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世上最好的“通乳師”是誰?是你的寶寶!

二孩時代,母乳餵養諮詢門診量明顯上升

母乳餵養有問題,建議到母乳餵養諮詢門診尋求幫助

隨著生二孩的媽媽增多,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杭州市婦幼保健院)的母乳餵養諮詢門診量也明顯上升。從最初的一週一個半天,增加到了五個半天。門診量從一年200人次,增加到現在每個月都要接診100多人次。

據瞭解,有25%的媽媽在母乳餵養過程中會遇到乳腺炎的困擾。奶水太多,堵塞乳腺管怎麼辦?奶水不足,寶寶不夠吃怎麼辦?碰到這些問題,不妨到母乳餵養諮詢門診,找專業母乳餵養專家聊一聊。

新手媽媽堵奶後

自己按摩引起乳腺損傷

前不久,杭婦院護理部副主任、母乳餵養諮詢門診坐診專家徐萌豔的門診裡,來了一位30歲的新手媽媽,姓張,杭州人,寶寶剛滿兩個月,也一起抱了來。

“生寶寶之前,我覺得生孩子的痛肯定是最痛的。但生完後才知道,餵奶時堵奶、乳頭皸裂的痛,甚至比生孩子還痛。”張女士說,生完寶寶後,她的奶水比較多,但剛開始幾天,寶寶胃口不大,奶吃不完,一開始也沒經驗,不知道把奶水擠出來,結果漲奶時間一長,很快就堵奶了。

堵奶後,張女士能摸到乳房上側有個腫塊,她在育兒網站上看到過一些媽媽的經驗分享,說如果堵奶引起乳腺硬塊,用手指按摩可把硬塊揉散,疏通乳腺。於是她就忍著痛,自己給自己按摩。

當時,一心想著快點把硬塊揉散,張女士下手也比較重,揉了將近半小時,結果腫塊真的散了,不禁沾沾自喜。可好景不長,從那以後,每次漲奶,她都會覺得乳房深處隱隱作痛,而且隔三岔五會堵奶。每次堵奶,不僅能摸到硬塊,嚴重的時候人還發燒。

聽完張女士的描述,徐萌豔主任判斷她是因按摩時太著急,用力過了頭,傷了乳腺。

寶寶是最好的“通乳師”

徐主任說,疏通乳腺正確的方法,是要先讓寶寶吮吸,而不是一上來就自己亂按一氣,寶寶其實是最好的通乳師。通過寶寶吮吸,大部分時候可以將淤積的乳汁吸出來,腫塊自然會消散。

通常來說,生完寶寶頭幾天會出現生理性漲奶,所以一定要讓寶寶多吸,一般建議每24小時至少哺乳8到12次。如果乳汁淤積,引起乳腺堵塞有硬塊,在哺乳時,可讓寶寶的下巴對著硬塊,這樣更容易吸通乳管。

“如果寶寶吮吸後硬塊還是沒散,再通過輕柔的按摩,將硬塊慢慢揉散,但動作一定要非常溫柔,而且不能著急,我最長花過一個多小時,才幫一位患者把堵塞的奶管疏通。”徐主任說,如果沒有掌握分寸,暴力按揉,不僅無法疏通乳腺,還可能導致乳腺損傷,甚至引起乳腺炎。

媽媽在餵奶後,也可以進行乳房自檢,如有硬塊和觸痛感,可以抱著寶寶一起到母乳餵養諮詢門診來看一看,找專業的母乳餵養師解決。

寶寶也是最好的“催乳師”

徐主任在門診中還遇到一些新手媽媽,剛生完寶寶,奶量很少,擔心寶寶吃不飽,對後面的母乳餵養也缺乏信心。

實際上,很多女性產後奶水不足,主要是因為缺乏哺乳的知識和技巧。產婦分娩後,應儘早與寶寶皮膚接觸,早期有效的肌膚接觸,能很好地促進母乳餵養。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後1小時內就讓母嬰肌膚接觸30分鐘以上,同時讓寶寶自主尋乳,主動含接乳房,每次吮吸15-20分鐘左右,儘早建立覓食與吸吮反射,促進胎兒早排胎便。

儘管產後頭幾天媽媽的產乳量不高,但不用擔心寶寶會餓肚子。因為寶寶出生頭幾天從媽媽體內是有能量帶出來的,也就是說寶寶是帶著“揹包”的,寶寶胃容量也非常小,出生第一天只有5毫升胃容量,體積相當於一個乒乓球的大小,只要很少的奶量就能滿足需求。

“乳汁的產生有個過程,首先寶寶通過吮吸刺激,神經末梢傳導到大腦後產生催乳素,催乳素作用於乳腺體產生乳汁。”

