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民將會在這場疫情中遭受怎樣的損失?如何自救?

用我的眼睛告訴你


農民在這次疫情中遭受了損失,這也是誰都不想看到的,搞好防護措施同時要搞好春耕春備工作,為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盛亮種植家庭農場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損失最嚴重的是農民中的農民工。因為有很多農民工把自己承包的土地,都轉包給了別人,有的轉包合同都籤幾年甚至是十幾年。農民工想種地沒地種,農民工想打工走不了,有的是在建築工地,餐飲娛樂場所等單位打工。暫時又開不了工。所以說現在農民中損失最嚴重的還是農民工。

現在農村陸續到了春播的季節,但是對種地的農民影響並不大,因為為了農民春耕生產,現在農村都己經打開了綠色通道,農資化肥,種籽等農用物資,都可以正常的運送到家裡,農民自己在勞動生產中,只要注意衛生,戴口罩,勞動中少聚集,注意疫情的控制傳播。因此這次疫情對真正種地的農民來說損失並不是太大。(歡迎評論指導)





放羊老頭


疫情突如其來的發生,確實讓我們農民措手不及。但就純種地的大多數農民來說,造成的損失相差較大:有的損失慘重;有的幾乎為零。但不管哪種情況,比起抗疫一線白衣戰士的奉獻,都應該忽略不計。

疫情期間農民遭受損失的基本情況

首先說明的是,由於地域不同,我說的只是我們當地的情況。我們北方和南方不同,南方的農作物,特別水果、時令蔬菜一年不斷,況且油菜早已進入管理期。那裡可能損失較大,尤其水果。

【1】種植季節性農作物的基本情況由於氣溫低,地溫回溫慢,所以我們當地,對於種植季節性農作物的農民來說,損失較小,可以說基本為零。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這裡種植農作物一般在4月20號前後,既使需要催芽的生薑和育苗的紅薯也要在3月20號進行。

當然損失小,並不等於沒有一點損失。種植的冬小麥,開春後表層的凍層已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雜草,此時應及時劃鋤,一方面可以舒鬆土壤,增加地溫;另一方面清除雜草,減少和小麥爭奪養分的機率並利於增加地表受熱面積。同時延誤了控制麥蜘蛛的最佳時機;另外,影響了春耕:每年元宵節過後,農民緊張的工作開始了:消理前茬、運農家肥。一旦地內無凍後,就及時耕地,為的是土壤沉實,並盼望春雨滋潤。但由於疫情的原因,都在家翹首以盼。

【2】損失慘重的農民這次疫情,給以種植業為主造成最大損失的,就是大棚種植戶和果農。以我們這裡為例:草莓大棚一年就一季,並且在春節前後上市,並且主要在正月銷售,但今年正月是防“疫”的最關鍵時期。往年從初二開始大棚旁是排列有序的小車,大棚內是擁擠的顧客,自由採摘。而今年大棚外門可羅雀,大棚內是密密的草莓。向四周望望,空無一人,偶見一輛車竟是消毒車,看見一人竟是值勤的。豈不慘透了。以至於後來“疫情”逐漸變緩,往年20一30元1斤的草莓,僅賣到10元左右。可以說損失慘重:因為賣的這10元是本,另外多賣的才是利,實際上等於從去年育苗、悶棚、栽植等一系列工作,全是白忙活。

至於果園,相對於大棚種植戶來說,總體上損失小點。但積壓在家裡的水果賣不出去,春季管理:施肥、剪枝等一系列工作都受到了影響,給今年減產造成定局。

當今情況下,如何自救

【1】損失較大的農民損失慘重的大棚種植戶,只能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來解決當前的困難。往年5.1後清理完棚內後到9月底才栽植新草莓,今年在這種情況下要更換思路,利用這段時間外出打工4個多月,掙部分工錢彌補今年的損失;或者今年不歇棚種植一季適宜的時令蔬菜增加收入。

