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是富人思維?

亮叔聊卡


我們身邊,包括我的很想法就是窮人思維。

比如說,我同學大學畢業說想做旅遊,買了臺二十多萬的車開始跑,專門接送自由行的散客當天來來回回的那種。

我也知道這個能掙錢。為什麼我不去呢?

因為他爸爸可以全款買臺車給他,賠掙無所謂。我還得讓我爸爸借錢交首付貸款買車來跑。

這樣一算,我覺得自己掙不了錢。所以沒做。

於是,他說我這種就是窮人思維,什麼也不敢。

恩~現在題主知道什麼是窮人思維了吧!


小黑豆


這個世界有人富,有人窮。但是為什麼?

這時候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論調就是:別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聰,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我既沒外貌、也沒人脈、甚至連教育機會都很難爭取,我們怎麼比?

但是這種言論真的對嗎?出身和家庭本身就是不能選擇的事情,當我們真正思考富人為什麼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陷入了一種習慣性“先抱怨”的慣性思維裡呢。這種思維的錯誤點在於:直接界定了“富二代”為什麼富,而不是“富一代”是怎麼成為富豪的——其實也是從屌絲開始,白手起家。

就像馬雲,他也曾表示當年創業的時候也從沒想到阿里巴巴會成為現在這樣強大的企業。

我認為真正的窮人思維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人窮志不短的。也就是說,腦子裡會被如何生存所佔據,而不是如何生活。典型的幾點有:

1.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叫缺乏規劃,在我看來就是過於的滿足現狀。比如說:每天朝九晚五的幹著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在這家公司,對自己工作,即沒有興趣、也學不到知識,更沒有升職的空間,過於眷戀安穩的工作環境。

2.過於看輕時間的價值

多和少,往往是相對的。那麼窮人的思維就是認為:自己的金錢較絕對的'少',而時間相對較‘多’。比如:我常常在我的博客裡面分享一些免費學習編程的資源給我的讀者,過了一段時間,鏈接失效了。就會有許多讀者來找我說,找了各大網站、網盤都沒有找到這些資源。

這種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的時間當時間,時間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把花一個下午找資源的時間,等效成買一本十幾塊錢的電子書。用不了幾個小時,這本電子已經讀完了,還可以做新的事情,日積月累,差距是不是自然就拉開了?

所以道理就是:完全免費的東西不一定免費,便宜的東西不是真的便宜。


路人甲


沒有轉換思維,只知道埋頭苦幹。

我表姐表姐夫每年去青海,新疆雲南等地,包工程,每年可能能賺三四十萬,農村家裡小二層裝修十分豪華。兒子女兒一直在家,也就是屬於留守兒童。孩子由家裡二老照顧,成績不好,自卑,不敢大聲說話。

前年我媽說你們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可以開個雞排店,投資小,但是收入可觀,而且可以照顧到家裡孩子老人,把孩子轉到縣城讀書。後來房子看好了,已經聯繫好了加盟,但是我表姐夫認為這個事情沒有幹過,認為不好下手,甚至連賠本都已經想好了。

最後不了了之,今年,兒子沒考上高中,也帶去了工地上班,大夏天三十幾度,烈日炎炎,高空作業。

錢掙了不少,經常下館子,穿的也好,家裡裝修也好,可是一年有十個月不在家,一雙手又黑又粗糙。

從未想過,投資,轉變賺錢頭腦。只想埋頭苦幹,掙辛苦錢就好。


易笙安然


思維模式包含很多東西,難以簡單的總結出來,但是說幾個小故事,可能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01

小張出來工作幾年之後就決定貸款買輛車子,他的父母都勸他不要買車,存多幾年錢就夠首期可以買房子了。但是他就是不聽。

有了車子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女朋友,幾年下來換了幾個女朋友,倒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一提到結婚的時候,對方才發現還沒有一點儲蓄,不但沒有結婚,而且還分手了。

