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印度怎麼養活這麼多人的?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樣也是稻米生產大國,但在短短五六年時間,兩國在糧食自給自足上發生了深刻變化。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一半,靠什麼養活十幾億人口呢?

印度怎麼養活這麼多人的?

印度在經歷了“綠色革命(1968-1998)”之後,幾乎浪費了其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耕地面積的地位,農業產量陷入停滯,2006、2007年兩年間,印度進口700萬噸小麥來滿足需求。因此,印度部分專家建議,應該再來一次“綠色革命”來解決當前的糧食危機。印度政府採納了專家的意見,從而對增加印度的糧食生產,保障糧食自給自足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其實,基本的辦法還是哪些,就是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提高了糧食單產。加強了農田水利建設,減輕了旱澇災害。調整了農業結構,提高了糧食種植面積。加大了扶持力度,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印度怎麼養活這麼多人的?

如今,印度糧倉的大米已經多得裝不下了。過去4年,印度已經積攢了3000萬噸的儲蓄糧。印度希望打入中國市場將會帶來新的商機,從而消化富餘的大米。正所謂,風水輪流轉。印度原來十分羨慕中國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然而,不到10年時間,現在該輪到中國人羨慕印度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並且還能將富餘的大米賣給中國。

中印在糧食自給自足角色的轉移,說明通過一國的努力是能夠解決國民的吃飯問題的。中國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擔著養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國情使得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但不管政策如何變化,中國糧食自給自足應是政府方面必須堅持的政策。“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不僅是中國曆朝歷代保持社會穩定的基本因素,更是當前中國經濟走向現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

印度怎麼養活這麼多人的?

中國和印度糧食自給的比較,還有一個重要差異,印度人的飲食結構跟我們有差別,土豆、牛肉比較多,畜牧產品在印度受歡迎;倆國的人均糧食消費不同。中國人均糧食消費389公斤,印度只有187公斤;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是印度的一倍。只有牛奶,印度人均消費量為36公斤,中國為11公斤,中國低於印度。如果,印度人不吃土豆和牛肉,不喝牛乳和麵包,要生活改善,都吃細糧,那麼人均糧食消費量提高了,糧食再出口的話,估計就困難了。

印度不僅做到了自給自足,而且在中國糧食需求缺口卻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在中國糧食輸入國名單中,已悄然增加了印度。印度每年大米出口量可能達到600萬噸,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成為印度大米的最大買家。

印度怎麼養活這麼多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