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切記不可全盤繼承,很多話都是有封建糟粕存在的。就像這句話,只能說對一半錯一半,正能量啥的談不上,和現在提倡的道德價值觀相背離。

大家知道,在以前的農耕社會,男性勞動力對一個農民家庭的重要性。但是這也恰恰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惡性循環的開始,而讓農村人陷入思維的牛角尖而不可自拔。

有兒貧不久。說的是隻要多生兒子,在早期會日子過得擰巴些,但是在挺熬幾年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男孩子會幹活了,就會給家裡掙工分了。

但是這樣散養的男孩子最多也是有一身蠻力罷了,對社會的價值創造又有多少呢?也許,只能對自己的家庭有所貢獻吧。至於對社會,談不上吧。有可能還要因此家庭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吧。

無兒富不長。就更離譜了,明白人一看就是說農村有女無兒戶的。這樣的家庭在以前人稱是絕戶頭的,明說上是很不好聽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也能頂半邊天。女性在社會上的創造力並不比男性差,有時候甚至更厲害。巾幗不讓鬚眉,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所以,這句農村老話,沒啥積極意義,也是該遭到淘汰的時候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努力掙錢,比養兒防老更靠譜。


農村老俗話


這話一點不假。我親眼所見,本村就有一戶,在父輩時家裡窮的吃了早飯不知中午飯在那,那時孩子還小,當時這家也只有這一個男孩,三個女雖後全部出嫁,家裡還是緊巴巴的勉強供男孩讀初中,那時及使學習在好的孩子家裡也供不起高中,大學想都別想。孩子初中上滿後回家,兩年後孩子外出下煤礦打工補貼家用,家裡也慢慢的好了起來,經幾年打工後承包煤礦,現手中以有幾億資產。其所以說“有兒窮不久”。


結緣64665172


我也是農村人。“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 ” 這句話也經常聽老人說。我知道其中的意思,雖然裡面的含義我不能苟同。下面把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解釋】:有兒貧不久

意思是:就算再貧窮的家庭,只要家裡有個兒子,就不會被嘲笑,就能為家族傳宗接代,香火相傳。就有翻身之日,不會窮太久……

古代,是一個漫長的農耕文明過程。底層人民,一般都只能從事農業勞動來養活自己。而男子,相比與女子,身強力壯,能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被認為是一家之“主”。



古代,是一個弱肉強食、戰火紛飛的過程。統治者運用武力爭霸一方,靠的就是年輕有戰鬥力的男性。所以,男性被認為是社會的“創造者”。

正因為如此,慢慢的這種意識被進一步強化、被放大。就現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 “家族文化” 。



【解釋】:無兒富不長

這句話,其根本是 “貶低” 女性。

可以理解為:“ 有女富不留 ”

意思是:一個家裡如果沒有兒子,沒人香火傳承。即使地位顯赫、家財萬貫,財富和地位也沒人繼承。等死後,一切都改名換姓,都不是自己的了。不能光耀後人,只能享受一輩子,所以富不長。



正因如此,在古代把只生女兒的人家叫“絕戶口”。意思就是從此絕後,沒有人繼承香火。往往感覺低人一等。

甚至,古代有些沒有兒子的人家,包括富貴家庭。他們就不會為“兒孫計”。都會不留富貴,在有生之年散盡家財,他們認為女兒嫁人後就是外姓人。既然沒有兒子繼承,也不能便宜外姓人……所以只能富一輩子,叫“富不長”。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造成現在“娶妻難”的根本原因!

古代沒有節育觀念和技術,所以時時生不到兒子,就接著生。一個弟弟前面一群姐姐很常見。如此一來,更顯得女兒“不值錢”。

而現代,隨著胎兒性別鑑定技術的誕生,而且於監管。加之計劃生育的限制,很多人家發現懷的是女兒,直接就打掉了……造成現在“男多女少”的情況。

這些封建社會留下的“名言”,是一種惡俗的觀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也包含著很多不堪。

我們要傳承其中的精華,拚棄其中的糟粕!



