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也不過僅是佳作而已?

2018年院線短評團的第9期,我們邀請到17位影迷聊聊《水形物語》,這部國內“史上最快公映奧斯卡最佳影片”。當然,不管拿不拿奧斯卡或金獅獎,

它都引發了我們的年度熱議。

該片講述了1963年冷戰期間,啞女艾麗莎在政府實驗室裡做一名清潔女工。她從出生以來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孤獨的生活,全部的朋友就只有畫家老頭和同事塞爾達。前者壓抑了一輩子的愛,突然出現了一絲轉機的微亮,卻瞬間熄滅。後者為自己的丈夫任勞任怨,卻無法得到對等的溝通。

一個神秘的裝滿了水的罐子被送進實驗室,裡面關著一個半人半魚的生物。在艾麗莎眼中,它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孤獨的生命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艾爾莎和他之間產生了感情,而這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這部作品是2017~2018頒獎季幾個月來收穫最多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十三項提名並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重磅獎項,也是去年口碑最好的電影之一。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綜合評分:7.5分

寒枝雀靜

9分

最簡單的二元對立與最庸俗的戲劇橋段包蘊瞭如此豐富深邃的明與暗、美與醜、屈辱與抗爭、傷痛與治癒、罪孽與救贖。亞馬遜的人魚與呼吸兩極之底空氣的人相擁於愛河,而水所能包容的又豈止是狹窄的愛情。爐火純青且潤物無聲的視覺元素運用不斷拓寬原始的故事形態,象喻世界大開大合終而回歸純粹如水。

徐若風

9分

《水形物語》可與《潘神的迷宮》一起並列為陀螺最好的電影,其實可以把《水》《潘》《鬼》三部電影聯動起來看,因為它們都因衝突二元對立化顯得看似情節框架簡單,但大量符號細節的精密書寫又強調出其現實意義,使得作品在主題處理上千變萬化,擁有了巨大的解讀空間。

抓人眼球的服道化、優美的攝影配樂和豐沛的情感力量,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對經典作品中程式的“戲仿”,仿出了其中所呈現的復古的思維包裝——在對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歌舞片、五十年代的奇幻恐怖片、六十年代的史詩片和冷戰諜戰片等多個類型中的既有慣定類型程式戲仿中,獲得了一種怪異卻自洽的趣味,這種迷影趣味和冷戰的時代背景、重塑神話的故事內核靠愛情童話的潤滑劑進行層次間微妙的堆疊,令情節中原有邏輯硬傷的結疤都顯得有趣。

“社會孤立至邊緣聯手反抗”過程的背後,在孤獨中帶著濃厚的渴望來戰勝社會中無名的恐懼,而這份似乎毫無邏輯卻又必然在沉默的溝通中瞬間產生的愛情會讓一切都溶在水的包圍裡,無處遁形、無以發聲。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PhosphenesRay

9分

愛是一切物種最原始的本能,是能超越生命的力量。可見可感的真切孤獨和暗黑冰冷的外殼下埋藏的是一個單純美好的邊緣人愛情童話,浪漫、細密而又溫柔。陀螺巧妙地化用和雜糅了歌舞、怪獸、冷戰片等種種類型片元素,使原本簡單的敘事變得輕巧生動起來,而那些遊走在迷影元素裡的復古氣息和奇趣,更是他作者意識的體現,精緻的電影語言令人如痴如醉。

indicent time

8.5分

你們說帝國大廈看日落打飛機很浪漫,我說這兒的坦誠相見同樣打動人,本質上是一部浪漫的怪獸電影,吉爾莫愛怪獸,也愛純真,更愛電影,劇本弱一點也遮蓋不了各種猝不及防的年度時刻,以及,這部電影要是也用政治正確來搪塞,那我們真的只能看《一部塞爾維亞電影》了...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徐小卷

8分

這個世界,無力反抗,唯有發夢。即便劇情和引進版都是WTF狀態,這仍是一部技巧高超的電影,對特定人事物的展現都十分到位,可以說是迷影之作。

荰萇葓

8分

陀螺這個死肥宅每次都能夠在一個簡單故事裡夾雜自己的私貨,這次更是返璞歸真為觀眾奉獻了一場浪漫至極的童話。相比於其他作品而言,這個故事在劇作和角色設定上儘管可能有點病態,但影片整體靜謐隱秘的風格再佐以冷戰背景的陪襯,都不失為一部精彩的藝術作品。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晚不安

8分

真正的愛情無關性別,也無關種族。第一時間想起廖一梅那句:“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孤獨讓他們靠近,瞭解卻不需要言語。你的愛如水之形將我環繞,我的傷疤是等待你觸發的神蹟。陀螺的所有電影都帶有極強的個人趣味,然後用流暢純熟的敘事讓觀眾也沉浸其中。

伊夏

8分

世界上有純粹的愛情嗎?《水形物語》給我們提供的,無論是童話還是諷刺,都指向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愛上某人/物/事,飽含對外部的逆反與對自我的映照,這其實已經是完全純粹的東西了,都說愛情裡有六個人,你還糾結對方是人是妖做什麼呢?你愛的就是你以為的對方啊,這沒有任何錯處,非要把個體肢解成一些符碼的話,也可以,片子站在最純真的善良上,同樣是感人的。焦點其實不應該是人獸倫理,而是人類中心主義是不是太板結太成為我們的集體無意識,需記得,總還得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化而為水,包裹我們太習慣的冷酷理性。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冰紅深藍

