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我們怎樣和“武漢人”在一起?

我們怎樣和“武漢人”在一起?

宋馥李/文 寫下這個標題,內心略有悲愴。

連日來,一場聲勢浩大的疫情防控全民動員,已經席捲中國大地。

幾天前,我們還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知之甚少,不以為然。直到武漢“封城”,舉國震驚。我相信,大多數人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才真正對源自於武漢的疫情,有了足夠的重視,開始意識到:那不是別人的事兒,那不僅是國家的事兒,那也是自己的事兒。

從足夠重視,到補課相關知識、到主動做出防護、到勸說身邊人,我們大致經歷了這樣的認知提升過程。

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過一絲恐慌:如果疫情肆意蔓延,真如洪水猛獸般破門而入,我們如何讓自己大難不死?如何保護家人免受侵襲?這句不一定說出口的話,或許都在我們的心裡攪動過、翻騰過。

連日來,我們看到了各地的醫護人員主動請纓馳援武漢,看到了社會各界積極行動捐款捐物,看到了武漢市民組織車隊提供保障,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防控的中國力量。

但在一片昂揚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混亂和異樣,一些地方歧視武漢車輛和武漢籍遊客,一些地方採取封堵的方式畫地為牢,大量“武漢人”的信息在社交媒體被群發濫發。

這裡的“武漢人”當然不是指武漢籍,他們或許在這個城市生活和工作,或許只是短暫的旅行和經過,卻在一場突發的疫情中,被人為定義成一個群體。

和“武漢人”在一起!不應該只是政治上的表態,不應該只是精神上的鼓舞,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

善待“武漢人”,這像是一句廢話,卻是我們當下的一道選擇題。面對危機,怎樣選擇都可以理解,可以被允許,但選擇真心善待,卻是公民社會的應有之義,是法制社會的應守之法,也是現代社會的應循之倫。

選擇善待“武漢人”,不應該在他們無家可歸的時候選擇禁入,因為這種拒絕,本身違反法律,違反常識,也違反世道人心。

因種種原因離開武漢的人,就像被“封”在武漢的人一樣,都曾是和你我一樣、手足無措的同胞,不應該讓他們遭受歧視和困厄。

選擇善待“武漢人”,不應該在他們的個人信息洩露時,還動手轉發,大肆傳播,將他們歸為異類,並示眾你的朋友圈。

為了防控疫情所做的溯源調查,他們的信息應該被嚴格保密並妥善存放,不應該惡意傳播,造成另一種恐慌。

選擇善待“武漢人”,不應該當湖北牌照的車輛經過時,橫加阻擋和攔截,他們可能恰恰需要提供便利,參與疫情處置。

控制疫情傳播,絕非等同於阻斷一切交通聯繫,交通管制一定要配套相應的應急管理預案,選擇了畫地為牢,也就選擇了自私和偏狹。

上述的種種亂象,其實大部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有例可循,有法可依,這昭示我們,越是緊迫,越要清醒;越是群情激昂,越要謹小慎微。

眼下,全國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涉及人口超13億,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全民動員,全民抗戰。

緊急狀態下,為了防控疫情而採取的手段,相信我們都可以理解並配合。但緊急狀態,並非可以濫用權力的真空時段,無論公權還是私權。殷鑑不遠,很多肆意違法之事,就是假公共利益的外衣,才得以橫行無忌。

公權力當然不可濫用,但私權同樣不可濫用,怎樣和“武漢人”在一起,怎樣善待“武漢人”,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各地的社會治理能力,也照出了你我的“真善”與“偽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