●朋友們:你們贊同我的解釋嗎 ?

●你們那裡有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

●你覺得光棍問題該如何解決 ?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參與討論!)




我是山裡人,一個簡單純粹的人~

請【關注】我,交流學習。謝謝 !


我們山裡人


俗話說,窮不過三代。是指,在農村只有代代有兒子,就不會一直窮下去,兒子是傳宗接代香火相傳的,兒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在農村,有兒子的家庭,父母幹活比較有動力,因為要賺錢讓兒子娶妻生子,延續香火,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兒子,或許這家的父母就不會那麼拼命,所以所只要是有兒子,這個家庭就不會一直窮下去,父母輩子孫輩,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無兒富不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社會是父權社會,閨女大了總會嫁人,到別人家去生活,為別人家生兒育女。所以,即時你有萬貫家財,也會隨著女兒的嫁人,父母的老去,最後,消失殆盡。還有就是,如果一個家庭只有女兒,這家男主人心理可能會有變化,他會認為賺錢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給別人家賺的,有了這種心理之後,便不會再去努力工作賺錢。


當然,這句農村俗語是帶有侷限性的,根據農村重男輕女現象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相信這些現象會慢慢淡去。


和牧小青年


農諺俗語句子簡煉,寓意深刻,是當時人民在生產過程和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警句,有它的時代價值。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體現了當時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深入人心。


一、有兒貧不久


在以勞動力為主的舊社會,男子代表著生產力,是創造財富的頂樑柱,是家庭勞動的主力軍,也是一個家庭的的希望。


另外,人們認為男子肩負著傳宗接代的使命,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如此一來,勞動力隊伍就會不斷壯大,財富自然也就滾滾而來了。


所以,當時的人們,不管家庭條件怎樣的困難,就算沒米下鍋,即使喝水、吃野菜,也要生兒子。



他們覺得家中有兒才能改變家庭貧窮的命運,家中有兒才不會被人看扁。不管已經生了多少胎,一定要生到男孩為止,一個還不滿意,最好倆以上。


有書君有個堂嬸(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她連續生了六胎都是個女兒,因為經濟條件不好,自己養著前面四朵花,送了兩朵出去,第七胎終於得來一子,第八胎不能如願,接著送人了。


後因年紀來了,身體也越來越弱,所以沒再準備要第九胎了。相比與她同齡的其她女人,若是前幾胎能生到兒子的都比她輕鬆多了,大多都是生3~5個孩子自己帶在身邊。


二、無兒富不長


在農村,人們都講究傳承,希望自己的手藝或產業有人繼承,並且發揚光大。


普通農民家的耕種需要後繼有人,家大業大的有錢人家更是需要有人承家業,讓而這個繼承人的最合適人選,非兒子莫屬了!


歲月匆匆不等人,青春一去不復返。父母在時光的流逝中逐漸老去,精力也會一日不如一日。


如果沒有兒子的話,誰來繼承?女兒終會嫁,而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難以指望。



村裡開小賣部的九叔婆,生養了六個女兒,女兒們成年後各自成家,遠的跨市,近的鄰村。有了新家的女兒難得回來一趟,各有各的忙。


隨著年紀的增長,老人家行動不便,店裡的生意也沒精力打理,那些貨品沒有及時更新還積滿了塵,自然越來越少人光顧了。


再大的家業,沒有新生力量的支持,也會衰落;再多的財富,無人繼承也會富不長久。


男尊女卑的時代已成為歷史。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俗語已經失靈了。


生兒生女都一樣,只要好好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勤奮敢拼,都能為家庭創造更優越的環境,讓父母的日子越過越好。


幸生


儘管說農諺俗語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語句簡煉、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但是“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還是有它的歷史侷限性,尤其是後半句,偏差很大。

