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酒上頭,有些酒沒事?

愛吃土豆的土豆派


最近有人問酒姐,為什麼有的人喝酒會上頭,而有的人喝酒不會上頭?其實大家一直弄錯了一個概念,喝酒上頭和頭暈是有區別的。酒喝多了都會頭暈,無論是誰,這個是很正常的。而喝酒上頭也就是喝了酒之後會頭疼,這個跟人沒有關係,和酒有關係。下面酒姐酒分別給大家講講喝酒頭暈和上頭的原因及區別。

一、喝酒頭暈的原因

首先大家要知道白酒是屬於蒸餾酒,是利用釀酒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把原料轉化為酒精和發酵風味物質,再經過蒸餾、陳釀、勾調而成。從而大家就可以知道白酒是由水、酒精(乙醇)、發酵風味物質混合而成,其中水和酒精(乙醇)佔了很大的比例,發酵風味物質只佔了很少的比例。

白酒製作工藝

發酵風味物質雖然佔的比例少,但是卻是形成白酒的香型和風格的主要成分。這些佔比非常少的成分一般把它稱為“微量成分”,微量成分雖然少但是卻有200多種微量元素。也就是說大家在喝酒的時候並不是喝水和酒精(乙醇)的水溶液,而是再喝這含有200多種微量元素的酒精(乙醇)水溶液。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白酒的製作工藝和成分,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喝酒為什麼會頭暈。喝了酒之後頭暈,心跳加快、面紅耳赤主要是因為一下幾類物質:

①酒精本身(乙醇);

②雜醇油;

③醛類;

④酸酯比例。

①酒精本身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當大家喝完酒之後,有大概10%的乙醇會直接經過呼吸道、尿液、汗液等排出體外。而剩下大概90%的乙醇則要經過肝臟代謝,簡單給大家展現一下代謝過程: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人體代謝乙醇的能力主要由兩種酶來決定,分別是: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

酒在身體內的代謝過程

至於你有沒有這兩種酶是由基因決定的,還有就是這兩種酶的活性如何是和你的身體有關係的,身體好活性高,身體差活性低。如果你乙醇脫氫酶得活性低,那麼你喝酒就很容易頭暈,也是就是容易喝醉,酒量差。如果你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低,那麼你喝酒就容易臉紅。

如果你的肝臟代謝乙醇的能力差,整個代謝過程非常慢,那麼乙醇就會隨著血液流動,從而影響到你的大腦、心臟等器官。因為你身體對乙醇的代謝慢,所以會消耗更多的氧氣、水分,緊接著就會出現口渴、頭暈、噁心、嘔吐等情況。

大家看了上面的內容應該瞭解酒是怎麼在體內分解的了,知道了這些喝酒時酒應該多注意了。如果你酒量差,那就慢慢喝,喝太急你喝不了多少就醉了。

酒精(乙醇)是喝酒頭暈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雜醇油、醛類、酸酯比例等一系列成分,但是這些成分不是很重要。作為喝酒的人瞭解酒精是如何在身體內分解的,以及為什麼喝酒會頭暈等情況就行了。其它的那是釀酒師、調酒師該知道的事情。

二、喝酒上頭的原因

喝酒上頭也就是喝完酒之後會頭疼,這個不是因為人而是因為酒。想要釀出好酒一定要用優質的基酒和調味酒,然後經過複雜的調配才能釀出來。如果你喝的酒是好酒,喝完之後是不會出現頭疼的情況的。

為了解釋清楚為什喝酒會上頭,先給大家看一些物質:

  • 生氰糖苷:肌肉麻痺、呼吸窘迫;

  • 黃麴黴素:厭食、發熱等;

    來源:大米、豆類、糧食等以及發酵過程。

  • 鐮刀菌屬毒素:眩暈、頭痛、顏面潮紅等;

  • 肉毒梭菌毒素:頭暈、乏力、視線模糊等;

  • 有機磷農藥、氨基甲酸酯:頭痛、頭暈、噁心乏力等;

以下物質發酵過程都可能產生

  • 甲醇:噁心、胃痛、疲倦、視力模糊等;

  • 甲醛、乙醛:疼痛不適;

  • 甲酸甲酯:麻醉刺激;

