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利用“空中課堂”助力學生學好數學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家長開始上班了,孩子在家做什麼呢?“空中課堂”開課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讓學生每天能夠充實、自主地學習,並且學有所獲呢?

設置操作性強的學習內容,力求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親歷中發展數學思維。現在,雖然網上授課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能夠充分運用網絡資源,自主獨立地學習並掌握所學知識還存在困難。這是因為,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不足。所以,教師選擇合適的、便於學生理解的學習內容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發現,動手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喜歡做並且容易做的事情,具體的數學活動有利於學生藉助直觀的表象進行推理、驗證、探索,使學生獲得空間觀念的有力支撐。但是由於受授課時間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的操作實踐往往不夠充分;家庭作業中的操作實踐內容,往往受書面作業的影響和學生家長潛意識的不重視,幾乎流於形式。

藉助“空中課堂”,針對五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新學期數學教材內容,我設置瞭如下一些活動:《觀察物體》中的操作;用12根吸管或小棒藉助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分別做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同時,提出相對應的問題,並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記錄下來。例如,在做長方體的活動中,首先告訴學生吸管或小棒是長方體的稜,連接稜的橡皮泥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然後設計作業,請學生完成。

這樣的學習設計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知識方面,學生可以進行充分操作,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徵;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他們動手、動腦、觀察、實踐、猜想、改進,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空間觀念得到發展。作品的完成展示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家長知道孩子在家中學習也有收穫。

聯繫實際生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連日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我的心,不顧個人安危而選擇“逆行”的醫護工作者以及他們的感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超市裡,新鮮的蔬菜、平穩的物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與溫暖。這一切,就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呀!

針對疫情的發展變化情況,我結合本學期將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的學習內容,鼓勵學生每天關注疫情變化,並做好統計。具體的作業內容設計引領學生蒐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關注疫情進展。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逆向而行,什麼是廢寢忘食,什麼是疏忽大意;讓他們懂得對自己負責就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在家中學習也是一種責任。

豐富評價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評價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保持主動、高效的學習狀態。在“空中課堂”學習中建立多元、有效的評價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自我評價。學生每天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做一次檢驗與評價,及時總結每天的成績與收穫,養成自我評價的好習慣。

二是學生評價。以班級課堂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交流與推薦。鼓勵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建立網絡小組,將每天的作業進行組內交流展示,同時評出優秀作業,等開學後進行展評。小組評價形式的建立,促使學生對每天的學習更加重視。他們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增強了學習效果,完成作業的質量相對有了保證。同時,他們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家長的負擔也減輕了。

三是教師評價。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電話家訪,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與心理狀況。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QQ小窗口與個別學生說一說“悄悄話”,鼓勵他積極認真地投入學習中。同時,教師要對每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有目標、有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