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美團左挑滴滴,右戰攜程,美團勢要將破界進行到底!

去年6月份,《財經》雜誌一篇《對話王興》訪談在互聯網行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在“邊界論”盛行的語境下,王興卻表示,

他說,“你可以把邊界理解成萬有引力,每一個物體因為質量的存在,它會產生引力,會影響其它所有物質。差別就在於——離核心越遠,影響力越小,或者是它本身的質量越小,變得影響力越小。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

當時有很多聲音認為這是王興在為美團的多元化戰略而背書。而近日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Q1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卻再度證明了王興的“核心與邊界”論,也印證了美團破界突破的模式可行性。

報告顯示,今年3月份,美團酒店以2270萬的單月間夜量首次超越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的總和,也即,美團酒店間夜量首次超越“攜程系”全體;整個一季度,更是以5770萬訂單總量位居行業第一名。

美團左挑滴滴,右戰攜程,美團勢要將破界進行到底!

破界直面某個垂直行業的所謂“龍頭”,對美團而言也不是第一次。今年3月份,美團在上海向滴滴發起挑戰,三天之內攻下30%的打車市場;這一次,美團又在酒店預訂領域出擊,向龐大的攜程系發起挑戰,並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

美團左挑滴滴,右戰攜程,美團勢要將破界進行到底!

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當一個行業出現一家壟斷性的巨頭後,後來者幾乎不可能超越。但美團是如何把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的呢?

字頭社認為,美團的破界成功在於其三大核心能力:第一,基於“生活消費”概念下的品類交叉,高頻打低頻;第二,精準把握住了80後、90後等年輕用戶的需求,把握住了龐大的消費力增量;第三,由C而及B,提升流量效率、加速技術滲透,幫助酒店商家提升綜合收益,共同打造一個良性、健康的行業生態圈。

場景消費與品類交叉進行分析之前,先舉一個親身體驗的例子。

上週,社長出差上海,在美團上搜索餐廳,然後在地圖定位的界面下方,會彈出打車的提示,一鍵完成叫車;在車上又想住的酒店離餐廳近一點,吃飽喝足後就能睡覺,同樣在美團APP裡完成下單。

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驅動消費案例,相比攜程等平臺的單純交易引力,美團的這種場景式植入預訂滲透率更強。

回到用戶這個核心原點,場景消費日趨成為主流,無論是跨城市出差,還是本地週末或晚間聚餐、休閒娛樂,都會衍生出部分酒店的消費需求,而酒店同樣會衍生出美食、休閒娛樂等“吃喝玩樂”需求。

這就是美團能夠在多個垂直領域挑戰甚至超越行業龍頭的戰略基點。無論出行還是酒店,從“用戶”的視角看過去,其實離得很近,都是他們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

美團能夠實現酒店業務的突破,其核心就在於其強大的品類交叉引流和服務能力,能夠精準的抓住場景消費的潮流。

去年年底美團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團、大眾點評已擁有6億的註冊用戶。如此大規模的用戶每天在美團點評的平臺上“吃喝玩樂”,讓美團、大眾點評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打開率極高。以“高頻”的生活消費向“低頻”的酒店消費引流,並讓一站式滿足用戶包含酒店在內的需求,在吃喝玩樂的場景中完成轉化,在我看來,這是美團酒店能夠勝出的原因之一。同時,酒店業務本身,也對美團的其他業務有著協同作用。目前,美團已經形成“酒+餐”、“酒+景”等業務矩陣。美團聯動美食、休閒娛樂等一站式消費,不僅滿足了用戶基於酒店場景的延伸需求,同時也幫助酒店商家實現跨品類增長,提高綜合收益。而通過一站式消費,又可以對用戶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從而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和提升酒店效益,由此形成正向循環。

這種模式也獲得了市場的正向反饋,去年8月份的一個數據,美團每月可以為高星酒店帶來的餐飲銷售額達到1.5億元。相輔相成的是,餐飲、娛樂、度假等中高頻業務已經形成的強大使用黏性,也為美團酒店2017年全年2億間夜導入可觀流量。

而反觀攜程,在場景消費成為主流的市場中,業務反而顯得單一,很難實現用戶的多場景需求。曾經的機票業務是整個平臺的主要引流業務板塊,可以連接酒店場景,但隨著航司不斷提升直銷比例和降低佣金比例,攜程失去了一大引流引擎。其酒店業務現在成為了平臺的核心引流業務,以當前的獲客成本和難度,其增長速度和規模勢必受到限制。因此,攜程的引力並非場景,而只是交易。特別是在無法挖掘更多住宿需求的同時,酒店不僅要扛起利潤的大旗,還要揹負起為攜程“國際化戰略”導流的重任,兩種需求背道而馳,攜程的酒店業務難堪重負。

