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青海為各地農民工送上拉麵技能培訓

本報訊(記者邢生祥)連日來,由青海省海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化隆縣就業服務局組織的拉麵技能培訓組走進全國各地拉麵店,現場講解拉麵知識,手把手教拉麵揉制,食材選、削、切、配料、炒等技藝,深受拉麵人歡迎。

對於很多青海人來說,一碗牛肉爛軟、蘿蔔白淨、辣油紅豔、香菜翠綠、麵條柔韌、湯汁鮮香的青海牛肉拉麵,就是家鄉的味道。上世紀90年代初起,青海農民工前往內地沿海城市開辦拉麵館,隨之帶動大批農民工攜妻帶子外出創業就業,逐步走上了親帶親、友拉友的創業就業之路。

如今,青海拉麵作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手段,已經飄香至全國280多個城市,每天有18多萬人的青海拉麵行業農民工從業者,在2.9萬家拉麵館裡為食客端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麵,也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帶來40多億元工資性收入。

特別是人口僅30萬的化隆縣在全國270多個大中城市開有14430家拉麵館,常年在外從事“拉麵經濟”的農民工達到10萬人,每年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利潤18億元。

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培訓現場,擔負此次培訓的青海省汽車機械工業技工學校因地制宜,根據拉麵店實際經營情況,採取就近選擇實訓店的原則,分別在上午9點至11點,下午2點至5點,晚上7點至9點對農民工進行拉麵技能實操培訓,並且充分利用晚上空餘時間到拉麵店面對面、手把手進行實際操作。

“此次培訓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沒有事先準備條條框框,注重事中拉麵行業務工農民工的需求。硬件條件達不到,我們就地購買,師資力量跟不上,我們高薪聘請,教學食材用多少滿足多少,全方位不限量,直到農民工學會拉麵操作技能。”

“此次家鄉政府組織拉麵技能培訓組為我們外地農民工上門‘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除了上門培訓降低了我們農民工的培訓成本外,培訓時間對拉麵店生意也不受任何影響,最關鍵還是實用性強,想學啥有啥,學有所用。”來自海東市化隆縣在蘇州務工的農民工馬成福說。

據介紹,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培訓中,來自化隆縣在蘇州的60多名從事拉麵行業的農民工參加了集中培訓。截至4月底,僅蘇州報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已超過16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