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我們都渴望一片淨土,和煦的陽光照耀著青石板路,路上行人寥寥,穿行其中甚是愜意。村裡有爛漫田野、青磚古巷、老屋舊物,還有說不完的故事傳說,這正是贛縣深藏在這世外的白鷺村

▼▼▼

- 山環水繞 -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一段崎嶇山路,繞過座座滿目蒼翠的青山,眼前豁然開朗:一條清溪自東向西逶迤流淌,如玉帶飄落於青山;溪對岸青山如岱,環抱著一塊月牙形的寬闊之地,坐落著連片的飛簷灰牆古建築群,一派世外桃源的勝景,甚為壯觀。這就是白鷺古村。

白鷺村地處贛縣、興國縣、萬安縣三縣交界地,長約1公里,寬約0.5公里,現有561戶人家,2500餘口人,村民99%為鍾姓。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白鷺村於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開基建村。相傳,唐朝玄宗時期中書令、越國公鍾紹京的第十六代孫鍾輿,攜妻兒四人,趕著百餘隻鴨婆漫遊至此,露宿河邊的首晚,他夢見自己的鴨婆都變成了白鷺,在空中飛翔。天亮後,只見草地上到處金光閃閃,百餘隻鴨婆一夜之間竟然生出了200多個蛋。鍾輿於是決定在這塊寶地定居,命名此地為白鷺村。從此,鍾輿的子孫在此開墾耕作,生息繁衍。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雖地處偏僻山區,但鍾輿的子孫們沒有過一種相對封閉的生活,在拓墾勤耕之餘,他們充分利用連綿青山取之不盡的竹木資源,以及鷺溪河直通贛江的水路便利,經營竹木生意,日益興旺發達,富甲一方,並持續了幾十代。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坐落在大山深處這片偌大的客家古村落。

▼▼▼

- 活博物館 -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村內客家第一福、中國第一座以女士命名的王太夫人祠、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故宮唯一一塊遺留在外的金磚,無不靜靜地訴說著古村的千年歷史,幽深蜿蜒的橫街豎巷,飛簷翹角的青磚黛瓦,甚為壯觀,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這裡曾是《白鷺謠》、《客家情》、《井岡山》等電視劇拍攝地,也是2003年央視春晚開幕式的取景地。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東河戲的產生與鍾崇儼父子密不可分。道光元年,鍾崇儼因老母病重辭官,攜自建的崑腔班回到故鄉。他指導戲班將南昆和本地高腔融匯。後其子鍾谷又進一步加以改良,相繼吸收了宜黃調、桂劇、弋板等,發展成具有高、昆、彈三大聲腔特點又較為完整的戲曲劇種。東河戲舞臺語音以中州韻為基礎,雜以客家話,在贛閩粵湘廣為流傳。直至今日,每逢佳節和紅白喜事,白鷺村人總少不了請戲班子唱上幾臺大戲。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白鷺古村,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除了東河戲,白鷺村還有許多獨特的民俗流傳至今,如每年正月初七“迎彩燈”“搶打轎”,中秋佳節“燒瓦塔”等,唱驚喊夜、打黃元米果。

▼▼▼

規模並不起眼的白鷺古村雖然比不上

鳳凰的宏偉,麗江的名氣

但它的存在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兒

贛派與徽派的建築風格是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來到此地慢慢行走在歷史的小巷中

感受古人建造這座古村的別樣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