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缺少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由於實用性不高且製作困難,“非遺”們往往被作為記憶的碎片,被擱置在歷史深處。

但這屆卻年輕人卻偏偏「劍走偏鋒」,對“非遺”別有興致。他們玩得了時尚潮流,也愛這些精巧秀美的古老技法。在他們看來,非遺並不是只能遠遠瞻仰的“文化遺蹟”,更是可以感知的一部分。

小印特別採訪了這樣一群青年,聽聽他們怎麼說?

最近,小印受邀參加了一個關於非遺保護的創新成果展覽。在展覽上,看到了許多年輕人的作品,也在這裡看到了“非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這些兼具現代性與傳統元素的作品讓小印流連忘返。無論是傳承非遺的工匠們,還是利用現代設計將它們進行再創造的設計師們,都同樣值得尊敬。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所獨具的創造力。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湘繡是湖南長沙一帶刺繡產品的總稱,傳統針法有近百種,摻針使物象生動立體,鬅毛針使獅虎成為湘繡代表性題材作品。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佛山彩燈俗稱“燈色”,是佛山民間藝術與當地習俗結合而形成的工藝品。 佛山彩燈的製作包括設計、扎廊、捫襯、裝配四大工序成品彩燈以佛山獨有的銅襯剪紙做裝飾,給人以金碧輝煌的富麗之感。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鈞瓷為宋代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始創於唐,盛於北宋,其獨特的窯變技藝在中國陶瓷燒製工藝中自成一格。

看完展出後,小印特別採訪到了一些熱愛“非遺”,前來觀展的粉絲兒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Q:在你的日常生活裡,“非遺”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是?

@花栗鼠:

應該是各種畫展和作品展。特別是最近幾年的畢業作品展,會看到結合了非遺元素進行創作的作品,有時候去逛展也會不經意看到“非遺”的影子。

@SnoWy:

我覺得是短視頻裡邊。偶爾刷抖音看到編竹籃的,覺得很有趣,會進他的主頁裡看更多的視頻。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Q:什麼樣的契機讓你愛上了這些“老玩意”?

@花栗鼠:

其實日常生活裡多多少少都會聽到一些關於“非遺”的宣傳,但真正開始對這些產生興趣實際上是看了up主的一個用蜀繡做衣服的視頻之後吧。

那期視頻我看了好幾遍,小姐姐拍攝的畫面實在太美了,記憶很深刻的就是蜀繡各種變化的針法,還有一面是大熊貓一面是娃娃的雙面繡,最後成品做出來的那件衣服也真的是把我驚豔到了。

但看完那個視頻之後我也覺得有些難過。這些東西可能因為工藝太複雜了,太少人能夠沉下心來去學這些東西,很難傳承下去,太可惜了。真的覺得我們國家的這種手工繡的服裝才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工藝品,而不是像現代一些品牌靠溢價和噱頭來空抬價格。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SnoWy:

我是一個美術生,所以中西方美術史是我們的必學課程,對於文物對於文化遺產也是越學習越有感情,這些文化遺產可以幫我們瞭解一個時代的,他們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後來從文物這樣的物質文化遺產瞭解到了非遺,更是十分感動,原來真的有人一代又一代讓自己的子孫去傳承、發揚這些優秀的文化、技藝。

@巖冬:

大概7-8年前,關注到嘉德拍賣會上的一件中國傳統首飾,明代金鑲白玉寶石髮簪,很精美,但是成交價格只有3.22萬。一件傳統中國首飾,做工這麼精美而且還有羊脂玉和寶石,又是明代的文物,價格卻不比一些國外的奢侈品大牌貴。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從那時候就開始萌生一種對傳統非遺產品的喜歡。之後養成喝茶的習慣後,對各種瓷器和燒製方法也很感興趣,至今看到汝窯鈞窯的杯子都會愛不釋手。在國內的各地旅遊中,也特別會去關注當地的手工藝製品。所以家裡會買很多小竹籃,小雕塑之類的。

Q:最喜歡哪樣非遺工藝?為什麼?

@花栗鼠:

我非常喜歡“扎染”!青色和白色交織非常好看,簡直自帶“藝術感”。

之前去雲南旅遊的時候也簡單的在當地瞭解了一下這種工藝,記得好像由於印染的方式不同,染出來的花紋也是有隨機性的。這種充滿驚喜的點也很吸引我!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SnoWy:

最喜歡的還是帛畫,中國最早出土的帛畫應該屬於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了吧,在兩千年前存在的技藝,在現在我們依然能看到它,不由得令人心生敬佩。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巖冬:

喜歡能在生活中每天都能使用到的日用產品。比如竹籃竹筐,瓷器茶具、可以日常穿戴的小首飾等。造型和設計上一定具有一些實用性,而不能僅僅是“樣子貨”。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因為一旦非遺產生的價值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被使用,融入到生活中去,他們就會有更多的使用價值,也更容易被大眾化傳播。一些僅僅用來把玩或者單純欣賞的小物件,沒有那麼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他們,就會被遺忘。

Q:用emoji形容一下看非遺的相關展出給你的感受?

@SnoWy:

️ ️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Q:請和我們分享一下今年你最喜歡的具有非遺元素的作品?

@巖冬:非常喜歡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儲物盒,但是實用性非常好,而且編制很密。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花栗鼠:最喜歡的是這個!看到的第一眼就很喜歡,五顏六色的色彩很有民族特色而且很抓人眼球。

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將“老物件”變活,成為時尚

有些人看不到文化遺產價值,認為它就應該是失傳的。

但是有這樣一群腦洞大開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使用新鮮的理念和價值觀,把它們變活的同時,也讓它們成為了時尚,當然自己也得到了相應的物質報酬。

文化遺產與經濟效益,其實並不一定完全分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