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這次疫情過後,你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醫當醫生嗎?

智能整裝開發者


如果我他喜歡就讓他去當醫生,奮戰在一線,為了救助更多的人,這份職業是神聖的,什麼樣的人可以勝任,只有意志堅定,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所以,如果我有一個我孩子當了醫生,他將是我這一生的自豪。[可愛]


啵啵老師呦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父母該不該干涉自己孩子選擇職業”,我就想到從前老師、長輩、朋友都很喜歡問“你長大了要做什麼”,也聽過關於此類問題的講座。

這個在成長路程中出現了無數次的問題,終於將要或是已經給出答案,但這個答案是你滿意的,還是被父母經過干涉後修改過的呢?

每個年齡段給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的思想一直都在跟隨教育和社會一起變化。

我小時候受護士媽媽的影響經常在醫院徘徊,躺在病房休息室的床上,我就會想:“我以後要成為能給病人扎針吊鹽水治病的醫生。”

長大了點,我經常聽到身邊的醫生叔叔阿姨們都在說:“千萬別當醫生,累的要命還工資低,讀出來大半人生就沒了。”

那時候對工資還沒什麼概念,只知道,好吧,醫生真的不好當,算了吧。

再大點,對錢看中了,又因為計算能力不錯,我一直想著要去學會計,聽說學出來錢就很多。

在高中期間一直尋找哪個大學有這個專業,未來該如何發展,要考哪些證,自己都安排好了未來十年的道路,但因為高考失利,前面所有的一切都破碎隨風飄去。

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進了第二志願,進了一個當初填志願時父母說“前景很好”就隨便填上去的新媒體專業,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以後一直要與文字打交道的人,要知道,我真的不喜歡語文,我的文字也一定不如我很多很多的同學。

從小到大我們的夢想一直都是依靠聽說來決定的,聽說這個不錯那個不怎麼樣,敷衍了事。那個聽說的來源,就是父母。

你好,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請聽我講一個故事。

就是我爸經常在家裡講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他小的時候被爺爺干涉了未來。

我爸小時候像個皮猴,據他的稱述,他可以直接跳五六格臺階,從樓梯的杆子上滑下來,最擅長耍單雙槓,翻跟頭什麼的不在話下。

他一直想當警察,覺得很威風,也很有前途,他的體力也不錯,體測應該完全沒問題。但爺爺至始至終都在阻止他。

最終他沒有成為警察,而是一個早出晚歸的白領。他依靠勤奮和實力給我拼來現在踏實的小康生活,但他至今還是在抱怨:“如果當時我上了警校,說不定我現在已經到局長級別的了,錢能更多。”

所以,不管有沒有疫情,我的孩子以後學不學醫,當不當醫生,或者說孩子要幹其他的什麼!我覺得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會過多幹涉,只要是孩子考慮好的事情,我就會支持!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真正到了自己要選擇的時候,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茫然失措。能夠完美地鋪好自己前進道路的人又有多少?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出面來指點一番。

父母干涉孩子的未來職業選擇,是父母的一種愛的本能,他們想讓孩子少走彎路,不誤入歧途,相信沒有人比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可是父母忽略了一個問題,過多的干涉,會讓孩子遇事猶豫不果斷,除外,因為年齡和時代的差異,兩代人總會有一些代溝和分歧。

可以試一下讓孩子自己決定,父母靜觀其變,故意讓孩子碰碰壁吃吃虧也未嘗不可,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參考意見或建議,大的方向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放手一搏。

·父母可以給孩子觀點,但沒必要干涉。

·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我們也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工作千萬要去做自己能做好的,而不是你喜歡做的。

願每一個人都能走一條順暢的路,成為一個對於自己問心無愧的成功的人。

我家的孩子,以後不論選擇做什麼,只要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有價值的人!我都會支持!



擺渡人的各種故事



小霞來了


肯定不會。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醫生或者是當護士都需要一個好的性格。最起碼不能太過於急躁,但是孩子都隨了我和他媽,

性格都比較急躁一些,有時候還粗心大意,所以他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當護士或者是當醫生。

倘若真如果他當了醫生,那也是對病人的不負責任。其實我一直覺得當護士要以有一個好的性格,而且還需要會照顧人。更主要是要細心耐心。

當醫生也是一樣,最起碼不能太急躁,要有堅定的毅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性格完全不適合當醫生或者是護士。

第二,就孩子現在來說,他並不是很愛學習,但是對於醫生來說一定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志和動力。

只有這樣他能才能才能夠學到一個好的醫術,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現在完全沒有學習的勁頭,在班裡面也是中等學生。

更重要的是,他對學醫完全就沒有興趣和愛好。而且還對醫護有一定的偏見,每次帶他去醫院或者給他買藥,他都是躲著走。

要麼就是編造各種理由來欺騙我們。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明顯他不是當醫生的料。

第三,就孩子孩子目前來說,他是喜歡比較熱鬧的地方兒,對醫生來說是一個需要安靜的環境更重要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她就喜歡湊熱鬧交朋友。更重要的是他還有時候耍脾氣。這樣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當醫生。

