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到故事裡,是不是不道德?

小小織夢者


看你是什麼樣子去陳述了:

真實表達,真實記錄,沒什麼的,故事來源於生活,生活又會有很多故事,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記錄這個時代的故事,完全是可以的。

如果你記錄的時候沒抱有同情心,是一種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心情去寫我覺得算了,因為這樣顯然不太道德。

真實,善良的對待身邊的事和物,就不會在意別人會怎麼認為你,首先過的了自己的良心關,別人都無所謂的。

希望你通過生活中真實的故事創作出好的作品,為當代人留下寶貴的素材,留給後人,留給下一代,正能量滿滿的傳遞愛。


滿目琳琅


換一個角度,我是那個被你寫進故事的“主人公”。

今天吃完飯,沒事就躺在沙發上開始刷手機,有位朋友更新了一篇文章,我好奇地點了進去,看完後整個人都愣住了,因為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我本人。

關於自己的悲慘遭遇,我不想去會議,可就在此刻,我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樣站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之上,任由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圍觀品談。身體開始抽搐,憤慨佔滿了我的整個身體,最終卻還是沒忍住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朋友,如果你認識故事中的人,建議還是要諮詢當事人,如果他(她)本人不介意,你可以以化名的形式抒寫關於她(他)的故事。

在國外此事和隱私掛鉤,在我們國家,此事和個人道德相關。



小C楊


我覺得這沒什麼,但是呢,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讓當事人看出來你是在寫他,你可以以他的故事為原形,但是呢,要讓他看到以後認為那裡面是有多個人物,多個人格組成的,一個虛擬的人物絕對不可能是他。無論是你故事裡的這個人物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咱們都不能讓這個人有對號入座的機會。

芸芸眾生,大家都不容易,都活得很艱難,我們就不要再踩上一腳了。其實這一點只要你寫出來也說明已經踩上了,但是呢,不能讓他感覺出來這裡呢,我覺得很簡單,你只要把你小說裡的人物和他的一些個性和真實世界裡的這個人稍微做一些修改就可以。

有的朋友可能會反駁說,正是由於這個人的性格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劇,我沒法把它改好,我只能那麼寫,或者說給他寫得更差。那你也沒有必要產生什麼不道德感,這個不道德感呢,是對於一個寫手來說的,給人家那個人物沒關係,他如果真正的看到以後,他覺得是血糖人們普遍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唉,覺得挺高興很新奇,自然不會怨你。只有個別的人呢,可能會對你產生一定的厭惡,認為你把他寫的太差了,但是這個呢,如果他能感覺到,我覺得你是可以通過一些物質上的補償來彌補的,也不存在著什麼道德不道德這個問題。


王陽培訓


關於故事創作,我認為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章頁。

故事無論用文字敘述給人看,或用口述的方式講給人聽,首先要能引人入勝,故事情節要符合邏輯思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靠譜。

其次趣味性一定要有,讓聽故事的人們感覺就是曾經或正在自己身邊生活人和事的一部分,從而,引起共鳴,產生思考。

這些都離不開故事創作者對自己身邊生活的細緻觀察,理性思考,提煉歸納。也就是說,他的故事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創作。

如果離開生活的源泉,去搞故事創作十有八九就是無本之木,無水之源的瞎掰胡吹冒撂了。

當然,有些驚悚或幻想故事例外,但之中之中的情節大多也有生活的煙火氣氣在裡面,只是成分多少而已。

由此說到,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到故事裡,是道德還是不道德?

坦率地講,這是故事創作者個人的價值觀取向問題,也可以說是故事創作中人性憐憫的擺渡問題。

故事創作出來會體現創作者以什麼樣的健康價值心態去容納吸收消化‘’周圍人的不幸‘’遭遇;

周圍人‘’不幸遭遇‘’有性格原因,有家庭原因,有經濟原因,有健康與疾病原因,有或夫或妻或子女或社會等等等等諸多原因,不一而論。但創作者要有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取向的‘’度‘’去把握。

談到創作中人性憐憫的擺渡,我想說,創作者如果有人性的大憐憫,他一定會以同情的眼光,寬厚的心態去剖析周圍人‘’不幸遭遇‘’的由來、演變,以及造成諸多不幸的前因後果,從而,最後在創作者手中歸結集成‘’一人或多人‘’的故事。

讓讀者在故事讀後的同情思考中給生活以善向好的信念信心和力量。


魚兒荷花


這個不算不道德吧。一般不會如實來寫的,總會經過藝術加工組合,而且不用真實的姓名。像我,一般寫的故事都是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寫作的時候作為素材,發揮想象,認真構思,巧妙地謀篇佈局,寫成完整的故事。我們的藝術作品大多都來自生活,但又不同於生活,高於生活。像巴金的《家》《春》《秋》,他的素材就是來源於他的生活;還有像法國小仲馬寫的《茶花女》,就是他的愛情經歷;還有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是。諸如此類的作品數不勝數。還有很多傳記,很多人很多作品都是人們的坎坷生活,悲慘經歷寫成書,拍成作品,這沒有什麼不道德的,讓世人永遠記得。

