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仁壽縣虞丞鄉:變“輸血”為“生血”產業脫貧創奇蹟

四川新聞網眉山3月6日訊(廖春梅 邱毅 文/圖)“你耕田來,我織布”是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你搞產業,我打工。一起掙錢,又顧家”,這是仁壽縣虞丞鄉貧困戶們的脫貧致富寫照。李紅和李惠是虞丞鄉馬賢村的一對小夫妻,他們是既搞產業又在打工的精準貧困戶。2020年2月18日,李惠帶著健康證明,坐上了村裡安排的信利返崗車。“在家,要好好照看雞場,要多盯著俊逸的學習”,李惠叮囑道。

仁寿县虞丞乡:变“输血”为“生血”产业脱贫创奇迹

李紅介紹,在黨的關懷下,他享受易地搬遷政策,不但有了居住的房子,還有了自己的小家。在黨的教育下,懂得了自力更生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 李紅通過產業扶持項目和貧困戶小額貸款政策,發展起了生態雞養殖場。年出售雞蛋10萬個,生態雞3千隻,入股蜂糖李產業,年收入約26萬元。小夥子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掙到了票子,建好了房子,娶到了老婆。

為了加快脫貧致富的腳步,又能兼顧家中老人、小孩,小夫妻商量,一人在家發展產業,一人前往信利務工。2019年10月,妻子李惠前往信利集團仁壽分公司務工。 “每月有 3400元的工資,還有保險、食宿。放假就能回家看孩子,做農活。孩子大了,來城裡讀書,也方便照顧”,李惠說。今年,李紅家收入基本不受疫情影響,出售生態雞、生態蛋,加務工收入,總收入可達35萬元。

仁寿县虞丞乡:变“输血”为“生血”产业脱贫创奇迹

脫貧致富,產業是根本,合理引導外出務工是助力。疫情防控期間,保障復工復產是重點,關注貧困戶的生產、收入更是重中之重。虞丞鄉的貧困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走出了一條“家裡產業+家門口務工”特殊的脫貧路,造血與輸血並舉之路。一方面鼓勵貧困戶積極把握產業扶持政策在家發展產業。

像李紅李惠夫婦一樣的還有張仕偉、羅紅、周龍等貧困戶,他們在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關心支持下,成為虞丞鄉產業脫貧的先進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