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死以後,意識去哪了?

濰坊陳大磊


意識是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甚至是沒有答案,或許人死後意識就徹底消失了,就如他的意識憑空誕生一般的神奇。

唯物論和唯心論,對人的意識有著不同的解釋,唯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是相互獨立的,或者稱這個獨立的意識為“靈魂”,關於靈魂是否存在,這本身就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問題。

而唯物論認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物質的規律性組合形成了細胞,細胞又構成了生命體,一個人的意識,就是神經元細胞之間的溝通,可以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一旦生物體消亡,意識也就不復存在。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計算機模擬人工智能的能力在逐漸增強,並且具有自我學習的本領,一旦人工智能達到了一定高度,就能突破圖靈測試,成為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個體。

從信息學的角度看,一個活著的人,就是一個高度有序的低熵體,人體從外界吸收能量和物質,同時排除廢物,從而保證自身的低熵狀態。但是熵增定律指出,一個封閉系統的熵只會增加或者保持不變,所以個人做不到不吃不喝,他必須從外界吸收低熵物質。

如果人死亡了,他就失去了從外界吸收並利用低熵物質的能力,熵增定律會讓他的身體物質被打亂,神經細胞間的高度有序聯繫也將被打破,意識會逐漸消失;就如硬盤中徹底刪除的信息,再也找不回來一樣。

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重新迴歸到大自然當中,被其他動物或者植物吸收,然後通過食物鏈,再流入其他人體當中,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總是在被不斷地打斷再重組。

但是我們再也記憶不起,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在重組前其他人的意識,因為他們的意識已經隨著物質的重組消失了,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意識也是獨立無二,同時意識也是有生有滅的。


水墨寒


小飛參上,人死後,意識去哪了,我想這個問題就算現如今最權威的科學家也沒法正確回答。這正如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是一個道理。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科學家傳統的觀點認為意識是在神經網絡中產生的,如果沒有神經網絡,也就沒有意識了。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克里克更是直接指出,對於一個個體來說,他的喜悅、悲傷、記憶和抱負,他的本體感覺和自由意志,實際上都只不過是一大群神經細胞及其相關分子的集體行為。根據這些科學家的觀點,人死後神經細胞之間也將失去聯繫,意識也隨之消失了。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瞭解到,一個人從心臟停止到真正死亡之間還會經歷一段時間,

