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曳光彈到底是什麼彈:又是幹什麼用的?

曳光彈是一種尾部裝有能發光的化學藥劑的炮彈或槍彈。發射後發出紅﹑黃或白色的光。用於指示彈道和目標。曳光彈較其他子彈彈頭不同之處在於彈頭在飛行中會發亮,並在光源不足或黑暗中顯示出彈道,協助射手進行彈道修正,甚至作為指引以及聯絡友軍攻擊方向與位置的方式與工具。本期聲音就和大家說說這個曳光彈。

曳光彈由於彈尖有一層含有易燃化學物質,例如磷(phosphorus)或者鎂(magnesium)的礦物塗料,因此在射出槍管後由於彈頭以高速衝過大氣,彈尖與大氣摩擦形成高溫而點燃這些礦物塗料使得彈頭髮出光亮。

曳光彈到底是什麼彈:又是幹什麼用的?

曳光彈由於彈尖有一層含有易燃化學物質

美國與北約的曳光彈頭基本上以鍶(strontium)混合鎂進行彈道指示,並且通過鎂的燃燒作用形成燃燒效果;所謂“穿甲燃燒彈”(armor-piercing incendiary ammunition)就是在銅皮包覆鎢鋼外層增加這一層塗料;俄羅斯與中國傾向使用鋇(barium)作為彈道指示顏色,亦即在戰況下如果曳光彈呈現綠色,就是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曳光彈;如果是亮紅色就代表彈頭來自美國或北約組織。

作戰應用

使用曳光彈的好處在於能夠協助射手於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瞄準目標,然而雙刃之一體兩面也就是會暴露出射手的位置,因此遭到目標還擊或逃脫。針對這一點彈藥製造商也提出新的解決方式,就是讓彈藥的火藥減量,透過降低彈頭初速到“延遲”點燃彈頭易燃物質的方法,這樣一來曳光彈就會在飛離槍口一段距離後才會開始指示彈道。不過這個世界總是充滿矛盾,因為曳光彈說穿了就是以普通的實心全金屬包覆彈頭加上磷鎂塗料改制而成的,亦即也具備同樣的殺傷力,然而在推進火藥減量後彈頭不論在威力、初速以及有效距離上就約略打折扣。

曳光彈到底是什麼彈:又是幹什麼用的?

使用曳光彈的好處在於能夠協助射手於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瞄準目標

由於曳光彈是很有效的瞄準校正工具,因此使用上也相當廣泛,在主力坦克還沒有運用先進的射控儀器,例如紅外線夜視儀以及雷射指標器之前,往往都是透過主炮旁的同軸機槍(co-axial machine gun)先行對目標射擊,戰車長透過瞄準望遠鏡觀察落點後與以修正瞄準或者將使用主炮將目標摧毀。

曳光彈對於空戰也有相當重要的幫助,以P-38戰機來說,機首所配備的Hispano M2(C) 20 mm機炮上有一共150發彈藥,其中曳光彈就配2發,穿甲彈2發,餘下為高爆彈141發。另外四挺勃朗寧M2重機槍加起來一共2,000發。50BMG子彈當中平均每5發就有一發為曳光彈,因此在空戰時飛行員得以曳光彈的彈道修正機身角度或速度讓彈道與日機或德機交會而與以擊落。

曳光彈到底是什麼彈:又是幹什麼用的?

曳光彈對於空戰也有相當重要的幫助

曳光彈於空戰中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協助照相機辨認戰果,是否擊中敵機以及是否引起敵機燃燒或爆炸。另外一個較不太為人知的就是蘇聯的AK-47突擊步槍也相當倚賴曳光彈;曳光彈於AK-47之重要性不在於協助射手修正彈道,而是射手往往將曳光彈置為彈匣中最後一發,如此能夠提醒射手子彈以盡,得停火更換彈匣。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戰機主要以雷達、雷射,或其他光電系統進行導引與瞄準鎖定,因此曳光彈的重要性就大不如從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