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銜環結草”有什麼典故嗎?

紫色楓林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成語故事,很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銜環結草,我們先說結草。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做魏顆。

他的父親叫做魏武子,有個非常寵愛的小妾。

不過魏武子的年齡很大,而小妾正直妙齡。沒幾年,魏武子因年邁患上絕症,很快病死。

死前,魏武子根據習俗,讓兒子魏顆安葬他時,一定要將小妾一通殉葬。

春秋時期,還沒有正經的禮法。

當時貴族沒有生育的妾,一般都會殉葬。但如果貴族的兒子法外開恩,也可以將這些妾放走。

魏顆是個心善的老實人,不願意看到自己妙齡的庶母如此死去。

猶豫再三,魏顆頂住壓力,仍由這個庶母改嫁,沒有讓他給父親殉葬。

為此,魏顆成為當時的笑柄,都說他爛老實無用。

沒多久,秦將杜回領兵攻打晉國,晉王命魏顆率兵抵抗。

魏顆的軍隊和秦國大軍對戰,被打的大敗,士兵紛紛潰逃。

秦將杜回發現晉軍已經潰敗,立即親自率兵去活捉魏顆。

魏顆無處可逃,眼見就要成為俘虜。誰知道,此時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白鬍子老人。

這個老人冒死衝入秦軍中,用草打成的結,絆倒了杜回。杜回被摔成重傷,秦軍頓時失去主帥,出現混亂。魏顆乘勢出擊,活捉了杜回,晉軍最終勝利,魏顆和保住了性命。

但這個白鬍子老人是誰呢?為什麼不顧性命幫助魏顆呢?

當天夜裡,魏顆做了一個夢。這個老人對他說:我是你父親小妾的爸爸,已經去世多年。感謝你沒有讓我女兒殉葬,所以我的魂靈特來戰場上結草報恩。

這就是結草。

那麼什麼是銜環呢?

《後漢書·楊震銜環傳》注引《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有個人叫做楊寶。楊寶是孩子的時候,在樹林中發現一隻受傷的小黃雀。楊寶見他可憐,就將小黃雀帶到家裡精心照顧。小黃雀的傷養好了以後,就將小麻雀放了。

當天,楊寶做了個夢,夢見有一個黃衣童子,口中銜著四個玉環,說是送給楊寶的禮物,並祝願楊寶子孫四代都做大官。

後來楊寶成年後,他自己、兒子、孫子甚至曾孫都做了大官。

楊寶認為,這是黃雀銜環報恩,這就是銜環。

所謂結草銜環用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其實,做人本來就應該這樣。

對別人的恩惠,要儘量報答,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質。

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通常也不是什麼好人。


薩沙


“銜環結草”是古代兩個關於報恩的故事。那麼,這兩個故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嗎?

先來看看“銜環”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在吳均的《續齊諧記》裡,講的是東漢的楊寶9歲的時候,在華山之北看見一隻黃雀被一頭老鷹啄傷後,掉到地上,又被一群螞蟻圍攻。楊寶可憐這隻黃雀,於是把它捧回去,放在一個箱裡保護起來。同時給黃雀餵食黃花。一個月後,這隻黃雀的傷好了,楊寶把它給放飛。晚上,楊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黃衫童子送了四枚白環給他,對他說,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感謝他相救。為了報答楊寶,會讓楊寶的子孫後代品行高潔,並且位登三公。

後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果然四世太尉,並且,他們的品德都非常高潔。

(銜環結草)

再來看看“結草”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說的是晉國大夫魏武子有個小妾,沒有生兒子,不過魏武子很喜歡他。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對兒子魏顆說,我死了以後,你就把這個小妾嫁人。但是後來,當魏武子病得很重的時候,他又對魏顆說,我死了以後,你要讓這個小妾給我殉葬。

魏武子去世後,魏顆並沒有把這個小妾給他的父親殉葬。魏顆說,他父親剛生病的時候,頭腦是清醒的,他說的話是他真實的想法。後來他病得很重的時候,說的是胡話,因此,當兒子的只能執行他第一次說的。

後來,魏顆與秦國的大將杜回作戰。魏顆敗了幾陣,正在發愁。晚上的時候,魏顆做了一個夢,夢中有個白鬍子老人對他說了三個字:“青草坡。”