【2】損失一般的農民現在病例逐漸減少,大多數地方已允許戴口罩、按規定出入。象果園承包戶,應利用這大好時機,及時對果園進行管理,把損失降到最低。畢竟果園是單獨的一片小天地,在自律的情況下可以自由活動,隨心所欲地幹自己的農活。

【3】種植季節性農作物的農民由於春耕備播在即,在逐漸允許出入之際,應早起晚睡,改變按部就班、按時出坡的習慣,緊促一般當前應急的農活,把耽誤的工作奪回來,對今年的豐收不會造成影響。

總之,我們也不是高大上。我還是開頭的觀點,縱是損失慘重的農戶,與之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來比,這些損失也應忽略不計,因為他們獻出的不僅是體力、精力,甚至有的獻出了生命。沒有他們的奉獻,我們也不會有機會在這裡探討這個問題。


泰山農家人


在《當代中醫師靈驗奇方真傳》沒落的今天,請“國家衛健委”笑納民間偏方:

理由一

艾草、柏樹葉、苦丁茶、豆渣草、苦楝樹皮~各500克(合計10個250克),加水30千克,燒開熬10分鐘,把藥水倒入木缸中冷卻到39度,讓新冠病毒患者藥浴10分鐘即可

理由二

繼續使用新冠病毒康復者血漿,康復者血漿含抗體

理由三

中醫說,換季常吃蘿蔔白菜湯—不用郎中開藥方換句話說,請全國人民吃300,白開水煮白蘿蔔煮白菜。

曹良坡15894264733曹半仙論戰役,決戰速勝👍 👍 👍







曹良坡


從種植業和養殖業來看,種植業普遍損失較小,部分養殖業損失較大;從單一種地和農工結合來看,只種地的農民損失較小,農工結合的農民損失較大。至於自救,主要還是立足於自身、搶著幹活搶著掙錢,力爭把損失找回來。

這是天天在農村轉來轉去的筆者,根據所見所聞得出的答案。下面,就簡要說說相關情況。

第一,種植業損失較小,部分養殖業損失較大。

(一)疫情對種植業的影響相對較小:一是疫情對春耕生產的影響有限,除了購買農資相對麻煩一點外,基本不會耽誤農時,群眾從事農業生產基本不會涉及人員聚集及人員較大範圍流動的問題,主要都是各種各的地、互不干擾,即使請人進行耕作,一般也不會涉及跨區域作業的問題。二是對年前種植的小麥等生長週期較長的農作物基本沒有影響,因為到目前還不涉及需多人作業的田間管理。三是年前種植的蔬菜等影響也較小,特別是一家一戶種植的蔬菜,因其本身就是自己食用,至於部分菜農因各地回鄉人員增多且一時無法外出,銷售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二)商情對部分養殖業影響相對較大。主要對專業養殖業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因道路封鎖、市場停止活禽交易,導致該出欄時無法銷售等。筆者這裡就有養鴨專業戶,因無法銷售眼睜睜看到虧本。網上也有因無法銷售,將大量成品雞鴨免費送人的報道。但就農村大量的散養戶而言,因非洲豬瘟的影響,主要還是自養自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第二,單純種地的損失較小,又種地又打工的損失較大。

這是因為單純種地的,主要的農時不會有太大的耽擱,即使有一定的耽擱,還可以及時進行補救。而又種地又打工的,疫情對企業廠礦的節後復工復產影響較大,不很農民工有近1個月無法外出務工掙錢。

第三,搶著幹活,搶著掙錢,用時間和汗水力爭把損失“搶”回來。

疫情的發生,雖然大家都不希望,但畢竟是沒得辦法的事情。怨天尤人、指望天上掉餡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國*家、企業在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在想方設法把疫情的損失力爭降到最低。作為農民個人而言,抓緊時間搞好當前的春耕生產、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好多種經濟(比如積極發展種養殖、多方尋覓打工掙錢的機會、及時外出務工掙錢等),用時間和汗水力爭把損失“搶”回來。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此次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小影響,農民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主要包括:農民工無法及時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部分果蔬滯銷帶來經濟損失,農耕無法按時進行,農民的孩子無法及時享受線上教育。

