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父母如何與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以及教育?

haaooh


稍微矯正一下題目的用語,把青春期稱為“叛逆期”是不妥當的,這會給青少年以消極的暗示,給父母、教師以誤導。建議父母不要給孩子青春期貼上“叛逆期”的標籤,這暗示著父母無能以及孩子不對,潛臺詞是把孩子置於父母期望的對立面,高概率會堵塞親子溝通渠道。

青春期是一個孩子從兒童期過渡到成人期的一段關鍵時期,一方面身體快速發育,另一方面人格和社會性發展使他的心智成熟,以成人後能迅速適應社會以及在社會中積極發展。對於父母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下面幾條關鍵的應知應會或能給父母讀者以裨益。

一、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標誌的,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完全性成熟,但人格和社會性發展遠遠不足以應對性成熟的社會後果。所以,父母必須直面、接受孩子與兒童期完全不同,不能再以對待兒童的方式來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二、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人格與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這甚至比學業更重要。人格的發展意味著父母要適應和學習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來親子互動,支配性或專制型的教養方式會帶來損害孩子人格健全發展並惡化親子關係的負面後果。社會性的發展意味著要鼓勵和支持孩子主動、積極的人際交往,多參與同伴活動。

三、孩子到青春期既然已經性成熟,那麼戀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在中學階段戀愛,那麼就要確保父母給予孩子的支持足夠,並且親子溝通暢通,孩子信任父母。切忌不要對孩子青春期的愛情憧憬過度反應,要悅納、支持,要知道現在中國的學校教育體制根本就沒有給青春期學生什麼戀愛的機會。記住,越是反對和禁止,越對孩子充滿誘惑。

四、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選擇,父母要忍住不輕易干預。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父母都應該給予支持,即使觀念上並不同意。當然,既然是孩子自己的選擇決定,那麼後果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父母給予幫助和引導,不要越俎代庖。

五、青春期孩子社會化發展的主導因素不再是父母(學齡前的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主導因素是父母),也不再是教師(學齡期的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導因素是教師),而是同伴,朋輩。如果父母不能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予孩子以支持,那麼孩子就會從同伴或朋輩處受到更大的影響,對父母來說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狀態。好在,青春期孩子同伴、朋輩並不限於同齡人,父母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同伴、朋輩,教師也同樣可以被孩子視為同伴、朋輩。所以,鑰匙始終在父母手裡,就看父母會不會用。

六、父母要學習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成長,而且父母必須要明白年輕一代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與自己成長經驗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精力來學習,那至少不要對自己不懂而孩子又喜歡的活動或生活方式指手畫腳。當然,如果父母想真正瞭解快速成長的青春期孩子,就有必要了解他喜歡的活動、遊戲、節目、時尚等等。

總結一下,其實以上幾條,如果父母做不到或不在意,孩子也會長大,也可能會順利度過青春期,但高概率會損害孩子成人後的生活心態和人格,降低孩子獲得幸福的機會和能力。如果父母希望未來成年後的孩子獨立、自信、自尊、積極進取,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水平,那麼就有必要認真恪守上述幾條。


唐映紅


孩子進青春叛逆期,思想上已經由小孩變成大人了,這時候的孩子不再依賴父母,想要更多的自由和獨立,把自己和父母隔離起來。而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變化,依然安以前的管理辦法來管理孩子,這時容易和孩子起衝突,其實父母應該要改變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以適應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那麼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並教育好他呢?侯媽從事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告訴各位父母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並教育好他。

1. 青春叛逆期自尊心非常強,父母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多給孩子留面子,特別是在外人面前不打罵孩子。

2. 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與孩子平等對話,把他當作大人來看待,不要以父母的身份壓制孩子聽自己的,多注意和他說話時的語氣。

3. 多關心孩子,關注他內心的想法,幫助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這樣就能消除誤會,孩子更願意和父母交流了。

4. 對孩子要多做正面的評價,少批評孩子,多鼓勵他。

5. 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但孩子思想還不成熟,不能判別是非,容易被社會不正風氣影響,父母一定要給他做好引導,引導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各位父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問題,關注我,侯媽每天給你分享親子教育內容。


侯媽家庭教育


青春期不容易,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不容易。

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嘗試自己做主,能夠獨立和自由;父母想要孩子成為自己期望的人,當孩子偏離自己期望的軌跡時,就會有焦慮和擔憂。

如何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可以嘗試做以下這些:

樂觀與信任

你相不相信,其實樂觀和信任是一回事兒,如果你是一個樂觀的人,你相信現在這個世界給予每個人更多的機會,你的孩子在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就會對孩子持有更加樂觀的態度,而你內心對於孩子的信任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動力。樂觀來源於你對世界的信念,而信念,是可以改變的。


有自己的人生目標

青春期是一個孩子逐漸尋找和確立自己人生目標的階段,同樣的,即便你已到人生中途,但是你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目標,這樣你就不會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也不會把自己所有的生命意義建立在孩子的成就上,給孩子帶來過多的關注和壓力。孩子會看向父母,如果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為之而努力,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給孩子和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時間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獨立的空間和時間,這是他們成長和想要走向更廣闊天地的預演,同樣的,作為父母,你也需要給自己更多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去慢慢學會和孩子的分離。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孩子過多的關注和控制,是自己捨不得孩子的長大和終將離開。在自己獨處中,你也可以學會找到更多自己生命的意義。青春期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也是父母再次成長的一個機會。


