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3·21”爆炸事故環境應急處置取得階段性進展

“3·21”爆炸事故環境應急處置取得階段性進展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鹽城市陳家港化工園區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後,為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生態環境部立即組織力量趕赴現場,全力協助支持地方做好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按照方案,爆炸事故涉及的新民河、新豐河、新農河第一時間被築壩封堵,爆炸核心區被圍堰隔離,有效防止了受汙染水的外排和外溢。

需要處理的廢水主要是爆炸大坑廢水和河道汙染水等。截至目前,新民河(基本沒有被汙染)河水經過處理已經實現達標排放;新豐河(汙染較重河水)河水已經通過管線輸送至陳家港水處理有限公司進行處理;爆炸大坑約1.8萬立方米廢水已經全部抽出暫存於裕廊化工有限公司和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二期)暫存池內,處置方向已經明確,專家團隊正在制定詳細的處理方案。

為確保新民河萬無一失,工作組通過活性炭築壩方式對封堵的河水進行了處理。

監測結果顯示,壩內水質達標,並於3月26日上午起開閘放水,為確保達標排放,工作組要求在每四小時實驗室監測水質的基礎上,每兩小時用移動監測車進行監測,密切監控出水水質。目前,水質基本穩定在地表水Ⅳ類標準限制以內。

新豐河在爆炸發生後汙染較重,閘內29日苯胺類、氨氮、二氯甲烷和COD分別超標98.4倍、90.5倍、19倍和7.9倍。

按照處置方案,新豐河受汙染的河水已經由管線輸送到江蘇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汙水廠的調節池中進行暫存,並利用陳家港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理廠進行處理。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及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北控水務組成的聯合技術攻關小組針對廢水高氨氮、高苯胺類的特點,改造、優化了陳家港水處理有限公司的工藝流程,解決了汙水處理廠生物處理前有毒物質脫除能力不足和生物處理單元工藝參數不滿足高濃度氨氮處理要求的問題。

3月29日晚10點左右,新豐河受汙染河水已經通過管線進入陳家港水處理有限公司,工作組臨時搭建應急監測實驗室並安排應急監測車,每兩小時監測一次水質結果,確保經過處理的水質達標後外排環境。

新農河目前汙染較輕,多處斷流,水量較少,風險擴散幾率較小。閘內29日氨氮和COD分別超標0.6倍和1.8倍。按照處置方案,待新豐河汙染河水處置完後,也將進行處理。

核心區大坑廢水為高酸、高有機物廢水。3月25日監測數據顯示,其pH值很低,COD、氨氮、苯、硝基苯均超標。

按照處置方案,工作組已經將大坑內約1.8萬立方米廢水抽送至裕廊化工有限公司和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二期)暫存池中。

為保障傳輸管線和設備安全,以及為後續處理做準備,工作組採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是在大坑內的抽水現場投加鹼液進行中和,另一方面在裕廊化工汙水處理廠降鹼中和。目前,暫存的廢水pH值穩定在安全範圍。

目前,現場聯合攻關技術小組正在進行常規水質指標空間分佈的分析,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的專家團隊已在後方進行水質系統分析,並開始進行處理工藝的研究和試驗。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