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興安杜鵑

在我的家鄉黑龍江省,春天有漫山的杜鵑花開,紫紅的花朵鋪滿山坡,如朝霞,如錦綺,山花爛漫的樣子,叫人由衷地喜愛。說起這花的時候,我更喜歡叫它的另外一個名字——達紫香,很是傳神達意,也很美麗,而且因為這是家鄉的叫法,說起來彷彿呼著故人的小名,透著幾分親切。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映山紅


南方也有杜鵑花,古稱紫躑躅,或稱山躑躅、山石榴,通俗一點的叫法就是映山紅。也是開放在山野之中,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這時候的杜鵑花就已經移植入庭園進行栽培。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讚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後來移植成活,又寫詩說:“忠州洲裡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杜鵑花


白居易和好朋友元稹還曾以此花賦詩唱和酬答,元稹的詩描寫了花的情態,對花的喜愛,又借花自喻:

“紫躑躅,滅紫攏裙倚山腹;文君新寡乍歸來,羞怨春風不能哭。我從相識便相憐,但是花叢不回目。……山花漸暗月漸明,月照空山滿山綠,山空月午夜無人,何處知我顏如玉。”

白居易的詩則不惜筆墨地讚頌了杜鵑花的美:

“爛漫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麯塵。淚痕悒損胭脂臉,剪刀裁破紅綃巾;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然後又將花來比友人:“奇芳豔絕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又抒發了對朋友的思念:“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想見花的絢麗多姿,也可以看出詩人之間志同道合,彼此相知相慰的深厚友情,叫人頓生歆羨之意。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杜鵑花


兩位詩人在當時合力倡導“新樂府運動”

,力求詩歌要有諷喻之意,諫時政得失,為百姓代言。而紫躑躅不過是尋常山野之花,兩位詩人如此厚愛,也暗合了他們關心黎民百姓的心情吧。詩因花起興,花以詩傳名。詩人何幸,遭逢了這樣絢麗的花事,賞心悅目之餘,抒發了自己胸臆;這花又何幸,託寄了詩人的情懷風骨,承載了深摯的友情,流傳下千載的美譽。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杜鵑花


《容齋隨筆》裡也有關於杜鵑花的記載,說紅躑躅在江南漫山遍野,直如野草一般,放在潤州鶴林寺中,卻被人們認做是來自閬苑的仙花,又引用王建宮詞中“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乞藥栽,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這樣的句子來證明當時連皇宮中都將這花視若珍寶。

洪邁想說的其實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卻由此可以看出杜鵑花的美麗奪人。對花來講,無論是被人珍愛備至,小心呵護,還是在山野中任人採踏,自生自滅,都只是盡心盡意地開放,舒展自己的美麗,不會因境遇的改變而有絲毫荒怠。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杜鵑花


人也應該如同這花啊,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盡力頑強而美麗地活著,不失其本性才好。若要我選,我是寧願開放在山野之中,相伴野風山月,雖是寂寞,亦樂清幽。而且一旦遇到讚賞的眼光,總是最為清澈和至誠的那種。


白居易深愛的杜鵑花,南方的山石榴,北方的達紫香,西部叫映山紅

映山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