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導演邁克·李談流媒體:Netflix、亞馬遜帶來了資金流,也帶來了官僚製片主義

文 | Venessa Thorpe

2

眼下,電影和電視劇行業正在進入繁榮期,Netflix、Hulu和亞馬遜連續不斷地為觀眾帶來火爆作品。但英國導演邁克·李(Mike Leigh)認為這股風潮夾帶著一個不幸的副作用:年輕的英國電影人被一群強大的“新生代總監”阻擋了上升道路。

“這才僅僅是開始而已”,75歲的李說,“下一代年輕的導演們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啟動自己的項目。我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幾個禮拜前,我同兩位年輕的導演聊了聊天,其中一人說她希望在6年內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這很糟糕,因為他們不得不面對全新的監製文化。這些製作人不肯輕易按下啟動鍵,告訴你:“去試試吧,看看會發生什麼。”

李在接受採訪時,他的電影《彼得盧》剛剛發佈了DVD。這部電影的背後監製由一群複雜的委員會高層組成,但這並沒有影響李的工作。作為一位執導過21部電影的老電影人,利對創意工作干涉的零容忍非常出名,在支持者眼中,他是一位支持創意自由的旗手。

“我不是在挑剔和亞馬遜共事的經歷,他們支持《彼得盧》的拍攝,工作完成得相當完美,但年輕導演要面對的是另一個世界。”李說。

缺乏經驗的、未經考核的導演不得不迎合委託製作編輯那心血來潮的奇想。

“這些新的流媒體服務總愛說他們和好萊塢不是一條路子的,但他們的實際行動還是路易斯·梅耶的那一套:建議導演和一支特定的隊伍合作,詢問為什麼不聘用女性攝影技師,或關注影片是否有一個大團圓結局,這簡直讓人無法接受。”他說。

李在索爾福德長大。他導演了上世紀70年代的電視劇佳作《阿比蓋爾的派對》和《五月的堅果》,還有金棕櫚獎電影《秘密和謊言》、《天使薇拉卓克》和2014年的《特納先生》。他更樂意看到影視作品的多樣性和製作人的多元化。

“不論從歷史還是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毋庸置疑都是正確的選擇,”他說,“一旦電影製作變得頤指氣使,抑制了作品的自然呈現,那此時的製片氛圍就是危險的。和其他人一樣,我會聆聽來自委託方的意見,但我不想被命令。”

電影流服務給導演們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但和金錢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套官僚製片主義。“情況比較複雜。我記得過去有一段時間,在英國找到資金做劇情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你可以做,”李說,“但你不得不接受一些先入之見,包括什麼片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商業片。這些情況真的都不夠好。”

导演迈克·李谈流媒体:Netflix、亚马逊带来了资金流,也带来了官僚制片主义

李的電影《彼得盧》講述了1819年曼徹斯特的15名抗議者被騎兵殘忍殺害,引發6萬人要求擴大民主代表權的大規模抗議。該事件也帶來了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Manchester Guardian)的成立(即今天的《衛報》)。由於參與屠殺的部分騎兵在幾年前參加過滑鐵盧戰役,市民諷刺地將慘案稱為彼得盧大屠殺。“彼得盧完全沒必要發生,地方法官的精神失常造成了混亂。”李說。

屠殺發生的兩個世紀後,作為反抗精神的殘留,李相信他對英國社會動盪和抗議的史詩處理正當其時。

“在脫歐(Brexit)這個詞出現之前,我們就決定製作這部電影。逐漸地我們發現自己很有先見之明,導火索一直都在那裡,只不過還沒被點燃,”他說,“我的電影都與政治有關,如果說《五月的堅果》不是政治片,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才是政治片。但《彼得盧》對我來說非同尋常,因為它事實上傳達了政治觀點。”

但李不認為《彼得盧》是部值得爭議的電影。和他崇拜的同代電影人肯·洛奇(Ken Loach)相反,李說他並不忌諱向觀眾傳遞自己的信仰,“我覺得我從來沒有像洛奇那樣拍片,我總是製作一些不完美的電影。”

“我希望人們對我的期待是拍出人性,拍出設身處地的自我反思,拍出‘我們’而不是‘他們’。我不想煽動觀眾的憤怒,我的初衷沒有那麼簡單。”他的下一部影片是否會正面解決英國目前的社會不和諧?一向沉默寡言的李沒有透露:“我只能做一步看一步,所以現在還不能告訴你。”

(翻譯:冷君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