  • 甲酸乙酯: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倦睡、神志喪失等。

以上物質只是在釀酒過程中的一部分,其它還有很多複雜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機理各不相同。這些物質在酒中出現的濃度和頻率不一樣,可能有些酒裡面量比較大,而有些酒裡面則很少。正是因為這些物質在酒中的濃度和頻率不一樣,所以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痛、肌肉中毒等症狀。

如果在釀酒時對這些物生物的控制不嚴格,那麼就會出現很多有毒物質,喝了酒的人肯定會頭痛。因為喝酒的量不一樣,以及這些有毒物質在不同酒裡的濃度和頻率不一樣,所以出現頭痛、肌肉中毒等程度也不一樣。

一般純釀的白酒,因為對釀製過程嚴格把關,所以酒中的毒素很少,基本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喝了之後也不會存在頭痛的情況。而那些小作坊自己釀製的白酒因為發酵條件差,釀製過程中沒有嚴格把關,所有神經性毒素較多。喝了之後會出現頭痛的情況,如果喝的非常多,那麼你宿醉的表現也越厲害。

總結:所以大家要搞清楚喝醉酒和喝酒上頭是兩回事,喝醉酒只要你喝多了都會醉;而喝酒上頭不是因為你喝多了,是因為酒有問題。


品酒解惑一


為什麼有些酒上頭,而有的酒就沒事呢?凌耶我這個酒鬼喝酒幾十年,我認為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酒的度數和真假

白酒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有的白酒是通過糧食釀造的,有的是通過其他方式生產出來的,我們平時喝的白酒最低度數一般40度左右,再高一些的就是50~60的白酒。而有一次,凌耶我去北京,我岳父就特別喜歡喝白酒,我就陪他喝了幾頓酒,他喜歡喝的是紅星二鍋頭,62度,喝的我根本咽不下去,因為太辣了,感覺整個食道都要融化了,但是好在這樣的酒,一般質量都高,所以不會上頭,因此也就沒什麼事兒。如果有的酒是劣質酒(全酒精勾兌),那麼基本上你喝幾口就會上頭了,而且頭特別疼。有一次,我喝過一個散白,和同學剛喝了不到2兩,就感覺到頭疼了,所以,酒精的度數和酒的真假是決定酒是否上頭的根本因素。

第二:喝酒的氣氛

都說喝酒的氣氛很重要,這也決定了你喝酒的時候會不會上頭。如果是你一個人喝酒,那麼可能喝幾口就感覺喝多了,但如果你是聚會,和好朋友們一起喝,尤其是和幾個美女一起喝酒,那麼基本上好幾杯酒下去了你還不會上頭,所以喝酒的氣氛也是很重要的。


(圖片均為凌耶我在鄉下跟朋友們喝酒)


凌耶百事通


我一個嬌小的女子,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場景:在寂靜的夜,一群耍著酒瘋的酒鬼,手裡拽著喝了過半的酒瓶,在街道上左右搖擺,裝神弄鬼,嚇唬女生。我就是其中一個被嚇到的,那時我假裝鎮定,但下意識離他遠點,當然也有女生被嚇得尖叫趕緊跑走的。

那時我就在想,這群三四十歲的酒鬼,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健康,那樣子非常神氣?殊不知,喝醉了的時候,易見一個人的本性——糟糕透的、令人抗拒的。



不懂酒的人,普遍會認為,喝酒易醉僅跟自己的體質有很大關係。然而品過許多酒的人會說,這不僅與人體自身有關,更與酒中物質有關。因此我們來解決這樣子的疑問:為什麼有些酒上頭,有些酒沒事?


一、上頭

1. 什麼是“上頭”?

喜歡喝酒的人,大都喜歡用“上頭”這個詞來解釋酒後的感受——頭暈、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這往往成為愛喝酒人群的痛點。

2. “上頭”的原因

明白了何為上頭,我想很多人都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並解決這樣的痛點吧!那究竟是什麼導致酒後頭疼呢?

