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日本是個島國,土地資源捉襟見肘。有限的空間和高昂的地價促使日本建築師在箱子外思考建築。今天就和大家分享5個超酷的建築,設計師都在一定程度上巧妙節約建築佔地面積。雖然有一些建築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被拋棄,但無論如何都有值得被學習的地方。

01

水上教堂

設計師:安藤忠雄

這是一座坐落於北海道的水上教堂,安藤忠雄用特別的語言定義出神聖的空間,其更關注自然,聚焦於神聖的十字架,整體給人一種安詳之感。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水上教堂建於1988年,施工僅五個月,是一個小型的婚禮教堂。從平面上看,教堂由兩個交疊的方形組成,邊長10米的小方形是入口,更衣室和服務區。大方形邊長15米,為正式教堂空間,延伸至約有教堂本身20倍大的人工湖湖面上。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L型獨立牆體包圍住教堂背面和一面人工湖。教堂的入口在背面,逆時針上到小方體頂上,一個五面都是玻璃的方體空間,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的人工湖及遠山景色,這個玻璃方體內有四個大十字架,圍成方形,諭示著世界由中心向四方展開。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穿過這個玻璃方體空間,走下兩層到主教堂後方。祭壇後面是一面可滑動開放的玻璃牆,呈現出一副及其唯美的風景畫,一個巨大的十字架佇立在平靜的湖面之上,臨界於人與自然之間,天然,寧靜,純潔,震撼,似乎是隻有天堂才有的平靜祥和。十字架的震懾力,它的神聖和不可褻瀆,彷彿這裡就是世界的中心,萬物的起源。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可以想象真心相愛的人,在這裡誓守終身,不需要太多的觀眾,安安靜靜的,接受神和大自然最深的祝福。

02

Home NA

設計師:藤本壯介

這是一座位於東京某居民區的獨立住宅。業主為一對年輕夫妻,他們希望像遊牧民族一樣生活在這座建築中。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藤本壯介將其設計成一摞堆疊在一起的方盒子,相互錯落的外部框架在立面的各個不同高度上產生了豐富的內部空間。每個帶陽臺的小房間都與室內爬梯相連,讓居住者能自由的在住宅中活動。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不同比例、大小的長方形窗洞讓住戶可以遠眺周邊的風景,同時上層空間沒有設置固定的隔牆,因此室內的視線交流也更加自由。夜晚,窗簾作為臨時隔牆,讓室內與外部空間暫時隔離,保證用戶的私密性。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03

鳥巢熱海

設計師:小林崇

這是一棵已經300歲的牛樟木,通過3D建模,模擬了老樹的各個角度後,才使用鋼鐵結構和木結構搭建,中間的樹屋完全獨立而沒有碰到樹幹,以減少對老樹的破壞。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鋼鐵的支撐結構酷似一個鳥巢。 設計師用了橋墩造型的鋼棒在樹根之間打底,避免使用混凝土,類似衣架的力學構造,互相勾織橫槓,而非使用過多的建築工法。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不僅打破自然與人工的明顯界線,創造出一個模糊地帶的構造,製造出樹枝本身盤根錯節的錯綜複雜,營造一個能讓各種生物(包含人類)能感到舒適又愜意的空間,也讓鳥類保有自身的棲息空間。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到達樹屋前要經過120英尺的步道。 步道從地面上蜿蜒上升,穿過其他的樹木,像一個樹林中的遊樂場。走在這些懸空的木梯上,人們置身事外,悠然自得。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樹屋外是一個喝咖啡的小平面,裡面的空間不大,是一個多邊形的小房子,可以喝茶聊天。 房子的實際面積不到10平米,不過加上步道和外面的平臺,它成為日本目前最大的樹屋。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而更特別的是,來訪者們還可利用撿拾而來的樹枝,隨意地插入到爬上樹屋之前的內體構造上,例如壁面。 當人們坐在茶屋裡休憩時,還能瞥見烏鴉從身旁飛過,實踐了大自然與人類生生共息的原始概念,瀰漫著一股溫柔以對的氛圍。

04

Jikka

設計師:Issei Suma

Jikka是療養之家,為五間連在一起的小屋,包含居住,餐廳和旅店功能,可以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護理服務。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業主是兩位年過六旬的老婦人,分別為社會工作者和廚師。她們委託建築師建造自己人生最後的居所,讓她們可以一邊服務社會,一邊度過餘生。根據業主的要求,建築要在樸實無華的同時,如同禮拜堂一般擁有某種神聖性。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Jikka位於被之前的所有者移平的山頂上。新建的五間小屋高低錯落,彷彿一座座小山包,喚起了人們對於山峰的記憶。高低錯落的屋頂如同山峰。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餐廳每日向公眾開放,其中的菜品均用本地食材料理而成,並且提供給當地老年人送餐的服務。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客房中設有無障礙浴池,需要護理的老年人或殘疾人可以方便地使用這裡的設施。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05

Nakagin 膠囊塔

設計師:黑川紀章

膠囊塔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設計理念是要建造出更加靈活的住宅空間。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Nakagin膠囊塔由140個膠囊塊組成,每個膠囊有300方尺大小。然而,這一新穎的建築慢慢地被人們所遺棄。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膠囊塊無法被移動,因為搬運它們也會產生一筆不小的費用。膠囊塔每年都面臨住戶“搬家”的情況,140套公寓中現在只有15所有人居住。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40多年過去了,對膠囊公寓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於它將來的何去何從也沒人知道答案。有趣的點在於,這座看起來十分具有 “未來感” 的建築要如何轉換成為 “歷史遺產” 的角色。不過目前為止,膠囊公寓仍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日本建築師都是如何在箱子外思考建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