30歲了,收入不算太低,但是沒有房子,也沒有結婚,更談不上事業。

另一個故事。小劉考過了司法考試,後來成為一個律師助理,他也是工作沒幾年,沒有什麼儲蓄,但是他也貸款買了車子。

但是他的車子平時上下班不開,週末休息不開,只在工作需要的時候開,他都差不多成為他的律師師傅的專職司機。所裡面沒有給他提供報銷,但是他依然樂呵呵的。

而且他還試過好幾次下雨的時候,開著車幫客戶接送小孩。

幾年之後,他有了自己的一批核心客戶,也成功轉正成為律師。去年付了首付,開始供了一套房子。

同樣是年輕人,同樣是貸款買車子,目的不同,用途不同,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不同。

02

有時旅遊去到某個地方,跟當地人聊天的時候,會聽到兩種不同的意見。

有一些當地人就覺得旅遊發展起來了,讓他們生活多了很多的不方便。東西越賣越貴,車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外地人湧進來做生意,感覺一切都變了樣。

但是也有一些當地人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他們的確看到房租越來越高,他們並不會抱怨,要付的租金更多,反而會租下幾套房子,轉手租出去。

今年以來豬肉的價格一直上漲,這也導致很多人有抱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豬肉上漲的過程中,思考可以怎樣獲得收益,然後購買了跟豬肉相關的股票,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其實所謂的富人思維,就包括了對自己不能控制和改變的事實,採取接受的態度,並且想方設法利用既成事實,獲得更好的收益。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 什麼叫窮人思維?
  • 窮人並非都是窮人思維,有的窮人思維比有錢人還要好還要超前還要高尚,窮人的思維很自私,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不能看到未來。

  • 我是窮人家的孩子,我來給你們講講我們家的傳奇故事吧。我奶奶出了車禍,受傷非常嚴重,摩托車碰到自己的腦子了,腦子裡面都是血,醫生說沒有救了,醒來的希望很渺小,可是,我奶奶很爭氣,自己醒來了,而且恢復的很好,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我爸真是高興壞了。

  • 在醫院花的錢也不是很多,3萬元左右吧,在醫院這錢都是我爸出的,病好了,這錢不能讓我爸一個人出吧,我還有個叔叔,我有個大爺,但是我大爺前兩年去世了,這錢是不可能讓我大娘家出的,我叔家是必須得出的,因為我們家也不是很有錢,都是種地打工的,都差不多。再說這是看病的錢。我爸讓他們出一萬元,可是他們說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沒有錢,但看病的錢不能沒有,他們家有錢就是不出,我叔也想出,但是我嬸子不讓出。

  • 我叔家的孩子小,需要花錢的地方多,平時也很少讓他們家出錢,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可以說是村裡面的楷模,可是,親情啊,為什麼這麼脆弱,但我爸依然原諒了他們,並沒有怪他們,我爸是有私心得,我爸是為了我奶奶,我奶奶希望家人和睦不一樣像愁人一樣,要不是我奶奶他們什麼都不是。

  • 窮人的思維也許就是停留在封建社會吧,他們很難改變,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知識和文化,封建文化根深蒂固,需要我們幾代人奮鬥和努力。

夢到底是什麼


最近在學車,正好有個事挺符合題目的

考過駕照的都知道,考前是可以去考場練車的,但是有電子設備的考試車是要花錢租的。

我們到了考場拿教練車練了半天以後,我就想去租一輛感受一下電子考

價格是120/小時

我也沒覺得貴,掃碼就把錢付了。

其他人看我租了也都去租,就有一個人不租,我一個小時跑完看到他站教練車旁邊看,就問他你怎麼不租個電子車練練

他說:浪費錢,這車都一樣的,練教練車就行了

後來,我們那臺車上就他掛了,補考費+材料費365。

……唉

————————————————————————

其實我本來想寫的不是上面這個

我家在江蘇一個窮的跟社會有點脫節的蘇北小縣城

倒不是說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其實這邊消費水平不低),而是一個地方的人的思維很老式,還不願意接受新事物。

我想想怎麼委婉的說家裡親戚的事,我覺得那是刻骨銘心的窮人思維,而且甚至會影響下一代。


中傳OrangeMan


  1. 抱怨工作辛苦掙錢少,卻依舊幹著那份“穩定”的工作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個二線城市工作,由於工作內容是行政方面,工作中除了瑣碎的行政工作以外,還會涉及到大量的人際關係的內容,她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並且現在的工資根本沒有到達她的預期。

    朋友畢業於北京知名高校的本科和碩士,但由於這份工作離家近,老家的房價便宜,並且這份工作穩定,除了晚飯根本沒有其他的生活支出。房租、交通、電話均有公司提供的固定補助,在她的老家看來是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其實這份工作的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天早上6點起床,8點回宿舍,每天做著一份與自己碩士專業毫無相關的工作,身邊的同事毫無共同語言......

