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2019 全球 AI 安防市場十大事件丨年終盤點

2019 全球 AI 安防市場十大事件丨年終盤點

AI對於安防的變革在這兩年的安博會上有最為明顯的體現。

2018年的北京安博會,幾乎所有的攝像機都開始向“AI攝像機”演進。DEMO演示上,也均在顯示人臉識別、車輛識別、視頻結構化及大數據研判方面的效果。

單畫面抓取100張人臉、人臉抓取率99.5%、百億人/秒人臉識別比對、800路實時視頻結構化、大數據雲圖等這些新的名詞開始越來越進入主流視野;人臉識別、智能人證對比、智能訪客管理、智慧停車、智慧工地等系列技術和新方案,也開始成為安防行業的新生力量。

到了2019年,AI仍被大寫,且從概念逐步走向產品、方案、場景、生態。後端轉前端,軟件轉硬件,以及不同勢力搶佔市場的格局也逐漸形成。

大勢向前,驚喜頻現。

當然,中國之外,全球各大AI安防市場在過去的一年也是精彩不斷。

藉由此,雷鋒網AI掘金志針對過去一年全球AI安防市場發生的各大事件、新聞作了細緻梳理,盤點了過去一年十大新聞事件。

韓國首爾將安裝3000臺AI攝像機進行犯罪偵查

據ZDNet消息,韓國政府稱,2020年年內將在首爾市場安裝內置人工智能(AI)軟件的攝像頭,用來檢測潛在犯罪。

韓國首爾電子與電信研究所(ERTI)是一家國家級研究機構,該研究所表示,他們將在7月前在首爾市The Seocho District區內安裝3000臺AI攝像頭。

這些攝像頭將使用AI系統處理路人的位置、時間和行為模式,例如自動測量路人是否正常行走,或者跟蹤某人,還能檢測路人是否戴帽子、面具、眼睛以及隨身攜帶的東西,比如有很大可能被用來犯罪的袋子或其他危險物品。

AI系統會利用這些數據來預測犯罪發生的概率。如果概率超過一定值,攝影頭會提醒地區附近的警署派人前往。

The Seocho District區與ETRI計劃分析20000份法庭判決文件和犯罪錄像,推斷犯罪模式供AI軟件學習,攝像頭將能夠比較目前正在拍攝的內容是否與過去案件的犯罪模式相符。

官方表示,該攝像頭計劃最終將擴展到首爾其他地區及其他城市。同時,ETRI還在開發個人識別軟件,以供攜帶電子腳銬的性犯罪者使用。

千萬條指紋等敏感數據遭洩露,倫敦大都會警局或受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8月14日報道稱,與網絡安全公司VPNMentor合作的研究人員通過一個名為Biostar 2的安全工具發現了海量敏感數據。

此次被洩露的數據除了指紋記錄,還包括人物照片、面部識別數據、姓名、地址、密碼、工作經歷以及他們何時訪問安全區域的記錄數據。被洩露數據總量共有近3000萬條、23千兆字節數據。

而Biostar 2這個工具是全球大型安保服務公司Suprema的產品。

據BBC報道,提供Biostar 2的公司Suprema表示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的產品或服務產生了任何明確的威脅,我們將立即採取行動,並做出適當的公告,以保護我們客戶的寶貴業務和資產。”公司發言人告訴英國《衛報》。

“(被洩露的數據)可以被用於各種各樣的犯罪活動,而由此所造成的後果對受影響的企業、組織以及他們的員工或客戶來講都將是災難性的。”VPNMentor公司在一篇關於這一發現的博客文章中表示。

不過,發現這些數據的研究人員之一諾姆(Noam Rotem)稱,他和他的同事在嘗試向Suprema報告數據洩露時遇到了困難。“我們一個接一個地打電話給所有的辦公室,不得不與那些剛剛掛斷電話的人繼續打交道。”他說。

