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

查理先生i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他以儒臣的身份發跡于軍旅,親手創辦了淮軍。太平天國覆亡後,李鴻章開始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他先後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位居首輔,出將入相,並一手把持了北洋軍權,是彼時權傾朝野、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李鴻章也是個譭譽參半的複雜歷史人物。他親自參與了《馬關條約》、《中俄密約》和《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從某種角度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但從另一個視角看,他又是在替慈禧太后背黑鍋 。 按傳統歷史觀點看,儘管他曾經發起並創辦了洋務運動,提倡“自立自強” ,但其一生總體是過大於功。

19世紀的最後30年,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開始威脅閉關鎖國的大清國 ,他們採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齊頭並進的手段,加緊侵略中國,逼迫清政府打開國門。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早已成了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並順理成章的成為清廷的首席外交顧問和全權外交大臣,參與了近代史上一系列的重大外交決策和執行。

通過與外國人士、維新派人士、 清廷駐外使節、各國駐華使節的頻繁交往以及洋務活動的親身實踐,李鴻章對中外形勢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和應對之策,他意識到清國與東西方列強間的巨大差距與鴻溝,於是提出了“對外和戎”的外交政策。李鴻章之所以提出“和戎”之策,源於他對中外各國間力量、體制、國力、科技的對比和對列強本性的看法。這一切導致了他在處理對外關係時,大搞綏靖主義,也就是投降主義,甚至不惜出賣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他殫精竭慮推出的所謂“和戎”外交政策,不過是為換取列強的支持,以使清王朝的腐朽沒落統治得以繼續存在下去。

李鴻章是慈禧垂簾聽政時的肱股之臣,因此,他的許多外交觀點都與慈禧不謀而合,甚至是在慈禧的授意下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簽署的。正是有慈禧做靠山,李鴻章才敢於在《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出賣國家、民族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大名。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以大清北洋水師被日軍全殲告終。慈禧被嚇破了膽,她任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辦理投降交涉事宜。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談判時態度強硬,步步緊逼,李鴻章則委曲求全,步步退讓。李鴻章認為,要想繼續維持清朝的統治,保住北京不被日軍染指,只能忍辱負重,對日做出最大程度的讓步。於是他卑躬屈膝,割地求和。1895年4月17日,日、清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最為人所詬病與痛恨的一條是:將臺灣本島並所有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劃歸日本。消息傳回國內後,在舉國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大家都把一腔怨憤全部傾瀉到李鴻章身上,位高權重的他成了過街老鼠,“國人皆曰可殺”。其實,若慈禧不點頭,借李鴻章100個膽他也不敢將國土“贈與”外敵啊。

後來,清政府天真的寄希望於“聯俄製日”,並再次委任李鴻章為“頭等欽差出使大臣”赴聖彼得堡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他此行還有個重要目的:辦理“聯俄製日”的具體事宜。

李鴻章抵達俄國後,在談判中仍然步步退讓。1896年6月3日,他和俄方簽訂了《禦敵互助條約》,又稱《中俄密約》。這個條約是沙俄精心策劃的侵略陰謀和清廷推行“聯俄製日”政策的畸形產物,它使侵略成性的俄國在共同禦敵的幌子下,騙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特權,而且為其下一步侵略中國大開方便之門。聯俄製日,實乃“前門驅虎,後門迎熊”。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身在廣東的李鴻章接到慈禧命令,火速趕回京師,謀求向列強妥協。1901年9月7日,11國列強脅迫清政府簽訂了極度屈辱的《辛丑條約》。此條約又稱“議和大綱12條”,而簽下這份喪權辱國條約的具體經辦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此後,積貧積弱的中國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腐朽落後的滿清朝廷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代言人。 《辛丑條約》簽訂後不久,被清廷讚譽為有“玄黃再造之功”的李鴻章,在國人千夫所指的唾罵聲中悽然死去。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晚清名臣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臨危受命,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3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5年,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慈禧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於此,左宗棠曾直指主和的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但,沒有慈禧拍板,李鴻章再有聲威,也是無濟於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的《馬關條約》、1900年庚子拳亂導致的《辛丑和約》,也都是李鴻章為首席談判大臣,但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人,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簡單、粗暴、固執地給李鴻章打上賣國賊的烙印。在外交場合,在談判桌上,李鴻章都是據理力爭,盡最大可能地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於國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如1876年,英國簽訂《中英煙臺條約》,李鴻章在英國公使威妥瑪以下旗宣戰的要挾下,巧妙地利用國際法挽回決裂之局。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馬關與日本議和的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抱著“爭得一分是一分”的態度,拼力力爭,“舌敝唇焦,磨到盡頭處”,但狼子心腸的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卻毫無商改之處,李鴻章最後只好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恥辱的一頁——《馬關條約》。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他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以鉅額賠款而不割地平息事件,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當時已經78歲的李鴻章,本是兩廣總督,被慈禧臨時下旨讓他重新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殫精竭慮,四處奔走,最後染上風寒病倒,不久病逝。慈禧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就連日本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與曾國藩等推動洋務圖強,然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貿然向十一國宣戰,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違背中央的命令,推進東南互保運動,拒不同外國開戰,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李鴻章更是以將朝廷詔書蔑稱為亂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李鴻章

