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理解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對愛情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友誼?

胡說熱點


愛情,純粹是一種自戀

愛情是很多人嚮往的,但愛情的本質是如此的虛幻不實,每每讓人失望透頂。胡因夢老師就說:

“愛情是透過對方的眼睛來看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純粹是一種自戀。”

這點我非常贊同。通常在親密關係中,你最愛的那個人,就是讓你自我感覺最良好的人(當然因此也是帶給你最大痛苦的人)。

有些人用不斷付出來換取對方的感激和讚美,有些人用甜言蜜語讓對方不斷付出,更有人是不擇一切手段地不斷向對方索取,說白了,這些都是自戀的表現——為了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在愛人身上抓取。

所以,你認為最轟轟烈烈的愛情,可能不過是一段最爽的自戀、自虐和自我意淫的經驗。

在愛情關係中,我們都不斷的把對方當成我們的投射板,把自己內心世界的需求和與父母未完成的課題都投射在對方身上。

所以,對方可能是我們仰慕愛戀的好爸爸,或是讓我們期待落空因而對他咬牙切齒的壞媽媽。分開以後,要麼他是你這一輩子的仇人/加害者,要麼他就是你對浪漫愛情嚮往的永恆摯愛。

我們在戀愛中,其實從來沒有真正把對方看清楚過,總是不斷用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自戀的、自虐的、意淫的、虛榮的、浪漫的、物質的……

所以有一位大師曾經說過,當你對一個人說我愛你的時候,其實是在侮辱對方,因為你根本沒有真正看清楚他是誰。

但是親密關係出問題的時候,去修整別人、投訴抱怨對方,比回看自己容易得多。因此,我們大多數人在遇到衝突的時候,總覺得都是對方的錯,要對方向我們保證他會改變,這是比較舒服容易的。

把責任全部歸咎到對方身上,而自己一再忍讓包容,也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偽聖母、純粹的受害者,也是小我最喜歡玩的把戲。

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快樂、解脫和自由,在親密關係中,願意負起責任,看到自己是如何把對方“雕刻”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參考以前寫到過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我能改變他”,是愛情裡最大的誤會)

沒有對的伴侶,只有對的自己

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的生命課題可能不同,但凡是靈魂想要學習成長的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會選擇親密關係當成道場/戰場,來磨練自己、學習功課。我在微博說了一句話:

“沒有對的伴侶,只有對的自己”。

這是說那些親密關係命運不好的人,只有自己把自己擺對了,才有可能遇到對的人。

我們當然也看到很多在親密關係上有福報的人,無論怎麼作、如何虐待對方,另一半就是不棄不離,這就是命好,但也別太過了,否則後果自負,因為物極是必反的。

那什麼叫做“把自己擺對”了呢?就是在精神上不能夠依賴配偶,情感也要能夠自主,也就是說,不能讓親密關係在自己生命中佔有太重的比例。

男女雙方的不平等心理預期,勢必讓關係會出問題。

知錯就要改,我們每個人在親密關係當中犯錯的模式可能都不相同,但是看到了就一定要讓自己成長、改進,否則,就會一直掉到同一個坑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