針對普遍人認為喝白酒易醉的這種看法,我們現在拿白酒來解釋上頭的原因。

(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體自身方面的原因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人體內存在著兩種與代謝乙醇相關的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兩種酶的活性高低直接決定著酒後的狀態。假如你酒後易頭疼頭暈——乙醇脫氫酶活性低;假如你酒後易臉紅——乙醛脫氫酶活性低。

【在此提醒一下喝酒易臉紅的朋友,最好不喝或者少喝酒】

(2)其次我們來分析白酒中導致上頭的主要物質。

① 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裡含有的微量成分之一,屬於醇類,它能夠增加白酒的香味。記得兒時的我,看到老爸桌面上的白酒,擰開蓋子後忍不住一聞再聞。那時候不懂酒,只是覺得特別香,很想嘗一嘗。當然我最後因為擔憂不小心喝醉了被老爸罵,還是剋制住了自己。但是這種香氣對懂得品酒的人來說,並非特別受歡迎,尤其當其過量時,苦澀雜味隨之而來。

② 醛類

我初次嘗國臺十五年的時候,也就是我第一次喝白酒之時,舌尖感受到了刺激感和辛辣感,而後慢慢有甜味。這種刺激感就是白酒中的醛類物質起的作用。當遊離的乙醇被人體大量吸收後,就會出現神經興奮等現象。醛類物質高的酒,辣味不斷刺激著黏膜,容易引起口乾。

此外,酸酯比例失調、外加香料,酒精與水的締合程度等都可能會導致喝酒上頭。

二、哪些白酒喝了不易上頭?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有許多種香型,如清香型的,代表有山西汾酒;濃香型白酒,代表有四川瀘州老窖;藥香型白酒,代表有董酒,還有米香型、鳳香型等,下面舉例醬香型白酒,其中眾人皆知的無非就是茅臺了,當然還有國臺、金沙、九豐、習酒、五星等品牌。

現在來重點剖析一下醬香型大麴坤沙白酒——茅臺。

純糧固態釀造大麴白酒:大麴是用麥子高溫製成的,發酵期長,菌曲很長,微生物含量非常豐富。大麴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引後回甜等特點,多為名酒和優質酒。在同一生產條件下,大麴白酒質量較好,但生產成本高。

靈魂工藝“三高三長”:“三高”指高溫制曲、高溫發酵、高溫餾酒。這個過程就蒸發掉許多沸點低的有害物質,包括前面說的導致上頭的雜醇油,“三長”則是指生產週期長,制曲時間長,存放時間長。這一存放時間成本也是特別的高,沒有大酒廠的規模和資本維持這中間的空白期,很難堅持下來。

茅臺酒釀造有著天然的地域優勢:赤水河水,當地小紅糧,特殊微生物菌群,三面環山的自然環境。“出了茅臺鎮,就沒有茅臺酒”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可見,想要釀造出好酒,選擇優質的基酒和調味酒,做好過濾工作很重要。此外,53度的酒最不容易醉,因為此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得最牢固。

總之,想釀造一款好酒,少不了“成本”二字。成本與酒質是成正相關的。想要偷工減料,減少任何一道程序,是不存在的。

看到這裡,你們應該知道為什麼有些酒喝了上頭,有些喝了沒事了吧?我沒有喝過茅臺,但我喝過國臺,我覺得國臺也是一款好酒,雖然現在知名度沒有茅臺高,但我堅信它在這個市場上是有銷售潛力的!


小紙船


經常喝酒的酒友會發現,喝不同的酒,身體有不同的反應,有些酒喝得很多,卻跟沒事人一樣,有些酒即使喝了幾杯,也會上頭。這到底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些酒上頭,有些酒沒事?具體如下:

雜醇油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酒精不會引起酒後頭痛,而酒後是否頭痛是取決於酒中“雜醇油”含量的多少。雜醇油會引起腦部血管收縮,從而造成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發頭痛(即大家常說的“上頭”)。雜醇油在人體內分解代謝極慢,飲用雜醇油含量較高的酒,一般上頭反應強烈且持久,有些人第二天還會頭痛。

某種酒中的雜醇油含量多還是少,取決於不同的釀造工藝。全球烈性酒的釀造工藝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開放式純糧固態發酵

“固態發酵”是我國名優白酒的傳統生產方式。簡單講,即通過固態配料,也就是糧食混搭或單一用糧,以固態基質的形式放入窖池中發酵,然後取出固態蒸糧蒸餾,從而生產出白酒,以此種方式生產的白酒被稱為“固態發酵”白酒。

同時,土地及空氣裡面的大量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會參與到發酵過程中,使得發酵微生物非常豐富,相互協調平衡,減緩發酵速度,從而進一步抑制雜醇油的產生。這種釀造工藝生產出來的白酒雜醇油含量較少,飲用後不會上頭。

