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0屆高三寒假考試(二)語文試題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0屆高三寒假考試(二)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漢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歷史,漢文采用豎排格式從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漢文這種豎排而左行的傳統格式與中國古代以竹簡為書籍材料的因素直接有關。

現在來溯推漢文形成傳統的豎排格式的歷史因素時,不妨認為,最初在竹簡上行文,橫排和豎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嘗試過。但是,將多根的竹簡編連成冊,拿在手上閱讀時,則豎排的格式比橫排閱讀拿握起來方便一些。古代在往簡冊上書寫文字時,也是豎排格式書寫方便。先秦時代的人席地而坐,在這種稱為跽坐的姿態下為了調整人與書案几之間的距離和方位以便書寫,可以"移坐就案",也採用 "移案就人"。為此,案几一類傢俱都做得比較輕便,並且是左右方向尺寸大而遠近方向尺寸小的長條形,便於跽坐時的搬動和調整。順著案几的長方向攤開簡冊寫字,對於書寫者來說,這就是豎排書寫的行文格式;如果在這種案几上橫行書寫,則簡冊要在案几的窄方向上橫跨案几面,和寫字行鄰近的上下文簡行可以展在案几面上的數量較少,待寫字的空白編簡要垂落在案几的近端,落在跽坐者的腿上,長篇大冊的書寫,這種情況尤甚。在案几上閱讀簡冊,情況和書寫一樣。至於漢文豎行從右向左排列的格式,則與古代先民尚右的觀念有關。出土的秦新郪虎符銘文有"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秦陽陵虎符銘:"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竹簡上的古代書籍,以篇作為文章的單位,並以冊作為同時編連在一起的竹簡集合的單位,這是中國書籍裝幀的最早形制——簡冊制。帛書的出現,又形成了中國古代書籍的另一種裝幀形制——卷軸制——把帛書卷到一段硬質的芯軸上,以卷作為書籍的單位。紙質書籍的初期仍照用帛書的卷軸形制,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書是逐版地印成單頁,再裝訂成冊,這種工藝促成了書籍採用冊頁式的裝幀形制,冊頁形制的書籍沿用直到今天。

從漢文的行文格式和中國書籍的裝幀形制的演變歷史可以看到,每當新的文字記錄載體材料(如帛相對於竹木,紙相對於竹帛)或工藝(如印刷)投入實用,首先是按傳統的習慣形式去應用,只有在傳統方式與新的材料或工藝發生了矛盾,才會突破傳統去發展新的形式。由帛書的卷軸相異於竹木簡冊是如此,紙冊頁代替紙卷軸也是如此。然而紙質材料和印刷工藝與漢文行文傳統的豎排格式之間並不矛盾,豎排和向左行的格式一直延用到近現代,不過在豎排格式不便表示近代科學技術符號、術語、數學式的矛盾下,最終突破了傳統,產生出漢文橫排並且下行的新制式。傳統具有無形的、巨大的歷史慣性。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 文字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採用豎排從右向左的格式,這成了漢文書寫的傳統格式。

B.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寬大、遠近向窄小,對古人書寫漢文時採用豎排左行的格式產生影響。

C.中國書籍由簡冊制與卷軸制演變為沿用至今的冊頁形制,關鍵在於印刷術的發明與使用。

D.橫排且下行的新制式取代豎排左行的格式,源於它與近代科學技術符號、術語等的矛盾。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 文章為論證古代在閱讀與書寫時豎排格式優於橫排格式,主要採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

B.文章揭示了漢文形成豎排左行格式的根本原因是書寫閱讀的方便和古人尚右的觀念。

C.文章介紹了中國古代書籍的竹簡制、卷軸制和冊頁制三種裝幀形制,並闡述了演變原因。

D.文章運用了總分總和並列兩種論證結構,著重論證了竹簡對中國傳統書籍形制的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 漢文最終形成傳統的豎排格式,與最初在竹簡上嘗試橫排格式行文的失敗有很大關係。

B.文章單位、竹簡集合單位和書籍單位,對書籍冊頁形制的誕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C.若沒有新工藝印刷術的投入實用和帶來的矛盾,就不會有書籍冊頁式裝幀形制的出現。