當然,早在1871年,李鴻章在辦理完天津教案後不久,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雙方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條規》時,就從簽約過程日本人的姿態中,看出日本“日後必為中國肘腋之患”。所以,他花大價錢組建北洋水師,但最後因內務府挪用北洋水師添置裝備的軍費,要為慈禧辦萬壽大典,捉襟見肘、無可奈何,最後導致他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等,留給了歷史和後人不少詬病的恥辱。


以禮觀書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重要的一位大臣,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相當關鍵的一個角色。回顧李鴻章的一生所作所為,有人將他看作維繫衰亡國家的股肱之臣,但卻也有許多人說他是賣國賊。

譭譽參半,可以說是對他最準確的評價了。而有書君認為,給李鴻章蓋上賣國賊的帽子,實在有些過分苛刻了。

什麼樣的人是賣國賊呢?

首先他的行為是對國家和民族造成了傷害,其次他必然從這種行為中獲得了自己的好處。

而李鴻章都做過哪些有賣國賊嫌疑的事情呢?

首先,李鴻章鎮壓過農民起義,最典型的必然是太平天國起義了。

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表現得軟弱無力,飽受列強欺凌,普通人的生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農民起義頻繁發生。而李鴻章的軍隊,在鎮壓農民起義過程當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對於這些叛亂者,李鴻章也是好不留情。

另外,就是李鴻章最大的人生汙點——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敗後,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求和,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要求,而且割地賠款的程度都遠高於之前。而負責簽字的,就是李鴻章帶領的代表團。

回國之後,李鴻章遭受了全國範圍內的罵名,這件事,也讓他徹底成為了賣國賊的形象。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且不說我們如今以後人的視角評判,即便是在當時,梁啟超就在《李鴻章傳》中為李鴻章抱不平。他認為當時國家的局面,不應該僅僅歸咎於李鴻章一人,這是國家的落後,國民的落後共同導致的結果。

而李鴻章,更像是承擔罵名的那個背鍋俠。

相反,除了這些看似賣國賊的行為,李鴻章其實為挽救這個國家做出了許多的努力。

他是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地主階級之一,推動了洋務運動,使清朝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同時,李鴻章還主動帶人去歐洲各國交流學習,希望可以從中尋求王朝中興的良藥,改良當時的清政府制度。

只不過,李鴻章終究沒有跳出為封建王朝效力的這個圈子,因此他的努力,最終也還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有書君認為,對於李鴻章,應該有更加客觀的評價。從個人角度來說,他可能不如同時代的曾國藩那麼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但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李鴻章一生都是在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是,再洗白也是,左宗棠曾經說過,十個法國將軍也壞不過一個李鴻章,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取得勝利。他卻在後方簽訂割地條約,將士的鮮血都是白流。簽訂條約拿回扣(俄駐華公使密電),北洋水師浴血奮戰,幾千士兵葬身海底,日本艦隊的燃料就是他兒子提供的精煤,那時候的人都說,宰相合肥天下瘦。你們這些精"章"派,你以為滿天的人眼瞎呀!