一是對農民工和農村孩子的影響。新冠肺炎病毒致使農民工推遲了離鄉外出打工的時間,滯留在家,沒有生活來源,生活壓力大。對於農村的孩子而言,農村網絡較差,電腦等電子設備缺乏,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學對於農村孩子而言,可能是停課停學,造成的悲劇就是河南一個農村女孩因無條件上網課而自殺。

二是對農業和果蔬的影響。對於農民來說,尤其是菜農果農,前幾年這個時候應是收成賣的最好的時候,因為返鄉探親的人們在這個時候對蔬菜水果的需求要遠遠超過平常,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裡面封閉了起來,全國很多地方瓜果蔬菜種植戶表示:再要是賣不出去的話今年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了!同時春天,部分南方地方需要春耕種地,因為疫情的影響,也做了推遲。

如何自救?首先滯銷水果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大眾點評,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多渠道銷售,減少損失。其次對於滯留在家的農民工而言,在陪伴家人的同時做好2020年的規劃。最後對於無法上網課的農村孩子而言,家長應儘快創造條件,或者統一向村組織或者上級單位尋求幫助。

疫情是對國家的考驗,也是對個人的考驗,我們應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相信疫情會過去,美好會繼續。




奮鬥的俊青


疫情爆發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而且也針對疫情做出了全面有效的部署。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疫情重災區武漢,這種不畏生死的壯舉,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好評。正是醫護人員全力以赴夜以繼日的工作疫情才在如此短的時候內得到有效的控制。

從疫情爆發至今全國各行各業都受到非常大的打擊,尤其是農業養殖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疫情來的如此突然,不可能也來不及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只能是將損失減到最低。

農民從事的行業很多,基本上每個行業都因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養殖業和種植業。現在的農民從事種植和養殖都是大規模大產量,從生產到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渠道。這次疫情防控非常嚴格從高速公路到鄉間小道都設有關卡,進不去也出不來。而蔬果類食物因為無人採摘爛在了地裡,就算採摘了由於道路封閉也運輸不出去最終成了無用的廢品,眼看著一年的辛苦付出打了水漂,真實痛心不已。

現在正值春播春種的大好時機,此次疫情還沒有過去大部分地區還在封閉狀態,受此影響農民春耕春播所需農資無法購買,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養殖業也是如此受到道路封閉的影響,本該出欄的肉禽銷售不出去,所需的糧食和飼料無法得到補充,有些養雞戶被迫無奈以十元錢的價格出售產蛋雞,由此緩解飼料不足的困境。

在這個非常時期,有些頭腦靈活的農民依靠電商平臺賣出了不少農產品,但是對於巨大的產量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只能是儘量減少損失。

春天來了經過全國人民不懈的努力,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工廠正有序復工復產。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也會隨著疫情的結束慢慢好起來。