D.即使延用到近現代的傳統格式最終被新制式取代,作者仍認為傳統的影響力不可忽略。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12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的對象。被視為未來城市高級形態的智慧城市,以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致力於城市發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應、調控的能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一般認為,智慧城市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設智慧城市,推進數字化,使生活的世界可以通過數字表述出來;通過互聯網將數字化的城市部件傳輸連接起來,實現網絡化,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在網絡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局部智能反應與調控,即智能化階段,如智能收費、智能交通等;萬物互聯階段,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類智慧的驅使下優化運行,實現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這四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後一階段應以前一階段為基礎。目前我國 30 多個省會級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數城市已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第一、二階段的任務,即數字化、網絡化,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階段邁進。根據技術發展趨勢,2020 年前後,5G 的應用將趨於成熟,大容量低時延的網絡傳輸將變為現實,人類將進入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也將步入一個嶄新階段。

(摘自劉治彥《智慧城市的特徵與痛點》,《經濟日報》2017 年 7 月 7 日)

材料二

自 2009 年提出"智慧城市"一詞之後,歐美以及亞洲一些國家便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目標清晰,力爭推動本國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以增強國際競爭力。新加坡"智慧國 2015"計劃的預計成果包括憑藉信息和通信技術增強經濟競爭力和創新力及促進產業增長,提高產業競爭力。

試點的選擇與建設謹慎而務實,實驗範圍"小而精"。美國選擇迪比克市作為試驗城市,是因其人口規模適中;歐盟以實驗性的發展智能電網、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關的智能醫療系統作為突破口。 充分發揮技術作用,積極應用科技手段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迪比克、瑞典斯德哥爾摩等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的方案,使用了各種類型傳感器,並與互聯網、計算機等一同組成了智慧體系。

IHS MArkit 諮詢公司就 2015~2017 年之間美國智慧城市發展狀態進行深入調研,研究對象包括美國 28 個州的 54 個城市。統計顯示,在 335 個智慧城市實施項目中,大城市有 69 個,中等城市 168 個,小城鎮為 98 個;459 個智慧城市規劃項目中,大城市有 103 個,中等城市 225 個,小城市為 131 個。可以看出,中等城市在項目比例上要高於大城市,從側面反映出中等城市希望藉助智慧城市的概念突破自身侷限。因人口規模更加合適,有利於城市信息技術的推廣及應用。智慧城市以政府機構為主導運作機制,將頂尖企業作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投資建設的模式。不過信息安全與隱私洩露風險則與日俱增,即使是對於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重視程度很高的美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存在國家與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

(摘自《"智慧城市"建設的路徑、經驗及問題》,搜狐政務 2018 年 10 月 16 日)

材料三

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近日在"5G 時代智慧城市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上介紹,5G 時代的到來,能夠在虛擬世界將人的沉默知識進行集聚交換,而其得以實現的原因在於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媒介的作用,機器能自主地對周圍的環境信息進行處理,並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 5G 時代的到來,將產生更多新需求、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城市間各主體的聯繫變化、取代或相互補位,真正做到萬物互聯。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 100%的副省級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9%的縣級城市已經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累計參與的地市級城市數量達到 300 餘個,規劃投資達到 3 萬億元。眾多企業開始紛紛入局智慧城市領域,為智慧城市建設增添新活力,例如華為的智慧城市神經系統、阿里巴巴的 ET 城市大腦等。但智慧城市建設並沒那麼容易和順利,這個過程中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科學家鄭宇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一直是一個矛盾。政府倡導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但同時很多數據有安全性和機密性,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也是一個問題。而且政府作為主體投資者,其資金永遠有限,如果單純依賴政府投入來建設智慧城市,很可能每當開出一批新項目時,就有一批舊的項目失去經費支持,如果這些項目本身沒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就很難持續地運營並存活下去。

(摘自《5G 時代智慧城市需創新商業模式》周東洋,《中國貿易報》2019 年 2 月 12 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智慧城市被視為未來城市高級形態,藉助互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城市發展為人類智慧所驅動,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B.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數字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的能力,網絡化傳輸城市的數字化信息,而智能化與智慧化則使城市具有了反應與調控能力。

C.國外部分國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事實表明:智慧城市建設已被歐美亞一些國家視為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種途徑,並具有國家戰略意義。

D.5G 時代將使網絡傳輸容量大、時延低,而且藉助人工智能來自主地處理相關信息和解決相關問題,將帶來更多的新需求、新技術和新模式。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材料一與材料三中,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從 2017 年至 2019 年由省會級及以上的大城市擴展到全國大多數城市,表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中國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與應用。

B.材料二與材料三運用了大量詳細而精確的數據,均從城市的數量、類型到投資規模等方面,介紹了美國與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所做出的嘗試。

C.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持,5G 時代使人工智能的媒介作用得到極大的發揮,將會促成萬物互聯的實現。

