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在古玩收藏中,瓷器是個大很重要的門類。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眾所周知,瓷器是我們祖先的偉大發明。自它誕生之日起,我們中華民族就向它投入了巨大的智慧、汗水和感情,以致血液裡都流淌著瓷器的“遺傳基因”,所以瓷器受到了普遍的喜愛。


一般地說,古玩瓷器收藏的原則是:精、整、美、稀。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精是製作精緻,整是品相完整,美是形飾漂亮,稀是珍貴稀少。這四個收藏的原則沒有錯,但是,這是瓷器的頂端收藏的原則,而非退離休之後涉獵瓷器收藏的老年朋友和民間初涉收藏的原則。


作為退離休之後的老年朋友和民間瓷器收藏初涉者來說,無論是富豪、文人,還是一般愛好者,或是以投資增值、品鑑雅賞為目的的收藏者,怎能夠做得到精、整、美、稀呢?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作為資深收藏者來說,不妨從粗(粗糙)、殘(殘破)、普(普通)、多(眾多)起步。因為,這類的瓷器見到真品的機會多,上手的機會多,自然收到的機會也就多,花錢還不多。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當然,收藏粗、殘、普、多不是終極目標,由粗而精,由殘而整由普而精,由多而稀,由面而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才是目的。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收藏的大方向,筆者認為,隨著瓷器的價格的水漲船高,收藏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人和收藏愛好者不防將目光轉向

當代名家瓷器。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一方面,中國瓷器在各大拍賣中價格屢創新高。一件品相完好、流傳有序的中國瓷器動輒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項背。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二方面,當代名人瓷正在成為日益受到關注的熱點。


所謂當代名人瓷,就是指民國時期一批著名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和1959年獲得國家首批“陶瓷美術家”稱號的藝術大師創作的精品,以及後來獲得國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陶瓷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名人的名作。


專家們認為,當代名人瓷的優勢在於: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工藝精湛,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整個陶瓷藝術的發展,比如顏料、配釉越來越趨於標準化,同時分工明確,讓具有高超技術的工藝師可以集中精力搞創作。再加之冶煉技術的提高,同樣促進了瓷器走向精品化時代。


然而,當代名人瓷並不是投資收藏的完美“避風港”或“保險箱”,隨著其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不好的現象也正在慢慢出現。最讓投資者頭痛的莫過於“贗品”和“代工”。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對於一般收藏者來說,能夠從大師處訂到工藝品當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隨著大師們受關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難求一瓷”的情況也在日益顯現,不少藏家手中有錢,但訂不到心儀的作品。


許多無良的商家也正是瞅準了這一空子,大量複製大師的作品,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混亂。“瓷都”景德鎮就曾經集中銷燬過冒充大師作品的所謂“名人瓷”。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買到“贗品”固然讓人窩心,但如果從大師處訂來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令人傷心了。


而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這種“代工”的現象還不多見,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給藝術陶瓷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需要從業人員儘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則會影響到市場的發展,打擊收藏家的信心。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名家畫瓷”也應該歸屬到“名人瓷”這一大類當中。藝術家對於藝術天生就有一種狂熱的追求。許多時候,他們完全是在靈感突發的情況下在瓷器藝術品上作畫,成就其全新的價值。


在業界認為,這些大家或大師的作品中,不乏精品之作。只要我們擦亮雙眼,抵制那些低價誘惑的造假商販。收藏當代陶瓷也是相當可觀的。


要想抱得“美瓷”歸,先搞懂這些


收藏只是個過程,把玩是精神的享受,研究陶瓷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不斷繁榮我們國家的陶瓷文化才是目的。


切忌抱著“撿漏”的僥倖心理收藏,若知識和經驗不夠,沒有一雙慧眼去“撿漏”,必將“吃藥”被“”下。


收藏瓷器,藏老還是藏新?


收藏“新貴”,而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