包括英國大都會警察在內的全球數千家公司正使用Biostar 2來對安全設施特定部分的訪問進行有效控制。大都會警察局的一位發言人告訴BBC,他們正在檢查自己是不是受影響的組織之一。

英國信息專員辦公室(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表示,已瞭解有關Biostar 2的報道,並將進行調查。

法國擬推出人臉識別身份證項目

法國或將成為第一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公民提供安全的數字身份的歐洲國家。

馬克龍政府表示,為提高效率,他們計劃在2019年11月份推出一個名為“Alicem”的身份證項目,比原計劃的聖誕節提前1個月。

法國數據監管機構表示,該項目違反了歐洲的同意規則,一個隱私組織正在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對此提出質疑。

去年較早時,一名黑客僅用一個多小時就侵入了一款“安全”的政府信息應用,引發了人們對國家安全標準的擔憂。

但所有這些都不能阻止法國內政部推出人臉識別身份證項目。

法國政府表示,該身份證系統不會被用來監視居民。不會將人臉識別數據整合到公民身份數據庫中。事實上,開發Alicem應用程序的法國內政部表示,在註冊過程結束後,收集到的面部識別數據將被刪除。

法國內政部將推出一款只有安卓手機可以使用的app,這將是居民創建合法數字身份證的唯一途徑,而面部識別將是其唯一的推動手段。將通過一次性註冊來創建ID,通過將用戶在生物識別護照中的照片與在應用程序上拍攝的自拍視頻進行比較,該視頻將捕捉表情、動作和角度。手機和護照將通過他們的嵌入式芯片進行通信。

印度擬建立大規模人臉識別系統

印度總理莫迪的政府於2019年10月公開招標,以建立一個全球最大的人臉識別系統之一。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新的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將印度各地的監控攝像頭捕捉到的人臉數據集中起來,並與現有的國家數據庫相連,包括從照片、護照到指紋等一切記錄,以幫助印度警察識別罪犯、失蹤人員和屍體。

系統建成後,印度全國29個邦和7個聯邦屬地的警察就能訪問同一個中央數據庫。

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此前發佈了一份長達172頁的文件,詳細介紹了這個系統。文件顯示,該系統具有不少強大功能。

比如新系統具有搜索功能,可以根據從報紙上獲得的照片、公眾發送的圖像或犯罪嫌疑人的藝術素描進行搜索。新系統還能識別監控攝像頭捕捉到的圖像,若發現與黑名單匹配,就會發出警報。

與此同時,印度安全部隊將配備手持移動設備,以便在現場捕捉人臉圖像,然後通過專門的應用程序,在國家數據庫中立即搜索到相關圖像數據。

國家犯罪記錄局發佈的文件稱,在識別罪犯、失蹤人員和屍體方面,新的人臉識別平臺能大大提高識別效果。它還將幫助警方“發現犯罪模式”,有助預防犯罪。印度政府還宣稱,新系統能幫助打擊性侵,保護婦女安全。

此外,印度政府表示,新平臺能彌補警察人手的不足。據CNN報道,印度每10萬人中只有144名警察,而歐盟每10萬人中有318名警察。

拿下 400 多個警察部門,亞馬遜秀安防戰績

在中國視頻監控廠商正被美國相關禁令擋在門外的同時,亞馬遜安防業務正抓住機會開疆闢土。

據外媒CNN報道,亞馬遜旗下視頻監控品牌Ring此前宣佈:該公司已經與超過400個美國警察部門開展一系列合作,以提升社區安全。

Ring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允許警方在公司平臺“Neighbors”上發佈重要安全信息,查看並評論公開內容;另外,警方還可以提交特定地點、時間的錄像查看請求。

Neighbors由Ring於去年打造,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將用戶的私人攝像機變成半公開的搜索網絡。

在Neighbors上,Ring允許並鼓勵用戶上傳、分享、評論彼此的視頻錄像;同時,用戶還可以向警察授權觀看相關視頻。

得益於美國家居智能攝像機的高普及率,與Ring合作的警察部門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免費實現轄區攝像機網絡的全覆蓋。