D.以 5G 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中外正在進行城巿智慧化建設的國家而言,也帶來了因數據開放與共享而引起的信息安全與隱私洩露等風險。

6.以上三則材料中,中美兩國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作答。(6 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1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題。

那一排鑽天楊

肖復興

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鑽天楊,瘦弱的樹後有兩間同樣瘦弱的小平房,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賣些油鹽醬醋,同時兼管每天牛奶的發送。

告別時,我問她,那個小小的副食店,現在還有嗎?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來:芝麻粒那麼大的副食店,現在還能有嗎?早被連鎖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帶,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蓋起了高樓大廈。不過,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鑽天楊倒是沒有被砍掉,現在都長得有兩三層樓高了,已經成了那個地帶的一景兒了呢! 鑽天楊,她居然還記得那一排鑽天楊。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11月30日,有刪改)

7.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文章選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醬證、香油票等事物極具典型性,能夠喚起一代人對改革開放前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集體記憶。

B.第四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會滿滿打上來,動作麻利",運用細節描寫,意在表現小馮技藝嫻熟,是一名稱職的店員。

C.作者三十多年後再見到小馮,"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暗示小馮的生活條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寫到小馮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來""忍不住又笑了起來"等,表現了小馮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點。

8."鑽天楊"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9.本文已被《光明日報》"中國故事"欄目登載,假如你是該欄目組編審,請從選材、構思、內容等方面談談選用本文的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4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㵾,陝西參政。文祥自幼俊異。弱冠舉於鄉,成化末登進士。萬安當國,重其才。以孫弘璧與同榜,款於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幾,孝宗嗣位,即上封事..,略曰:祖宗設內閣、六部,贊萬幾,理庶務,職至重也。頃者,在位多匪人,權移內侍。賞罰任其喜怒,禍福聽其轉移。仇視言官,公行賄賂。阿之則交引驟遷,忤之則巧讒遠竄。朝野寒心。

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國憲,擇謹厚者供使令。更博選大臣,諮諏治理,推心委任,不復嫌疑,然後體統正而近習不得肆也。 臣見登極詔書,不許風聞言事。古聖王懸鼓..設木,自求誹謗。言之縱非其情,聽者亦足為戒,何害於國,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禍唐,王安石持此以禍宋。遠近驟聞,莫不驚駭。願陛下再頒明詔,廣求直言,庶不墮奸謀,足彰聖德。大率君子之言決非小人之利,諮問倘及,必肆中傷。如有所疑,請試面對。 疏.奏,宦官及執政萬安、劉吉、尹直等鹹惡之,數日不下。忽詔詣左順門,以疏內有"中興再造" 語,傳旨詰責。文祥從容辨析而出。謫授陝西咸寧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論救,不納。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復請召文祥及湯鼐,納崇文言,且召陳獻章、謝梟等。時安已去,吉、直激帝怒,嚴旨切責之。廷臣多薦文祥,率為吉、直所沮。 弘治二年以王恕薦召為兵部主事,監司以下饋贐皆不納。到官未逾月,復以吉人事下獄,貶貴州

興隆衛經歷。都御史鄧廷瓚徵苗,諮以兵事,大奇之,欲薦為監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軍功進,不可。"固辭不得乃請齎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

(選自《明史,列傳第七十七》,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固辭不得乃請/齎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

B.固辭不得/乃請齎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

C.固辭不得乃請/齎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

D.固辭不得/乃請齎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

11.下列對有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書言事時,將奏章用皂囊緘封呈進,以防洩漏,謂之"封事"。後世的密奏、密呈,都是封事的一類。

B."懸鼓",懸掛在架上的鼓,始於周代。《隋書·音樂志下》:"夏后氏加四足,謂之足鼓。殷人柱貫之,謂之楹鼓。周人懸之,謂之懸鼓。"古時官署所掛,供擊鼓求見之用。

C."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裡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

D."兵部主事",兵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明代兵部主事權力最大,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李文祥從小英俊非凡。很年輕就鄉試中舉,頗有才氣,受到當權者的重視。

B.李文祥重視人才的選用。在給皇帝的奏疏裡,他建議選用謙虛忠厚的人,還要廣泛選擇良臣,放心重用。

C.李文祥遇事從容不迫。在遭到執政者厭惡、責問、貶謫後,他因為從容辯駁而被解救。

D.李文祥正直無私。不接受贈送的財物,被貶後因軍事才能而被舉薦,可他堅決請辭。

13.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阿之則交引驟遷,忤之則巧讒遠竄。朝野寒心。

(2)言之縱非其情,聽者亦足為戒,何害於國,遽欲罪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 14-15 題。