徐主任說,其實新手媽媽們只要通過正確的哺乳方法,基本上不會出現奶水不足的現象,所以一開始如果奶水不多,新手媽媽不要失去信心。

母乳量的增加,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寶寶頻繁吸吮乳汁,是最好的催乳方法,一般寶寶出生的頭兩天最好達到8-12次,可以增加夜間哺乳的次數。因為凌晨2點至4點是泌乳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段。

徐主任說,母乳期間,媽媽要遵循按需餵哺的原則,只要寶寶想吃或是自己覺得有哺乳需求,就可以餵哺。這樣使乳汁的供應和需求達到平衡,既能滿足寶寶生長髮育需求,又預防乳汁淤積。

“產奶多少還和媽媽情緒有關,如果要增加乳汁,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悅。”徐主任說,在很多人觀念裡,認為喝鯽魚湯、豬腳湯等可以促進產奶,“其實過量食入反而容易抑制乳汁分泌。最好的方式還是多讓寶寶吮吸乳汁,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從而促進產奶。”

純母乳餵養的概念是,6個月以內的寶寶只喝母乳,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物及飲料,包括水。6個月以後,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建議繼續母乳餵養至寶寶2週歲及以上,直至自然離乳。

媽媽吃感冒藥影響母乳餵養嗎?

相比頭胎媽媽,二胎媽媽有了一定的經驗,她們更知曉母乳餵養對親子關係建立及減少孩子遠期併發症的意義,因而也更重視母乳餵養,“所以有些二胎媽媽在孕期就已經到我們母乳餵養門診尋求支持了。”

徐主任說,還有一些哺乳期的媽媽,在產後急於恢復身材,會穿各種塑身衣,或是擔心胸部下垂,早早地開始穿有鋼圈的內衣。“鋼圈會壓迫乳管,導致乳腺腫塊,建議哺乳期儘量穿戴棉質無鋼圈內衣,不要壓迫乳房。”

門診裡,有些媽媽會問,如果感冒發燒、吃了藥,會不會影響餵奶?徐主任的答案是,並不影響。“相反,如果這個時候不吸奶,乳汁未能及時排出,反而容易加重乳腺炎。”

“一般的抗生素和退燒藥,並不影響母乳餵養,因為藥物經過媽媽的代謝後進入乳汁的量非常少。如果媽媽們擔心藥物對寶寶有影響,可以先喂寶寶,再吃藥,這樣在下一次餵奶的時候,藥物已經代謝得差不多了,相對更安全。”徐主任說。

哺乳前乳頭不需要消毒

餵哺姿勢不對會導致乳頭皸裂

“現在的新媽媽們在育兒方面都很精細,有的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每次餵奶前都要先清洗乳房,或用專門的消毒溼巾擦拭乳頭。實際上,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徐主任說,媽媽的乳房上有700多種微生物,它們可以通過哺乳,進入寶寶的腸道並定植在腸道內,形成保護膜,寶寶反而不容易腹瀉。

在餵哺過程中,媽媽要用手輕輕托住乳房,待寶寶嘴巴張大到120-160°的時候,寶寶能將整個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入口中,乳房上部分乳暈可露出,形成一個不對稱的含接。

“如果寶寶含乳的姿勢不正確,僅僅含入了一點乳頭,未能形成有效含接,不僅乳汁分泌不多,而且容易導致乳頭被吸破,也容易影響媽媽的哺乳信心。”

徐主任說,如果發生乳頭皸裂,媽媽可輕輕擠出幾滴奶水,塗抹在皸裂的乳頭上,乳汁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職場媽媽如何堅持母乳餵養?

上班期間每隔3小時擠一次奶

不少新媽媽問:如果產假結束開始上班,該如何堅持母乳餵養?

徐主任說,新媽媽在開始上班的前幾天,對即將面臨的母嬰分離做好早期安排,可以逐步過渡到奶瓶餵養,適當多擠一些乳汁、備一些凍奶。重返崗位後,建議早上出門前,建議先給寶寶親喂一次奶,工作間隙可以再將母乳擠出來。用吸奶器擠奶時,要注意一側乳房擠3至5分鐘,再換另一側,反覆進行,每次擠奶持續時間在20至30分鐘。

“新媽媽要將吸奶器帶到單位,每隔3小時左右將母乳擠出。擠出的母乳需低溫保存,回家後放置在冰箱中。一般在小於等於4℃(冷藏)的環境下可以保存24小時;低於零下18℃(冷凍)的環境下可保存6個月。冷藏的母乳取出後,回溫升至38℃左右,不要重複加熱。”

(都市快報 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王紅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