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無“疫”村的三“自”經——孝南區西河鎮翟崗新村疫情防控工作側記


“魏三叔,麵條5斤。”“翟大哥,蔬菜1份。” ……3月2日中午,孝南區西河鎮翟崗新村代購員、共產黨員魏雙華將當日採購的生活物資零差價送到村民手中,這已是他第20天義務給村民配送物資了。

從大年初一開始,該區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轉為防控工作隊,3名隊員從進駐村以後連續30多天沒有回過家,他們同鎮村幹部、下沉幹部一起出點子、想辦法,搞好依規防控、科學防控,守住了這個相鄰2縣、4鎮的口子村這方淨土,到3月上旬,翟崗新村沒有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

愛心捐款自發


無“疫”村的三“自”經——孝南區西河鎮翟崗新村疫情防控工作側記

1月31日,是工作隊進駐的第七天,這天上午,駐村隊員和鎮村幹部照例到村到戶廣泛宣傳防控知識,聽取村民訴求,尋找工作短板,發現群眾反映最多的是買不到口罩、生活物資缺乏和村灣消毒不徹底。

對此,工作隊和鎮村幹部一起了一個諸葛亮會,大家提議緊急募捐,籌集資金購買村民急需的防控用品。

“好,我們捐1000元。”話未落音,駐村工作隊長老李率先拿出一千元。然後村幹部分別給在家的能人、大戶打電話動員,大家積極響應。

“我捐5000元,不夠我再捐。”該村精準扶貧新型經營主體老闆、聖陽種植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陳志勇快速打款。

“我出1000元”,“我來500元”。……上午僅用1個多小時,16名在家休息的能人、大戶共踴躍捐款2.8萬元;中午,由專人聯繫採購商購回了一次性醫用口罩;下午,工作隊員和村幹部一起組成3個流動物資發放點,馬不停蹄將1.2萬隻免費口罩和上級配送的消毒用品送到了村民家中。2月下旬,由於口罩價格上漲,村裡又採購回的8000只口罩按1元的平價供應給村民,由愛心捐款補差價

同時,村裡成立了3個物資代購組,建立了QQ群,每天將村民急需的生活物資進行登記造冊,實現了集中採購和一對一配送,村裡每天派專人對公共廁所、拉圾箱等集中消毒,大大降低了感染風險。

道路封閉自治


無“疫”村的三“自”經——孝南區西河鎮翟崗新村疫情防控工作側記


翟崗新村位於西河鎮“西北利亞”,與孝昌縣鄒崗鎮、本區的新鋪鎮、朋興鄉、肖港鎮的相關村灣相鄰,最近的距離不到1公里,人員來往密切、成分複雜,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大面積交叉感染。

村裡的道路必須全部封閉。2月3日,該村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對通往外地的4條主道實行全封閉管理,其中只留一條“活口子”的應急通道,其餘全部封死。

無論是“死口子”還是“活口子”,不能只搞物理封閉,還必須要有人24小時值守,防止外來車隨意“闖關”、外來人任性“翻牆”。那麼值守人員哪裡來?

共產黨員帶頭、下沉幹部優先、青年志願者顯身手的時候到了。“我是共產黨,又是退伍軍人,我值夜班。”老黨員魏道華第一個表態。

“我是公職人員,又是下沉幹部,我值白班。”該區經信局幹部乾國雲立馬響應。

這樣,全村4個主要路口的13名值守人員第一時間配齊。大家說:自己門口的路口自己守,我們守得嚴、守得住,決不讓一個生人隨便進來,也不讓本村人自由進出。

與此同時,全村13個自然灣的16條小通道也同步封堵,20多名回鄉骨幹、大中學生組成糾察隊,一邊值守路口,一邊巡邏,對有聚集打麻將、跳廣場舞、出門聊天人員進行勸阻和解散,做到了疫情防控高度自治

體溫敲門自測


無“疫”村的三“自”經——孝南區西河鎮翟崗新村疫情防控工作側記

“是衛生院嗎,我村今天早上排查發現一例發熱病人。”“體溫多少?”“38度4。”3月2日上午,村支部書記王喜清給鎮衛生院院長打電話後,只用半小時就將病人轉到了鎮衛生院,經初步檢查病人向婆婆是炎症引起的發燒,需要留觀3天。

2月中旬以來,該村組織村醫、村幹部和工作隊員成立體溫測量組,分3個專班對全村在家的1620人定期上門測量體溫,對82名武漢返鄉人員、15名曾經發燒人員以及患者密切接觸者等每天測量體溫,測量數據一天一上報,發現問題,現場處置或轉診。

“我老婆躺在床上2天不吃不喝,快給看下。”一天,體溫測量組來到村民老翟家,發現他老婆雖然不燒,但因畏懼疫情,加上其它疾病幾天起不了床,病人十分虛弱。“事不宜遲,趕緊送醫院。”檢查組決定送病人住院,經診斷該病人是腸胃和心臟的毛病,經治療已出院。這已是該村在上門測量體溫中發現和及時處置的第3例病人。

由於翟崗新村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主動、人員摸排徹底、基礎數據準確,至今沒有出現一例瞞報、漏報行為,更沒有出現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黎明前曙光即將在這個口子村冉冉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