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今年疫情對房價有多大影響?

房源諮詢師


疫情對於房價來說還是有影響的,短期來說對新樓盤會有價位浮動,對市面二手房可能影響不會太大!長期來說不會對樓市有任何影響!相反可能短期下浮之後樓市會迎來報復性增長!



鄭州樓市小韓


房價不可能上漲了。此一時彼一時,2020年不比2003年。

2003年非典以後房地產的確有幾波行情,那時候的房子沒有建那麼多,很多人不論是農村人還是城市的市民,住房剛需很多。

如今來到了2020年,再看看城市和農村,現在的房子到底有多少,你如果不知道可以開車溜溜看看吧!然後再問問一家現在都幾套房。

老市民哪家都幾套房子,就拆遷改造房子就來了。新市民都是經濟好的移民城市了,沒有移民城市的在農村蓋的都是三層以上的別墅。

房子作為投資已經風險很高了,所以房價不會上漲的。

房子沒有人炒不會大漲的,炒房子的投資者都門精,沒有投機的機會絕不會出手炒房,因為房子市場不熱購買後出手比較麻煩。

作為投資如果房子漲的比較慢,肯定虧損。下面我們來一個例子。

下面按中等大城市,小戶型一套住房按200萬元人民幣購買入戶。如果買理財產品按保險保守型5%的年利率算,一年的利息是10萬元。這套住房出租的話在這個城市是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收益。加上房子在折舊,實際也在貶值中。

因此房價上漲低於20%是不可以作為投資的。房子有兩大功能,投資不行,另一個功能住有問題嗎?

肯定的回答是沒問題。事實上房子如果弱化了投資功能,更有利於居住。

現在中國的城市向外無限延伸,大量農田都水泥化,城市化了,很多小區晚上房屋內黑乎乎的,空小區,空城市。這些都是房子太熱導致的。大量的資金都用來建築房屋,居住率非常低,浪費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


鵬凰視界


作為一個看房幾年,剛置業的體驗者來說,對房地產還是有那麼一點心得和自己的看法。每一個地區高峰的年份也不同,本人座標珠海,前幾年看著房價一路上來,錯過了最佳的上車時點,但是現在的價位和前年的也差不多,說明房價這兩年也只是橫盤和小幅上漲,如果是剛需買來自住的現在下手是沒問題的,疫情是暫時的,大幅下跌是不現實的,畢竟各方面的成本擺在那裡,





珠海大李


疫情對房價影響有多大,不大不大,到年底恐怕真實數據只是平均下跌個50%左右,個別城市不排除下跌70%以上哦,為什麼呢?

第一、就業問題,現在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大企業都在裁員降薪、有的中小企業更厲害了,直接不開門了,關門了。中小企業承載了80%就業,有的房奴快斷供了,不錯真的是工資不夠房貸,沒有收入還房貸。相反不少人要賣房還債了。

第二、世界經濟體系問題。現在疫情不止國內爆發,居然去了歐盟、日本和美國。這三個可是全球消費三大體系。大家也看到股市可謂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就像鄉間小麥一片綠,真的是綠水青山。美國和歐洲都是依賴股市融資,和我們依賴銀行放水不太一樣。股市就是他們經濟晴雨表,經濟學家都一直認為,大蕭條恐怕要來了。房價寄生在經濟快速發展下,只要經濟不增長,房地產必定崩潰。如果經濟下滑,房地產不是崩潰形容了,是直接消失來形容。


劉華銀mark


毋庸置疑,此次疫情對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商品房銷售暫緩,建設工地停止施工,自1月下旬以來,受疫情影響,包括南京、武漢、湖南、江西、廣東、海南、蘇州、杭州合肥等60餘省市下發通知,要求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

疫情之下,一批房產公司也面臨破產。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以房地產為關鍵詞搜索,2020年開年至今,全國已有96家房企宣告破產,平均每天都有2-3家房企被清算。而2月份前10天,全國已有20家房企相繼破產。

土地市場也受到波及,部分城市土拍也受到延遲。如蘇州再度延遲1號、2號土地出讓,共涉及16幅地塊,重慶、天津、惠州、武漢、上海、石家莊等六個城市也相繼推遲土地交易。

據諸葛找房數據中心監測,2020年1月,全國主要地級市土地整體供應913宗,同比下跌25.95%;供應規劃建築面積為8230.8萬平方米,同比下跌25.77%;其中住宅類供應567宗,同比下跌32.42%。

成交方面,全國主要地級市土地成交683宗,成交規劃建築面積5471.81萬平方米,同比下跌41.76%;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面積4256.24萬平方米,同比下跌46.04%。土地出讓金2549.88億元,同比下跌19.74%。

每次到了這種時候,都有很多城市開始給房地產市場鬆綁,不必意外,這是常規操作,去年就已經有城市開始了。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了20個城市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鬆綁,有些放鬆了限購,有些降低了預售的門檻,而河南駐馬店則直接降低了公積金首套房貸款首付,從30%下調為20%。

如果只是放鬆調控,那麼還不值得大驚小怪。更為關鍵但是,LPR也就是利率的市場報價也在下調,2月20日,央行宣佈,一年前LPR下調10個基點,五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從去年8月實行LPR改革以來,這個利率就在一直走低。而根據融360的統計,目前首套房貸款利率已經連續走低了3個月了。目前我們的房貸利率和LPR是掛鉤的,預計未來可能進一步走低。

可以說,現在房地產市場可以說是利好頻出,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已經全面放開,而房價也蠢蠢欲動,甚至不排除一番報復性上漲的可能。