魏顆有所感悟,天明以後接著作戰,魏顆果然把杜回引到一塊青草坡。在戰鬥中,杜回的軍隊被青草坡上結的一個個環給縛住,逃不出來,最終,晉軍打敗秦軍,杜回被魏顆抓住,晉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晚上,魏顆又在夢中見到了那位白鬍子老人。他對魏顆說,他是魏武子小妾已經去世的爹,感激魏顆沒有讓他女兒殉葬,所以,“結草”來報答他。

(魏武子劇照)

這兩個故事是真實的嗎?很顯然,不可能是真實的。“銜環”的故事,肯定是因為後人看見楊寶作為一個隱士,而他的四代子孫都位居三公,而且品德高尚,所以附會出的一個故事。“結草”的故事,也是因為魏顆利用青草坡,打敗了秦國大將杜回,因此把這個故事加以藝術誇張。後來,《東周列國志》還增加了不少情節,把這個故事演繹成小說,使得其傳播得更加廣泛。

這兩個故事的附會和演繹,是往“報恩”上靠的。講的是人應該做好事,應該對別人實施“仁德”。只要你做好事,把愛心傳播出去,你將來就會獲得回報。也就是說,這還是宣揚因果報應的故事。

我這裡想說的是,這兩個故事不但不可能是真實的,而且寫作的人,還把這兩個故事寫壞了。本來有巨大正能量的故事,卻被注入了“因果報應”的糟粕,實在是太可惜了。

(楊震劇照)

那麼,這兩個故事有什麼正能量呢?

“銜環”的故事,實際上我們需要挖掘的是楊家良好的家風。楊寶是一個隱士,不圖名利,楊寶的兒子楊震是個清官,著名的“四知”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正因為有楊寶、楊震父子創立的好家風,因此才使得楊家人在中國歷史上創造出了這樣了不起的為政奇蹟。難道這還不夠正能量嗎?為什麼要引入“因果報應”的道德訓誡呢?

還有“銜環”的故事,實際上是魏顆一次非常成功的戰爭策略。魏顆打不贏秦國,於是把他們引入青草坡。而青草坡上,魏顆已經預先在上面結出很多草繩。魏顆的晉軍知道,所以能成功避開草繩。秦國不知道,因此落入陷阱,最終被晉軍打敗。

而且魏顆的這種戰術打法,還為後世所充分地利用和借鑑。古代戰場上曾多次使用絆馬索。利用絆馬索絆倒對方戰馬,從而打敗敵人,可見其影響深遠。

在這裡,我們應該總結的是魏顆不但心地善良,反對殉葬,而且善於動腦筋,能進行成功的戰術安排。魏顆這種仁智勇兼備的人,其身上所傳遞的正能量是巨大的。為什麼不去宣傳這些,而是要用因果報應的故事來解釋這一切呢?

很顯然,我們今天值得對這兩個故事進行重新清理和認識。


張生全精彩歷史


銜環結草,又可以說成“結草銜環”,這是個成語,是有典故的。銜環與結草是並列關係,並列結構關係的成語是可以前後調換的。

結草:糾結野草,用以絆人的腳。環是圓環,銜是用嘴含。用嘴叼著一個圓環,即銜環。《左傳/宣十五年》記載:晉大夫魏顆在他父親死後,把他父親的一個愛妾另嫁了,沒有讓她殉葬,後來魏顆同秦國的杜回作戰時,見一老人糾結野草,以絆杜回,抗衡杜回,因而捉住了杜回而取勝。夜裡魏做了夢,夢見那老人對自己說,我是你所嫁婦人的父親,特來戰場上結草絆人替女兒來報您大恩的。這就是結草絆人報恩的故事來歷及出處。又依《後漢書/楊震傳》注引《續齊諧記》記載:後又楊寶幼時,救了一隻黃雀,後便有“亱有黃衣童子街白環四枚”相報,並祝醫楊寶子孫四代都做三公。這是在宣揚因果報應,教人從善,要知恩圖報。後人就借用“銜環結草”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可忘記,做人要得恩有報。

這成語故事,很有道德教育意義,對勸人修心養性煉品行善立德很有積報意義。做人就要深思遠慮,從善如流,要心存善念,感恩戴德,知思圖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為人就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人處世,就要懂得感恩而不忘恩負義。





樹德漢碩


結草的典故:

故事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

晉國的魏顆的父親有一愛妾,其父病重時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結果其父死後,魏顆沒有將父親的愛妾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後來,魏顆在一次和秦人的戰鬥中,看到一位老人用草結繩絆倒了敵人,從而使魏顆取得了勝利。

夜裡睡覺夢到老人對他說:我就是你父親小妾的父親,感謝你沒有讓我女兒陪葬,所以我結草絆倒了你的敵人來報答你!