魚者魯波


答: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而後蔓延至全國。超過一個月且依然未徹底結束的全民“禁足”對農業的影響是顯著的,無論在生產端、流通端還是銷售端,尚不明朗的疫情發展對農業產生的未來影響必須提前考慮,做到科學研判。生產端:春耕將面臨巨大壓力,特種養殖或進入冰凍期。從事農業種植的朋友都知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的老話兒,按照往年春耕早已拉開序幕,農民朋友們也在加緊採購即將用到的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春耕將面臨較大壓力。一方面是農業生產資料購置渠道不夠暢通。受限於部分地區交通封堵嚴防疫情“人傳人”等要求,使售賣農業生產資料的商戶多處於關門閉市的狀態。另一方面是疫情也給從事生產活動的農業人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更好地打贏這場“防疫戰”,不少村落都採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種植戶的生產資料運不進去,農事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不少種植大戶在春耕時節需大量用工,但受制於疫情,很難找到幫忙人員,農事活動無法進行。還有不少地區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等生產性服務也被迫停止。另外,由於本次疫情的發生源頭較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所以消費者大多會本能的排斥食用野生動物,即使是家養的雁、蛇、孔雀、鴕鳥、野豬等也不在食用行列,預測特種養殖業可能會因此進入一個相當長的低迷期。流通端:車輛“禁足”使進出成難題,亟待開通“綠色通道”。農產品再多再好,運不出去只能是血本無歸,急需的生產資料運不進來也會面臨巨大損失。消費端:疫情對生產端和流通端的影響必然會波及市場端,出現供需矛盾主要表現是農產品價格飆升,供不應求。其原因一是受道路封堵影響,使農產品不易運出,價格奇高;二是人們受“禁足”和本能恐慌心理影響不敢出門去菜市場和超市購物,進而提升了從生鮮電商平臺囤貨的熱情;三是人們集中在線上買農產品,導致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爆發,而電商平臺事先也沒有預想到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因此即便調動所有的資源一時間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致供農產品不應求。自救措施:生產端:對於在當地市場買不到農資的情況,農民朋友可以選擇從網上購買所需的生產資料,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不誤農時,穩妥有序推進農民工返城務工。流通端:農民朋友要積極響應近日三部委聯合下達的要求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保障農產品市場供給的緊急通知要求,在有關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後加快農產品和生產資料的運輸流通。消費端:有關部門多渠道方式督促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囤貨,適度採購,防止農產品尤其是新鮮蔬果積存過久而致腐爛浪費,也從側面打壓商家借疫情防控哄抬價格氣焰,有效控制農產品地裡太賤,店裡太貴情況發生,保護農民朋友合理訴求和利益





黑龍江劉軍


其實這場疫情對於農村影響還是很大的,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地方都進行了封村,限制親戚走動,外地人不能進村等等。這些其實都給農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一、例如封村給農村帶來很大的損失,現在很多農村都進行了封村,封村之後一些糧食收購商和蔬菜收購商無法進行正常的收購活動,例如疫情發生後造成泰安的一些農村的西紅柿銷售成為最大的困難。一直到現在農村的很多玉米還沒有賣掉,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損失。

二、現在疫情之下,公共交通運輸收到影響,再加上封村等等,造成很多農民外出務工受到影響,農村很多農民都是外出務工的,農民一年中大部分收入是來自外出務工所得來的。現在很多農民無法外出務工給農民的收入也帶來很大的影響。

這次疫情帶來以上影響,作為農民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呢!

一、對於農產品滯銷無法外銷的情況下,要積極的拓展銷售渠道。以往很多農民將農產品直接帶到收購市場將農產品銷售給商販。現在商販無法進行收購,農民可以直接尋找超市,小賣店這些終端渠道,這樣擴大了銷售渠道,也可以增加收入。例如現在草莓滯銷,現在很多種植戶開始在路邊進行銷售,解決了部分問題。

二、對於無法外出務工,農民可以考慮參加農民工定點返工報名。也可以在農村將土地種專,也可以考慮將長途外出務工改為近途務工。這樣能在維持收入的前提下也能很好的照顧家庭。





鄉村調查


個人認為就全國的情況來講,這次疫情對農業的影響相對其它領城還是比較小的。因為這次疫情發生的時間特殊,舊曆年底,新曆年初。這個時間段對全國的農民來講,無論南方北方,農作物收穫已經結束。大部分的糧食作物都已歸倉。所以農民應該在這場疫情中損失不是很大。但是會對溫室大棚裡的瓜果,蔬菜有一定影響,由於後續疫情嚴重,全國道路,交通設卡限行,造成運輸不暢,貨物滯銷。因此,對萊農,果農造成比較大的損失。目前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英勇抗擊下,疫情己逐步好轉,全國各地生產逐步恢復正常,而我們廣大的農民,根據歷年的種植時間,今年也會不誤農時。還有題問談到如何自救?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1。當今互聯網非常發達,滯銷的瓜果蔬菜可以通過網絡直播方式銷售,減少損失。2後期隨著疫情逐步控制,國家既時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取消高速路收費,加快綠色通道審批,減少成本。現已全國道路暢通,果農,菜農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及時出貨!3相信有黨的好政策,國家對三農的重視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安排,設及惠農方面的政策會進一步加大,農民的損失一定會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