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學習論理57」“三個始終”彰顯人民地位

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3月20日

「學習論理57」“三個始終”彰顯人民地位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長河中,人民群眾用辛勤勞作、發明創造,開創了一個個人間奇蹟;用革故鼎新、自強不息,開創了美好生活;用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用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換句話說,中華民族所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都緊緊依託於“人民”這一偉大的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84次提到“人民”,通篇貫穿了鮮明的人民立場、濃濃的愛民情懷。

“三個始終”把人民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廣大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並忠實踐行“三個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忘初心,紮根人民,在人民群眾中汲取築逐夢中國的不竭動力。

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這就要求,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古往今來,凡是有作為的官員都是以關心老百姓的疾苦為己任,都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鄭板橋曾說:“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首詩就是對人民情懷的生動詮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深深牽掛著全國各族人民。早在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就明確指出:“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紮紮實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真心誠意地給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唯一宗旨,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當好人民的勤務員,是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價值追究和職責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這一崇高職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將一如既往,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勤勉工作,赤誠奉獻,做人民的勤務員,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過“我是人民的勤務員”,在地方考察時多次把自己定位為“人民的勤務員”。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強調,“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宗旨。”這句耳熟能詳、發自肺腑的親切話語,是習近平總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情告白,讓全國各族人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大黨大國領袖的人民情懷。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關心的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徵程上不斷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我們要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始終做到執政為民,用手中權力真心誠意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牢記,黨員幹部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在行使手中權力時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力量。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奮勇前進。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尚傳斌,內蒙古黨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