銜環典故:

說的是東漢楊寶九歲時,看見一隻黃雀被老鷹所傷,落在樹下,楊寶可憐它,就將其帶回家幫它治傷並餵養,之後黃雀傷愈康復振翅飛走了。當天夜裡,有一身著黃衣的童子前來向楊寶拜謝,告訴他,說他原來是西王母的使者,感於楊寶的仁義相助,將四隻白環贈送與楊寶,並告訴他說,它可保佑楊寶的子孫位列三公,並且為官清政廉明,品格有如這玉環一樣純潔無瑕。後來果然如黃衣童子所說,楊寶的後代都當上了大官,並且個個剛正不阿,為政清廉。

————謝謝🙏🙏


東湖笨翁


其實,“銜環結草”這個成語的準確叫法,應該叫做“結草銜環”。因為,根據成語典故所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結草”是在“銜環”之前,所以通常書面表達中均以“結草銜環”為主。

結草銜環,顧名思義就是把草打成了許多結把,口裡叼著玉環,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它實際上是有兩個典故,分別是“結草”和“銜環”。

我們首先來說下“結草”:這個典故是出自《左傳》記載,據說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非常寵愛的小妾叫做祖姬,但可惜的是,這位祖姬卻沒能給魏武子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在魏武子臨死之前,就對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小妾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好有個伴。”

大家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活人殉葬還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這是貴族們身份榮譽的象徵,所以魏顆當即就答應了父親要求。但是,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卻並沒有把祖姬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

對此,魏顆的弟弟非常不爽,他責問哥哥為什麼不遵守父親的臨終之願,魏顆卻回答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父親生前這般寵愛這個小妾,如果他神智清醒,斷不會讓其陪葬。”



後來,秦桓公派遣威震當時的名將杜回,帶兵攻伐晉國,大軍在晉國輔氏(今陝西省輔邑縣)的地方紮營,準備會戰,晉國面臨重大威脅,就派魏顆率軍前去迎戰。

當時杜回率慣戰者數百人“下砍馬足,上劈甲將”,可謂神勇無敵,魏顆便在青草坡設伏將杜回誘致此地,展開大戰,雙方正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出現在戰場上,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許多結把,結果把杜回絆倒,魏顆因此活捉杜回,秦軍大敗。

當天夜裡,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白天的那個老人對他說:“我是祖姬的父親,特來感謝您活女之恩,今天結草以助,是為了替女兒祖姬報答你的大恩大德!將軍當世世顯榮,子孫貴為王侯,無忘吾言。”

後來魏顆活捉秦國大將杜回有功,被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今山西臨猗)。魏顆的後代以祖上封地為姓,稱令狐氏。再後來,人們就將這個典故稱之為“結草報恩”,或者“魏顆結草”,這也就是“結草”的由來。



接著,我們再來說一說“銜環”:這個典故是出自《後漢書》記載,據說東漢時期,九歲的楊寶有一次在華陰山玩耍,看到一隻黃雀被一隻老鷹咬傷墜落在地,被螞蟻包圍著,楊寶見小黃雀很可憐,趕緊上前去把小黃雀捧在手心裡,抱回了家,放在巾箱中。

這黃雀只吃黃花,楊寶便每天精心地餵養著小黃雀,差不多過了百日,小黃雀不僅傷完全養好,而且還羽翼豐滿,楊寶便讓它振翅飛走。

當晚,楊寶正在秉燭夜讀,一個黃衣小童突然來到楊寶的面前說道:“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萊仙島。可是在半路上,不幸被鷂鷹所傷,多虧你救了我,我非常地感謝你。”

言畢,小仙童拿出了四枚晶瑩潔白的玉環送給楊寶,說道:“它可保你的子孫四代人都位列三公,且為政清廉,處世行事像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說完,黃衣小仙童就不見了。

後來果不其然,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位列朝廷的三公之位,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因此,後世人就將這個典故稱之為“銜環報恩”。再後來,人們又將這二典故合成一句,叫做“結草銜環”,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


