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都說“春雨貴如油”,這一段時間雨水多,對小麥生長是好是壞?

老黎擺稻


最近雨水多正利於小麥的生長,這時小麥已經進入了拔節期,已經進入了迅速生長期,在進入拔節期的同時也進入了孕穗期。雨水充足,非常利於成大穗,減少小花退化,能夠的結籽。但是,由於雨水多,田間溼度大,也利於紋枯病、莖基腐病的擴散傳播,一定要做好一噴三防,使小麥能夠健壯生長,獲得高產量。





用戶中國騰飛


這老話說,“驚蟄至,雷聲起”,剛過去兩天的驚蟄節氣象徵著春雷降臨,萬物復甦。這春雷轟轟,必然也是雨水的象徵,今年春季的雨水也是比較多的,根據國家氣象臺的資料顯示來看,我國多地區春季都處於一種暖溼的氣候之中,而在農村民間也常說這樣一句話,叫做“春雨貴如油”,但這也是針對於像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等春旱比較嚴重的地區,這時候的春雨肯定如甘霖,對作物的影響很大。

但如今一段時間的雨水比較頻繁,對於小麥的生長到底是好是壞?

我的意見是凡事都要辯證看待,都有個度,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一、春雨適量的好處

像開頭提出的那些春旱嚴重,灌溉條件較差的地區,“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是一點沒差,一場及時的春雨能夠緩解麥田的土壤墒情問題,讓春季追肥的效果也提升不少,正處在拔節的麥苗吸收養分的就比較快,還能節省肥料費用。

另外,近期麥田的紅蜘蛛開始出現苗頭,但其有避水性,雨水較多可以很好的抑制住紅蜘蛛的蟲害發生,對麥苗的保護性較高。

二、過度春雨的不利影響

春季澇害的信息在前幾年也是屢見不鮮的,而且麥田正值拔節期,莖稈較弱,雨水量大而且沒能及時安排排澇的話,很容易使麥苗的根系呼吸受阻,消耗養分併發生毒害;其次,春季雨後必晴,短時間溫度上升快,病蟲害的發生就比較頻繁;而且雨水過多,田間施肥就容易降低肥效,局部肥料濃度過高也會造成燒苗,這些對麥苗的生長都是不利的影響。

所以,總的來說,適量的春雨對於小麥的生長才比較有利,對於雨水過多或較少的地區,也要及時排澇或灌溉工作,同時,還要多注意田間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春雨貴如油,暴雨白了頭。

這裡並沒有開玩笑,對於我們種植的小麥生長的情況來看春雨呢,能夠下點毛毛雨,確實非常難能可貴。但是如果說經常下暴雨的情況就不妙了,這種情況呢種植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雖然說人們對春雨貴如油,這個解釋和解讀一直都是正面積極的,但是對於雨水來說,它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適當的季節裡面恰恰剛好合適,才是最為重要的。

有助於生長。

對於春雨來說,確實它是有助於上漲的,對於種植的情況來看它對於我們的農作物生長是非常有利。

小麥種植剛剛種植下去的時候,它需要吸收水分,需要有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種植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放一些肥料,所以要有雨水的滋潤才能夠慢慢的使得它更容易吸收。

如果說放了肥料沒有雨水,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都要去澆水,所以下雨相對應來說是比較好的,是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比較有利的。

生長環境的需求。

其實對於雨水的需求,相對應的小麥來說,在種植的時候它需求是挺大的。為什麼說需求挺大的呢?因為對於商場環境來看。

前期的商場剛種植下去,如果沒有足夠的雨水。沒有足夠的營養成分,它是很難長大,甚至有的可能會枯萎,會黃了。

所以對於生活環境的需求品種本能的需求它是要求有水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覺得春天能夠下一點小雨,對於萬物復甦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凡事不能過多。

對於下雨來說,春雨微微細雨,對於種植的農副產品是非常友好的。也能夠促進生長,那麼如果這段時間雨水不多,這種情況就不妙了。

雨水太多對小麥的危害也是挺大的,首先它會使得土地的氧氣排出去,甚至是硬化捷快化?

所以導致於雨水過多那肯定是不行的,對於這個種植也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對已經種植下去的農作物,尤為影響之重大,一旦下雨過多很可能會出現死亡的現象。


農人莫小道


今年春季是下了幾場雨雪,降水量卻不大。小麥正值反青期,正須要水份補充。我們這裡有個農業諺語:麥下八、十、三場雨。所謂八即八月,農曆八月正值小麥播種時節,八月下雨播種時墒情好,還有麥種泥窩頭之說。道理是土壤溼出苗率就高;十即十月,此時小麥正須要一場雨,促進小麥生根分孽;三即來年三月,基本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小麥開始返青拔節,須要水份充足,保障水份養份供應。


農業諺語還有春雨貴似油,說明春天的雨非常寶貴。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小麥、油菜、大蒜等農作物,都急須要雨水澆灌,才能保證小麥生長的須要。這段時間雨水多,基本都是小到中雨,下的時間短,降雨量不大,不會對小麥造成壞的影響,只會帶來好處!

