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中國汽車市場保有量以每年2000萬輛的速度遞增,市場需求給一些傳統車企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世界範圍內的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發展大勢,使得汽車產業目前面臨史無前例的鉅變和挑戰,很多車企機敏得發現,單槍匹馬未免太過單薄,轉而尋求抱團作戰。

短短兩天之內,長安汽車的朋友圈又吸納兩位重量級的行業巨頭。

7月4日,長安汽車與華為在深圳華為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5日,長安汽車再次和比亞迪同框,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電池合資合作框架協議。

這個最好的時代,每天都在見證空前的改變。長安汽車這樣一個傳統汽車的“巨人”,加速自我革命的背後是壯士斷腕般的勇氣與決絕。

與華為牽手是什麼操作?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長安汽車此次與華為的合作,重點體現在,雙方將在各自技術和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聯合創新中心,促進汽車智能化發展,為中國汽車消費者創造5G時代人、車、生活一體化的移動出行新空間。

無論是長安汽車還是華為,都是各自行業內的領軍企業,而且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積累。

長安汽車多年來一直堅持投入每年銷售收入的5%到研發,從“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496億元。正是源於持續不斷的投入,長安汽車逐漸打造出了“智能化”和“新能源”兩張新技術標籤。

尤其在智能化方面,長安汽車的步伐一直走得相對超前。今年4月,長安汽車獲得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這是繼2017年11月,長安汽車獲得“美國加州路測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牌照”後的第二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據長安汽車透露,2018 年,長安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將達到16 億元,未來 10 年,將累計投入200 億元,組建超過2000 人的智能化研發團隊,聚焦智能化發展。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此次長安選擇與比亞迪合作,也是因為兩家企業有共同的發展願景”,他始終堅信未來新的競爭格局將會是汽車圈層與圈層間的相互競爭。

要戰勝未來的競爭,必須放棄孤島式的想法,長安汽車看似過分開放的做法源自對自身實力的準確把握,目的是整合最優秀的資本,形成新能源生態圈,實現最大化價值。

長安為何選擇比亞迪?

從競爭對手到合作伙伴,無非就是利益驅逐之下的結果。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長安此次選擇比亞迪,主要的合作方向包括動力電池、智能出行領域。先聯合成立一傢俱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而在共享出行及海外市場業務等領域,雙方將利用“長安出行”平臺,投放比亞迪新能源車型;同時,長安汽車與比亞迪還將共同探索KD工廠、渠道、服務等領域的海外市場合作,當然,這都是後話。

這被業內解讀為:確保“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順利落地的重要一個棋子。去年10月,長安汽車啟動 “香格里拉計劃”戰略,計劃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到2025年開始全面停止銷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

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能彌補長安在電動車的技術短板,發揮其在技術、營銷上的優勢,加速進軍新能源領域的步伐,同時在共享、智能化領域,為用戶提供更加的出行體驗。

而在產品佈局上,長安攜手比亞迪也能依賴比亞迪在電動車技術領域的優勢,為後續電動車產品的推出提供保障。

比亞迪答應長安背後的秘密

選擇長安,其實比亞迪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能借助外來的力量對抗寧德時代的猛烈進攻。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畢竟無獨有偶,就在7月4日那天,寧德時代也和車企東風新能源合作了,雙方各自持股50%,共同建立投產東風時代,以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這標誌著東風汽車與寧德時代的合作程度進一步升級,可能對國內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產生極大影響。

在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一直都有著領跑的優勢,但最近兩年寧德時代步步緊逼其霸主地位,甚至一度超越比亞迪蟬聯全球銷量第一。上個月19號,也就是寧德時代上市的第9天,其市值達到1266.5億元,也超過比亞迪同期的1227.1億元。

背地裡打小算盤,長安、比亞迪、華為塑料牽手為哪般?

這兩家制霸動力電池行業冠亞軍的企業,一直在互相較著勁成長,如今發展策略都有相似之處,競爭態勢的激烈程度不亞於世界盃進球的那一刻。

比亞迪開放電池資源,張開雙臂擁抱自己的競爭對手,這是直接將低級的競爭關係轉換為高級的競合關係的過程。

過去推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山頭只能一家獨大。野蠻粗暴的勝負定義不再適合現代信息社會,唯有聯合作戰,才能結合雙方優勢,快速打贏戰爭,省得勞民傷財,不失為一種經濟的競爭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