臨江仙

馮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離別,雨晴芳草煙深。路遙人去馬嘶沉。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

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徘徊一晌②幾般心。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舊稱金陵,後更名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時間。

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馮延巳的詞繼承花間詞的傳統,以富豔精雕的意象來表達纏綿的情致,如以對"雨晴芳草煙深" 等局部細景的雕琢來烘托離人的繾綣情懷。

B."路遙人去馬嘶沉"寫出了離人去遠,人影不見,馬嘶不聞,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現空間距離之遠、凝望時間之長,表達了分手後眷戀徘徊的情意。

C."沙頭驚起雙禽"中,一個"驚"字,一個"雙"字,寄託了無限的情懷。"禽"驚飛尚能聚合在一起;人離散則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鳥啊!這兩句詞的內容也是借景物以寄離情。

D."徘徊一晌幾般心"寫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複雜變化,他嘆惋與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憐自己孤獨寂寞,更從"一晌"中悟到時光匆匆、生命無常的道理。

15.請比較本詞"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和柳永《雨霖鈴》的下闋"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句表達技巧的異同點。(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論語》中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屈原在《離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再次強調"道不同不能相安"的處世原則。

(3)《琵琶行》中,聽聞琵琶女自訴身世後,詩人白居易寫了他聽到幾種樂聲的不同感受,被貶潯陽之後聽到樂聲的感受是"________",而聽到琵琶女彈出的曲調則感覺"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2018 年 1 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自然恢復為主、節約優先 、保護優先的方針。我國當前正在推行的農村城鎮化建設,是要努力在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如垃圾和汙水處理、電信服務、水電氣供應、文化娛樂等,( ),推廣水泥樓房、大廣場、大理石欄杆等,弄得千村一面、毫無鄉土特色。有些地方不顧農村實際,用城市建設的思維和套路來建設農村,反而造成的效果,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農村本來的自然生態環境。 鄉村之所以美麗,能夠勾起人們心底的鄉愁、吸引大量城市人前往旅遊休閒,關鍵在於它的"土",在於它和城市的風貌。當然,這裡的"土"並非指破破爛爛、,而是指要保護好農村本來的自然生態,儘量用當地的土、木、石、竹等材料修建公園、修整房屋、修路架橋,儘量保持原有的山、水、林、田、池、草、屋的格局,儘量修舊如舊、保留田園風光。比如,農民的房前屋後不一定都要統一栽樹種草,種上一片菜地再圍上一圈竹籬笆,既美麗又實用;將村邊的池塘清理乾淨,周邊栽些本地常見草木,地面用磚石修整一下,就是一個不錯的小溼地公園……鄉村就要有鄉村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美麗鄉村建設,還是"土"一點更好。

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B.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自然恢復為主、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方針。

C.實施鄉村振興,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D.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建設。

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這是要讓農村像城市那樣,以便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

B.以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而不是要讓農村像城市那樣

C.以讓農村不像城市那樣,切實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

D.雖然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但是農村弄得像城市一樣

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東施效顰 涇渭分明 亂七八糟 就地取材

B.畫虎類犬 截然不同 亂七八糟 因地制宜

C.畫虎類犬 涇渭分明 雜亂無章 因地制宜

D.東施效顰 截然不同 雜亂無章 就地取材

20.下面幾處情境下的用語分別存在五處表述不當,請指出並加以修改,使之準確、得體。(5 分)

①某校園廣播站的一則廣播稿播出:"《呂梁英雄傳》(長篇小說),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馬烽和西戎,全書是呂梁革命史的真實寫照。校廣播站將播出專題節目,敬請關注!"

②《新白娘子傳奇》中張員外答謝白娘子時說:"久聞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您雖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風絲毫不讓鬚眉,真是讓人佩服啊!"

③《揚子晚報》報道:"'八一三'淞滬抗戰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戰場,重遊謝晉元墓地,祭奠團長和死難戰友的英靈。"

④大洋網體育頻道報道:"並非體育大省的河南只有 7 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卻有 3 人染指金牌,成為全國奪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⑤某公司的一份聲明初稿的片段如下:"近日,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人員在網上發佈假的招聘信息,嚴重損害了我公司聲譽。特別警告廣大網友,切勿輕信。"

①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

21.下面是致敬百種從業者的"百福圖"中的三幅,請從圖二、圖三中任選一幅指出其類別(不超過4 個字),並仿照圖一的示例,完成 10-24 字的配文。(6 分)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0屆高三寒假考試(二)語文試題