在這個過程中,Ring雖然沒有規定用戶必須向警察部門分享相關視頻,但他們正積極推出一系列方案,促進用戶如此為之,譬如分享視頻的用戶可以獲得多達50美金的智能攝像機的購買折扣。

有人提到,通過這一形式,有助於當地警方處理相關案件,有助於警方保護社區安全;與此同時,也有隱私和公民自由的倡導者認為,這是Ring與政府合作打造的一種新型全天候監控網絡,以加強政府對於國人的監控。

“新美國開放技術研究所”政策主管莎倫·布拉德福德·富蘭克林稱:“雖然安全的雲存儲似乎不會構成隱私威脅,但提供一系列技術,包括面部識別和門鈴、攝像頭等強大的監控工具,再加上將數據彙集到大型數據庫並運行數據分析的能力,確實會造成真正的隱私威脅。”

對此,亞馬遜在一份聲明中反擊:“我們相信我們的客戶,包括執法機構和其他致力於保護我們社區安全的團體,他們應該獲得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使得社會安全得到實質性進步。”

世界多個人臉識別系統被“欺騙”,美國 AI 公司稱用 3D 面具即可破解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聖地亞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一個特質的3D面具,成功欺騙了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的諸多人臉識別支付系統,完成了購物支付程序。該團隊還宣稱,他們用同樣的方式甚至進入了中國的火車站。

Kneron的首席執行官劉峻誠說,這表明面部識別技術並未達到安全標準,這將對用戶隱私帶來威脅。

成立於2015年的Kneron,是一家設計及開發軟硬件整合的終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廠商。此前,他們還宣佈完成了由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領投的1800萬美元A1輪融資。

Kneron的核心技術,是研發出一種高效率、低耗電的神經網絡芯片(NeuralProcessing Unit,NPU),把人工智能從雲端轉移至終端設備,進行實時識別與判斷分析,開拓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層面的可能型。

基於這家初創公司的規模及產品,也許可以合理猜測這次“試驗”是一次市場公關行為。即便如此,如果真如他們所宣稱,那麼各類人臉識別應用的確需要引起用戶警惕。

其實,製作一個這樣的3D面具極其不易,價格昂貴不談且程序異常複雜。

據移動支付網此前報道,製作3D面具之前,首先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掃描儀,對人進行掃描,得到三維數據;其次需要使用高精度的3D打印機,打印出人體頭部的主體結構;最重要的是,需要人臉特徵的毫米級還原,包括膚色的高度還原。

在設備端,用戶開通刷臉支付情況下,想要使用其他手機進行人臉識別付款、轉賬,必須使用支付密碼重新開通刷臉支付才可進行。另外,在使用其他手機登錄時,還需要進行登錄身份認證,也就是需要登錄密碼。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使用3D面具進行盜刷必須同時滿足幾個苛刻的條件:

1、採集到支付寶用戶頭部高精度3D模型;

2、不計成本完成毫米級精度面具製作,力求完美;

3、在支付寶用戶開通刷臉支付的情況下拿到用戶的手機,或者直接獲得支付寶用戶的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

顯然,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盜刷手段並不具有可操作性。

不過Kneron也承認,使用3D面具這種欺詐行為不太可能廣泛應用,因為Kneron使用的面具是日本專業面具製造商生產的,仿真程度非常高,價格也異常昂貴。但Kneron同時指出,這種技術可以用來欺騙名人或富人。

家中攝像頭突然說話、播放粗俗音樂,“智能”與“安全”如何共舞?

