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新文化運動的本質其實也能夠算得上是一場改革,而與一般改革不同的是新文化運動這場改革沒有大量的殺戮,而是有著更加艱難的文學對抗。

不過既然是改革那麼自然也就會有著衝突,有衝突存在,那自然是有鬥士。魯迅評價新文化運動中只有三人能夠入得了他的眼,那就是陳獨秀、胡適和劉半農。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陳獨秀是大刀闊斧,胡適是示敵以弱。而劉半農的方式如今看來顯得要比其他兩種高明,那就是打進敵人內部。

一、新文化運動的“愣頭青”

按說以劉半農這種打入敵軍內部的做法,絕對不能算是愣頭青。但其實他和這個稱呼還真就是挺搭配的,因為他一點都沒有自己掩人耳目的自覺性。

如今說起打入敵人內部,那基本就是特務之類的職業。這類人一般的做法都是讓自己沒什麼特點,但是劉半農卻不是,而是在當時做足了出風頭的事情。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件事就是當時他想要編一本“罵人專輯”,這本書中不僅要記錄各個地區罵人的方法,更是連古人罵人的方式都算上了。

那段時間劉半農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讓人用家鄉話來“罵”自己,其中出力最大的就是章太炎,兩人的“謾罵”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了中午。章太炎更是從漢朝時期的罵人方式一直說到了清朝時期的罵人方式。

當時許多人都以為劉半農只不過是好玩,但卻沒想到這本所謂的專輯最終沒出,卻成了劉半農用來諷刺那些食古不化人的利器。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後來劉半農和錢玄同演了一齣戲,錢玄同先是用化名陳述了新文化運動的罪狀和弊端。然後錢玄同便用“罵人專輯”舉例,隨後將錢玄同所寫的文章駁斥的體無完膚。

直到這個時候,章太炎等不贊成新文化運動的人才知道自己掉進了劉半農所佈置的陷阱裡面。

二、因妻子得到靈感,最終創造兩字

我國最初是沒有“她”和“它”這兩個字的,這點從《英國文語凡例傳》的最初版本就能看出來,當時將she和it譯作了“他女”和“他物,這種翻譯自然是不方便的。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不過我國卻沒有文字能夠準確的表達出這兩個字的意思,最初劉半農將she譯作了“伊”。這點雖說有濃厚的中國古典文化色彩,但是易學性卻是不高。

後來劉半農在給妻子寫信的時候得到了靈感,創造出了“她”這個字。後來劉半農舉一反三地創造出了“它”,所以說這兩個常用字的創造者就是劉半農。

其實這其實算不上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但為何當時卻沒有人想到這一點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雖說號召男女平等,但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大多數人都將這一點忽略了而已。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而劉半農能夠想到這一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而且還不是那種附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的相交。

如今我們縱觀民國時期中的夫妻感情,其實大多還是男尊女卑,哪怕是那些著名的人。真正做到了,或者說貼近男女平等的很少,劉半農就是其中之一。

三、好事多磨的婚姻

劉半農和妻子的婚姻在當時看來絕對算不上是自由戀愛,但要說是包辦婚姻的話其實也有些勉強。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當時劉半農常常會陪著母親去寺廟,時間一長母親就和同樣來上香的朱家女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而劉半農也就和同樣陪母親來上香的朱蕙成了好友。

朱蕙是朱家的大女兒,不過比劉半農大了三歲。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絕對是由來已久的,所以劉半農的母親就生出了讓朱蕙嫁給劉半農的想法。

但是這件事卻被劉半農的父親拒絕了,認為兩人的年齡差距太大。畢竟當時劉半農才十一歲,而朱蕙已經十四歲了。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不過其實劉半農父親的真實想法並不是這個,而是兩家的家境差距太大,算不上是門當戶對。不過朱家卻對這門寢室非常贊成,甚至當時還定下了朱家二女兒和劉半農的婚事。

若是沒有意外的話,最終劉半農的妻子會是朱家的二女兒。但是這個劉半農的未婚妻卻早夭了,最後朱家還是將大女兒嫁了過來。

其實劉半農當時對這個大女兒也很有好感,這點從兩人訂婚後就能看得出來,按照當時習俗,兩人訂婚後是不應該見面的。

新文化運動中的“愣頭青”,一生忠於髮妻,創造了兩個最常用的字

但是劉半農卻常常去見自己的未婚妻,甚至因為未婚妻纏足而痛苦時他在朱家大鬧了一次,目的就是不讓朱蕙纏足。

但這件事在當時幾乎就是不可商討的事情,所以最終朱蕙還是白天纏足,以此來應付家裡。而晚上則是將纏足放開,這樣也就不會太不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