【示例】

①類別:人民教師之福

②配文:三尺講臺,育天下桃李;一顆丹心,傳人類智慧。

①類別: 之福(不超過4字)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微信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王者榮耀"……當Wifi成為"底層需求",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裡,人們彼此聯繫得更加緊密、便捷;但真實中,人與人卻越來越疏離、孤獨和焦慮。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離真實世界越來越遠了。 每個時代我們要面臨不同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4) 不少於800字。

2020屆高三年級寒假考試

語文答案

1. D 題中A項,"文字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採用豎排從右向左的格式"錯誤,原文"漢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歷史,漢文采用豎排格式從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可考的歷史三千多年",去掉"可考"表意不同,觀點絕對。B項,表述邏輯關係錯誤,是古人書寫漢文時採用豎排左行的格式影響了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寬大、遠近向窄小,因果倒置;C項,推斷錯誤,原文"每當新的文字記錄載體材料或工藝(如印刷)投入實用,首先是按傳統的習慣形式去應用,只有在傳統方式與新的材料或工藝發生了矛盾,才會突破傳統去發展新的形式"。故選D。

2. D 題中D項,"著重論證了竹簡對中國傳統書籍形制的影響"錯誤,文中重點論述的是"漢文豎排而左行的傳統格式對中國傳統書籍形制的影響"。故選D。

3. A 題中A項,"在竹簡上嘗試橫排格式行文的失敗"錯誤,原文"不妨認為,最初在竹簡上行文,橫排和豎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嘗試過","嘗試橫排格式行文"只是作者的一種假設。故選A。

4. B . B項,"而智能化與智慧化則使城市具有了反應與調控能力"錯誤,原文"在網絡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局部智能反應與調控,即智能化階段""反應與調控"在"智能化"階段就具備了,"智慧化"階段的特徵是"萬物互聯"。故選B。

5. B . B項,"材料二與材料三……均從城市的數量、類型到投資規模等方面,介紹了……",材料二沒有涉及到"投資規模"。故選B。

6. (1)美國試點的選擇與建設謹慎而務實,實驗範圍"小而精";中等城市在項目比例上要高於大城市;以政府機構為主導運作機制,將頂尖企業作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投資建設的模式。(2)中國範圍大,涵蓋中國多數城市;以大中城市為主體;政府作為主體投資者。

7. B B項,"意在表現小馮技藝嫻熟,是一名稱職的店員"曲解文意,從原文看,意在表現小馮對"我"的尊重。

8. ①是小說的線索,使全文結構清晰,情節集中。②是時代的見證者,見證了小馮的成長和時代的發展變化。③具有象徵意義,象徵著以"小馮"為代表的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祖國的飛速發展。④飽含著作者對小馮的進取精神和祖國發展的熱情讚頌。(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

9. ①選材典型,以小見大。小馮的經歷代表著千萬中國人的經歷,陶然亭一帶的變化是中國鉅變的縮影。②選材精當。選取作者與小馮交往的幾個片段,凸顯了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時代變化。③構思巧妙。將小馮成長曆程和陶然亭一帶前後面貌的變化交織在一起,側面展現了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④內容和主題與欄目要求十分契合。(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

10. D. "乃"作連詞"於是"時,一般在句首,所以應在"乃"之前停頓,排除A.C項。"疏再上"的意思是:奏疏兩次呈入。"疏"作主語,"上"是名詞作動詞"上奏,呈入",語法合理,語意流暢,所以應在"疏再上"的前後停頓。排除B項。故選D。

11. D. D項,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主事為各部司官中較低一級。

12 . C. C項,"因為從容辯駁而被解救"因果不當,文中並沒有講李文詳被解救是因為他的辯駁。

13、(1)阿諛逢迎就交相引薦突然升遷,違背不從就巧言詆譭流放遠方。朝廷內外無不心驚膽戰。

關鍵點:"阿":"阿諛逢迎";"驟遷":"突然、迅速升遷";"忤":"違背";"竄":"被流放";"寒心":"心驚膽戰"。

(2)言論即使不合情理,聽的人也足夠作為警戒,這對於國家有什麼害處,卻要馬上加罪呢?

