小兒子(一共七個子女,三兒四女,我老公最小),我是他們最喜歡的兒媳。可憑心而論,除了錢,還有在微信裡不時給二老開個藥方(我老公業餘喜歡學中醫),我們其實做不了什麼。

我老公的大姐上完小學就被家裡逼的早早嫁人,因為男方家境好,可以貼補弟妹,減輕家庭負擔。大姐嫁的不遠,就在鄰村。弟弟妹妹讀書,她沒少貼補操心。我公公婆婆老了,她也是唯一一個每天都去老家照顧的子女。其餘的弟妹都把家安在城市裡。過去的十幾年裡,她一邊帶大自己的孫女(她兒子家在外地,把女兒扔給她帶),一邊還要每天照顧婆家和孃家的老人。大姐夫就是傳說中那種喪偶式婚姻裡的男主角,從來指望不上,退休了也只知道成天打遊戲。前幾年我婆婆中風癱瘓在床,依然是大姐天天幫老人喂吃的,擦身,洗衣服,還要做飯,直到我婆婆去世。別人都說長嫂如母,在我老公家卻是長姐如母。

即使這樣,我公公最牽掛的,最愛的還是我老公。年紀大的人尤其固執,我和老公各種提大姐的好。可就是不管用。

好在我老公的其他哥哥姐姐(除了大哥早逝)也和我們一樣都感激大姐的好。每家買了什麼好東西,都會想到拿給大姐一份。因為要照顧癱瘓的老孃,大姐提前退休,退休收入很少。幾家弟妹就都拿錢出來補貼大姐,儘管大姐不要。我和我老公也每年都會給大姐買額外的禮物。

我公公始終重男輕女,想把家裡的老房子留給我老公和他哥哥。可我說,這房子不能要,論付出,我們離家最遠,能做的最少,憑什麼還要分房子。可老人極難說服。我和老公私下商量,等老人百年後,即使他們硬把房子留給我們,我們也可以折算成錢全部拿給大姐。其實我和我老公早就打算好,將來大姐老了,不管別家如何,我們在經濟上是一定會供養她的。這不是出於義務,而是出於感情。

父母偏心,本來就是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作子女的就更要把心擺正。還是那句話,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改變不了父母,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言行。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的犧牲,就不要自欺欺人地說什麼那是父母的意願。因果其實每個人自己的。秉心持正,以身教感染孩子,還怕將來沒有福報?


用戶7249456299495


題主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本人兄弟四個(無姐妹)我最小。大哥,三哥在外地一年中回家三四次。我和二哥在家,父親十年前去世。老母親今年八十八歲了。不過身體挺好,自已能照顧自已。每次大哥大嫂,或三哥三嫂及孩子們回家老孃都高興得不得了。彷彿讓人覺得他們才是親生的一樣。走到哪裡恨不得寸步不離,恐怕一轉眼又走了。就連平時常吃的糖果,都沒有他們買回來的味道好。我有時也說,一樣的兒子怎麼沒他們做得好。妻子說,行了到她的這個歲數,又不用咱伺候,就知足吧隨便她高興就行了。事後我也想,距離產生美這話說得怎麼那麼好!




鄉野清風270


——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乖巧的孩子父母總是最不喜歡

說到“照顧父母最多的孩子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離得遠的在他們心裡是最好的”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兩句。

我家裡兄弟姐妹六人,兩男四女,我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從小到大,在我印象中,我媽媽對我都特別狠。小時候,我家生活還算比較富裕,爸爸長年在外經商,家裡是媽媽帶著我們幾個孩子。在七十年代,大家的生活都比較困難,但我家總比別人多一些吃的玩的東西。畢竟是在物資潰乏的年代,不象現在,需要什麼都可以管個夠,即使有零食之類也不可能很多。於是媽媽總是讓我們排好隊一個一個地發。我媽做事情特別特別的過分,比如一個人可以分得兩塊餅乾,我媽肯定會分給我大弟三塊,其他孩子兩塊,而我只有一塊。如果東西少的話我媽就分大弟兩份,其他孩子各一份,而我呢一點都得不到。我這樣說,很多人應該是不會相信的,自己的親生母親,怎麼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可是我媽真的就這樣做了。每每此時我總是傷心得不得了,但是我卻不敢哭,我強忍,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偷偷躲在被容窩裡哭。因為如果我當著她的面哭了,可能又會被打罵。嚴重的時候被打得渾身發腫,甚至出血。我年紀小小就經常想著去死,覺得活著真是太難了。現在想想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挺過來的,因為爸爸不在家,沒有人為我主持公道。其他姐妹知道欺負我也不用付出代價,聯合起來欺負我。好在兩個弟弟還不錯。



說實話,我心裡是有怨恨的,一直到現在,提起來我都還忍不住的哭。為了早點離開家,我早早就不想讀書了。再加上那時候,父親做生意時被朋友騙光了所有資金。家裡變得非常困難,支持我讀書也很難了。我出去打工,順便學習了電腦。在那個年代電腦是個稀罕物,一般單位是用不起的,除了銀行。後來我進一家銀行做了文員,生活才慢慢好起來的。

一直到結婚,整個家都是我和老公在撐著。真的該好好謝謝我老公。現在大家生活過得也不錯,但是我媽的開支(除了生活費,她自己有退休金)大部分都是我在供給。大兒子和其他的女兒幾乎都不怎麼管她。她現在和我小弟也就是她最不喜歡的兒子生活在一起,總說小弟這不好哪不好的,反正沒有一樣好。不管我小弟和我對她有多好,他從來不說我們倆個好。那怕我大弟給他買一個水果,她好象也要在所有人面前炫耀一番。還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大兒子。同樣,我給我媽穿金戴銀,買高檔衣物,她也從來不在別人面前提起過,但只要是我姐買的,那怕只有十元錢的東西,她也當成了寶。


親戚經常問我,小時候你媽對你那樣,現在卻一直都是你管著她,你會記恨她嗎?

恨,我現在沒有,但我也沒有辦法掏心掏肺的去愛她。不過作為子女該負的責任,我絕不會推辭。

我想父母親不喜歡的孩子,這輩子是來報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