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電商專供藏貓膩 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

電商專供藏貓膩 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

實體店的東西太貴,網上搜到同品牌同款商品價格卻要便宜很多。但收到貨後,很多人卻發現和實體店的有差別,這被商家稱為“電商專供”款。《工人日報》記者日前採訪發現,“電商專供”商品並非假貨,但存在“低價劣質”等問題。此外,由於這類商品只在線上銷售,消費者很難通過比價獲得實惠,同時也被“電商專供”商品耍得團團轉。(新華網5月25日)

同樣標註著A系列的型號,但裡面的內容卻不是A系列,成了A-系列,毋庸置疑,這是一種以次充好的詐騙,生產、銷售的各級監管部門,不能坐視不管,應儘快拿出處罰措施,還電商一個清白的經營環境。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的興起,因減少了實體店房屋租賃、稅收等環節,電商商品價格相對實體店便宜,贏得了很多喜歡便宜的客戶,並迅速佔領了市場。電商的快速發展,這裡面有政策支持的優勢,也有固定成本投入的減少,更有電商產品質量上的保證,並不是靠的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在短時間內,所謂的“電商專供”看起來可以輕易的忽悠客戶,賺取大量的錢,但砸的是電商和產品的牌子。產品壞了,可再換個牌子;電商沒信譽了,就啥都沒了。

作為一個產品,即便是代加工,也有自己的品牌,背後有一個團隊在運作。一般來說,有做百年老店思想的老闆,不會拿自己的牌子亂搞胡來,倒是那些目光短淺、打一槍換個地方的人,利用一些人對電商的信賴,推出所謂的“電商專供”來忽悠善良,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就是某些人在某個時段或許賺了很多錢,但是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對電商的信賴,電商最終淪為馬路地攤貨,丟掉了陣地。

從道理上講,電商平臺對產品的質量、真假有甄別的手段,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之所以出現所謂的“電商專供”,或許電商產品數量過多,疏於防範;或者是制度不嚴,百密一疏;或者是內外勾結,坑害客戶;或者是監管不力,淪為看客……無論是啥原因,說明電商平臺在管理上存在疏忽,有人趁機鑽了空子,損害來了電商平臺的形象,透支了電商平臺的信譽,到了電商平臺下決心整頓的時候了。

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所謂的“電商專供”不可有、不可存、不可長!媒體的曝光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舉報,到了市場監管部門、網絡執法部門發力的時候了,我們期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