有兒貧不久:這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在以前的社會,家裡生個男孩,臉上有面子,走路有底氣,就是鄉鄰之間偶爾拌個嘴,還少得了炫耀他家有男孩!為啥都這麼忠情於男孩,一來受傳宗接代思想的束縛,更重要的是男孩代表著勞動力,創造財富的“源泉”,這樣即使家境十分窘迫,拉扯孩子相當艱難,還是抱定“多子多福”,也相信等他們長大了,成人了,能幹動活了,自然就能靠勞動換來財富。有了兒子,貧困的境況只是暫時的。


或許,這句話放在以前,也許不無道理。如果在現在,誰敢認同?先不說孩子的撫養、成長,單就娶上媳如這一件事,非將你折騰得精疲力竭不可。

無兒富不長:與上邊恰恰相反,沒有兒子的人家,可“倒黴”了,父母漸漸地老去,女兒呢,繁重的體力活往往力不從心,掙錢就少,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連小活也幹不動了,又沒有人接替,家裡失去了經濟來源,這不就斷了財路嗎?慢慢地會越過越貧窮。

這在當時,也許並不道理,但是從現在的社會來看,已是糟粕。獨女家庭的孩子,只能招個女婿過日子,由於註定一輩子走不自家的門,可真正算得上父母的“小棉襖”,父母的養老絕對超過男丁戶百倍!如果再多一個女兒,在這高價彩禮的農村,可又是一個“暴發戶”。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要理性的看待。這裡的“兒”多少就含有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和家風,只要“精神”、“家風”傳承、發揚,興旺發達那是瞬間的事,反之一朝一夕會走向衰落。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的意思是有兒貧不久,兒子是主體,不久就限定兒子這一代,不一樣的兒子,結果就不一樣,如果兒子是孝順的兒子,勤勞的兒子,努力工作,終會出頭的,也就是有兒子貧不久。相反就是有著不良的習慣,比如好吃懶做,抽菸喝酒賭博,完全就是一個敗家子啊。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與農村人封建的思想有關係,農村人認為養兒子防老,兒子是家裡的主體,農村人生了兒子的父母會努力的工作,家裡生了兒子壓力會比較大,生了兒子就有傳宗接代的,在農村生了女兒的是最終都是人家的人,父母不會努力的賺錢,過起了悠閒的日子,這是農村人比較封建的思想。


這是農村人重男輕女的嚴重思想,農村人只想生兒子,也導致了現在農村人越來越多的農村男人娶不上媳婦的現狀,農村人要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如今的社會女性地位的提高。


最火娛樂事情


點擊上方右側紅色“關注”,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詮釋更多農村現象。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什麼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如果家裡有兒子,即使現階段生活很貧窮,只是暫時的;相反,如果家裡沒有兒子,即使現階段生活很富有,也只是暫時的。

究竟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這就得從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來分析了。

有兒貧不久: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農作物的種植,而耕地、播種、收穫等農事活動需要的是勞動力,所以,決定一個家庭是否富有的一大半因素,是由家庭勞動力的多少決定的,而女性與男性相比,在勞力方面處於天生的劣勢,所以,以前的人就認為,只要兒子養的多,家丁興旺,就算現在生活很貧困,也不要緊,將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無兒富不長:這裡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一直留存的“重男輕女”思想,“傳男不傳女”的影響,致使多少家庭為了生一個兒子求醫問藥、甚至沉迷封建迷信不能自拔,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家業的繼承。所以,會認為如果沒有兒子,未來自己的家業沒人繼承,縱使家有萬擔糧,也只是一時的富有,將來不能延續。

我們該怎樣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這句話呢?

