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正確的判斷蘭花該澆水?

ganzh8888


1.蘭花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

蘭花一般種植在陰涼的環境下,喜歡溼潤的地方,它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0~25℃。高溫和低溫是蘭花生長髮育的勁敵,因此切勿將蘭花置於這種環境中。自然氣候並不總是適宜蘭花生長,可以通過建造溫室等措施來對抗低溫,建造涼棚、灑水等措施來預防高溫。

2. 蘭花的在栽培當中,水分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蘭花對於澆水量是不一樣的,一般在春季溼潤,澆水量較少;夏季氣候乾熱,水宜多澆;一般梅雨季節時蘭花正處於抽生葉芽的時期,花盆和土壤都應稍幹;秋後天氣慢慢轉涼,澆水的量應該適當的減少,保持溼潤即可;冬季蘭花養殖在室內應該保持幹度,適當地減少澆水次數,而且澆水應在午間最為合適。在給蘭花澆水的時候應該是“準時不如適時”,因為影響水分散發的因素很多。當然澆的水也是極其講究的,一般以雨水或者泉水為最佳。而且澆水時應該要先了解清楚蘭花的生長、繁殖的習性,選擇最適宜的澆水方式。

3.施肥對蘭花的生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掌握好澆水的基礎上,為了讓蘭花更好地生長,施肥就越發顯得重要了。蘭花所需的主要肥料的成分為:氮、磷、鉀、鈣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的缺失會直接影響蘭花的正常生長、開花和後期顏色。一般肥料都主要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不管使用哪一種肥料,都要切實根據蘭花的生長情況,對肥料的需求等各種因素來決定施肥量的多少。謹慎的選擇,正確的使用,科學的施肥。

4. 蘭花花盆

有裸露的栽培土,若是呈現灰白色,手指觸摸是硬硬的,缺水,需要澆水,觸摸是軟的,說明墒情好,可以緩澆。可以通過看葉色辨別蘭花是否需要澆水。葉色暗綠無光澤,蘭花需要澆水;葉色墨綠有光澤,油亮發光,可以緩澆水。

5. 蘭花葉形

有些改變,長條葉片不平,有深陷長槽,也就是葉片兩邊緣上蹺,說明缺少水分,要澆水,非常平直,可以緩澆水。蘭花底部新黃枯的葉片多,有2~3片時,是缺少水分和肥料的表現,要澆水和追肥。若是新黃葉片只有一片,說明水肥在報警了。黃葉雖然是新陳代謝的標誌,但蘭花葉片衰老換葉通常在春和秋季,經常黃葉,是水肥不協調的表現。


植物時間



關於蘭花怎麼判斷該澆水,好攝農夫在視頻和文章中多次說過,有插入竹籤、掂盆、看植料、觀察盆面小草等,但有些新手蘭友還是不明白。怎麼辦?有沒有更直接簡單的方法?如果你的植料是和我的差不多(詳見植料配製視頻),我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因為我的蘭花除冬天特別冷的季節,都是在露天養護的,所以我說365天都不澆水並非虛言。那麼,怎麼解決蘭花需水的問題?靠天。

如果你的植料和我一樣,而且種植的也是下山蘭。可以看天澆水,老天下雨了你就澆水,否則理都不要理它。當然這和環境乾溼度還有關係,如果你在北方環境較幹,而又遇到長時間不下雨,可以在這間隔期內澆一次。大多數蘭花養不好都是被淹死的,而不是被幹旱致死的。

注:這個方法只可意會,不要硬搬。具體可以根據這個理論進行調節。題主和蘭友們可以參考借鑑。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蘭花吧,2012年至今專注蘭花知識的傳播,每天發佈專業的蘭花知識,帶你深入瞭解蘭花,輕鬆養好蘭花,點我頭像可獲取更多的蘭花知識!


