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四十多歲就被大臣氣死的開國皇帝

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開國皇帝,是司馬懿的曾孫,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唐唐開國之君不僅沒能恢弘祖業反而受到臣子的壓迫,最後在四十七歲的時候憂鬱而終,真是可悲可嘆。

司馬睿的祖父琅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實權。之後,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鄴城是曹操封魏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司馬伷被委鎮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

四十多歲就被大臣氣死的開國皇帝

爵位一代代的傳到了司馬睿,他繼承琅邪王爵時才十五歲。同年智障的司馬衷做了皇帝,剛剛建立的晉王朝迅速陷入了混亂,八王之亂接踵而至,五胡亂華緊隨其後,中華大地一片混亂。在動盪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處於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採取恭儉退讓的方針,儘量避免捲入鬥爭的漩渦。此時司馬睿交結了密友王導,王導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邪王氏。王氏家園所在的琅邪國,是司馬睿的封國。司馬睿的人生從認識王導開始了變化,可以說是興於王,死於王。

四十多歲就被大臣氣死的開國皇帝

在晉愍帝、晉懷帝相繼被劉聰擄走並害死之後,司馬睿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登基做了皇帝,他繼承和建立的國家被稱之為東晉,司馬睿則成為了東晉的開國之君。司馬睿即位後,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

四十多歲就被大臣氣死的開國皇帝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王導也經常勸諫司馬睿克己勤儉,優待南方,與人為善。司馬睿和王導在草創期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琅琊王家也達到了權勢的高峰,除了王導擔任丞相,王敦控制著長江中游,兵強馬壯;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員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

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試圖壓制王氏權勢。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司馬睿一敗塗地,無奈之下,司馬睿"脫戎衣,著朝服"對王敦說:"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琅邪王去。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呢?"司馬睿近似哀求的話,並沒有撫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為自己加官進爵,自封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司馬睿征討王敦時,曾下令"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而王敦卻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萬戶",無疑又將司馬睿嘲弄了一番。司馬睿皇帝徒具虛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

四十多歲就被大臣氣死的開國皇帝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臥床不起。公元323年司馬睿在憂憤中病逝。終年47歲,在位6年。諡號元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