學會向孩子道歉

當和孩子有矛盾的時候,試著和孩子探討彼此的想法和意見,如果發現是自己錯了,要勇敢地向孩子道歉,這不會折損你的父母權威,因為誠實和真誠是建立孩子對你信任的好辦法。沒有誰會永遠不犯錯,即便是父母。這也是教育孩子處理錯誤的方式,錯了就勇敢地改正。所有的教條不僅僅是放在孩子身上的,也需要放在自己身上。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時光,也往往是一些父母人到中年,遭遇事業瓶頸健康下滑人生壓力最大的一段時光。如果你相信“煩惱即菩提”,那麼孩子的青春期就是你最佳的修煉時刻,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對自我的教育,當你改變的時候,你的孩子也就開始改變了。


馮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有三個叛逆期:

首個叛逆期2-3歲:這個時候的孩子從嬰兒到幼兒的過渡時間段。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認知,不再像2歲前的言聽計從,懂得說“不”了,通常自己有很多鬼靈精怪的小主意。

第二個叛逆期7-9歲:這是孩子從幼兒到年少的過渡,他們開始有比較強烈的“抗爭意識”,容易出現拖沓、依賴、挑食、賴床等不良習慣,這是因為他們上了學之後,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他們看到了更多別人生活的樣子,並且產生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較強的自主意識,總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自己可以解決一些事情。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大概從上初中開始,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有點不受控制了,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比較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給予孩子的教育和相處,需要講究得當的方法:

1、尊重: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需要自己做主意,所以,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做決定。

2、體驗: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烈,要想讓孩子的衝動和好奇有釋放之所,可以嘗試讓孩子體驗一下更多的生活困難,例如讓孩子做暑期工,帶孩子週末做義工等。

3、談心:這個階段,家長要更善於利用相處的時間與孩子談談心,有時候,家長是理解孩子的,但是單方面的理解是不夠的,需要雙方都理解彼此。和孩子聊聊生活、聊聊見聞、聊聊彼此的經歷;或者,和孩子聊聊你們最近的衝突,告訴孩子你換位思考過,你知道自己有過錯,但是孩子也需要換位思考,想想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父母自己還是為了孩子,這樣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父母,從而化解相當多的矛盾。

4、犯錯:這個階段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和空間,有些事情孩子必須要自己經歷過了,才知道真正的對和錯、是與非。


發現爸爸


青春期叛逆教育關鍵在思想教育。

來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 從小都是三好學生,但其實一直都是在爸媽的管制下才好好學習的,內心一直都有一顆按捺不住要做壞學生、每天瘋玩的心。 終究是沒有躲過青春期叛逆,彷彿一夜之間,回家看見我媽特別煩躁,講不到三句就會吵起來,每天放學都想在外面靜一靜,不想回家。

那時候正是臨近高三的時間,不僅是學生,連家長也都緊繃著一根弦。吵架吵得最嚴重的時候,我甚至當著爸媽的面把自己的課本一頁一頁撕掉,告訴他們我不想上學了。(其實那個時候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文科年級前20的樣子,但就是數學太差了,總考五六十分,學校老師責怪我,回家爸媽覺得我不努力,一度導致我的情緒非常崩潰) 在連續爭吵了將近一個月,且交流無果之後。

我爸媽一致決定幫我在學校附近租一個單間,提前從家裡“獨立”出去,像住校生一樣,每週週末回家一次。 青春期是躁動的。“獨立”的第一週的前幾天,我瘋狂的看娛樂雜誌,刷偶像劇,徹夜和同學聊天,覺得“自由”真的是太爽了!但沒過幾天,我發現事事都要自己打點的生活太艱難了,越發想念有爸爸媽媽在家的日子。(現在想想看,這段日子的心境還真像很多人描述的剛上大學時的樣子) 就是在這樣大段獨處的時間裡,我得以好好思考 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所處的心境狀態。

就是這樣,在“獨立”一週之後回到家,我沒有和媽媽吵架,反而是異常冷靜得在和爸媽交流自己對未來學業上的規劃,包括一些人生感悟。 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高考結束,雖然期間還是有一些小爭執,但都在我和爸媽的全力交流之下一一化解,我也算是比較順利得度過了叛逆期。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首先,父母要對孩子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青春期叛逆是一個自我放大、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過程,父母為孩子提供一個足夠的空間,讓孩子主動尋找自我,在掙扎中尋找突破,其實是件好事。

其次,在教育方面,父母可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男女雙打。在我的青春期叛逆時期,因為總是愛和媽媽吵架,我爸就扮演了一個好哥們兒的角色,會耐心得聽我發脾氣、吐槽各種內心的不爽。每次和我媽吵完架,我爸就拉著我出去散步散心,讓我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最後,如果父母雙方都拿叛逆小孩比較沒辦法,可以請一個比較靠譜的第三方來做思想功課。 在我和我媽吵得最兇、撕書厭學的時候,我媽知道當時的我很愛看美劇,假借一對一輔導為理由,找了一個本地比較知名的英語老師來開導我。課上,這位老師關於學習和成績一字未提,反而給我介紹了他很喜歡的美劇、英文紀錄片,談到自己國外上學的經歷,當時的我對這樣的人生憧憬極了。這段經歷,對我的影響卻是顛覆性的,一下子讓我從渾渾噩噩的狀態中抽離出來,覺得曾經迷茫的未來非常有奔頭。

關於青春期叛逆父母如何應對和教育這個問題,最關鍵的一點,父母要表明一個態度,非常樂意和孩子統一戰線。要讓孩子知道,你自己可以迷茫,但你的背後永遠是爸爸媽媽在支持你,你可以獨自懷疑,但爸爸媽媽隨時都願意幫助你。


Amber😘


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放開手”,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上,取的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用朋友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