去年九月,一則關於“家中攝像頭突然說話”的新聞持續霸榜微博熱搜。

據《全球時報》報道,美國一對夫婦的Nest智能家居攝像頭突然與他們說話,無論是重啟電源還是修改密碼都無所功用,最後聯繫運營商修改了網絡ID才得以恢復平靜。

這並非網絡攝像頭存在安全隱患的首次信息曝光。

據Hackread消息,截至去年九月,研究人員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了15000個私人網絡攝像頭存在安全漏洞。

為Wizcase工作的白帽黑客Avishai Efrat找到了來自多家制造商的外露設備,包括AXIS網絡攝像頭、Cisco Linksys網絡攝像頭、IP Camera Logo服務器、百萬像素網絡攝像機MOBOTIX、WebCamXP 5和Yawcam。

這些攝像頭已經被歐洲、美洲和亞洲多個國家的家庭用戶和企業安裝使用,在某些情況下,黑客可以對攝像頭進行管理員訪問、獲取用戶信息和獲得位置定位。

Wizcase網絡安全專家Chase Williams解釋說,網絡攝像頭製造商大量採用先進技術佔領市場,但這同時也會導致開放端口缺少認證機制。

目前,家居攝像頭對公網開放安全導致的安全漏洞已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挑戰:

常見的攝像頭漏洞包括遠程命令執行漏洞、任意文件讀取漏洞、用戶密碼重置漏洞、未授權訪問漏洞、登錄繞過漏洞、存在隱藏後門等漏洞。

這些漏洞中的任何一個都能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導致隱私信息洩漏。比如黑客可以通過漏洞直接獲取用戶密碼配置和截圖,甚至在不登錄的情況下查看監控截圖。

制裁升級,海大、商曠依被美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

去年十月,美國商務部將八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黑名單。

受制裁的包括兩家視頻監控公司海康威視及大華股份;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還包括自稱為中國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企業、網絡空間安全及大數據信息化專家的美亞柏科,以及總部位於上海的微米和納米制造設備供應商溢鑫科創科技。

名單上的實體未經美國政府許可,禁止與美國企業開展業務往來。

此舉將特朗普對中國的經濟戰推向了新的方向,標誌著他的政府首次將隱私作為藉口採取行動的理由。此前將企業加入黑名單(例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行動都說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與此同時,特朗普針對北京的關稅戰一直是圍繞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以及中國的產業政策等問題所進行。

對此,包括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董秘黃方紅等人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並表示有能力持續、穩定地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5000 萬美元,華為鯨吞俄羅斯老牌 AI 安防廠商 Vokord

俄羅斯《消息報》去年6月3日報道稱,華為已經完成對Vocord人臉識別技術專利及其開發團隊的收購,目前Vokord 的部分員工正在陸續被調往華為。

創建於1999年的Vocord,是俄羅斯一家基於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技術的專業視頻監控系統開發製造公司。

作為俄羅斯人臉識別領域“種子”選手,其長期盤踞國際權威人臉識別測試集FRVT第一名。

自創立以來,Vocord不僅開發了人臉識別系統,還在此基礎上創建了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和交通違規、交通流量分析等系統。

目前,Vocord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已應用於2000多個商業及政府項目、俄羅斯國內外70多個城市安全項目中,公司客戶包括俄羅斯內務部、聯邦安全局、移動通信公司和部分銀行。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9年7月31日,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新加坡“硅谷”啟匯城舉行。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蓉芳,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與來自新加坡國家人工智能促進機構AI Singapore (AISG)、新加坡通商中國、新加坡資信媒體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機構的嘉賓共同出席,為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是澎思科技在新加坡開設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技術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致力於推進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落地。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蓉芳表示:“澎思在新加坡設立研究院,將促進中新兩國的大學和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合作,使中國和新加坡的友好關係,不但在政府層面,也將在企業層面和個人層面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表示,“澎思新加坡研究院的成立將為公司持續發力人工智能領域、探索新業務做好技術儲備。我們致力於同合作伙伴一起,在新加坡及亞洲地區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化落地進程。”

在揭牌儀式上,澎思科技還宣佈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宣佈新加坡國立大學原副校長、工程領導力研究院院長康長傑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學院陳義明教授,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蔣旭東教授等四位科學家擔任澎思技術委員會首批委員。雷鋒網雷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