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共情,黑夜裡的光!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並相應地作出回應的能力,對諮詢師而言,共情既是一種職業素養,也是一種諮詢工具,我們對它很熟悉,但似乎又對它的力量不是很瞭解。

在這裡,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亞瑟·喬拉米卡里著、王春光翻譯的《共情的力量》。今天我先從標籤對共情的影響、共情式傾聽共情的有效表達三個方面對這本書做一個分享,拋磚引玉。

要共情,先去標籤

不貼標籤是共情產生的基本前提。

有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感受這一點:有一條心理熱線,曾經遇到過一位很多接線諮詢師都發憷的來電者,關係建立很困難。時間久了,接線諮詢師們都知道了這個來電,每次這個電話打過來,大家都有點忐忑不安。可是有一天,一位諮詢師卻跟這位來電者持續溝通了半個小時,結束時來電者表示自己的情緒有明顯改善,並且打算去做一些平時沒有動力去做的工作。這位諮詢師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嗎?並沒有,他只是在接起這個電話時沒注意看來電號碼。

作者亞瑟在《共情的力量》這本書裡寫到,“哪種標籤、哪種診斷分類能夠囊括(一個人)的全部情況呢?

”我相信科學和現代醫學,但在我把診斷、用藥一系列問題交給精神科醫生後,我會特別盼望著我的諮詢師能夠穿越我身上的重重標籤來看到我這個人。因為“每一個標籤都只包含了事實的一部分。(標籤)把一個人變成一些抽象的概念。對於那些正在受苦,並在尋找方法來結束痛苦的獨特個體,理論根本無法穿透表象,去觸碰到他們的內心和靈魂。當人們與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至愛之人斷了連接時,任何理論都無法跟他們所感受到的絕望對話,唯有共情,共情是通往愛和寬恕的道路。”(P22)

共情式傾聽

在工作中我們曾經聽到不止一位諮詢師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就是覺得自己只是傾聽,沒有幫上來訪者什麼忙。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區分一下諮詢中的“共情式傾聽”與其他傾聽之間的不同。

諮詢關係以外的傾聽,大多屬於“同情式傾聽”,同情是為了安慰別人,而共情則是為了理解他人。共情並非是沒有行動力的一種情緒,在諮詢中,“所有的共情都是以行動為導向的,共情的存在意味著你在不斷地思考:我怎樣才能幫上忙?我能做些什麼?接下來我能怎麼辦?

”(p44) 所以,“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共情始於理解,但絕不止於理解。”

共情式傾聽,我目前能想到的作用有情緒回應、故事重述、觀點提煉、積極資源採擇、賦能等等,大家也可以在工作中自己去體驗添加。其中,共情過程中的情緒回應我們就不再贅述,很多書中對此都有詳細的解讀;故事重述則是通過共情式傾聽對來訪者的故事進行細緻的重述,因為被看到或者被見證,本就是來訪者或明或暗的一個訴求;觀點提煉,就是通過有邊界感的共情式傾聽,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故事中暗含的邏輯、觀點;積極資源的採擇和賦能,是指在共情式傾聽中找到來訪者自帶的資源,並將這些資源總結出來,從諮詢師主觀感受的角度反饋給來訪者,讓來訪者看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例如這句話--“我聽到你說你回到家鄉後主動找定點醫院做了核酸檢測,主動在家自我隔離了十四天,並且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做一些自我防護,也讓家裡人和身邊的人注意防護,聽到這些,我覺得你一直沉穩理性地對待問題,同時,你還非常具有行動力。”就是一句在共情式傾聽後資源取向的反饋,同時賦能。

表達有效共情的“七色花”

江光榮老師在2月7日京師大學堂的講座裡明確提出,“熱線只有‘共情’是不夠的,熱線需要的是‘有關懷和尊重’的共情,才能讓當事人真正感到‘你聽到了我’。”要做到更加有效的共情,我們需要有朵“七色花”,根據《共情的力量》這本書中給出的表達共情的七個關鍵步驟,我把它們分別簡單總結為諮詢師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好奇、穩定、接納、敏銳、覺察、信任邊界這七種特質。

