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竹鼠算野味嗎?

2019新型冠狀病毒依然在蔓延。截至1月27日24時,確診病例已達4515例。


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被認為經由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銷售的“野味”傳播。中國疾控中心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併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


大家都在呼籲不要吃野味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野味?野味有什麼風險?如何避免吃到野味呢?


竹鼠算野味嗎?


野味是中國人對野生動物來源的食材的一種俗稱叫法。它的關鍵是“野生”,也就是非人為飼養的,通常是捕捉的,在國外統稱為wild animal。


但是,我們國內的情況還並不完全一樣,“野生”和“飼養”可能並存。因為我國國家林業局在2003年8月發佈了一個《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

這個名單中列舉了54種野生動物,“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事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和經營”。這其中包括了梅花鹿、野豬、果子狸等,用途有科學研究、醫藥衛生、動物園展示、食用或者觀賞等。


至於到底怎麼用,尤其是能否食用,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這個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比如北京禁止食用果子狸,但是其他地方可能是可以吃的。


所以,我們吃到的有些“野味”,也可能是人工養殖的。


竹鼠算野味嗎?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26日宣佈,即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作為“竹鼠養殖專業戶”的華農兄弟,早期也是勤勤懇懇地教人怎麼飼養竹鼠,然而冷門如斯,一直都沒什麼人看;可自從發了怎麼吃竹鼠的視頻之後,一躍晉升為美食博主,紅得不可收拾。


因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很多網友就疑問:那他們倆吃的竹鼠是不是野味呢?如果僅僅用“自己養的,不算”來解釋,似乎也過於簡單了。


首先,我國2018年頒佈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三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有益的和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也就是“三有動物”)。竹鼠被列為了三有動物,在廣西等省份還屬於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所以,竹鼠是“在編”的受保護物種,

如果是野外捕獲的,那絕對不能食用


其次,上文提到的2003年《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中並沒有竹鼠。從這個角度看,竹鼠不能商業性地馴養繁殖或者食用。


但竹鼠也不是一概不能養殖。成功的竹鼠養殖案例,曾多次登上CCTV農業頻道等電視節目,也在一些地方政府得到了鼓勵扶持。

竹鼠算野味嗎?

目前,竹鼠的人工飼養繁殖已經很成熟了,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竹鼠多為合法的人工養殖

按照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如果想要養殖,需得到縣級以上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依法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馴養繁殖,是指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為保護、研究、科學實驗、展覽及其他經濟目的而進行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活動。


但如果要公開售賣竹鼠肉、食用竹鼠,還得需要檢疫合格證明。目前的檢疫措施和標準(尤其是屠宰檢疫),主要針對家畜家禽類(豬牛羊雞鴨鵝等)。不管他們養的竹鼠是不是俗語中的“野味”,華農兄弟目前沒有取得檢疫合格證明,也就無法在線上向消費者出售竹鼠。


竹鼠算野味嗎?

華農兄弟自述不知如何獲得檢驗檢疫證明


不僅僅是竹鼠,購買其他養殖的動物時,大家也要關注這個“檢疫合格證明”,不要食用未經檢疫、來源不明的肉類,這比單純地糾結“野味”這個字眼更有意義。


野生動物更健康嗎?


其實,普遍來說,野生動物的口感較差,因為它們的肌肉纖維更發達,肌間脂肪更少。


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多數情況下和養殖動物也沒什麼本質差異,甚至有時還不如養殖動物。


受中國傳統食療的影響,很多人吃野生動物是為了進補和一些健康功效。比如,吃蝙蝠可以滋陰壯陽。但這其實完全是人們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能夠壯陽的食物,中國男人這麼熱衷壯陽,到底是自己真的不行呢,還是不自信?


比如,有人說“吃穿山甲可以通乳”。但實際上,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而已,它的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和我們人類的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科學家測定發現,穿山甲鱗片中各氨基酸組成和我們常吃的豬蹄甲也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你吃穿山甲還不如吃點豬蹄甲。


竹鼠算野味嗎?

走私入境的穿山甲丨shanghaidaily.com


“野味”會有什麼問題?


野味生活在野外環境中,常常存在各種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有些本來並不會危害人類,只是潛伏在動物身上。但是,它們在人類捕捉、食用過程中就會被帶到人群中,病原體就會在人群間“遊走”,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慢慢適應人類生活環境,而且還會逐漸變異,變得可以使人類生病。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流感”,幾乎所有人都得過流感,出現過呼吸道的病症;但是你大概不知道,流感這種病原本跟人沒什麼關係,它們來自於鳥類,而且這種病本來跟呼吸道也沒半點關係。怎麼回事呢?其實,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鳥類的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但是,病毒是會“突變”的。一個鳥類流感病毒,只需要幾個簡單的突變,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感染人類的新型病毒。而且,人類呼吸道細胞表面的受體和鳥類消化道細胞的受體非常接近。於是,當這些從鳥類身上突變而來的新型病毒傳到人身上的時候,它們在人類身上引起的就是呼吸道病症,也就是“流感”。


除此之外,人類歷史上極嚴重的瘟疫——黑死病,其實是來自野兔、旱獺的鼠疫;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是源自蝙蝠、以果子狸為中間宿主;類似的,還有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等等。


雖然吃的時候燒熟、煮透可以殺死絕大多數微生物,但捕獵人員、銷售人員、廚師等人不可避免的接觸活體或凍貨,依然有很大的概率被各種細菌、病毒感染


再強調一下,因為這些“野味“沒有經過正規的檢驗檢疫,一旦攜帶可傳染人的病原體,後果不堪設想。17年前的SARS,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慘痛的教訓。


如何避免吃野味?


首先,從內心上不要盲目迷信野味。以及,儘量去正規市場購買常見的動物食品,比如去大超市買豬牛羊、雞鴨鵝等常見動物食品,不要盲目獵奇。


不購買野味,不僅是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為保護野生動物出力。推薦大家 關注果殼旗下公眾號“物種日曆”(GuokrPAC),瞭解更多有關物種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高凌,崔彥紅.009 在美國野味引發的食品安全和管理問題[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6,33(1):47-49.

[2]郭錫鐸.野味的消費行為及其對人體的危害[J].肉類研究,2003,(3):5-8,4. DOI:10.3969/j.issn.1001-8123.2003.03.002.

[3]呂江.食源性寄生蟲病的危害與防控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9):154-155. DOI:10.3969/j.issn.1672-5190.2010.09.082.

[4]於賢德.誘惑與危險--"非典"陰影下的野味飲食文化反思[J].廣東社會科學,2005,(1):20-25. DOI:10.3969/j.issn.1000-114X.2005.01.006.

[5]王成惠,秦少青.我國常見的蟲媒傳染病[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7,(9):17-18.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07.09.008.

[6]關於發佈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梅花鹿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的通知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818/20030805/796749.html

[7]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1/20170315/204774.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9]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untouchablegeckos0915.html


竹鼠算野味嗎?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