抓住年輕用戶美團的這種圍繞用戶形成的多業務無縫連接模式,迎合了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而抓住年輕用戶是為其第二大核心能力。美團酒店用戶具有明顯的年輕化、高學歷和白領化特性,其80、90後用戶佔比高達81.8%,大幅超越攜程的68.9%。

整體來看,攜程的用戶則大部分偏商務定位,他們的確是現在社會上購買力最強的一群人。而美團酒店用戶集中於80、90後,從中國用戶的購買力模型來看,正是消費力開始上升的一群人,是未來社會消費的核心力量。

對酒店來講,最好的方法是擁有現在的同時構築好未來,雨露均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用戶特性的另一個維度在於空間上,相比攜程起家於一二線城市的商務人群,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一直是美團的主戰場,本身就已經吸引了大規模的本地用戶。從《2018年Q1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來看,近一半新增在線酒店預訂用戶來自三線以下城市,並且本地預訂消費場景重要性凸顯。對於早已通過餐飲佔領這些市場的美團而言,無疑天時地利人和。

年輕用戶的消費行為和對體驗的追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多集中於週末、晚間等時間段,商旅需求佔比減弱,更多的休閒度假和本地住宿需求增長旺盛,多元化、個性化住宿供給備受歡迎。因此,憑藉美團對90後用戶和本地場景的長期建設,美團酒店的優勢在這一趨勢中倍加明顯。

有高星酒店商家曾經表示,美團酒店給他們帶來的客人,與攜程有明顯的差異,多集中於週末及晚間,平均年齡也比較輕,和攜程的客源有比較好的互補性。

體驗是另一個顯性的變化維度。攜程在多種因素作用下,近幾年通過不斷的資本收購,以壟斷的形式一邊壓制同業的競爭,一邊做大規模獲取收入。由此導致的一大結果便是用戶體驗得不到足夠重視,在不選攜程系就沒得選的情況下,也就難免出現退票費高於機票價格、大數據殺熟等怪象。而美團則通過技術和服務在用戶體驗方面“升維”發力,不斷強化其“引力”。

正是通過對年輕人消費行為精準把控和連接,以及在體驗方面的提升,美團在用戶活躍度和粘性方面遠超攜程。美團酒店和攜程的用戶差異明顯,從重合用戶次月留存率來看,超四成重合用戶選擇只用美團酒店;打開率方面,美團酒店也以日均3.7次超越攜程的3.1次。

從結果上,也可以看出美團的打法奏效。

構建酒店行業生態圈

作為平臺,美團連接的是商家和用戶,在前端用戶消費行為和場景發生變化後,不僅在中端以高超的品類交叉服務抓住了年輕用戶,更進一步在後端構建酒店行業生態圈,推動商家適應新消費的升級。

互聯網+生活服務的早期階段,平臺提供給商家的以流量為主,但當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平臺為商家提供的不僅是流量,而是通過提升流量效率、加速技術滲透,全面為商家提供生態價值。

王興曾提到,美團圍繞使命佈局的業務是一橫一縱。橫向基於其同樣一批用戶群,在平臺去看電影、吃飯、旅遊,就像一個網上的城市綜合體。縱向上,美團會在餐飲、旅遊、電影等方面做深,深度參與產業鏈各個環節。

縱向發展最典型的應用莫過於美團酒店提出的“CD模式”,其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流量層面的導入,而是對酒店綜合收益的有效提高。C代表“Crossselling交叉銷售“,從時間上協助酒店實現客源管理、培育高潛用戶,從空間維度上深度運營一二線城市並下沉覆蓋三四線城市,從品類維度上則是聯動美食、休閒娛樂等一站式消費,幫助酒店商家實現跨品類增長,提高綜合收益;D代表“Direct selling直銷系統”,酒店可以直接在美團上更加方便、自主地管理價格、房態、促銷活動等,以降低運營成本。

CD模式使得酒店不僅能夠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和調整服務能力,同時也一改淡季太淡,旺季太旺等一系列頑疾,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和模式,改善行業多年痛點。

同時,與在服務維度的“升維”打擊不同,在效率維度採用了與出行領域類似的“降維”戰術。目前,行業市面上主流的OTA向酒店抽傭的比例在15%到20%之間。而美團酒店的佣金遠低於此。美團酒店可以堅守一個更有競爭力的毛利,是因為承繼了美團“三高三低”核心發展原則——以“高品質、低價格”為核心價值主張,“高科技、低毛利”為競爭優勢,“高效率、低成本”為持續發展前提。這代表了美團對整個生活消費領域的觀察和理解,也使得美團酒店從效率能力上遠遠甩開對手。

美團能夠左挑滴滴,右戰攜程,其核心就在於此,優勢在於通過美食、外賣等高頻品類黏住了大批年輕用戶,從而實現整個生態的自然流動和轉化。在策略上,通過效率的“降維”和服務的 “升維”打擊,實現了吸引年輕消費者和提高酒店綜合收益的目標,進而得以在短時間內從間夜量和訂單總量全面超越攜程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