親家210


天陰沉沉的,連綿的陰雨天氣讓皇城根下的百姓叫苦不迭。這時一個正在田裡鋤草的農夫看到有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步履蹣跚,正在隨從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趕回京城,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其實幾天前他還在廣東任“兩廣總督”,但幾天後收到朝廷十萬火急的電報後,立刻意識到:出事了!來不急半分鬆懈的他,立即放下繁重的政務,星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奈何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土路泥濘,但拖著沉重步伐的他還是隱約意識到: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為這個“支離破碎”的大清王朝續命了…

幾天後,《辛丑條約》簽下,舉國上下對其破口大罵:賣國賊、賣國賊、賣國賊…這個沉重的擔子老人再也背不下,從此一病不起,兩個月後,便含淚歸西……

這個年邁的老人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也背鍋背了一輩子的他,現在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雖然“清帝國”遠未如他心中所想強盛如斯,雖然“清帝國”還是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但他盡力了,老了,也累了。

縱觀李鴻章這一生:剿天國、統洋務、辦實業,建水師,讓苟延殘喘的大清王朝迴光返照。敗海戰、辱求和、籤條約,將“賣國賊”的罵名揹負半生。

我們不禁反思:一個命中註定化為塵埃的國家值得他如此費盡心血,託付終身嗎?一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值得他如此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嗎?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答案不言而喻。


歸來時當如是


這幾天專門兒看了一下李鴻章資料,李氏家譜竟納入兩幹好幾百女性!可見人丁夠興旺!但不知為何,李某同宗兄弟六七個,同族更多,什麼三富豪什麼院士的,皆非其直系,我就納悶了,啥人非要把這幾個安排成他後人?人家沒爹沒孃啊!

安陽地區清末有個馬佩瑤,官至兩廣總督,前二十多年聽老人們講古,說起他告老還鄉時,拉回來的皮箱財物一百多車,本家都去幫卸貨,一近支心生孬念抬起一箱趁人不備拐自家去了!一個小孫子看見對馬總督告狀,幾叔爺偷拿一皮箱,其笑答:拿就拿吧,給他口黃面去吃罷了。但馬總督這所謂一口黃面兒(玉米麵),在幾年後買了三百畝田地!

說這個事兒的意思就是,誰的後人就是誰的後人,不要瞎參合!魯迅是魯迅要紀念,他兄弟漢奸周作人要貶斥!後來能參合嗎?他們自家都分得相當清楚地!

至於洋務派之類,不客氣地說,太多了!那個時代有識之士除了滿族大貴族保守外,多少都會搞洋務,不過他們幾個官高爵厚成為領頭人罷了,具體經辦人,才是真正洋務派吧?真正成績突出影響後世的,很有幾個呢!

有幾個回答提到別國戰敗簽定割地賠款條約為何無人說賣國?很簡單,人家兩袖清風死後家無餘財!跟富可敵國的李家不可同日而語!越拿外國人跟他比越顯得他另類!👎👎


why142435885


晚清時,國力衰微,西方列強賤踏中原大地,而當時實際掌權的慈禧太后卻大肆浪費國庫,大肆揮灑。喪權辱國的條約在當時卻必須要有一個人來簽訂,也必須來有人背這個鍋。而在當時的環境中唯有李鴻章才能接下這個重任。


圖片來源於百度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並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從這點可以看出李鴻章是希望當時祖國強大強盛,不被西方列強所凌辱。但奈何當時清政府無能,慈禧無能,縱然李鴻章有遠大的理想報復也終歸是無稽之談。

圖片來源於百度

李鴻章,曾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所以吧小編覺得李鴻章不是賣國賊,因為他也希望當時祖國強大,但奈何當時清政府無能。 ( 小編第一次答題口下留情(ಥ_ಥ))


上蝶


李鴻章是個怎樣的人。。。宰相合肥而天下瘦,這句話是有的,因為他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等,南京、上海等地的當鋪、銀號也是他的"管業"。梁啟超也曾算過賬,說他"家資逾千萬,其弟兄子侄私財又千萬餘元",當然,可能不止。只看這一點的話,最多說他是國賊吧,賣國賊還不至於