以上是個人關點,你對題主的問題有什麼看法?請評論區留言。


田園金子


每年春天,南風颳、北風搖。在我們這裡幾乎十年九旱。此時春耕需要雨水,樹木需要雨水,農作物也需要雨水,所以說“春雨貴如雨”。但這句話是對春天整體說的,單就小麥來說,確實有利生長。

但由於小麥前期生長狀況不一樣,所以會造成“有利生長”後的兩種情況:一種在“有利生長後”能增產增收,而另一種在“有利生長後”反而對後期生長不利。

【1】春雨後對哪種小麥有利這段時間,連續降了兩次雨雪,麥田內土壤溼潤,明顯地看出麥苗舒心地吸收著水分,在土壤舒松、營養充足的情況下茁壯成長。這對於兩種情況的小麥,生長極為有力:一種情況是弱苗,如年前由於種植過密,造成根系少、植株細弱的弱苗;或者是由於土壤、秸稈還田不當、缺肥少水等因素造成的弱苗;另一種情況是種植過晚冬前沒有正常生長、分櫱的麥田。

在這段時間雨水較多的情況下,需加強管理:在雨後及時追施肥料,劃鋤鬆土,保溫保墒,使弱苗健壯生長,達到旺苗直至壯苗的標準,達到增粒增穗的目的。

【2】春雨後對哪種小麥不利小麥在雨後生長更加旺盛,這是正常現象。種植戶也非常高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小麥和其它農作物不一樣。“麥無二旺”就說明了這一點。有的麥田,在年前已經旺長:主要原因是種植較早或肥水過多,造成了分櫱過多或植株生長過高,為後期生長留下了隱患。如分櫱過多,超過了在年前分櫱3~5個的正常標準,現在旺長,會對後期拔節等非常不利;植株生長過高的麥田,很容易在後期倒伏。所以說雨水充足對這類麥田不利。

因此在近段時間雨水較多的情況下,對生長過旺的麥田要進行控旺措施:切勿施肥。嚴重者需採用化控措施。根據生長情況,在拔節前後再進行追肥、澆水。當然劃鋤、除草措施不能耽擱,以利後期生長。

總之,“春雨貴如油”這句話確實符合春天的實際情況。但凡事都有個例,否則也不會有“特殊”這個詞。就小麥來說也有特殊情況,所以說近段時間雨水多,對小麥的豐收有利有弊。


泰山農家人


都說春雨貴如油,但是有經驗的農村老人卻說:春澇不濟。

近一時期,我們青島的春雨特別勤,過幾天就來一場雨,迅速扭轉了去年延續下來的秋旱,土壤的墒情現在是特別溼潤,田裡的小麥被雨水催的一個勁的往高了長。我感覺照這樣下去,今年的小麥倒伏的風險大大加劇了。


頻繁的雨水,讓小麥出現了旺長,旺長之後,麥秸子肯定發軟,一但遇到大風天氣,就會出現倒伏,至於說現在的多雨天氣對小麥好與不好,還不能妄下定論,如果後期天氣乾旱,那現在的降雨就是好事,假如繼續春澇,小麥是否能收成好,還很難說。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今年春節後到現在,接連下了幾場雨雪,進入三月份後,又是連續幾場小雨,我們膠東地區原來乾旱的小麥,一下子緩解了旱情,所以說"春雨貴如油"對膠東地區來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春季雨水多,有利有弊,利大於弊,下面分開來講。

雨水多對小麥生長的好處有三方面。

一是目前是小麥即將返青時期,能有效的補充水分。小麥返青階段對水分需求量很大,水分充足了,小麥起身快,生長速度也特別快,有利於加強小麥的分孽和拔節能力。

二是目前是追施小麥返青肥的時節,雨水多了能使肥料快速融化。小麥返青肥對於小麥整個生長期也是相當關鍵,追施返青肥,離了水不行,而雨水充足可以讓小麥更快的吸收養分,促進小麥長得健壯。

三是小麥水肥跟上的話,其抗病蟲害能力會大大增強。小麥返青期水肥充足,小麥長勢良好,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也會增強,對於紅蜘蛛、白粉病、紋枯病等,自身的抵禦能力會阻擋病蟲害的侵襲。

雨水過多也會給小麥生長帶來兩方面不利。

一是野菜雜草會隨著小麥的快速生長而增多。土壤溼潤有利於小麥生長,同樣也為野菜雜草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溫度升高,小麥地裡的野菜雜草會爆發式增多,需要我們在小麥管理中加大除草力度。