封閉式液態發酵

封閉式液態發酵是白蘭地、威士忌等洋酒採用的釀造工藝,具體流程是將葡萄(白蘭地的主要原料)搗爛成葡萄汁、或將大麥(威士忌的主要原料)打碎後加入大量的水,以液體的形式放到封閉的發酵罐中,再加入純酵母菌進行快速發酵。單一酵母菌發酵的速度與溫度上升很快,酵母菌的快速高溫發酵將很難控制雜醇油的“肆虐而來”。這種工藝釀造出來的酒,酒體中雜醇油含量較高,飲用後一般都會上頭。

當然,我國的固液態發酵工藝中也含有液態發酵法,所以這種方法釀造出來的酒,酒中的雜醇油含量也很高。

這就是為何大家普遍覺得大多數洋酒與食用酒精勾兌白酒喝多了容易上頭,而中國名優純糧食白酒即使喝過量也不容易上頭的最根本原因。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專業、更有趣的高端烈酒相關資訊,請點擊 關注老酒之家頭條號。


老酒之家


已故中國著名釀酒大師、酒界大學者、輕工業部釀酒處高級工程師辛海庭,是1951年北京大學畢業就進入輕工業部食品工業局工作就管白酒,從主持全國第一屆評酒會開始,參與全部五屆全國評酒會,辛海庭管了一輩子白酒,走遍了全國的大大小小几千家酒廠,在75歲時總結一輩子的經驗,總結出評價白酒四句話,也就是四條標準:

“一等酒、一條線;二等酒、可下嚥;三等酒、滿口辣;四等酒、衝上頭。”

大道至簡,這四句話抓住了白酒的本質。可以說比新中國所有的白酒品評著作都值錢!


四等酒、衝上頭。為什麼差酒會上頭呢?

一、白酒中的醛類

  白酒中大約有12種醛類,它們具有比較強的刺激性和辣感,賦予酒體刺激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酒勁大”。它們對白酒香氣的平衡和協調作用強、影響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乙醛和乙縮醛佔總醛的98%以上。

遊離的乙醛被吸收後,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刺激心臟和大腦,而且由於比較辣,還會刺激黏膜。所以飲用醛類含量高的酒,會導致口乾舌燥,頭疼、喉嚨和胃不舒服。

還有丙烯醛俗稱甘油醛,不但辣得刺眼,並有持續性苦味為辣味之王,對人體危害極大。


二、白酒中的雜醇油

 雜醇油屬於醇類,分子量比乙醇大(即碳鏈中碳原子數大於2),更高級,所以又叫“高級醇”,它可以賦予白酒特殊的香味,而且可以襯托酯香,讓香氣更加完美。但它並不是很受歡迎,一旦多了就會有苦澀雜味,而且對人體有危害作用,它的在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疼,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二增加。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停留時間長,這是引起白酒上頭、口乾的原因。


三、食用酒精方面的原因

低檔白酒使用的酒基功能大多數是普通級食用酒精,國標是異戊醇<80mg/L,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標準異戊醇含量為0,俄羅斯為2~5mg/L,而我國大多數白酒中異戊醇為50~60mg/L。

酒精中異戊醇含量越低越好。因此,低檔白酒中酒精質量不高也是引起口乾上頭的原因之一。


四、酸酯平衡方面

酸酯平衡是中國白酒的傳統特色,中國傳統優質白酒大多數是遵循酯高酸也高的規律,因此人們飲用後對身體的副作用很小。國外著名的蒸餾白酒酯低酸也低,更有甚者“伏特加”酒無酸酯或極少。差酒酸酯不平衡,所以也會上頭。


除此之外,酒精勾兌酒外加的香料,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會上頭,還有酒精和水的締合程度也會影響到酒的飲用感。

 以上就是白酒為什麼上頭主要原因,好酒一般都不上頭,上頭的一般都不是好酒。


中國酒劍客


喝酒上頭,頭疼,這是很多酒友遇到過的問題。為什麼有些酒喝了沒事,有些酒卻出現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個做純糧食酒的我,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中國的白酒,由於其釀造工藝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它不像洋酒基本都是酒精調製而出。中國的白酒講究一個天然醇香,即大家都喜歡傳統手工釀造的純糧食酒。

但是由於現在有些人對傳統工藝的一些改造,包括釀造的經驗等問題,導致白酒的質量出現很大的差異,這就是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具體是什麼呢?

