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一生飽受漸凍症的折磨,他的那輛充滿黑科技的智能輪椅為其生活、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成為特殊人群羨慕不已的出行工具。如今,國內也可享受這一出行福利啦!
在昨日開幕的2018中國(北京)國際康復輔助器具博覽會上,種類繁多的電動輪椅產品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的目光。來自江蘇康尼公司的KS1系列智能輪椅,因其智能、舒適、安全、尊嚴的設計理念和一系列核心技術的加持,成為展會上最耀眼的明星。
參觀者驚呼“終於等到你”
“非常舒適、方便!從沒見過這樣高大上的產品,真想立刻採購一批迴去!”河北石家莊經營康復器械銷售生意的孫亮在康尼展臺對KS1表達了濃厚興趣。以前,常有顧客向他詢問有關智能輪椅的產品信息。“能進能退,活動靈活,安全性好,續航能力強,如果能輔助站立、升高下降、爬坡過溝,就更好了。”孫亮彙集了顧客的訴求,但這兩年參加了許多展會,他發現國內的電動輪椅大都技術水平較低,質量良莠不齊。康尼KS1系列智能輪椅的首次公開亮相,讓孫亮萌生了“終於等到你”的感覺。
在KS1的“首映式”中,康尼選擇了寬大的展臺和開放式的佈局,通過從南京帶來的八臺真機完整展示了產品的性能。展臺一側安置了22度的斜坡(國標要求9度),兩臺輪椅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完成了快速上下坡、坡道駐車等動作。展臺另一側設置了一段實驗道路,路面有兩段高8釐米(國標要求為4釐米)的坎和一段寬15釐米(國標要求為10釐米)的溝。KS1躍坎過溝穩定、高效,表現優異。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KS1獨有的座椅電動旋轉和前驅後驅切換功能,使其“越野”能力出眾。
除此之外,KS1的輔助站立、座椅升降、坐姿調整、逍遙模式(類似搖椅)等功能,也讓現場觀眾歎為觀止。這一切操作都集中在扶手一側的智能操控平臺上,簡單、易上手。
“僅僅一上午,到我們展臺參觀的就有上千人,有一百多家經銷商表達了合作意向,並邀請我們去巡展。”康尼機電智能輪椅事業部總經理金輝告訴記者,康尼智能輪椅能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行動需求。目前,國內市場尚未出現功能如此強大的產品,受熱捧亦在意料之中。
年輕團隊四年研發“啃下”18項發明專利
在昨天的康尼展臺內,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精神矍鑠地向觀眾介紹產品的功能、原理,各項參數張口即來,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注意。他便是康尼機電的創始人金元貴。年近八旬,本可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卻衝在一線推介產品,只因為KS1凝結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期待。
早在十年前,康尼便開始關注電動輪椅的發展。但在當時,無論是居民消費水平還是技術水平,國內都不具備生產電動輪椅的條件。十數年間,康尼機電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突破,成為軌道交通門系統的“全球冠軍”,更積累了“機”“電”領域多項國際領先、國內原創的技術,為智能輪椅的研發製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4年年底開始,金元貴帶領康尼機電柯旭領軍的機械技術團隊和費凱成領軍的電子技術團隊,通過自主研發、多輪試製、不斷創新,用四年時間完成了商品化樣機的研發。年輕的開發團隊朝氣蓬勃、壯志凌雲,他們始終堅持一個理念:產品技術規範在數量和指標上要高於國家標準,對標國際最頂級產品!智能輪椅看起來是“一個沙發、四個輪子”,但每增添一個功能、每提升一項指標,技術和投入的需求都要翻倍增長。據記者瞭解,KS1系列產品的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等十二大核心部件具有完全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共申請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
“技術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一直是我也是康尼堅信的理念。”金元貴說,國外電動輪椅的研發早於國內幾十年,但其動輒十幾萬的售價令國內用戶望而生畏。他以八旬高齡現身展臺推廣產品,也是希望這款高技術含量、高性價比的“中國智造”產品造福社會、服務特殊人群。
智能輪椅市場方興未艾
KS1在展會上的火爆,反映出國內特殊群體對於智能出行的迫切願望,輪椅是他們保持生活尊嚴、擴大生活範圍、提升生活品質甚至重新就業的重要工具。
“在產品的設計中,康尼充分考慮了用戶的需求。”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所高級工程師史志剛告訴記者,康尼智能輪椅擁有18個基本型和72個擴展型號,供消費者根據需求進行靈活選擇。輪椅的升降功能,不僅讓用戶能夠平等地與健全人對話,還可滿足他們不同場景生活、工作的需求。此外,模塊化設計可實現定製化配置,用戶要求加裝小桌板放置電腦辦公,或者加裝醫療輔助設備,都很方便。“智能輪椅,正在創造出一片出行的藍海市場。” 史志剛認為。
但是,智能輪椅的推廣普及並不容易。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殘聯聯合發佈的《2017年百城無障礙設施調查體驗報告》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率更是令人堪憂。
“康尼智能輪椅可以平穩地登上滾梯,但現有的國家標準中,卻是不允許輪椅上滾梯的。”金輝認為,技術的突破帶來的應該是規則的改變,國內的電動輪椅標準亟待修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促進國標提高,推動智能輪椅的推廣。”
記者瞭解到,相比發達國家對特殊人群智能出行產品的鉅額補貼,國內的補貼力度也相形見絀,一些產業行動計劃、促進方案尚不足以推動整個產業的大發展。在昨天的展會上,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國內應該更多關注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對特殊人群智能出行的關懷以及輪椅和助力車的智能化,“這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實力和進步程度”。
江蘇經濟報記者 耿文博
閱讀更多 江蘇經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