十二年前,我的小姨出了車禍,不幸離世,那年她66歲。在我看來,比我小姨生活得更悲慘的人幾乎很難找到了,我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她。可是,一寫到“小姨”兩字,我就淚流滿面,根本無法寫下去,寫了幾次都沒有寫成。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慢慢地醫治了我的悲痛。三年後,我終於寫下了好幾千字的文章,寫下了小姨清苦辛勞的一生,雖然寫著寫著,依然淚眼模糊,卻也平靜。想念她的時候,看看這篇文章,彷彿又見到了小姨。


想成為水果的西紅柿


故事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寫故事的人~

寫故事的人,寫下的文字,記錄了過往,分享了感動,溫熱了愛情,動容了時光,寫下了善良。

故事就是以生活為佐料,憑著自我感覺加以潤色,無惡意的故事並非不道德,但如果是惡意為之,那麼是要收到譴責的會而且引來不少的麻煩,你看肖戰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人歌頌愛情,有的抒寫親情,有人回念友情,塵世間的紛紛擾擾,其實生活都是原材料,各有顏色,各自安好。說到底,講故事就是要讓讀者從中獲得感想,故事從生活中來也要走向生活。

小時候,父母用別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現在有很多公益廣告把我們小時候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家長一定要照顧好孩子,把人販子的想法扼殺在萌芽上。還有更多更多的故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出書無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越是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越能引起共鳴。

所以寫故事並不在於主人公本身,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讓讀者獲得感悟。

愛情如此,生命亦如此。

每個人在最悲傷的時候,會突然消失一陣子。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告訴你。在那段時間, 降臨一場暴雨,天上所有的雲都自殺身亡,以後晴空萬里。耐心點,你會做到的。

但請君莫笑


下面的條友都回答得非常精彩,那我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知道的和理解的。

如果你要寫身邊周圍的人或事,不要使用真名,哪怕你隨便編一個都可以。一旦使用了真名,就是對他人隱私的侵犯,這已經不是道德不道德的問題了而是違法的問題。

我記得一個比較著名的案列就是《青春》雜誌中一篇名為《太姥山妖氛》的短篇小說,就因為惡意使用真名而吃了官司。

很多世界名著都給我們帶了好頭,比如高爾基的《童年》,相當於自傳體 ,可是裡面許許多多的人物都是進行了化名的。

 

其實不光是人名,很多時候地名你都不能隨意出現在小說之中。犯罪電視劇《悍城》、《人民的名義》這些電視劇都不敢使用真實地名。有時候觀眾會覺得作者脫離實際胡編亂造出一個城市,其實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很多時候作者真的很無奈,其實他們也不想憑空捏造一個城市出來。





夢過浮生丶


不算不道德

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1丶把別人的不幸遭遇寫在故事中,不能說不道德,道德,是對人精神的一種評判,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一些看法,本來就是沒有統一界定標準的,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理解;

2丶提問中,故事是重點,既然是故事,就存在一定的技術創作加工,故事也本來就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果在闡述別人不幸遭遇時採用了化名,並且抹去了一些個人色彩痕跡的話,根本不夠成道德層面的傷害;

3丶別人不幸遭遇作為一種故事分享出去,讓另外的人看到,也可以作為寶貴的人生經驗教訓,使有類似經歷的讀者少走彎路,避過雷區,有正面教育意義;

4丶我們不是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只是陳述事實,對事不對人,做到警醒,告誡作用;

所以綜上我覺得采用脫名,加工,等方式轉述別人不幸遭遇為故事,並不涉及道德層面的問題。


梵十一風水小故事


我先不說自己的觀點,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故事。故事呢是一種文學題材,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這個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連貫性,比較適合於口頭講述。故事一般和這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說故事的這一特性其實就是人類生活的事件的總結、描述再展現。

綜上所述,把周圍人的這個不幸遭遇編到故事裡呢,並不是什麼不道德的事,這樣講述出來更具有真實性,給大家進行講述傳播,目的就是讓人們瞭解到這個故事,知道其是怎麼發生的,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這樣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避免同樣的錯誤,對其他人有很好的一個警示!

但是呢,如果以真實事件發生的這個個人的詳細信息來編入故事的話,就會就會洩露一些個人的隱私信息,會讓其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所以我們在編故事的時候,切不可把他人的真實信息給編進去,尤其是涉及個人隱私的。

通過這樣的隱私的一些信息的處理呢,我想這些故事的傳播的話,就不會對其本人造成傷害,然後呢,還能對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所以呢,這樣編出來的故事就不是不道德的。 這就是我的觀點,喜歡的請關注,謝謝。


會講故事會講話


●作者楊明

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不道德的。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入故事,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會給文章增添生動,吸引讀者,沒什麼不可。不過,你在撰寫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把握好。

不要原事發表。要根據周圍人的不同遭遇,認真分析,反覆提煉,不斷昇華,去除“原生態”,呈現全新的生動故事。

不要對號入座。你撰寫故事時,要從周圍人萬一“把自己放進去”怎麼辦的角度考慮問題,儘量避開原班人馬,原來事情,原有情節,通過改頭換面,似是而非,換湯換藥,讓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不要沒有對策。你要有多方面的考慮,因為現在情況複雜,你雖然特別注意,認為想的周全,但萬一當事人敏感,抑或是聽信他言,找上門質問怎麼辦?對此,你要想好對策,個人要提前準備預案,以便充分說明,避免被動。

就說這些吧!祝你創作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