關鍵點:"縱":"即使"; "戒":"警戒";"何害於國":倒裝句,"對於國家有什麼害處"; "遽":"迅速、立刻、馬上" ;"罪":"加罪"。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親李㵾 ,任陝西參政。李文祥從小英俊非凡。二十歲時鄉試中舉,成華末年考中進士。萬安執掌國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孫子萬弘璧和李文祥同列進士榜,便在家設宴款待,李文祥內心不滿。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馬上密奏皇上,大致內容是:

祖宗設置內閣、六部,輔佐國家大事,處理各種政務,官職特別重要。近來執政者多非其人,權力轉移到內侍手中。賞罰隨其喜怒確定,禍福聽憑其意志轉移。敵視諫官,公然施行賄賂。阿諛逢迎便交相引薦驟然升遷,違背不從就巧言詆譭流放遠方。朝廷內外無不心驚膽戰。萬望陛下暗暗地訪察首惡,使國家大法顯明昭彰,選擇謙虛忠厚的人以供使喚。更廣泛選擇賢良大臣,諮詢治國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測懷疑,然後國家法制端正而親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見陛下即位時所頒佈的詔書,不允許以傳聞議論時事。但古代聖明的帝王曾懸鼓設木,自己廣泛徵求不同意見。言論即使不合情理,聽的人也足夠作為警戒,這對國家有什麼害處,卻要馬上加罪呢?從前李林甫便如此,從而禍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從而禍害宋代。遠近多次傳聞,無不驚訝恐懼。望陛下再次頒佈聖明詔書,廣泛徵求直言,希望不要墮入奸人的陰計,足以彰顯聖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話決不會對小人有利,倘若詢問他們,必定會放縱中傷。如有所疑慮,請求當面對證。

奏疏呈入,宦官和執政大臣萬安、劉吉、尹直等人都憎惡他,幾天都不批示下發。忽然被詔令去左順門,因奏疏中有"中興再造"的話,傳聖旨責問。李文祥從容不迫論辯析理而出。貶謫授任陝西咸寧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採納。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請求召回李文祥和湯鼐,採納夏崇文的建議,並召回陳獻章、謝鐸等人。當時萬安已離任,劉吉、尹直激怒皇帝,已嚴厲聖旨嚴詞斥責。朝廷大臣多推薦李文祥,大多被劉吉、尹直阻撓。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薦召任兵部主事,監司以下贈送的財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個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獄,貶官貴州興隆衛經歷。都御史鄧廷瓚征伐苗人,向他諮詢用兵之計,對他的才能非常驚奇,想推薦他任監司。李文祥說:"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貶謫出京,現又因軍功升官,不可行。"堅決請求辭官還鄉。奏疏兩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經過商城,渡河時冰沉陷,淹死於水中,年僅三十歲。

14.D、D項,"一晌"指時間之短暫,該句表達的是在短暫時間內感情變化劇烈。對時間、生命無常的感悟並無依據。故選D。

15.相同點:兩詞都借景抒情,借"柳"的形象來表達惜別留戀之情。(2分)

不同點:馮詞描繪了春光中萬枝新柳閃爍金光的鮮麗春景(畫面角度),以樂景寫哀情、實寫(手法角度),倍顯主人公孤寂惜別的愁情;(2分)柳詞想象分別後曉風殘月下楊柳岸清冷蕭索的秋景(畫面角度),主要是虛寫(手法角度),渲染了離別後的寂寞相思之意。(2分)

(詩歌賞析)這首詞所描寫的離索之情,惜別之意,是詩詞中常見的題材,但把送別之人的思想感情,寫得如此曲折多變,極盡低迴婉轉之妙,卻不多見。

"秣陵江上多離別,雨晴芳草煙深。"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是說,一對青年男女在春雨過後的清晨,依依不捨的離別在煙霧迷濛的秣陵江上。開頭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秣陵江上"點明離別之地;"雨晴"點明離別時的天氣;"芳草煙深",為春天景象,點明離別的季節。這兩句詞除了包含送別時、地、氣候、季節等內容之外,還曲折深沉的寫出了他們在"秣陵江上"別離的次數之多,與這次離別時的情景不同。也就是說,在秣陵江邊的多次離別之中,唯獨這次離別是在一個極易引起人們傷感、菸草萋迷的情景之中,因而使人惆悵難禁了。這是詞意的曲折層深之一。

"路遙人去馬嘶沉。"這兩句是說,離人去遠,不僅望不見人影,而且還聽不到馬嘶聲。這是寫分手之後眷戀徘徊的情意,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來表現空間距離之遠的。然而這句詞的重要涵義,還在於從時間上描寫送別之人的繾綣情懷。人影不見,馬聲不聞,還呆呆的站在江邊凝望,正是以離人空間距離之遠來表現送別之人凝望時間之長。這是詞意曲折層深之二。