首當其衝的便是酒裡面雜醇油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們喝酒是否上頭的問題。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雜醇油,雜醇油在體內氧化的速度比較慢,停留的時間比較長,這就是造成上頭,口乾的主要原因。

我們傳統工藝熟料固態發酵法的白酒,只要嚴格遵循掐頭去尾,並且經過長時間陳釀,那麼基本能夠去除酒裡面的雜醇油。而現在出現的一些新工藝,譬如生料發酵的酒,含有大量的雜醇油,即便經過陳釀都無法有效的去除大部分雜醇油,何況很多白酒根本沒有經過陳釀就開始售賣,喝這樣的酒自然會容易上頭。

另外,很多低端的酒,三精一水勾兌的白酒,為控制生產成本,採用較差的原材料,酒精中含有大量的異戊醇,這也是導致上頭和口乾的原因。

當然,喝酒容易上頭,有時候也跟個人體質,包括飲酒的習慣有關。我雖然是釀酒的,但也一直強調大家適量飲酒,不要空腹喝酒,都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喜歡吃飯前先喝上一杯白酒,你要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老酒客,不上頭就真是怪了。

我們是做純糧食酒醬香酒的,所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證我們的酒喝了不上頭,不頭疼。如果你確實想了解尋找優質的純糧食醬香酒,如果你信任我,你可以私信給我,可以找我推薦一點實惠的好酒。不說酒有多好,純糧食傳統工藝的醬香白酒而且年份足,最起碼不是那種喝一次就傷一次的醬香白酒。

歡迎大家關注我,並與我一起討論美酒。

以酒會友,本文作者:羅鑫 Roson-X,歡迎添加交流學習白酒知識。


醬香酒說


你能區分什麼是醉酒麼,什麼是上頭麼?不少酒友錯誤地將喝酒上頭,歸結為自己酒量不好。喝酒之後,“醉酒”反應和“上頭”反應原因其實是不一樣的!

醉酒是酒精(乙醇)對人體神經的刺激和麻痺,一般是興奮、神志不清楚,這是正常的。

上頭源於不好的酒含有的一些微量成分,對人體導致不適。如頭痛、頭暈、口乾、噁心嘔吐,甚至第二天頭痛乏力,渾身不舒服。

喝醉了不走直線,喝上頭強撐著走直線


這句話總結得非常形象。醉酒,是興奮,頭腦暈乎、飄忽,走不了直線!上頭則是頭暈但神志清醒,可以走直線,但是身體虛弱不適,如同生病!另外,感覺到胃疼、頭疼,那一般就是上頭反應了。後勁大,甚至第二天還不舒服,那也一定是上頭反應了!


超級酒號繼續為大家分析劣質酒引起上頭的原因。


引起上頭效應的原因

酒中的雜醇油(醇類)是引起上頭最常見的因素,其次包括醛類,以及酸脂比例不平衡。酒精勾兌酒還有糖類等固形物含量過高、、劣質香精中所含雜質等因素。


酒中上頭物質的產生

蒸餾酒通常由穀物或果類釀製而成。穀物富含澱粉成分,由澱粉轉化為酒精需要經過的兩個步驟,需要藉助微生物完成。果類糖分豐富,則通常不需要第一步糖化。

1、將穀物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糖化),白酒用麴黴。國外則不用微生物,用發芽穀物中的澱粉酶;

2、將葡糖糖轉化為酒精(發酵),一般是酵母。

而酒精勾兌酒,則是用食用酒精,添加香精香料物質。食用酒精一般也是用農作物發酵產生。

麴黴 能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釀酒酵母能將 葡萄糖轉化為 酒精(乙醇)


由於微生物的多樣性,還存在其他繁多的微生物,能將蛋白質、氨基酸等轉化為其他有機化合物。這些就是引起上頭的雜醇油、醛類等物質的產生機理。不好的酒,這些成分含量高。


總結

所以,酒友們,以後喝酒明顯上頭的話,就是酒的質量不好了,不要繼續喝這款酒了。儘量避開選擇酒精勾兌酒(70%的白酒屬於酒精勾兌酒!),選擇品質好一些的酒!