只從表面意思來理解,這句話無疑是短淺的、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我們在看待這句話的時候,要將“兒”這個字理解成一種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一種懂得禮義廉恥的優良家風,只要這樣的家風傳承下去,那麼,整個家族就會興旺、富有;相反,如果丟失了這樣的精神,那麼,整個家族就會衰敗。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更多涉農政策解讀、更多農村現象詮釋,請關注“農策分析”。


農策分析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有一定道理,對於現在的社會有些武斷。


有兒貧不久的意思是說家裡養了個兒子,雖說暫時能夠困難一些,但是這種局面不會持久,很快就會富起來。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說兒子能夠給家庭帶來好運嗎?其實不是這個意思。養了兒子就要為兒子以後的出路考慮。兒子大了要買房,要結婚。這些都需要錢。錢不是一兩天就能攢起來,要提前作準備。而財富是靠勞動所得,因此兒子生下後,就開始努力工作。日子也漸漸的好起來了。這句話對現在的社會也是很有道理的。

無兒富不長的意思是說,沒有兒子即使富裕時間也不會長。過去人受傳宗接代的影響,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說沒有兒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出門也抬不起頭,自覺矮人一等。受人歧視。想想祖輩們給自己留下的這些產業,到了自己手裡,反而沒有人來繼承,沒有心情為產業做長遠打算。也不精心管理,有的甚至走向了不軌之路。什麼吃喝玩樂賭等沾染了一身不良之風。再大的產業也經不起這麼折騰。慢慢的變成了窮人。這種結果都是舊思想舊傳統造成的。

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和現在社會不符。現在養一個女孩的人家,資產上億的有很多。養兒的窮的也不少。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娶媳婦成了難題。有些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送彩禮把一生的積蓄全部花光,甚至還借錢。一場婚事辦完後真的成了窮人。所以要打破無兒富不長這個舊思想,要認識生兒生女都一樣這個觀點。


山野50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老話,很明顯的就看出,在以前“重男輕女”時候傳下來的,從字面意思翻譯,如果家庭裡有兒子的,即使現在貧窮,但也窮不長久,很快就會改變,如果家庭裡沒有兒子的,即使現在很富有,也會在不久後變得貧窮,這句話,看著像是一句調侃,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事放在以前,甚至現在有些時候,也是有一定的意義。

在以前的社會,家裡要有男孩,這樣出門有底氣,臉上有面子,如果家裡面只有女孩的話,村裡面的人也會說閒話,比如說上輩子估計幹了壞事,這輩子生不出男孩等等,話說的很難聽,但事實擺在那裡,家裡就是沒有兒子,也沒辦法反駁,甚至外人說的多了,自己也會懷疑,是不是家裡不順等等,說個真實的情況,我們村,就有一戶人家,一共是7個孩子,全是女兒(上了年紀的,不是現在發生的事),父母一直想要一個男孩,但就是沒有,聽我們村裡面的老人說,其實她還是想生,但由於身體不允許了,所以就放棄了(不過,放到現在來看,老兩口子的日子過得很舒適,七個女兒都很孝順)。

說回正題,為什麼說“有兒貧不久”呢,因為在以前,男人就是勞動力,家裡男人多,勞動力就多,即使在養育過程中,家裡比較貧困一些,但是等他們成年後,有能力幹活了,生活條件就會慢慢變好,兒子越多,說明幹活的多,自然的就轉貧為富了(當時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看勞動力的),而“無兒富不長”恰恰相反,即使現在家裡很富有,但如果沒有兒子,等到這一輩人年齡大以後,幹不動了,後面沒有人來接替自己,家裡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慢慢變窮,這種觀念,放在以前,深入人心。

如果在現在的社會來看,這句話或許不成立,或許還適用,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慢慢的被拋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更多的女人承擔起了責任,不過還有存在上述現象的情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身邊,是不是還有為了要男孩,想盡很多辦法的情況,從前兩年二胎放開以後,一些本來是隻有一個女孩的家庭,也開始為了男孩開始要二胎,其實,這也正常,畢竟,有些思想已經深深的存在腦海中,如果有機會實現,還是願意去做的。

所以,不同的人,對待“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關於此俗語,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中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農村生活相關內容,可關注查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