8分

1.是個有趣而美麗的好故事,但卻並非一個餘味綿長的新故事。影片更像是陀螺一貫的作者元素大拼貼與內心剖白的熔爐:怪獸、孤兒、邊緣人群(殘疾女工、黑人女性、男同性戀,加上對女性慾望的直面,這很女性主義)、超自然力量、歌舞片&迷影梗、殘酷險惡的時局,以及陰鬱黑暗包裹下的浪漫與溫情氛圍。但劇作主體的確較為單薄,有過分堆砌符號與圖像之嫌。

2.美術設計令人難忘,攝影機運動靈巧流暢,配樂宛如天籟,敘事節奏跌宕有致,足夠讓你暫時忘卻時間的流逝。

3.最愛那幾段女主或倚靠或望出公車窗戶的鏡頭,光影唯美,浪漫氣息兀自氤氳。

4.莎莉·霍金斯對啞女的絕妙演繹的確值得奧斯卡提名,但邁克爾·珊農的精彩表演也不容小覷,當然還有怪獸專業戶道格·瓊斯永遠不露真容的出演。

楊清宇

7.5分

想讓墨西哥三傑停止運鏡是不可能了,雖不如另外兩位哥們有開創性,但《水形物語》的某些場景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絕對的大銀幕藝術。人物臉譜化確實,不過看似“政治正確”的指代,仔細想想明顯不是為了衝奧的處理而是陀螺本真的一種投射。忘掉這座意外的金獅吧,或許它喚起了評委曾經泡在光影裡的童年也未可知。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居無間

7.5分

這部片子讓我想起《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愛情,源於對自我的尋找,併成為逃脫庸常生活的通道。陀螺是影迷型導演,影片的拼貼感很強,諜戰片只是愛情的背景,歌舞片點綴愛的華彩,使用得當。很多場面非常曼妙,透著天真的幻想和無窮的想象力。關於水這一核心意象的運用很棒,節奏也跟著“流暢”起來。

奧特小曼

7分

整部片子充斥著古典主義的基調,還有黑暗的科幻童話故事,更像真人版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又像18禁版的宮崎駿。陀螺把人與自然,冷戰等交織在一起變成大雜燴片子。但不得不說,這部片子難盡人意,怪奇風格的審美,人獸的愛情故事都太過常見卻又沒有進步之處,規整卻不夠想象力,攝影是一大亮點,夠浪漫,不過還是差口氣,讓我有些失望。

歡樂分裂

6.5分

跨物種的驚世之戀鋪墊不足,因此即使明白這些孤獨的人最終擁抱在一起有多麼珍貴,也無法真正共情;託羅真正的關注點仍是心心念唸的“怪物”以及迷影梗,視效總體效果不如《猩紅山峰》,倒是冷戰背景值得玩味;水的形狀就是愛情的形狀,是契合任何容器的萬物之源。

文森

6分

陀螺延續其在《潘神的迷宮》中所設置的現實與童話間互動的超現實裝置。《潘神》中的夢境始終被現實壓制,由此形成比現實更殘酷的現實;《水之形》則不斷引入邊緣、幻想化的符號,用夢境的現實顛覆現實的現實,最終呈現出某種接近於虛無的鏡像,對應的是童話的表象,趨遠於隱匿在童話背後的現實。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8.5

6分

孤獨,便剩沉默安慰彼此,異類之間互相吸引,沒有語言反而更親近,想象不會破碎,短暫的總是浪漫,似乎比正常人更容易得到真愛。但是想想,不過是“倖存者偏差”,電影而已,現實中並不容易。

強大者向來自我中心,弱小者聽得到更多。一組常見的對立。弱小者似乎總能不可思議地勝利,又是一個童話。

整體感覺一般般,不懂亮點。

沈舍非

5.5分

非常失望,感受就兩個字“刻意”,你一看人物的設定就知道代表了什麼人,想迎合誰:女主是聾啞人,黑人同事代表有色人種,室友代表同性戀,蘇聯科學家代表移民,至於其餘之外都是沒腦子一心要和主人公們作對的白人直男,所有形象都缺乏人性的複雜性和真實性,臉譜化、毫無說服力。

導演的品味的確有他的有趣獨到之處,但是有趣不代表好,好比是一個人畫了一張看則很有態度很有風格的畫,實際就是摸清評委的套路去拿個獎,手法相當嫻熟,也很吸引人,但絕對不算傑作。另外說句容易被噴的,這部電影的美術設計都不太好看。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也不过仅是佳作而已?

渡口無邊

5分

從劇情、文本到寓意和藝術性,都幾乎找不到能同取BD和BP的才華和理由。以往「美女與野獸」跨越物種的感情故事之所以能夠成立,都是建立在“英雄救美”類的前提條件下,是生死經歷後的油然而生的情感回饋,而非本片中一廂情願愛上一個長相醜陋的怪物。

在我看來,“社會邊緣、殘障女士”這樣的設定,只會讓“人獸戀”的可能性更小,感情鋪墊的短缺和人獸交的發生之快,就像女主是為了生理快慰而進行的誘騙,與其說是陀螺的私人創作,不如說是油膩的意淫,如此人獸戀實難共情。至於塞了太多“政治正確”的各種符碼,呈現的是點到即止而無法深挖的“面面俱到”。原本期待的迷幻和詩意都未能看到,唯一觸及浪漫的是滲水的影院。

風影觀影團2018春季評分速覽

《三塊廣告牌》:7.85分

《水形物語》:7.5分

《黑豹》:5.8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