    她自己坦言,每來一次北上廣,就想過要跳槽。但想到自己到了北上廣後生活的艱辛,房租的高昂,一次又一次地退卻了,她只能屈居於現在的工作之中,尋求一份安穩。她每天只能通過抱怨來舒緩自己的抱負,但由於自己內心的膽怯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始終不敢踏出跳槽的一步。

  2. 徒有一份上進的心,卻沒有進取的實際行動

    我身邊有個搞技術的工程師最近離職了,說起他應該算是跳槽比較成功的人之一。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行業內跳槽,很多都能夠拿到二倍至三倍的工資,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只有一年,月薪5000,通過跳槽月薪直接到了15000。

    最近他離職後,我問過他如何打算,原來他在外面報了一個技術證書的培訓班。我問他為何不利用下班的時間自己學習,然後考證,他講到這樣的效率太低,他報班用2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把證書考下來,如果自學可能要花費一年的時間,時間成本太高,並且有了行業權威的證書,自己找工作會更加有選擇,工資也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原來在後臺經常看到網友留言,自己想學習什麼東西,但又沒有時間,為什麼不能通過週六日報培訓班學習?為什麼不能辭職專心在短時間內學習?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上進的心,卻缺乏實實在在的動力和行動。計劃著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實際上所有的行動力卻在每天回家後偷懶懈怠中被慢慢消磨掉。

  3. 凡事都想省錢,卻不想通過努力去賺錢

    我們的父母輩總是以勤儉節約為美德,我的父母就是那一代的傑出代表。他們總是節省為生活的目的,沒有客人的情況下從來不願意去外面吃一頓體面的大餐,也不願意出遠門去旅遊,穿的衣服也不像別人那樣講究,凡事能坐公交的場合絕對不打車,能扛過去的小病絕不去醫院......他們說自己這叫“安貧樂道”習慣了,即使生活變好了依舊不會享福。

    這樣的教育,會讓很多人的子女同樣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金錢並沒有什麼慾望,總想著通過自己的節省來存錢,每滿足於點十幾元的外賣,用著小米手機,每天下班就宅在家裡看肥皂劇、玩遊戲,卻不曾想過自己是否可以通過跳槽、通過做兼職、通過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來增加收入,讓自己也過上“想吃日料、西餐”的生活,用蘋果手機、電腦辦公的快捷生活,可以一年有一次出國旅行看世界的機會......

  4. 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在窮人眼裡卻是最富餘的東西

    記得在學習駕照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報比較貴的快速班,而有些人卻因為便宜的幾百塊錢報一個普通班。很多人認為學車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但是上班後更多的人會了解學車的不方便,很多人簡直沒有假期可言,每個週末都耗在教練場,恨不得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拿到駕照,耽誤了很多時間。

    當你一年後拿到駕照後,發現別人早已經買車了,你卻趕上搖號越來越難中的時刻,周圍都是幾倍的搖中幾率,而你才剛剛開始獲得搖號的資格,買車更加遙遙無期......

    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但是在窮人眼裡,他們生活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並且他們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了很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因為坐公交車錯過了一場重要的面試,因為自學考研二戰三站,因為不好意思請教別人一個人默默將工作拖至深夜。其實,很多事情可以通過更快捷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來實現,比如報班系統學習,比如夠買一些專業的輔導教材,比如請教身邊一個專業的同事,這些不光讓你在時間上得到了解放,還會得到更多專業的指導,花點錢和人情有時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香密密小君



什麼叫窮人思維?