我是趙帥鍋


自古至今,多做善事總會有意外的驚喜。一般對於恩人,古人都會說兩個詞,當牛做馬,銜環結草。

當牛做馬自不必多解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銜環結草是什麼意思。

銜環

在東漢初期華陰山北,9歲的楊寶在山上發現一隻黃雀被老鷹啄傷,已經奄奄一息。心地善良的他決定把黃雀拿回家救治。黃雀只吃黃花,楊寶給黃雀採了一百多天的黃花。後來黃雀恢復如初,展翅高飛了。

當晚,楊寶就夢見了身穿黃色衣服的一個童子。童子告訴楊寶說:

“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萊,為鴟梟所搏,蒙君之仁愛見救,今當受賜南海。”

並送給楊寶四個玉環,說:

“令君子孫潔白,且從登三公事,如此環矣。”


意思是保佑你的往後四代都可以當上大官,公正廉潔如這玉環。果然,楊寶以下的四代子孫,都當上了太尉。而且為官清正廉潔,品格高潔。

結草

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小妾叫祖姬。魏武子活著的時候十分寵愛她。當魏武子生病時,叮囑兒子魏顆說:“我要是死了,就把她再嫁了吧。”

但是當魏武子病入膏肓時,又把兒子魏顆叫過來說:“我想讓祖姬給我陪葬。”

在魏武子死後,魏顆不顧家族人的反對,把祖姬重新嫁人了。有人問魏顆為什麼這樣做,魏顆說:“父親在大病後神志不清,應該按照他神志清楚的叮囑來辦事。”

總之魏顆其實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不想濫殺無辜。

就在公元前 594年,秦恆公出兵攻打晉軍,在兩軍交戰時,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魏顆對付他有些吃力。但怎料杜回突然看見有一個老人在旁邊編了個草繩繫住了杜回的腳。他由此殺掉了杜回,戰爭也取得了勝利。

後來在夜裡時,他夢見白天那個編草繩的老頭,老頭告訴他說,他是祖姬已逝的父親,為了報答魏顆對女兒的救命之恩,所以祖姬父親來用這種方式報恩。

銜環結草的故事就是如上述所講。不管這些故事是否真實,但是多做好事總是沒錯。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可能在你跌入深淵時,也會有人拉你一把。


品經典國學


結草銜環是兩個故事組成的,核心內容就是宣揚知恩圖報。這兩個故事,一個主人公疑似有妄想症,另外一個應該是主角杜撰出來自吹自擂的。不過鼓勵人多做好事,並且常懷感恩之心,總還是有道理的。

先說第一個故事“結草”。這個故事出自於,主人公是晉國將軍魏顆。話說魏顆的老爸是晉國的大夫魏武子,這老頭有不少姬妾,他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個,於是他就對魏武子說:“這個小妾還沒生過孩子,等我死了你就讓她嫁人吧!”安排了後事,魏武子沒幾天就病重了,他又反悔了,對魏顆說:“我太喜歡這個小妾了,等我死了你讓她給我殉葬!”


魏武子死後,魏顆並沒有讓那名小妾殉葬,反而讓她嫁人了。有人質疑他沒執行父親的遺囑,魏顆說:“他父親在彌留之際已經糊塗了,我執行的是他清醒時的吩咐。”

後來秦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魏顆面對的敵人是秦國有名的猛將杜回,本來他根本不是杜回的對手,可是在戰鬥中卻突然出現個老頭,用草繩給杜回下套,結果杜回馬失前蹄被魏顆生擒活捉,魏顆再回身找那個老人,卻再也找不到了!當天晚上魏顆做夢,又夢到了那個老頭,他對魏顆說:“我就是那個小妾的父親,多虧了你我的女兒才沒有送命,我是來報答你的!”

魏顆醒來後感慨:做人還是要行善啊,總會有好報的!魏顆說的道理是正確的,但我嚴重懷疑他遇到杜回時,出於恐懼有點精神恍惚了,結果胡打亂敲之下居然把對方抓住了,又因為自己也解釋不清楚這件事,後來在夢中就想起了以前的事兒,結果整個故事就豐滿而有神奇地誕生了!