如何判斷蘭花是否可澆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個方面:蘭花缺水一般都會反應在葉子上,葉子從葉尖開始發黑,發黃,蔫萎都說明是缺水了。

第二個方面:蘭花的植料,蘭花植料表面看起來特別乾燥,發白,沒有溼潤的痕跡,就說明需要澆水了。有很多養蘭人用筷子從蘭花底部測試是不是有潮氣,這個方法建議還是謹慎為為妙,容易傷根,還不如扒表面的植料查看來得實在,扒開表面植料2-75px深,發現幹了就可以澆水了。

第四個方面,蘭花的整體葉子,如果葉子葉面光澤度差,暗淡無光,沒精神,葉子從底部到葉尖都是焉巴巴的,就說明該澆水了。

第三方面:如果你不嫌麻煩,可以用稱來稱重,先用稱稱出沒有澆水的蘭花整盆重量,然後記錄下來,澆水後再稱一下並記錄,來得出盆內含水的重量,下次澆水的時候對比就可以了,快到之前沒有澆水的重量數據時,就是要澆水的時候。


蘭花吧


養蘭花最重要的一個技術環節就是澆水,把握合適的澆水時機,更是養好蘭花的關鍵,蘭花澆水無定法,需結合自身的養蘭環境、使用的植料等因素綜合分析,蘭香閣為題主提供以下判斷澆水的小竅門:

1、竹籤測溼法:準備長度10公分左右的竹籤,沿著蘭花盆內側盆壁緩慢插進植料中,最佳深度為8公分左右,注意要緩慢試探著插入植料,這樣能減少損傷蘭根的幾率,靜置2小時後,拔出竹籤觀察竹籤潤誰情況,如竹籤尖部有明顯水潤痕跡,也無需澆水;如竹籤尖部沒有明顯水潤痕跡,則應該澆水了。

2、稱重法:此方法操作簡單,在蘭花澆水後馬上連盆稱重,記錄下重量值,此後每間隔兩天對蘭盆稱重一次,當蘭盆重量達到剛剛澆水後的蘭盆重量的60左右時,即為澆水的時機。



3、觀察根色法:此方法具體操作為將蘭花盆土倒出5公分左右高度,觀察裸露出來的蘭根顏色,蘭根發白說明可以澆水,蘭根顏色較深也說明水分充足,無需澆水。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經過實際驗證的,需要提示蘭友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方法,在摸索出澆水規律後,按照這個規律執行就好,切忌總折騰。


蘭香閣


澆水是蘭花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始終困擾廣大蘭友的一個問題。蘭花澆水,無論澆多與澆少了,都容易出現問題。我們不可能每次都通過把蘭花倒出來,看根系是否幹了,來判斷蘭花是否缺水,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判斷植料的乾溼來確定是否需要澆水,通常植料微微潤的情況下,往後推兩天,就可以澆水了。如何相對科學的判斷植料的乾溼、如何更好的給蘭花澆水,是本人在養護種植過程中一直在反覆研究的,下面,把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先來講一講蘭根。蘭根是氣生根,也是肉質根。這種氣生根,需要呼吸,如果呼吸不通暢,即便澆水得當,照樣會爛根和死根。作為肉質根,類似於蘿蔔,最大的特點就是本身是能夠儲存水分的,這種特點就導致,如果蘭根裡面的水分還比較飽滿,不需要吸收水分,您再給它澆水,就必然會爛根,同樣的道理,如果植料已經乾透了,蘭株開始消耗蘭根內部的水分來確保蘭花株苗的成活,這個時候,您還不及時澆水,那麼時間長了,就會導致空根。爛根和空根就是這麼來的。您可以想一想,種在地裡的蘿蔔,是不是也是如此。

再來講一講植料。這裡我就不說具體的什麼配比了,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植料,您可以翻閱一下我的頭條號。我要講的是:植料特性,不但關乎蘭花的澆水,更加關係到蘭花是否能夠存活。我剛上面講到了,蘭根首先是氣生根,它是需要呼吸的,如果植料不透氣,蘭根無法正常呼吸,那麼時間久了,必然漚根。所以,我們選擇植料,特別是廣大新手蘭友,真的是寧可稍微粗一點,也不要太細。植料粗一點,頂多是沒有多少營養,需要多澆水,但是植料太細,對蘭根不是什麼好事。至於植料的材質,建議還是以顆粒植料為主,比如松樹皮、仙土、硅藻土、赤玉土、植金石、火山石、珍珠岩等,採用一定的配比,這樣基本上保證蘭根能很好地呼吸。原則上是:硬植料可以適當多澆水,軟植料絕對要謹慎。以我個人的一個蘭花個例來看,植料是最簡單的松樹皮+珍珠岩,5苗的春蘭,重在一個口徑15,高度19的紫砂盆裡,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春天和秋天,5-7天需要澆水。