因為心臟失去了泵血能力,血液無法為細胞提供足夠的氧氣,人體內的細胞將陷入一種“窒息”狀態,在大約5分鐘之內,這些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就會受到破壞。大約一小時之後,這些細胞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此時即使心臟恢復跳動和泵血功能,這個人也無法再活過來了。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2003年,日本東京曾發起了“阿爾法3號”計劃,專門研究人死之後意識的變化。該計劃由日本、美國及西歐一些國家著名的醫學家、神經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和電腦專家參與。科學家們對20多名19歲到75歲的垂危病人進行觀測,在他們體內植入電極,並與電腦相連,使電腦可以接收到這些人的腦電波,並在60秒內把腦電波譯成文字,顯示在計算機的熒光屏上,從而記錄了這些垂危病人從瀕臨死亡到死後的情形。 當時,有一名叫做邦達的35歲病人患肝癌死亡,他在死前非常痛苦。在他死後的第三天,電腦屏幕上出現了科學家們期待已久的信息:“我叫邦達,我已經解除了任何痛苦,在一片陽光下飛翔,快樂得很……快樂得很……”連續重複幾次後,信息突然就中斷了。 還有一位22歲的姑娘因白血病死去。在她死後的第二天,電腦便收到了她傳來的信息:“我來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個地方。此間陽光明媚,充滿溫暖,我和已故的爺爺、奶奶在一起,我很愛他們,我將會……”信息至此突然中斷。 其實,不僅僅是參與到這一計劃的病人能夠反饋他們死後的感覺,還有一些有幸能死而復生的人也會親口講述死亡來臨時的主觀感受。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就在他的自傳中記錄了自己因患心臟病而經歷的一次瀕死體驗。他感到自己上升到很高的空間,在很遠的下方,他看到了地球,沉浸在一片輝煌的藍光中,透過那片藍光,地球的輪廓閃著銀白色的光。然後他發現從歐洲方向飄上來一個影像,那是他的醫生。醫生對他說:“地球上的人正抗議你的離去,你沒有權力離開地球,你必須回去。”當榮格聽到這一信息後,他看到的景象頓時都消失了。 這些經歷了瀕死體驗的人的描述和“阿爾法3號”計劃中死去的病人反饋的信息很相似。大都表示意識離開身體,遊離到天花板上,心理感到極度的平靜和輕鬆,然後被吸到一個巨大的黑洞口,在黑洞盡頭閃爍著一束光線,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在洞口迎接自己。 【實驗對意識的證明】 儘管這些事實都支持了人死後意識依然存在,但很多科學家認為這些現象只不過是人在臨死前大腦缺氧產生的幻覺。 上世紀90年代,三位荷蘭科學家對此展開了研究。在一個案例中,一位昏迷的病人被送到醫院,此時他的大腦已經停止活動,腦電波已是一條直線。但醫生仍然決定在喉部插入插管幫他換氣。在這個過程中,病人的牙套被取出來了。一小時後,病人的心臟終於跳動了,血壓也恢復正常了。一週後,他居然對護士說:“你應該知道我的牙套在哪裡,是你把它放在了推車的抽屜裡了。”這位病人回憶說在死的那一刻,他一直在上面觀察,甚至能詳細地描述當時醫生的動作,但他非常害怕醫生會放棄搶救他,因此他儘量顯示出自己還活著。由此,這些科學家認為當心髒停止跳動後,中樞神經系統停止工作的一剎那,人的意識確實和大腦分離了。 本世紀初,美國紐約石溪大學的山姆•帕尼爾博士第一次用實驗證明了,人死後意識是真實存在的。帕尼爾在天花板下方放一塊木板,在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體,然後讓瀕死之人躺在天花板下面的床上。他認為,如果病人死後意識能飄起來,還能看到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們搶救他的身體,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病人的意識也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如果這些病人能被搶救過來並說出木板上的小物體是什麼,那就證明病人瀕死階段所經歷的都是真實的,並不是虛無飄渺的幻覺。帕尼爾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能準確說出木板上的物體。這一實驗充分證明了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它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 儘管有很多證據都支持人死後意識依然是存在的,但這個領域的研究依然處於初級階段。研究死亡的科學體系和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過去人們的研究大多是基於個別人的主觀感受。不過,近十年來,隨著醫學和科技水平的大幅進步,尤其是冷凍技術的發展,大大延長了人體細胞在人死後存活的時間。人死後,儘管腦細胞在四五分鐘內就失去了氧氣和能量的供給,但腦細胞仍能繼續存活8個小時內而不會受到傷害,只不過這時它們無法行使自己的功能。這就意味著如果冷凍技術和復甦手段運用得當的話,人在死亡幾個小時後仍能被救活。 這無疑擴展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範圍,科學家將不再只關注那些瀕臨死亡的人,而是可以通過把那些真正死亡的人拉回來,研究意識在他們身上的變化,從而發現每個人死後可能會共同經歷的感受。到那時,我們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了。


小飛的自然與科學


對於這個問題,既深奧又哲學,有幾種說法僅供參考,歡迎補充哦!

一、人的大腦有意識區,人死了大腦也死了,意識就沒了。意識是依賴於物質而存在的,這個物質說白了就是大腦,人死了以後,大腦雖然還在,但意識就沒有了,是因為大腦的物質結構發生了變化。腦細胞,乃至分子需要按照某種嚴格的模式排列組合,才會有意識,人腦死亡後,大腦的細胞,分子就不是按照原來排列組合的,也就無法產生意識了。

二、人死後意識會存在世上一段時間,至於多長,可能有某種因素影響著,然後才消失,這個因人而異,或短暫消失亦可長時間存在。

三、大腦只是意識的載體,意識有其獨立性。有傳言在1934年,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有幾位心理學家想做一個離奇的心理學實驗,讓罪犯躺在床上,告之將以放血的方式執行死刑。然後,心理學家用木片在罪犯的手腕上劃一下,接著把預先準備好的水龍頭打開,讓犯人聽水的滴答聲。隨著滴答、滴答的聲音持續不斷,罪犯的臉色變得蒼白起來,好像真的失去了血色。又過了一會,罪犯的呼吸微弱起來,最後罪犯終於面色蒼白地死去。這個罪犯是怎麼死的,是他殺還是自殺?