所以還是按著他的性格和愛好去培養他比較好一點,如果因為這場疫情而強扭她的性格或者是過度的干預他的以後發展前途,確實對他前途沒有好處。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從小父親就希望我們家兄妹三個中能有一個從事醫生職業,可惜某些原因沒有實現。父親生病後我也學習了一些護理知識但杯水車薪,沒能夠幫助他減輕病痛,為此我還深深自責。女兒考大學報志願時我徵詢過她的意見,她最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我有遺憾但也沒有過多強求。所以,只要有意願我不會阻攔,無關疫情,醫生的天職本就是救死扶傷。


風吹荷葉煞


原來覺得孩子是個女孩👧,會彈鋼琴、會演講、會畫畫學習也不錯,不太適合學醫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學醫。但是自從疫情開始看了那麼多醫生舍小家顧大家像個戰士一樣的奔赴最前線,心裡是滿滿的感動和敬佩,自己也是無能為力。

說真的現在真的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如果可能的話能考個醫生真的很高興,或者長大了找個醫生老公也不錯。


雨漫葉馨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的孩子學什麼我只能給建議而不是決定,最好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就做什麼,既能養家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像我跟孩子爸爸一樣只要能掙錢養家就做什麼工作!再次希望孩子們都能平安幸福快樂的成長


鄴麻麻


我想很多人都會這樣選擇的。一方面國家對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顯著加大,另一方面,對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也加大。前幾天國務院就明確擴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經有湖南省明確擴大基層醫療人員招生比例,既包括本科專科的招生,也包括研究生的招生,這絕對是個很大的利好!而且家裡有醫衛人才,對於家庭保健也是非常便利有益的。

除了基本的傳統的醫學類專業外,我還給大家推薦這樣一些過去是冷門的專業,供參考。

一、醫療法制類

1.法學

二、檢驗檢疫類

1.衛生檢驗與檢疫

2.醫學檢驗技術

3.動植物檢疫

4.食品質量與安全

三、生物科學類

1.生物科學

2.生物技術

3.生物信息學

4.生物醫學

5.生物醫學工程

6.應用統計學(生物統計學)

四、動物醫學藥學類

1.動物醫學專業

2.動物藥學

3.水生動物醫學

4.植物保護

5.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


科教評論


感謝老師的提問,關於“這次疫情過後,你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醫當醫生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僅僅是願意,而且是殷切地期望。

自從這次疫情爆發以後,我每天都在網絡上時刻關注著這次疫情的進展情況,無時無刻地不被所有偉大的逆行者們的仁者醫心和救死扶傷的大無畏的精神所深深打動著。像眾所周知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兩位院士帶領著各自的科研團隊向新冠狀病毒發起了挑戰,夜以繼日,爭分奪秒進行科研攻關,先是成功分離出病毒毒株,對病毒毒株進行培養分析,再想盡千方百計的研製疫苗,雖然現在尚未完全成功,但我堅信不久必定會研製成功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國際國內的醫學機構的科研團隊和科研部門都在加班加點的對新冠狀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進行著科學研究。

還有,戰鬥在防控阻擊戰一線的全體捨身忘死的醫護英雄們。他們真的是拿著自己的生命去奪回患者的生命,他(她)們也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難道他(們)就不怕感染病毒嗎?難道他(她)們就不想呆在自己幸福溫馨的小家裡嗎?難道他(她)們就沒有需要照顧的親人嗎?更有甚者為此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像第一個對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還有許多的為此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他(她)們敢於勇挑重擔,敢於做出犧牲和擔當。如果不是他(她)們,到今天,也許我們的處境真的無法想象!我敢肯定不會是現在模樣,現在宅在家裡的的我們依然安全無恙。

眼前的一幕幕,一樁樁。無不催人淚下,蕩氣迴腸。我每天都恨自己因為沒有這個方面的本領,對這次疫情貢獻的力量太小而感到悔恨。所以說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醫去當醫生呢?我的大孩子現在就奮戰在醫療戰線上,我的小孩子如果有學醫的天份和願望,我一定會支持和幫助孩子實現他的理想。

這是我的回答,敬請老師們賜教!











海角天涯1988


如果孩子志願於學醫,欣然從事這份崇高的職業,我會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會干擾他。關於孩子成長,談幾點體會:

1.家長要尊重孩子,欣賞孩子的選擇。

高中畢業,即將升入大學,已是成年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們也有選擇自己人生目標的權利。所以,家長朋友不要總是替代孩子抉擇。2.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新冠肺炎防疫戰中有數萬名醫務工作者,其中不凡00後、90後,他們大多剛剛參加工作,也是父母手中的乖寶貝,也是在父母眼裡還沒長大的孩子。可是,面對的突發疫情,國家有難時刻,他們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衝在最前線,體現了新時代青年人不忘奉獻社會的初心,牢記服務人民群眾的使命擔當意識。面對危險,不能退群,國家有難,不能回頭,我們要教育孩子面對挫折,臨危不懼。同時要鼓勵孩子感恩社會,服務社會,擁有家國情懷。
寫在最後

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欣賞孩子的選擇,支持孩子的正確決定。同時引導孩子面對困難,要永不畏懼,頑強克服。讓他們懂得感恩社會,樂於奉獻。這樣他們的人生道路才會更加絢麗多彩,更加的廣闊。

感謝與你溝通孩子的成長問題,如有不足之處,請文末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