"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這兩句是說,青帘斜掛著,萬枝楊柳呈現出金色。時間在推移,在清晨煙霧迷濛的分別之際,周圍景物模糊不清,現在日高霧散,"簾"(青色)"柳"(金色)之色彩,以及簾之斜掛,柳之萬條都景象分明瞭。二是指出別離之地是在江邊柳樹下的酒店(即旅舍),這使我們想起了古人以酒餞別和折柳送行的禮俗。三是指出送別之人已從別境的迷惘之中清醒過來,驀地看到沐浴在春陽中的新柳,和飄蕩在春風中的青帘,這時才意識到他們的離別是在芳辰麗景之中。感情上這一難以名狀的深婉、隱微的變化。可以用王昌齡的《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懊悔吧。這是詞意的曲折層深之三。

"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這兩句是說,隔著江哪個地方吹奏起了了橫笛,驚起了水邊沙灘上的一雙禽鳥。過片兩句,"何處吹橫笛"是所聞之聲;"驚起雙禽"是所見之景。一個"驚"字,一個"雙"字,寄託了無限的情懷。"禽"驚飛尚能聚合在一起;人離散則天各一方,是人不如鳥啊!這兩句詞的內容也是借景物以寄離情,這是詞意曲折層深之四。

"徘徊一晌幾般心。"這句是說,一時間徘徊往復內心極不平靜。"一晌"在這裡猶如一霎,指時間的短暫;"幾般心",指感情變化之劇烈。在"一晌"的短時間內而"幾般心",充分表現了送別之人極不平靜的內心世界。這種不平靜的內心還表現在"徘徊"行動上,使我們彷彿見到了一個在"青帘"、"新柳"之下徘徊往復內心極度不安的身影。她妒忌雙禽在驚散之後又能聚在一起;而嘆息自己在芳辰麗景之際離散卻天各一方。這或許就是"幾般心"的內涵了。這是詞意曲折層深之五。

"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末兩句是說,日上中天,天長煙遠,內心的痛苦掙扎使得哀傷眼淚沾溼了衣襟。結末兩句,以"天長煙遠"一語結景,以"凝恨獨沾襟"一語結情。從清晨離別之時的"雨晴芳草煙深"的迷茫煙霧。到離別之後日高霧散,現出"青帘斜掛,新柳萬枝金"的鮮明景象,再到日上中天后"天長煙遠"的空闊境界,進一步寫出了時間的推移,還對全詞的景物描寫進行了總括,但描寫自然境界之闊,正是為了展示離人相距之遙,末句所"凝"之"恨"當然是內省痛苦掙扎而不得解脫的"幾般心"了。"獨沾襟"三字點明瞭離索之情,惜別之意。這是詞意曲折層深之六。

16、(1).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2).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3). 嘔啞嘲哳難為聽,如聽仙樂耳暫明

17. A. B."自然恢復為主、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語序不當,應是"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C."實施鄉村振興"成分殘缺,"實施"缺少賓語,勇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D."落實"與"建設"搭配不當,應是"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18. B. 括號前說我國當前正在推行農村城鎮化的一些措施,此處應是解釋其目的,是要"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括號後說的是毫無鄉土特色,這是城市的樣子,而美麗鄉村建設不是要建成這樣,這可由"而不是要讓農村像城市那樣"引出括號後的句子,綜合以上選B。

19. D.東施效顰: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畫虎類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倫不類。前者強調不根據自身條件盲目模仿,後者強調模仿能力不行,這裡強調的是要根據農村條件來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故選擇"東施效顰",排除BC。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間,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樣。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前者強調不同,後者強調界限。這裡說的是農村和城市的不同,故選擇"截然不同",排除A。雜亂無章:指又多又亂,沒有條理。亂七八糟:形容混亂,亂糟糟的,這是一個貶義詞。

就地取材:指靠近原地選取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發揮本身的潛力。因地制宜:指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前者強調取材,後者強調辦法,這裡指的是用磚石,強調取材,故選擇"就地取材"。

20.(1)"《呂梁英雄傳》(長篇小說)"改為"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

(2)"一介女流"改為"一位女子"(一介女流含輕蔑之意)

(3)"重遊"改為"拜謁"(重遊帶有遊覽、遊賞的意味,有失敬重)

(4)"染指"改為"奪得"(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參與或插手分外的某種事情。是貶義詞,不合語境。)

(5)"假扮"改為"假冒/冒充" (共5分,每指出並改正一處1分)

21、圖二:公交司機 颳風下雨一趟趟,護乘客安全;寒來暑往一日日,為城市暢通。

圖三:外賣小哥 一輛摩托於人潮穿梭,步履匆匆送一餐溫暖。

從圖片的內容看是致敬百種從業者,要表達出其從事職業的特徵和價值,例文的格式是對聯的方式,可以放寬一點也要是對稱句,從圖的內容看,圖二是公交司機,圖三是外賣小哥,配文的內容寫出職業特徵和貢獻,格式和事例基本相同即可,注意字數的要求10——24字即可。

22、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4)不少於800字。

【答案】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目前在微信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王者榮耀"的人比比皆是,當下Wifi成為人們的"底層需求",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由此而引發的分享熱潮,無非是要求得眾人關注、點贊,這樣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嗎?