然後來講一講幾個小技巧。從我個人的實際經驗,有兩個比較好用的辦法:第一個就是稱重法,上好盆以後,先稱一個重量(我們稱之為淨重),澆透水以後再稱一個重量(我們稱之為含水重),但是絕不是說等到含水重恢復到淨重以後,我們再澆水,因為我們要考慮到植料本身的吸水特性,蘭花應該生長在潤的一個環境中,而不是潮溼的環境中,大致的情況下,比我的紫砂盆蘭花為例,其中一盆淨重是10.4斤,含水重是12.6斤,我一般等到重量將至11.6斤左右的之後,也就是重量下去1斤左右的時候就澆水。這個方法,我專門脫盆看過植料和蘭根,基本上也確實到要澆水甚至略有有些偏幹了。第二個就是插筷子法,為了能讓筷子的切面更好的判斷乾溼,我都是把一次性筷子一劈兩半,比較薄,切面也有一定的寬度,從碰壁邊上插進去,我個人是一般一小時以後拿出來,這樣更為準確的反映出盆內植料的乾溼,如果筷子明顯潮溼,就不要澆水,如果筷子比較乾燥了,就得立即澆水了。

最後講一講澆水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一是澆水與蘭種的關係。由於各個蘭種生長習性的不同 , 他們對水分的要求也各異。如建蘭喜溼潤 , 但忌植料積水。墨蘭寧幹勿溼 , 否則易爛根倒苗。寒蘭根系發達, 耐旱能力強 , 盆土宜偏幹。素心蘭要求七分幹三分溼 , 過溼易退藝。對此要因品種制宜 , 澆水次數與水. 應有差別。二是澆水與蘭盆的關係。泥瓦盆質地粗枯 , 透氣利水性極強 , 水分易燕發,要勤澆水,澆透水。塑料盆、紫砂盆孔隙小, 透氣性差,水分消耗慢,澆水時間要適當延長。釉瓷盆密度更小 , 透氣性更差 , 澆水間隔時間宜更長一些。三是澆水與季節的關係。由於季節不同, 蘭花對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樣。春季氣溫漸升,蘭花進入了不同的生長期階段。 處在花期的盆土要保潮忌溼 ; 處在休眠期的澆水宜少 , 防止爛根; 進入生長期要保持植料溼潤,不可偏幹。夏季光照強 , 氣溫高 , 水分燕發快 , 蘭花又處於旺盛生長期 , 澆水一定要充足,早晚還需噴霧 , 提高空氣溼度 , 圈氏溫度 , 促進蘭株迅速生長。初秋處在高溫高溼時期 , 澆水要適當控制 , 否則會造成爛根甚至倒苗。 中秋過後氣溫轉涼 , 按照“秋不乾”的原則 , 要適時適墾澆水 , 保持盆土溼潤。冬季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 , 多數蘭株進入休眠半休眠時期 , 遵照 “ 冬不溼” 的原則 , 要節制澆水 , 以盆土偏幹為準。對含苞待放的墨蘭與春蘭 , 則以保持植料溼潤為宜。


奮鬥的牽牛



茶室長草


您好,我是小妹,怎麼正確的判斷蘭花該澆水了?針對於這個問題,小妹說一下自己在平時是怎麼給蘭花澆水的?給蘭花澆水這一項工作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在很多的花友中,覺得給蘭花澆對水是超難的。

那麼蘭花到底怎麼才算澆對水?下面小妹就給題主說幾種判斷蘭花是否該澆水的方法:

1、第一呢我們可以直觀的看蘭花的葉子,如果不缺水的蘭花,它會顯的很有活力,葉子挺拔有利,但是如果蘭花此時正處於一個缺水的時候,那麼它的葉子就會顯的沒有活力,軟趴趴的,那麼此時就可以給蘭花澆透水了。

2、第二種方法在很多植物身上都是可以採用的,也是小妹經常用的一種方法,那就是題主可以拿一根一次性的筷子,然後沿著盆栽的邊緣吧筷子插進土壤裡,等一兩分鐘後再把筷子拿出來,如果筷子上的土壤是乾巴巴的,那就澆透水,然後土壤是還有點溼的,那就等過幾天再澆水就對啦。

給蘭花澆水最好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蘭花的根是肉質的根系,如果水分太多的話,很容易就會出現爛根的情況,小妹覺得給蘭花澆水寧幹勿溼。

另外小妹建議給蘭花澆水如果有條件的話,下雨天的時候最好去弄點雨水,雨水澆蘭花是最好的,大家看那些在山上野生的蘭花就知道了,長得可好了。

其次就是平時的時候如果天氣比較乾燥的時候要多給蘭花的葉子上噴水,這樣蘭花才能長得更好。

給蘭花澆水是一種學問,可能說的題主還有很多的不明白,澆水本來就是需要自己慢慢去琢磨的,做的多了自然就會了。

如果你也喜歡小妹,喜歡養花的話,就關注小妹吧!