福利

上圖電子書,關注、發私信索取。


白酒收藏、投資、鑑定專業流平臺,並忘了關注 超級酒號 頭條號!


超級酒號


喝酒上頭,頭疼,這是很多酒友遇到過的問題。為什麼有些酒喝了沒事,有些酒卻出現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個純糧食酒釀酒人,我來說一下。

中國的白酒,由於其釀造工藝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它不像洋酒基本都是酒精調製而出。中國的白酒講究一個天然醇香,即大家都喜歡傳統手工釀造的純糧食酒。

但是由於現在有些人對傳統工藝的一些改造,包括釀造的經驗等問題,導致白酒的質量出現很大的差異,這就是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具體是什麼呢?

首當其衝的便是酒裡面雜醇油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們喝酒是否上頭的問題。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雜醇油,雜醇油在體內氧化的速度比較慢,停留的時間比較長,這就是造成上頭,口乾的主要原因。我們傳統工藝熟料固態發酵法的白酒,只要嚴格遵循掐頭去尾,並且經過長時間陳釀,那麼基本能夠去除酒裡面的雜醇油。而現在出現的一些新工藝,譬如生料發酵的酒,含有大量的雜醇油,即便經過陳釀都無法有效的去除大部分雜醇油,何況很多白酒根本沒有經過陳釀就開始售賣。喝這樣的酒自然會容易上頭。



另外,很多低端的酒,三精一水勾兌的白酒,酒精中含有大量的異戊醇,這也是導致上頭和口乾的原因。

當然,喝酒容易上頭,有時候也跟個人體質,包括飲酒的習慣有關。我雖然是釀酒的,但也一直強調大家適量飲酒,不要空腹喝酒,都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喜歡吃飯前先喝上一杯白酒,你要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老酒客,不上頭就真是怪了。

我們做純糧食酒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證我們的酒喝了不上頭,不頭疼。因此包括雜醇油的處理,包括酸酯的平衡都需要去鑽研。歡迎大家關注我,並與我一起討論美酒。




古惟藏風酒


首先我們先得明白‘上頭’定義,什麼是上頭?

第一種——酒後頭暈,心跳加速,面紅耳赤

第二種——酒後頭痛頭暈,口乾,噁心嘔吐 甚至第二天頭痛乏力,渾身不舒服

第一種情況—— 頭暈 面紅 “上頭”反應

很多人都屬於這一種,喝酒下肚五分鐘(包括茅臺、五糧液)立即心跳加速 滿臉通紅 神志清楚 但是頭暈厲害 一兩酒下肚就開始騰雲駕霧了,這樣的類型,在酒桌上最是吃虧,不少人甚至認定喝酒臉紅的人,酒量才大,因此在酒桌上屢屢被勸喝酒。

要明白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 我們先了解一下酒下肚後在我們身體的反應過程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後乙醇將在我們體內最終轉化為二氧化成和水

10%的乙醇不發生任何變化,直接經過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體外。其餘90%則要經過肝臟代謝,代謝過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而人體代謝乙醇的能力,主要由兩種酶決定: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

有沒有這兩種酶是由基因決定的,酶的活性如何,和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果乙醇脫氫酶的活性低,那麼喝酒就容易頭暈頭疼;如果乙醛脫氫酶活性低,那麼喝酒就容易臉紅

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雙低的情況下 酒精的代謝能力弱 喝酒越多,隨著血液循環,乙醇會影響到大腦、心臟等器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耗氧量大,水分損失也大,所以會引起頭暈、口渴,

所以下次遇到 這種朋友在喝酒時候 一定要控制好量慢慢喝 少喝點,喝的同時多喝水

第二種情況——酒後頭痛頭暈,口乾,噁心嘔吐 甚至第二天頭痛乏力,渾身不舒服

從上面看酒精上頭好像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但是我們也經常看見很多常見混跡於酒桌的酒桌,難逢對手的酒仙,喝完後也頭痛口乾 第二天渾身乏力這種上頭是什麼情況呢?經研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主要有三種。