"刷存在感"是因為"存在"而"無感",於是通過"刷"來找"感"。通過網絡分享,可以得到"贊"和"關注",從而找到了存在的"感",於是就愈愛分享愈愛"刷"了。在我看來,與其在虛擬世界刷"存在感",沉溺其中,這樣刷出來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視",還不如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更真實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誠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視和認可,並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無可厚非。但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必須選擇正確的途徑,靠"刷屏"或者"譁眾取寵"刷出的存在感就如無木之火,很快就會消亡,即使暫時得到也是表面光鮮而內里布滿了蝨子腐朽不堪華美貂裘,他會使你表面風光無限,而內心依舊空虛。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來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聯網時代,有人為了刷存在感,無視網絡文明,因渴望得到別人重視而發表許多沒有經過思想加工的評論。有人為了刷存在感,在網絡上對別人進行言語攻擊,即使面對別人批評也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別人關注自己來獲得虛假的存在感。若是發展下去,社會將會變成虛擬社會,人們將走不出網絡的牢籠。

在網絡上通過各種"刷"來找存在感,娛樂至死用在這類人身上更為合適,為娛樂自己而死,為娛樂他人而死,實質上是對自我的不自信,是內心的空虛,是生活的迷茫。然而真正的存在感,從來都是在生活中奮鬥出的。實際上,生活需要以實際行動為支撐,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現實生活中踏實肯幹,不斷付出的人,離不開在生活中做好本職工作的,真心奉獻的人。怎樣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只有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人放在心上,以永不滿足的態度去對待學習,不斷用知識充實豐富自己,用知識的力量抵禦精神空虛。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識,腳踏實地、拼搏進取,做一位奉獻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者。

放下手機,從虛幻的世界走出來。不要為了獲得所謂的存在感,丟掉真正的生活。只要心中有生活,心中有他人,就一定能使自己成為別人心中"山"一樣的存在。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任務很明確,"每個時代我們要面臨不同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考生需要結合時代的特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現實來闡發自己的思考。寫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給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材料先列出現象,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電子媒介分享來刷存在感,現實生活也在不斷被"二進制化",人們生活在"架空"的世界裡。然後指出真實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獨和焦慮的真實現狀。然後要求學生談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因為是自媒體時代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現象,學生不僅熟悉,而且周圍的同學、朋友或親人當中就有鮮活的例子,所以寫起來有話可說,立意不難。但同時因過於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現用形象的語言、大量的篇幅記敘人們瘋狂"刷存在感"的現象,而造成對此現象的思考過於簡單,甚至造成詳略不當或文體不明的問題。本題所給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關鍵詞,立意行文應圍繞"存在感"展開。如"對此你有什麼感觸與思考"表明寫作內容必須是你針對"刷存在感"現象的獨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維的深度,表達自己的認識。構思時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或寫議論文,或寫記敘文。如寫議論文,可以從材料引入,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然後從不同角度分析這些現象折射出的東西,接著聯繫現實,最後回扣開頭和標題;如寫作記敘文,可以選取一件或幾件能關於慎獨的心靈上堅守的事件來寫,在寫作中要注意所敘之事必須真實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調,主題要積極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將一些真實細膩的情感生動細膩地描寫出來;要敘議結合,在敘事中恰當地穿插抒情議論,深化主題。考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生髮多個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來,它來自強大自信的內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內心的不自信;自信豐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彈琵琶,莫為"存在"丟智商,"虛擬"的存在感不要也罷等。考生凡是能夠圍繞材料中的存在感來生髮各種立意,比如,充盈豐富,自信自律,真實等,都算符合題意。從行文思路來看,考生可以先評材料,即對事件做出評論,引出自己的觀點態度,然後從不同角度分析,接著聯繫現實,最後回扣標題和開頭。

參考立意:

1、內心豐盈,自帶光環;2、存在感刷不出來,它來自強大自信的內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內心的不自信。4、自信豐盈,不刷也"存在"。5、莫為"存在"丟智商。6、"虛擬"的存在感不要也罷。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