心理學家最後得出結論:人類在生命徹底無望的前提下,有時會強行終止自己的生命,這就叫“意念自殺”。當放在鐵路上的人聽到火車隆隆漸近,身下的鐵軌發出輕輕顫動時,掙扎著要逃離危險,但他又被裝在袋子裡死死捆著,他知道是無法逃脫了,為了免受被火車分屍之苦,早在火車離他尚有近百米時,他就自己終止了生命。從這些實驗可以看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樑,一旦從精神上摧垮一個人,那麼這個人的生命也就變形了。



風的顏色6688


這題太難了


我叫不吃肉241777966


唯心論觀點

物質和意識是相互獨立的,或者稱這個獨立的意識為“靈魂”,關於靈魂是否存在,這本身就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問題。

唯物論觀點

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物質的規律性組合形成了細胞,細胞又構成了生命體,一個人的意識,就是神經元細胞之間的溝通,可以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一旦生物體消亡,意識也就不復存在。


Eins田


其實人死不能復生,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多知道一個“靈魂出竅”的詞語,這一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經常能用到的,大概的意思是指人去世以後會出現意識恍惚的狀態。比如他有可能會看到身邊的護士和醫生在努力地搶救自己的生命,但是他自己卻什麼都不能說,並且還是一個虛無的狀態,彷彿自己的靈魂和自己的肉體已經完全剝離開來,可以說這一過程是非常奇妙的。既然人類會有自我意識的讓自己睡著,然後讓自己的靈魂走出自己的身體,那麼在自我意識很完整的情況下那我能靈魂出竅麼?還有就是人去世之後意識將會去哪裡?

小編感覺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這種說法是違背了科學發展的理論,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得到過很多的證據,比如說小編有一個朋友的家人剛剛去世,在下葬的那一天就發生了一個非常離奇的事情。當時下葬的人靈魂附體到最親近的人身上,並且這個人的談吐舉止都像極了下葬人沒去世之前的樣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類的故事,但是小編是親眼所見,據小編了解,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更離奇的事情,只不過這種狀況只是一個短暫的停留,最終她的靈魂還是會消失。

據小編了解科學家:可能去另外一個宇宙,也就是說科學家表示,去世人的靈魂可能會達到另外一個宇宙,其實通過宇宙的維度來看,每一個人都是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軌跡,所以當一個人從生到死,就會去到別的集合地區。簡單來說這個人並沒有離開我們,只不過是去到了另外一個維度世界,這些去世的人只不過是改變了自己的位置,可能他們還會在另外一個宇宙繼續生存下去。

其實這名科學家是感覺人死後意識不會消亡,就算是身體徹底死亡,假如我們的身體接觸到了外界宇宙的信號,那麼我們的意識也就會跟隨這種信號而去,可以說這個意思就像是一種約束一樣。所以說人死後並不會徹底離開我們,而是去到了另外一個宇宙繼續生活下去如此反覆,也就會發現這種情況是永無止境的,或許當我們的科學進入到另外一個領域之後我們才會瞭解到這裡。

人“去世”之後意識將會去哪裡?科學家:可能去另外一個宇宙。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的是,對於此事大家還有別的看法麼?可以在下方進行評論。


阿龍文章


這個問題真的無法回答,因為死人不可能來回答你的問題的。





小毛驢愛剪輯


人死後,意思隨體溫流向大氣中,就是人們說的魂魄,屍體成土和火化為灰,其實大氣層裡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因素,只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而已。


一九五二週躍遠


與我們這一個宇宙呈對稱關係而存在的另一個平行宇宙。(科學依據:量子力學)


一人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ac08777abd543a4ba09efeea66af7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