我就來講幾個故事吧: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窮人決定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得艱難了。

窮人又把羊賣了,換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依舊沒有改變,最後窮人只好把雞也殺了。

這就是窮人的慣性思維,依靠妥協來面對生活的難題,因為害怕艱難而選擇了放棄,導致最終錯過了變富的機遇。


之前還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講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鄉里有兩個哥哥,一個堂哥,一個表哥。兩個人分別在鄉里搞養殖業養蛋雞,剛開始,兩個人都沒有經驗,蛋雞總生病,還容易被野動物偷。

半年後,堂哥就受不了那種起早貪黑的苦,還沒等到雞下蛋就淘汰了所有的蛋雞,選擇外出打工謀生。

而表哥還在堅持,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上網查資料、詢問行家,最後行業規模越做越大,掙的錢也越來越多。

十年後,堂哥還在打工,買房買車負債了十幾萬。而表哥靠著自己的養殖經驗,在城裡全款買了房,買了一輛奧迪,手裡餘下的現金流還有幾十萬。

在面對困難時,堂哥選擇了放棄,他放棄的不僅是養殖業,還有更多的機會。而表哥看準了養殖行業能賺錢,所以拼死也要堅持下去。

同樣的起點和背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了窮富階層的差異。

在生活裡,窮人之所以窮,是來源於他們的窮人思維。

比如,他們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又比如,無論做什麼都把省錢作為首要標準,以為少用就等於多賺。

我們的想象力,就這麼被我們的思維認知所侷限。

每個人都像是一隻井底的青蛙,只能看見自己眼中的那片天空。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怕窮,怕失去當下為數不多的財富。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總結,我們不難得出一些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選擇認命,富人選擇改命
窮人忙手腳,富人忙頭腦
窮人省錢、花錢,富人賺錢、投資
窮人學技術自己幹,富人學整合找人幹

窮人獲得再付出,富人付出再獲得
窮人佔小便宜,富人吃小虧
窮人走親戚,富人交朋友
窮人看價格,富人看價值
……


【寫在最後】:我是明述,歡迎關注@明述說,一天一本書,一部電影。專注於優質讀書分享;個人成長與職場類乾貨輸出,希望我們能一起進步。



明述的讀書札記


“窮”從字型上看來是身居洞穴,力量被困,沒有自由,也代表物質匱乏、不得志的、貧困的,古文中釋義為追究、終結、盡、完等。從而得知“窮人思維”自然就是指限制人發展可能性的思維。


“窮人思維”有以下幾點,看看你中招了沒?


1. 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對世界缺乏好奇心\t

我待業期間曾和朋友一起去張掖觀看丹霞地貌。朋友興趣缺缺地和我吐槽:“不過是些山石罷了。”於是她在景點門口拍照留念等著我出來。

我在景區裡和一對老夫婦同行,老人和我解釋這些五顏六色的彩色岩石全是稀有金屬,極其珍貴,它們對建造火箭飛機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瞬間變成了星星眼。

我們發現,生活中總有些人能和你談天南海北/聊政治歷史天文數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這樣的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地學習和探尋這個世界,革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能力水平成為普通人中不普通的存在。


2. 相信所謂的命運,按部就班,沒有生活和奮鬥的激情,沉溺於暫時娛樂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放牛娃的故事。

有個人問躺在草地上的放牛娃。

“你為什麼要放牛?”

“娶媳婦。”

“娶媳婦後呢?”

“生娃。”

“生娃後呢?”

“讓他放牛。”

“然後呢。”

“娶媳婦。”

……

有多少人和放牛娃一樣,相信自己從始自終只能放牛,認為這是命運使然。即便對現狀不滿也只會選擇一味地去忍受,並通過其他消耗性娛樂去麻痺自我,而不會選擇改變現狀。

(消耗型娛樂指的是對自我發展沒有幫助的純粹消磨時間的娛樂性行為。)


3. 只看得到眼前的利弊,斤斤計較,目光短淺,只關注自我感受

生活中只知道關注如何省小錢,卻不知道去賺錢,愛貪小便宜,對他人毫無感恩之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


