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

但是,楚辭、漢賦、駢文,大多流傳度並不廣。不信,你背誦一篇來聽聽。就算是元曲,估計大多數人能背誦的,也就是馬致遠的“古藤老樹昏鴉”和張養浩的“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流傳最廣的,非唐詩、宋詞莫屬。關於詩與詞的地位,眾說紛紜:詩言志詞言情、詩莊詞媚、詩尊詞卑,詞乃詩之餘,詞乃詩之苗裔。

那麼問題來了,唐詩與宋詞到底誰更閃耀呢?

唐詩有宋詞所不能企及的兩大優勢。

>1<

宏大篇章

宋詞一般在一百字左右,長篇幅也就二百字左右,篇幅限制了內容。更何況,詞可以抒情、可以說理,但是敘事就不在行了。

唐詩中有大量鴻篇鉅製,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杜甫的《丹青引》、《詠懷五百字》,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都是宏大篇章的經典之作。尤其是《長恨歌》,長達840字,王勃的駢文《滕王閣序》才773個字。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這些大篇章,可以大場面地寫景,大跨度地敘事,大手筆地抒情,這為唐詩增添了厚重的氣質。

從傳播的角度看,絕句和律詩更易讀易記,但是就藝術成就而言,恐怕這種不限字數、創作自由的古體詩,其藝術成就更高一籌。

>2<

邊塞詩

唐朝之前,唐朝之後,都有邊塞詩,但是邊塞詩的巔峰期只在唐朝。

邊塞詩有奇異的塞外風光,有真實的軍旅生活,有金戈鐵馬的壯烈氣質,也有對窮兵黷武的悲憤傾訴。唐朝的邊塞詩,在詩詞史上增添了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其名篇名句不勝枚舉,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宋詞也有邊塞詞,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其語調之沉鬱、境界之高遠,不遜唐朝的邊塞詩。可惜只有這麼一首,與萬馬奔騰的唐朝邊塞詩一比,形單影隻,黯然失色。

而宋詞,也有唐詩所不及的優勢。

>1<

長短句式

詞又名長短句,句式錯落,相比唐詩以五言、七言為主,宋詞的句式不但更適合唱,而且在傳情達意方面也更豐富多樣。

創作者可以根據內容與風格選擇詞牌,到宋朝時詞牌達到一千多種,總有一款適合你。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拿元稹的悼亡詩和蘇軾的悼亡詞比較一下。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兩首都是經典之作。而蘇軾的詞,句式不斷變化,更能傳遞悲傷哀婉、柔腸百結的情緒。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表達不同的情緒,可以選擇不同句式的詞牌。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蘇軾的“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無論豪放還是婉約,無不顯示出句式長短變化,使得情感的表達更為豐富。

>2<

生動的女性形象

唐詩也有不少描寫女性形象的名篇,比如王維的《洛陽女兒行》,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秦韜玉的《貧女》。

不過,大多詩篇藉助女性形象,其實詩人別有懷抱。整體看,唐詩還是鋼鐵直男的世界,詩中女性欠缺風情,更欠缺生動性。

宋詞中的女性形象則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柳永的《柳腰輕》寫歌妓英英:

英英妙舞腰肢軟。

章臺柳、昭陽燕。

錦衣冠蓋,綺堂筵會,

是處千金爭選。

晏幾道的《鷓鴣天》寫朋友家中歌女小蘋: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蘇軾的《定風波》寫朋友的侍妾寓娘: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秦觀《臨江仙》寫妻子:

髻子偎人嬌不整,眼兒失睡微重。

尋思模樣早心忪。

斷腸攜手,何事太匆匆。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而且,宋朝還有李清照,在整個詩壇上,也是介於超一流與一流之間的高手。“醒時空對燭花紅”、“眼波才動被人猜”、“人比黃花瘦”,豐富了詞中的女性形象。

儘管唐詩也有上官婉兒、薛濤、魚玄機等女詩人,但是比之李清照,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一般認為,古代女詩人,能獨當一面、自成一派者,唯有李清照。

說來說去,那唐詩宋詞到底誰的成就更大呢?

我覺得還是唐詩略勝一籌,因為唐詩有杜甫。用蘇軾的話說,“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

後代評論家喜歡把唐朝詩人與宋朝詞人來對應,但是杜甫在宋詞中卻找不到對標人物。

有人把柳永對標杜甫,因為柳永詞中也有宋仁宗時代的盛世氣象;有人把周邦彥對標杜甫,因為周邦彥的詞同樣章法嚴謹;有人把辛棄疾對標杜甫,因為辛棄疾的詞風同樣沉鬱頓挫。但是,綜合成就看,都不及老杜。

宋詞是唐詩的跟班小弟,還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巔峰?

聖,是對一個人的至高評價。詩聖,隱隱算是詩中第一人。杜甫拔高了整個唐詩的格調,也影響了在他之後的幾乎所有詩人。

不過儘管如此,宋詞依然是與唐詩遙遙對峙的另一座高峰。唐詩如泰山,泰山天下雄;宋詞如峨眉,峨眉天下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