1:雜醇油

2:醛類

3:酸酯比例

一 雜醇油

酒裡面含有非常多的微量成分,雜醇油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跟蹤發現,酒精並不會引起酒後頭痛,人們酒後頭痛與否,取決於酒中“雜醇油”含量的多寡;該物質會引起腦部血管收縮,從而造成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發頭痛(即人們俗稱的“上頭”)。雜醇油在人體內分解代謝極慢,因此飲用雜醇油含量較高的酒後,可能第二天都還會頭痛。

雜醇的產生主要是在酒的發酵過程產生,不同的工藝產出的酒雜醇含量不同,相對液態法和固液法的新工藝白酒,純糧固態發酵白酒雜醇相對較低,並且隨著年份的增加,酒體的雜醇含量也會降低。

二 醛類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中大約有12中醛類物質,他們有比較強的刺激性和辣感,日常喝的酒比較辣或者比較爆就是因為醛類物質引起的,但醛類物質對白酒香味的協調作用強是白酒中必不可少的。

研究發現遊離的乙醛被吸收後,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刺激心臟和大腦,而且由於比較辣,還會刺激黏膜。所以飲用醛類含量高的酒,會導致口乾舌燥,頭疼、喉嚨和胃不舒服

儲存的基酒隨著貯存時間的增長,遊離狀態的醛類會逐漸被取代,生成乙縮醛,辣味和刺激感都會降低,對人體的影響也變小。所以,儲存時間長的酒口感更加綿柔,飲用感更舒適。當然成本也更高。

三 酸脂比例

酸脂比例的不協調,非常容易造成飲後的不舒適,酒體中酸脂分子和酒分子的結合程度也會影響酒的飲用感,酒體中的有機酸有利於乙醇在人體內進一步酯化。酯類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可以鎮靜止痛,從而減輕頭痛感,故純糧固態發酵的酒酸脂比例協調,適量飲用後不易上頭

但在某些液態法的酒中添加的香精 香料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會上頭。

最後老王總結一下:

1:乙醇在不同酒中都是一樣的本身並沒有什麼差別,人對乙醇的轉化代謝是由體內基因即兩種酶的多少決定的,有的人海量,一斤哥 兩斤哥都有,有的量比較少一杯就醉了,酒真正的差別在酒中的微量成分的含量、配比和平衡

2:好酒酒後反應比較好,主要是採用了好的糧食釀造基酒,並經過幾年的窖藏,酒體內雜醇油和醛的含量降低,基酒酸脂比例協調,故在酒量範圍內不會引起頭痛乏力

3:市面上很大部分液態法勾兌白酒所添加的香精香料微量成分僅有二三十種微量成分 與純糧固態的幾百種微量成分相距甚遠,酸脂比例不協調雜醇油和醛類的含量高也導致酒後容易上頭,造成頭痛,第二天乏力


醬酒老王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明白—我們喝的酒到底是什麼。

  白酒定義:白酒屬於蒸餾酒,是利用釀酒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將原料轉化為酒精和發酵風味物質,再經過蒸餾、陳釀、勾調而成。

  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白酒=水+酒精(乙醇)+發酵風味物質。一瓶白酒的成分很複雜,雖然(水+酒精)佔了98%,但是剩下的2%卻是形成白酒香型和風格的主要成分,由於分量少,只佔2%,所以又叫“微量成分”,目前已經分析出來的常見微量成分有200種之多。由此可見,我們在喝白酒的時候,並不是在喝單純的乙醇水溶液,而是在喝含有200多種微量成分的乙醇水溶液。

  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白酒=水+酒精(乙醇)+發酵風味物質。一瓶白酒的成分很複雜,雖然(水+酒精)佔了98%,但是剩下的2%卻是形成白酒香型和風格的主要成分,由於分量少,只佔2%,所以又叫“微量成分”,目前已經分析出來的常見微量成分有200種之多。由此可見,我們在喝白酒的時候,並不是在喝單純的乙醇水溶液,而是在喝含有200多種微量成分的乙醇水溶液。

  接下來,我們還要明白一點:任何東西都有好壞等級之分,酒也不例外。

  我們都聽過“看花摘酒,分級存儲”的說法,傳統白酒在蒸餾時就已經分出了三六九等,更何況後續的貯存時間長短不同,自然等級和質量也不同。酒精酒也一樣,也會根據原料、純度、口感來區分好壞,一般分為特級、優級、一級、二級等。好的酒精酒比一般的原酒還貴。

  好,然後我們回到最主要的問題上來—喝酒上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