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如何引導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父母必知


如何引導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父母必知

“我家孩子吃飯挑食,不管怎麼哄他,就只吃一些肉,不吃蔬菜。”

“每次陪我家小孩做作業,我都想發脾氣,就是不想寫,想著玩,做作業磨磨蹭蹭。”

作為家長,你是不是也經常有著類似的煩惱:孩子面對一些應該做的事,卻表現地抗拒不樂意去做,比如不願意學習、不想寫做作業,雖然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但下次這種類似的行為還是會再犯。今天我就為家長介紹一種方法,可以用於幫助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

這種方法其實運用地就是普雷馬克原理,就是利用頻率較高的活動來強化頻率較低的活動,從而促進低頻活動的發生。頻率較高的活動就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頻率較低的活動則是指孩子不想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先讓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歡做的事情,然後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那麼允許孩子完成作業之後,看15到20分鐘的電視,或者好好吃飯,才能吃零食。

可以發現,

如果孩子知道有一件愉快的事等著自己去做,他們會更願意主動完成另一件不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夠嚴格實施這一規則,不會因為孩子的眼淚和吵鬧而心軟,那麼隨著行為的不斷強化,有利於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但是這種強化孩子好的行為的方法也有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否則可能對孩子的教育並沒有什麼效果。

如何引導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父母必知

首先孩子必須先有行為,才會有獎勵。比如孩子很喜歡看電視,你可以規定孩子,先做完作業才可以看電視,如果沒做完或者寫得不認真,那麼就看不了。但有的家長會心軟,比如答應孩子先看半小時,再開始做作業,結果半小時結束,孩子根本不願意聽你的話,甚至還會撒潑、無理取鬧。所以不要本末倒置,先有行動,才有獎勵,如果孩子不能遵守,那麼就沒有獎勵。

其次,讓孩子認識到獎勵是與好的行為掛鉤的。比如做完作業出去玩,有些孩子會為了出去玩,就草草地做完作業。如果這種情況下,家長還是允許孩子出去玩,那麼孩子就會認為,做作業不認真、隨便完成是沒關係的,同樣有獎勵,這樣反而強化了他的不好的行為。所以家長需要讓孩子意識到只有自己認真完成事情,才是有獎勵的。

第三點,你的獎勵需要是孩子真的喜歡的,而不是你認為好的。比如你答應孩子認真完成做作業就給他買一套書,但這套書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那麼他也不會為了這個獎勵去行動。但如果是他喜歡的玩具,那麼這個誘惑吸引力就會大一點。所以家長想實行這種方法時,一定需要先去了解孩子更喜歡的是什麼,這樣才能強化他的行為。

另外,需要注意凡事過猶不及。雖然這樣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但如果一直採用這樣的方法是不利的,因為無形中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我是為了獲得……才去做,並不是真的自發想去做,從而無法作為孩子持續的內在動力。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