第二個故事是“銜環”,出自《續齊諧記》。說的是東漢的楊寶,他在九歲的時候在華陰山遊玩,偶爾遇到一隻黃雀被老鷹抓傷後掉到了地上。楊寶憐惜黃雀,於是就把黃雀放在懷裡帶回家,養了一百多天,黃雀傷好以後就飛走了。當天晚上,有一個穿黃衣服的小孩子來見楊寶,說他是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出去辦事的時候被老鷹給抓傷了,幸虧被楊寶救了。小孩臨走的時候,送給楊寶四個白玉環,告訴楊寶說:“此環能讓你的子孫品德高潔並且位列三公。”



後來楊寶長大後聲譽傳於天下,他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重孫子楊彪,果然都做了三公這樣的大官,並且品行都值得稱道。這都是環保達人楊寶行善的結果啊!


照此“結草”的故事,“銜環”絕對是楊寶或者是他的後代編造出來,目的就是抬高身價。不過做人還是要積德行善多做好事,起碼能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李飛叨


按照故事發生的先後,這個成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結草銜環”,結草就是把草打結,銜環就是一隻鳥叼著一個環,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一、 結草的典故:

晉國大將軍魏顆,其父魏武子年邁多病,自知大限將至,他囑託魏顆說:“我死後,你務必將我的妙齡小妾一通殉葬。”

不久,魏武子病死,他的愛妾害怕至極,但沒想到善良的魏顆頂住壓力,放任這個庶母改嫁,沒有讓他給父親殉葬。這個愛妾對魏顆十分地感激,從此就把魏顆當做救命恩人來看待。

公元前594年,秦軍攻打晉國,秦將杜回與魏顆大戰三百回合,兩個勢均力敵,難分上下,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一個白髮老人,他用草打了許多的結,然後用草繩把杜回給絆倒,當魏顆捉住杜回後發現老人不見了。

當天夜裡,魏顆夢見這個老人對他說:我是你父親小妾的爸爸,已經去世多年。感謝你沒有讓我女兒殉葬,所以我的魂靈特來戰場上結草報恩,此時魏顆才明白,白天戰場上的事情,原來是因為自己的善心所成。

二、 銜環的典故:

東漢時期,九歲的楊寶在華陰山玩耍,看到一隻黃雀被一隻老鷹咬傷墜落在地,被螞蟻包圍著,楊寶見小黃雀很可憐,趕緊上前去把小黃雀捧在手心裡,抱回了家。

楊寶每天精心地餵養著小黃雀,不久小黃雀傷好飛走了。

一天深夜,楊寶正在秉燭夜讀,一個黃衣小童來找楊寶,說:“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萊仙島。可是在半路上,我不幸地被鷂鷹所傷,多虧你救了我,我非常地感謝你。”

這時小仙童拿出了四枚晶瑩潔白的玉環送給楊寶,說“可保你的子孫四代人品高潔,並且可以出將入相,享盡榮華富貴”。說完,黃衣小仙童就不見了。

楊寶和他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楊彪(楊修之父)後來確實都位居高官,並且公正廉潔,十分受人景仰。


美麗青春您真痘


銜環結草,初識它時,只知道它講的人要懂得知恩圖報的意思。並沒有深度挖掘,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來自於這個成語的典故。

先來看看它的直面意思

簡意:銜環,是指嘴裡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的意思。而結草,是指把草結成繩子,搭救自己的恩人。

這個成語是由“銜環、結草”的兩個典故結合而來的組合成語。



說一下結草的典故

這裡簡單分享一下查閱資料。“結草”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武子的兒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爾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譯文:《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個非常寵愛的小妾,沒有生孩子。魏武子初病前,告訴魏顆,他死了以後,讓她轉嫁了吧。然而魏武子臨死前,這時病重至神志不清,告訴魏顆,要把那個小妾給他殉葬。然而等魏武子死後,魏顆卻把父親寵愛的那個小妾嫁給了別人。

後來,秦將杜回領兵攻打晉國,晉王命魏顆率兵抵抗。兩軍正在激戰之時,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許多結,然後把杜回絆倒,魏顆因此活捉了杜回,使得秦軍大敗。當天夜裡,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白天的那個老人對他說:“我是你所嫁的那個婦人的父親,特來戰場上結草報當年你把我女兒轉嫁別人,保留她性命之恩。”

這就是結草的故事,種下善因,收穫善果。



再講一下銜環的典故

“銜環”是古代神怪小說上記載的一個故事,《後漢書·楊震傳》見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華陰黃雀》:“寶(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