1、開放式問題—好奇。

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好奇和對細節的探索,防止諮詢師太快地給來訪“答案”,同時也給來訪者一些太快給出的答案留出發展改變的空間,其中最有力量的問題之一就是“我不知道”。封閉式的問題容易引發來訪者與諮詢師之間“權力的遊戲”,而開放式的問題,就是在交出控制權,允許來訪者引領諮詢的路線。

2、放緩節奏—穩定。

因為“熾烈的情緒是無法讓人表達出共情的。而幫助他人把情緒節奏放慢下來,對情緒進行遠觀,是你對他們表達共情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p53)怎麼放緩?我的答案是提問,用開放式問題對細節進行提問,放大鏡式觀察,在諮詢師的“觀察需要”下,來訪者不得不放慢放大自己在當時那一刻的情緒感受。

3、不匆忙評判—接納。

真正的共情尊重每個人,相信生命本身就具備發生改變的天性,“我們能造成的對他人最大的傷害質疑就是認為他們的個性是固定不變的”,因為這種傷害會把個體的生命力的“河流”與其他的“水源”割裂開,讓個體生命的“河流”慢慢乾涸。(p57)

4、關注身體感受—敏銳。

情緒和軀體反應之間的關係無需多言,有學者將共情定義為“一種易於激發別人產生類似反應的自主神經系統狀態。面部肌肉的改變代表了你的自主神經系統的變化,會啟動情緒的轉變。”(p61)我們可以通過隨時關注來訪者的身體感受,傾聽他的語速語調及其變化,來了解Ta目前所處的情緒狀態,以提供相對同步的共情支持。

5、向過去學習—覺察。

“共情能在當下的連接和親密關係中創造奇蹟,同時它也關注著過去。所以我們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去理解舊有的模式、評判、理論和理想化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現在。當我們學會把過去和現在分開來看時,我們才能更加客觀地看待事情。”(p62)尊重他人的過去,瞭解自己的過去,瞭解自己並發展對過去衝突的覺察,這是培養我們共情能力的必經之路。這一點類似於覺察諮詢中的移情與反移情。

6、讓故事充分展開—信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故事可講,每個故事都以它自己的速度發展,有質量的共情,允許來訪者用自己的節奏來講述Ta的故事,這種允許的基礎是諮詢師對人性的充分信任,在這種信任的保護下,共情會讓我們和來訪者一起站在懸崖邊--即深層情緒所在的地方,同時相信我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地方。“我們表達共情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完全參與到故事當中,盡力而為,並感恩自己也能成為這段經歷的一部分。”(p66)

7、保持距離—邊界。

共情能讓我們不帶偏見地去傾聽故事表層以下的意義,而要做到不帶偏見的傾聽,就必須設定邊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我們需要有距離來保持鎮靜,當我們感受到來訪者的情緒時,需要的是後撤一步,留出距離觀察一下這份感受,有這個距離空間的存在,那些傾向性的、片面的看法才能有地方暫時擱置,時間的軸線、資源化的視角才能有機會出現。這和我們看到一篇帖子哭的稀里嘩啦時不一樣,當你哭的稀里嘩啦時,感受和想法之間的空間就消失了。

結語

疫情兇猛,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但就在這恐懼與悲傷漫延的非常時期,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我們的心理熱線志願者們不顧勞累地守在熱線旁,看到醫務工作者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付出,看到火神山工地的一些建設者們義無反顧地捐出自己這些天艱辛工作的全部報酬,看到騎行40公里給醫療隊免費送菜的菜農,看到同胞們免費捐贈著自己從國外千辛萬苦帶回國的防護用品……能解釋這一切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困難的關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處境的理解,是“

共情這束光,穿透了痛苦和恐懼的漫漫黑夜,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

共情,黑夜裡的光!


張陽陽

註冊心理師(X-16-088)

中央民族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