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創客教育

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人人創新,全民創造,在這樣一個創新大潮中,創客教育作為新生事物蔚然興起,併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順應時代要求,加強創客教育研究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時代選擇。

創客以及創客教育

創客,源於英文單詞maker,一般指出於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運動最早流行於歐美國家,2011年進入中國後引起強烈反響,“上海新車間”“北京創客空間”和“深圳柴火創客空間”等相繼成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學也開設了創客課程,陸續舉辦各類創客大賽等活動。2015年,李克強總理來到“深圳柴火創客空間”進行考察,親自體驗創客產品並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勇於實踐。隨後,國家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了新平臺。

創客教育也就是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它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於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相對,創客教育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的教育理念,以“做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和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新型教育模式,表達著與人的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理念,契合了知識經濟的大潮,與時代精神和歷史走向相吻合。

當前創客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高校通過建立大學生創客培訓中心、貧困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舉辦創客大賽等方式,為大學生創客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鼓勵帶動大學生加入“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行動中。自2014年以來,國內舉辦的創客教育活動也日漸增多,啟動了一些創客教育計劃。2014年6月清華大學舉辦了創客教育論壇活動,討論了創客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總結了目前創客教育發展的模式。2015年初,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啟動了教育創客培養計劃,面向教育系統,將首批45位自制教具創新實踐能手納入“教育創客”培養對象。2015年3月,全國首次中小學生創客教育及公益活動在北京西城區育翔小學舉行,向中小學生展示了創客的魅力,普及了創客的相關知識,傳播了創客文化和創客教育理念,對推動國內基礎教育領域創客運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對於歐美國家,我國創客運動以及創客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問題。

創客意識淡薄。創新創業意識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因素,指人們去創造從未感知過,興趣極深的觀念或事物的念頭,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自己的意志、興趣及情感,以此來滿足人們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求,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動力。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薄弱,創新創業認知存在偏差,對創新創業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自主創業人數較少,以上狀況與時代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創客教育中專業知識技術含量不高。作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活動,應以專業為基礎,開展以專業知識和發明創新為主的創新活動,為知識型創業打下良好基礎。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參加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業沙盤、學生科技創新大賽類等大型創新活動中,大部分作品與學生本專業知識關係不大。

創客需求得不到滿足。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進行創客活動資金不足,需要家庭支持;或認為自己目前仍不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不具備滿足其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或認為不具備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需要的實踐訓練和經驗。可見,大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時,社會、學校和家庭無法滿足其相關需求。

高校創客教育停滯於淺層。據調查,部分高校的創客教育都是選修課、課外活動、講座、大賽或是創業政策指導等形式的業餘教育活動,大部分都停滯在操作層面和技能層面,創客教育未能與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相融合,缺少教育教學實質內容和知識體系。可見,部分高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重視,缺失完整的創客教育體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開展高校創客教育

打造創客空間,培育創客文化。創客教育的推廣,需要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打造創客空間,營造良好的創客文化。一要建立創客教育空間或孵化平臺,滿足不同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比如交通、醫療、藝術等,且要與社會創客空間相互銜接。二要建立創新創業成功人士進校園制度,建立創新創業校友會。邀請創業成功人士、投資人到學校演講,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與高管人員及創業成功人士接觸,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創業的精神和自信心。三要加深校企合作力度,開門辦學,開闊學生視野、積累人脈、培養創業素質與能力,為將來創業奠定基礎。

重構創客教育課程體系。應用創客理念改革課程體系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為了更好實施創客教育,必須對當前課程體系進行深度優化:要體現課程的時代感,即所學內容要與時代發展密切聯繫;要突出課程的實踐性,即無論是教學內容、課後練習還是教輔材料,均能體現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建立專門的創客訓練課程,即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要強調課程的有機結合,即鼓勵教師尋找創客學習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真正將創客理念融入課程教學。

變革傳統學習方式。創客教育對傳統教育的變革,集中體現在學習方式的轉變,摒棄灌輸、填鴨式的學習方式,鼓勵以實踐為核心的啟發式教學,強調在“做中學”。隨著3D打印技術、可視化設計等技術的逐步推廣,為學校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提供了條件。如對於生物學科,通過研究遺傳與變異,運用3D打印技術,還原已經滅絕的植物、動物。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走出課堂,在城市鄉村和企業現場,採取互動的形式,在實踐中思考、剖析問題。

打造創客教師隊伍。創客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複雜的創造性活動,需要大批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教師。創客教師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一要兼具課程教學經驗與企業實踐工作經歷,即“雙師型”。二要對先進技術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當前我國各種科技比賽指導教師主要是以信息技術教師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操作軟硬件並給予學生專業指導。三要心理素質極強,創客是一項對毅力、勇氣的綜合考驗,學生在創客學習中不免遇到各種困難,創客教師要做好心靈安撫、靈感啟發等多方面的指導和反饋。

優化創客教育外部環境。創客環境是實施創客教育的基本條件。創客教育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推動政府部門跨界合作,形成協同效應。要創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資金融資渠道。根據實際情況創建多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業基金,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小額貸款擔保,做出恰當的制度安排,規範創業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構建並健全創新創業投資體系;要構建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應把高校創業學生情況納入到社會失業等相關保障管理體系當中。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為降低大學生創業的心理成本與機會成本,創建失業保險金等相關制度;要改善政務環境、優化行政審批制度。簡化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相關手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本文系石家莊學院課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創客教育問題研究》研究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