花卉妹妹


就因蘭友澆水問題,我們仔細研究做出如下的方法: 澆水施肥要得法。植物生長都離不開水,蘭花亦如此。澆水的水質以天然雨水最佳,未汙染的泉水、河水也行,自來水也可以用。有的蘭友常問:“幾天澆一 次水為好?”,不少論著也把澆水說得很複雜。

筆者認為只要植料配得好,多澆水少澆水都無妨,主要掌握住不要太乾也不要過溼即可。具體說要看季節、氣候、看植料的粗細、看蘭盆的大小及透氣性、看蘭苗多少等,要根據自已的環境及養植方法而定。做到:旱季盆溼潤,雨季不過分,冬天過幹則澆,夏秋過溼則控,春要足,夏要夠,秋不乾,冬不溼。同時要注意,晴天多澆,陰天少澆,雨天不澆。澆水的時間夏天應在氣溫較低的早晚澆水,冬天則要在氣溫回升中的中午澆水,才有利於蘭花的生長。施肥也很重要,蘭花是植物,離不開肥料,缺少肥料的蘭花是不可能生長好的。蘭花生長髮育需要肥料中足夠的氮、磷、鉀三要素,在適當的時期有選擇性地施肥是確保蘭花快速生長的有力措施。一般的說,在夏季蘭花旺長時要多施,冬季蘭花休眠時不施肥,春秋兩季長新苗、見花蕾,要適時施肥。施肥總的原則是濃度要低,關鍵是要薄施,勤施。

@


紫月蘭園


問題:怎樣正確的判斷蘭花該澆水?

答案:判斷蘭花是否缺水,看土、看葉色、看葉形、看黃葉多少等等方法,能準確知道蘭花該不該澆水。蘭花生理特性是抗寒耐旱。植物抗性都有一個限度,超過限度,抗性也就失去作用,蘭花耐旱也是同樣的道理。

蘭花花盆,有裸露的栽培土,若是呈現灰白色,手指觸摸是硬硬的,缺水,需要澆水,觸摸是軟的,說明墒情好,可以緩澆。可以通過看葉色辨別蘭花是否需要澆水。葉色暗綠無光澤,蘭花需要澆水;葉色墨綠有光澤,油亮發光,可以緩澆水。

蘭花葉形有些改變,長條葉片不平,有深陷長槽,也就是葉片兩邊緣上蹺,說明缺少水分,要澆水,非常平直,可以緩澆水。蘭花底部新黃枯的葉片多,有2~3片時,是缺少水分和肥料的表現,要澆水和追肥。若是新黃葉片只有一片,說明水肥在報警了。黃葉雖然是新陳代謝的標誌,但蘭花葉片衰老換葉通常在春和秋季,經常黃葉,是水肥不協調的表現。

總之,判斷蘭花該不該澆水的準確方法就可以從這四點來觀察就知道了,即看土,看葉色,看葉形,看黃葉。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只是本人種植蘭花的體驗:

一對於春夏生長旺盛的建蘭來說此時不能缺水,用手探摸花泥,如溼潤則不可再澆,如覺泥已幹則補水。但僅以手摸則不十分可靠原因是表土雖幹根有可能是溼的。

二,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彎曲的指關節叩擊蘭盆的側面,如叩擊傳出的聲音清脆則說明蘭盆內水份已耗盡,及時補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

何為澆透?有水緩慢從盆底滲出流入墊盆即可。

墊盆中不能存留過多的水!它會影響蘭根的呼吸。

如叩擊時傳出的聲音沉悶則說明蘭盆中水份充盈不能再補水即使表土稍幹但內裡並不缺水,

蘭花的根肉質本身有抗乾旱的特質,稍幹對它不會造成傷害,太溼則不行,水份太多,根會漚爛。

三,植料透水性要好,我過去主要用山泥,下面墊碎骨但上海的梅雨季蘭會爛根,現也趕時髦用松樹皮腐葉土蟶石陶珠或花生殼各四分之一拌勻用作植料。

四,盛夏酷暑不讓蘭曝曬,移入封閉陽臺地面。有陽光處適時地面灑水。

備註,

用手叩擊盆側須練習多次,仔細傾聽。一俟熟練,受用無窮。此法系老花匠所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