譯文:根據神怪小說《後漢書·楊震傳》注引《續齊諧記》記載:楊寶是漢代弘農郡人,9歲的時候,去華陰山北,在山林中見到一隻黃雀被貓頭鷹擊傷後墜落在樹上,一群螞蟻將受傷的黃雀圍困起來。楊寶看它可憐,便把它帶回家中,放在一個木箱子中,精心照料。每天用菊花餵養它,過了一百多天,小黃雀的傷完全好了,羽毛也長全了。楊寶就把它放了。有一天晚上,夜過三更,楊寶還在讀書尚未睡覺。忽然,一個穿著黃衣服的少年來向楊寶再三拜禮,他對楊寶說:“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萊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鴟梟(貓頭鷹)擊傷。承蒙您憐愛救助,非常感謝您的大恩大德。”黃衣童子,口中銜著四個玉環,說是送給楊寶的禮物,並說讓您的子孫像這白玉一樣品行高潔,楊寶子孫幾代都做大官。後來,楊寶的兒子、孫子、曾孫果然都做了大官,享盡了榮華富貴。


這就是銜環的故事,小小善舉,終得大回報!



總結

1、這是兩個類似神話一類的小說故事,但是因為兩個故事都含有知恩必報,也有寓意深長的意思,所以被流傳了下來。後人把它們兩結合成一句成語“銜環結草”,用來形容感恩圖報。

2、而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心存善念,“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再讀這個成語,深挖它的來源,從中再次感悟到了知恩圖報,心懷善意做人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的道理”。



在這裡,必須要說一句,謝謝提問者的問題!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然後我還想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別人幫助才能度過。當你在別人的幫助下,度過了某個難關,一定要心懷感恩之心,因為沒有人應該伸出援手去幫你。再不濟就是,就算你不懂得知恩圖報,也不要讓曾經幫助你的人寒了心!”

畢竟“暖一顆心容易,傷一顆心只需要一瞬間”。一定要銘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的道理。做一個坦然自若,知恩圖報的人!

願你一生來時“光明正大”,走時內心“坦坦蕩蕩”!


芷蘭小時光


結草的故事出自《左傳》,銜環的故事處在《後漢書》。

老人結草亢杜回——《左傳》宣公十五年

當初,魏武子有個寵妾,沒有生育子女。魏武子生病了,就命令兒子魏顆:“我死後,將她嫁人。”魏武子病危時,卻又對兒子說:“一定要讓她給我殉葬。”等到魏武子去世後,魏顆讓父親的寵妾改嫁了。他說:“父親病危時,他的頭腦是混亂的,我聽從他清醒時的命令。”

後來魏顆在輔氏這個地方與秦兵作戰。他看見一位老人結草攔住了敵將杜回的去路,杜回因此絆倒,被魏顆抓獲。那天晚上,魏顆夢到那個老人。老人說:“我是你答應她改嫁的女子的父親。你聽從了你父親清醒時的命令,我因此來報答你。”

這就是結草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戰國時還有活人殉葬的陋習,但是人們已經認識到活人殉葬的殘酷,對這種陋習開始了抵制。最重要的是,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知恩必報。

黃雀銜環與楊寶——《後漢書》楊震列傳

這個故事不是出自《後漢書》的正文,而是出自唐代李賢的注中。李賢引用了一段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的故事。

楊寶九歲時,到了華陰山北邊,看見一隻黃雀被一隻貓頭鷹所襲擊,掉到了樹下,被螞蟻困住。楊寶就把黃雀救了出來,帶回了家,放在巾箱當中。黃雀只吃菊花,楊寶就採來餵它。一百多天後,黃雀羽毛長成,就飛走了。

那一天晚上,有一個穿黃衣的童子向楊寶拜了兩拜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您仁慈有愛心,拯救人於危難,我非常感激您救了我。”然後把四枚白玉環給了楊寶,並說:“讓您子孫的品性如這些白玉環一樣高潔,讓他們登上三公之位。”後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重孫楊彪,都品性高潔,位極人臣,乃四世名公。

知恩圖報,中華美德

這個故事頗具神話色彩,但並不妨礙這個故事向我們傳達知恩圖報的精神。因為銜環和結草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知恩圖報的事,所以後世就將兩個故事結合起來,形成了成語:結草銜環,表示對別人的恩情永不忘,將來必定圖報的意思。李密在《陳情表》中就曾向晉武帝說:“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表示自己永遠不忘晉武帝對自己的愛情,將來一定為國效力以報恩情。知恩圖報乃中華美德,俗語亦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作為中國人,傳統文化不可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