二是溼潤的土壤加上溫度升高會造成病蟲害增多。土壤溼潤如果碰上溫度提升過高,地裡的有害病菌會借勢蔓延,增加小麥根腐病、莖腐病等發生的概率。同樣,也為一些害蟲的卵蟲提供了生存條件,加之去年暖冬,也有可能爆發蟲害。此時,應該特別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總起來講,雨水充足對小麥生長是非常有利的,農民朋友只要上心抓好小麥的綜合管理,落實好除草和"一噴三防"措施,小麥一定會取得大豐收。所談不當之處,請予以指正。


天潤土元帥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都說“春雨貴如油”,這句話確實不假!但是雨水過多也不好!水多而澇!水少而旱!所以雨水下的及時正好!過多反而會讓莊稼遭殃!

要知道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可以說是老百姓賴以為生的東西,在古代農民的莊稼收成好壞!多靠天吃飯,雨水降臨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莊稼的收成,特別是在春季的時候,大地萬物復甦,剛剛經過冬眠的農作物,這個時候莊稼更加需要雨水來滋潤,所以人們十分看重春天下的雨,尤其是莊稼需要雨水之時,所以就有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但是月滿則虧,人滿有病,任何事情都有好壞之分,過量的雨水有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大量的減產,在古代可能因此“餓死”的也不少。

而且民間更有“春雨貴如油,連下三場天不收”的說法,這句話中的三場並不是真的指三場雨水,而是指多次,所以雨水太過充足,最終會導致“天不收”。

雨水的太過充足,會讓施肥的土地肥料失效,農作物根部潰爛死亡,從而導致收成不佳。


民俗大文化


你好,我是鄉村靜寶,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春雨貴如油”雨水多,對小麥是好是壞?

“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雨水的到來,萬物經過雨水的滋潤,便有了欣欣向榮的畫面。

春季連著秋,冬兩個少雨季節,再加上春季氣溫回升快,風大,往往容易行成乾旱。而這時正是越冬作物返青期,需要水分。所以春旱顯得特別突出。

這時若能下雨,就顯得特別珍貴,所以對小麥來說是有好處的。

我們這裡如果長時間不下雨的話,就要人工澆地。那就很廢人力的。

我是鄉村靜寶,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鄉村靜寶


現在已經到了驚蟄的天氣,對於驚蟄來說就是雷雨天氣逐漸增多,這也使得天氣會慢慢的變暖,所有的這幅動物已經爬出洞來尋找食物。山上的桃花開了,草木開始發芽,麥苗也已經開始返青拔節,處處是春風滿面,春意濃濃,奼紫嫣紅,芳香沁人心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春的好時節。

這個時候也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正是植物及需要吸收水分生長的時候,因此在這個時候有了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每年春天基本上都是春旱比較長,雨水比較少,這使得農作物的生長非常的不利。有時農民為了對越冬的農作物追肥,一般需要追肥後再澆水,這才能夠保障糧食獲得大豐收,也就是農村所說的給小麥澆返青水。

這一段時間在一些區域雨水的確是比較多,雨水朦朦朧朧,飄飄灑灑,如雲如煙,不是特別的晴朗,天氣的溫度有所偏低,導致了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畢竟低溫對於即將發芽開花的一些植物是極其不利的,甚至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倒春寒就是由於春天雨水比較多,南邊的暖溼氣流和北方的冷溼氣流相互的碰撞產生的雨水,如果兩股氣流相互碰撞勢均力敵,而且比較強勁就產生了雷雨的天氣。因此,驚蟄前後雷雨天氣相對比較多一些。

但是我們這邊雨水相對來說比較少,也就下了一場冷冷清清的雨,當然雨水還不是太大,表面土層溼度達到了3~5公分,但隨著近期冷空氣不斷的來襲,也使得水分蒸發非常的快。加上春風不斷地吹來吹去,造成了農作物出現乾旱的現象。如果在這個時間有一場有效的降雨,對於植物的發芽開花以及小麥的拔節是非常有好處的。這個時候如果是雨水比較多,農民可以對於小麥苗子比較弱的田地追施一部分化肥,一畝地使用尿素25斤,硫酸鉀複合肥10斤左右即可以。

總之,對於春天下雨對於小麥生長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到了春分前後,雨水更需要多一些,這樣對農作物生長是極其有利的。畢竟春分前後氣溫已經上來了,農作物生長是非常快的。但對於近期溫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的,如果雨水過多,就會形成倒垂寒的現象,如果長時間的雨水造水寒現象就非常的嚴重,這樣就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了。這就是農民所說的過猶不及,什麼東西多了就不是貴重的東西了,只有物以稀為貴,有效的及時雨才是最好的雨水的天氣。像人們所說的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的狀況下,春雨就是會貴如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