4. 常被外界影響,注重外在,愛攀比,抗壓能力差,優柔寡斷,常感到空虛

時間多得沒處花,老愛和他人作比較,一旦遇到問題就焦躁不安,不會勇敢地迎難而上,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只想著逃避問題。


5. 只知道靠嘴,不做出行動

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整日裡只知道滿口的抱怨,從不知道行動起來。


6. 糟糕的生活習慣

不關注周遭雜亂的生活環境,空閒時間只知道吃喝玩樂,毫無自律性可言。


由此可見,“窮人思維”和個人應對問題的態度和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面對問題有遠大的前瞻性,懂得分析利弊,快速做出決斷,遇到問題切實做出行動去解決問題,從不對他人有過多的要求和指摘且對自身發展有嚴格的要求,那這樣的人,便一定能夠脫離“窮”。本質上來講,“窮人思維”不過是指一個人面對世界和應對問題時所採取的行動是否積極而已。


呼啊一下啦


之所以有窮人思維,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改變,而是條件根本不允許。


香港電視臺有個真人秀節目,《窮人富翁大作戰》就揭示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田氏家族,人稱“一代褲王”的田北辰,畢業於哈佛大學,自立門戶開創了全球700多家門店。


在開始體驗貧窮生活前,他信誓旦旦,相信就算是弱者,也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強者。然而體驗窮人生活後,才發覺理想跟現實的差距。


他住的地方是1.6平方米的籠屋,需要和30多戶鄰居共用一個公共衛浴,然而房租就要一千多元了。而一個月所能領取的工資,也就大概6000-7000之間,除去生活開支,一無所剩。


一天的生活費是50元港幣,田北辰熟悉路線後才發覺,坐一趟巴士上班就要花費13元多。一天需要27元,只剩下23元安排一日三餐。然而這點費用,壓根吃不好吃不飽。好不容易下班了,他覺得累壞了,然而發覺同事還要趕去下一份工作,只為了多點收入。


這麼高強度的工作,田北辰最終只體驗了兩天便退出了。他說,這兩天完全沒有盼望,只是想努力工作,能夠吃一頓好的。


他體驗完生活就可離去,然而很多人陷入貧窮生活中,苦苦掙扎。


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來到深圳,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只有四千。為了節省,她選擇了跟別人合租,然而生活作息不一致,壓根無法好好休息。最終,她選擇一個人租房。可是公司附近的房租都要上千元,壓根負擔不起。她決定去市中心外租房,每天交通時間需要花費兩個小時。為了錯開高峰期,她每天六點就爬起來,收拾完畢後就趕去做地鐵。

經濟壓力特別大,她週末也找了份兼職,希望多點收入。每天坐著辦公室,容易腰痠背痛。然而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已經八九點,她壓根就沒時間鍛鍊。


她不滿意工作,然而卻不敢換。因為房租昂貴,一個月就要一千多,再加上其他生活費用,每個月的工資都所剩無幾。她不敢隨意換工作,擔心收入斷了,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然而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她每天都在忍受,一點都不開心。


她想改變嗎?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窮,都想讓自己變有錢。然而,陷入了貧窮的生活後,壓根就難以改變。


每天都為了生存而奔波,為了省房租,於是去了市中心外租房。結果要花兩個小時通勤時間,每天都精疲力竭,壓根就沒精力沒時間去學習去充電。週末也得想方設法找份兼職,只為了多點收入。也想過搬家,離公司近一點,然而想到房租,想到錢包,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為了錢變得束手束腳,不敢買喜歡但是不實用的東西,不敢買款式漂亮但是有點貴的衣服,不敢換工作不敢搬家……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窮人思維。

買東西,先看價格;為了省錢,不參加飯局,覺得沒意思,反而會錯過結交人脈的機會;為了節省,不出去旅遊,視野就一直停留在原地;不敢隨意換工作,不願意承擔風險,侷限在原來的地方,一直沒得到成長;沒有理財意識,只希望收入能夠滿足生活就夠了……


然而有錯嗎?似乎並沒有錯。在缺錢的處境下,大部分人都會想方設法省錢,提高收入,為生存奔波。

窮人思維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知道如何改變,於是就一直處在困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