那李鴻章有能力嗎?也是有的,北洋水軍曾是亞洲第一,也剿滅過太平天國,大力引進鐵廠、鐵路、電報、煤礦,而論外交,外國人對於他的信任也是遠遠高於光緒慈禧的,而且現在一些老外對於他也是評價甚高。他位於清朝金字塔頂25年,謀反易如反掌,但他卻一直忠心耿耿。他的貢獻也不可小覷,甚至有一人戰一國之說。

那麼最大的爭論點就是說他賣國賊,這一點其實有點冤枉他了,清朝那個局勢,總要有人來背鍋的,而作為慈禧的重臣與得力干將,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退一萬步來說,他不籤,總會有李白章李藍章來籤的,大勢所趨,沒辦法的

屈辱的愛國者,其實也可以這麼說,至少晚年的他表現其實很。。。額,用驚豔不知道合不合適,在這裡突然想到了楚霸王的:天將亡我,非戰之罪也

當然,這些只是我一點小小的不成熟的看法,不喜。。。歡迎討論,畢竟理越辯越明嘛


cosplay大賞


李鴻章是個貪得無厭的畜牲,是個用人為親的敗類,它心中只有權力和金錢。國家民族與其無關。它去籤賣國條約是可以吃回扣的,日本人就很喜歡它,稱它為世上後偉人。李鴻章家財數千萬兩白銀。從何而來,這麼多年不購買槍炮還說太后用了軍費一派胡言亂語。難道太后年年六十大壽嗎。軍費都被李鴻章貪了,左大人沒錢去借錢打仗,李鴻章幹了什麼,一個地地道道的畜牲。把中國害慘了。


喜羊羊167238204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此聯可見時人臧否 ,雖是辛辣,然尚能圓融,未至於戝蠹論之,然亦知合肥於北洋實業諸項未可稱廉,已見物議。 甲午一役,肇禍朝鮮,牽及北洋,淮軍多失,大東溝一戰,變起倉促,水師雖奮,然多有折損,事見難為。其後陸營大潰,水師遂成孤旅,困於威海,將帥乏能,以保船為要,終致傾覆,船失人喪。戰不能勝,和於城下,割地賠銀,國權喪失,遂成馬關之辱,是為國殤!合肥主內外之政,實不能辭其責。世人皆病其不能,多謗其疏,目之為國賊;民情鼎沸,眾口洶洶。盡言誤國,比之秦檜,至於天下皆曰可殺,國賊之名遂成。有聯曰:”“楊三一死無昆醜,李二先生是漢奸”,此論出,漢奸之議,遂成定讞,世人盡知,無復可議。然考其能跡,與所失相較,便見世人所論實為常情,然未盡合道理。世人皆怒其喪權辱國,實未知其困。千年變局,一朝禍發,前乏可循之道,後無能參之理。合肥掌此漏船,力圖彌補,興洋務,辦實業,為國蓄力,可謂盡心之人。國有難,捨己之名,受天下之辱,赴日約盟,被創幾死,猶爭國權,可謂忱忠之臣。世人不論,亦無可奈何之事!德日諸國相,皆知合肥之能,多所讚譽,然終無所補。縱觀清季,天下塗炭,非一人之害,其病在制。病發皮毛,猶可治之,病見腠裡,半生半死,病在腹心,不可治也。千年積弊,病已及骨,一時病作,扁鵲束手。此制之害,實非一人之責!國人盡在局中,多罹其害,然皆不能振作,實病篤疾深,藥石難效之故也。以合肥之智,未知利害,孰能信之?然未退其身,燕巢幕上,非只戀棧權位,冀有所為也。然事終不可為,名毀身朽,為天下所怨,較之清流之輩,何其不智也?此誠為世人當責難處!然其所行,使後世掌國樞要者,知所戒惕,明其責任,多所弘毅,為國盡職,亦可謂善也!讀百年痛史,實哀國家多難,百姓多苦,亦哀合肥之不遇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