這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了2016年,當時也是為了去掉房地產庫存,貨幣也財政政策雙雙出擊,結果房價瘋漲,3年時間各大城市房價就翻了一倍。






誰伴我闖蕩


房貸是銀行優質業務,所以房價不會大跌。房價上漲不取決於富人,取決於中下層百姓是否搶購,關鍵取決於是否開放槓桿,即首付比例和限購,口袋裡有1塊錢可以去買5塊錢的東西並且可以反覆滾動操作,有點象企業併購。 疫情會導致經濟下行,國家一定會救市。所以不上班+印鈔票+出口受限=溫和通脹。房價大致會溫和上漲


隔壁床的精神病


作為一名業內人士。我現在所在的樓盤已經復工,目前暫沒看見疫情對我樓盤房價的影響。

我們再來看下今年的一些政策:

1、央行降息釋放3000億入市。

2、北京市場成交火爆

3、個別開發商打折促銷回籠資金

4、地方地產政策逐步放鬆

借鑑03年的歷史數據,疫情結束後,國家會投入大量資金復甦各個行業,餐飲,商業,醫療,教育,公共配套設施。而房地產行業是最早復甦的行業之一。

所以,疫情過後房價不但不會跌,反而會迎來一波上漲。


碧桂園包金龍


收本次疫情影響,對於建築行業來說既有風險也有機遇。風險是指受疫情影響,導致物流受阻,材料設備不能得到及時的供應;施工企業由於招不到工人,將進一步暴增人工單價;防疫費用被列入工程造價等因素導致工程項目的造價增加,間接的增加了建設單位的投資是不利的;機遇是指通過本次疫情,也鍛鍊了房地產企業的應急管理能力,以及面對困難的應對能力,從管理、技術、經濟等方面去平衡增加的造價投入。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相信國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房價波動不會太大,穩定經濟。


建築show


我個人認為,此次疫情會導致全民的消費意識發生改變。

曾經所有人都預測自己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未來二三十年收入水平只會提升,不可能發生收入下降的可能,這種想法太過於理想化。

這次疫情導致大部分的人在家至少隔離一個月,至今為止已經有很多小企業直接就倒閉了,很多人直接沒了收入,很多大企業也發出了減員的決策,全民的失業率提高。

大家沒了收入,必然產生一定的恐慌,很多人多想著現金為王,出現拋售資產的情況。剛需購房者也不夠資金買房,如果房子出現拋售潮,但是沒人接盤,大家的恐慌心理就更嚴重了。

所以我認為房價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是萎靡的。


曹啟民min


在今年進入三月份以後,疫情也宣佈進入尾聲了,今天武漢那邊也傳來好消息。截至3月1日24時,武漢累計治癒出院病例超過現有確診病例。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不可謂不大,房地產也受到疫情衝擊,進入寒冬。但關於今年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到底怎樣呢,作者認為主要有兩種可能。一、為刺激經濟需求,放鬆調控,資金貨幣流入樓市,導致房價上漲

也就是在巨大的財政負擔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一方面,房地產能為地方政府增加財源,並且刺激巨大的經濟需求,彌補上半年疫情導致的需求不足,因此地方政府會放鬆地產限購的政策、中央會放鬆地產的融資渠道限制;另一方面,央行很可能會為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刺激投資需求,保證經濟增速下滑在可控範圍內,也會採用信寬鬆貸政策。

因此,由於製造業、餐飲行業的不景氣,最終很可能導致釋放的資金大部分流向房地產,繼續推高房價,綁架中國實體經濟。

二、地產融資渠道依舊收緊,政策利好有限,難以緩解房地產的現金流危機,房價保持下行趨勢。

最近對於最近利好的房地產政策總結下來,無非就是以下兩種情況:

1、地方上發佈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放開預售資金的監管等等政策。

2、部分城市房地產協會要求取消限購限貸等措施,積極救市。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利好還是很有限的,中央並沒有放鬆對地產融資渠道的限制,更多還是地方上的政策在飲鴆止渴,這隻能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給一些房企續命,大部分房企依舊處在水深火熱的生死邊緣。

因此,如果只靠地方政府杯水車薪的政策,地產融資渠道依舊掐緊,那下半年大量房企斷臂求生會是必然的。碰上了這波疫情,第一季度的地產銷售額必定慘淡,如果第二季度中央繼續限制地產融資的渠道,如果僅僅靠地方政府這些政策,那下半年很可能就是房企們割肉賣房的生死抉擇時刻,到時候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下行趨勢將會持續。

因此,今年房價漲跌的關鍵點還是地產融資渠道的放鬆與否,這個將很大程度,一方面取決於第一季度的經濟指標是否超出預期的慘淡,另一方面,就是政府是否有信心承受短期經濟的大幅下滑,繼續保持“房住不炒”的基調。我們可以期待四月份第一季度經濟報告出來之後的政策風向標。

但不管怎樣,房價的暴漲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居民購買力還是政府拋出“只住不炒”的政策基調,都表明國家對房價的容忍度已經接近極限。

那麼對於政府或者說中國經濟而言,目前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房價普遍處於高位,怎樣的房價趨勢是最合理的呢?緩慢下跌但不崩盤是最喜聞樂見的,就拿去年的情況來說,在中央確定“房住不炒”的基調以後,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實際房價還是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如果在房價微跌的基礎,保持4%-6%的經濟增速,花個5-10年去消化房地產的泡沫,完成經濟轉型,擺脫對地產經濟的依賴,那會是最理想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