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網上不少人評論稱2020年真是地獄式開局,其實並非危言聳聽。除了疫情外,遙遠的非洲人民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只不過,讓他們遭殃的是我們小時候常在草叢裡抓的蝗蟲。

據估算,在當地的農田中,每1平方公里蝗蟲的數量就達到約1.5億隻。僅在東非,就約有3600億蝗蟲入侵,每天能吃掉2500個人的口糧,千萬人將面臨糧食危機。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隨著災情的加重,索馬里也於昨天成為非洲第一個宣佈蝗災為國家緊急狀態的國家。這讓本就在飢餓中掙扎的非洲人民雪上加霜,此時的非洲人民正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困難。


不過要想解決蝗災,還得深入瞭解蝗災帶來的恐怖,以及蝗蟲成群的行為和奧秘。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這次蝗災除了數量驚人外,還有一件事令人感到無奈。那就是這些惡魔般的蝗蟲還會直接“劫機”,使得當地的一架客機無法降落。


當這架飛機抵達埃塞俄比亞的迪裡達瓦準備降落時,突然有一大群蝗蟲迎著機頭和擋風玻璃飛來。由於蝗蟲十分密集,擋住了視線,機長被迫將地盤讓給了蝗蟲,重新返回高空中。可此時,擋風玻璃上已經殘留了一些蝗蟲的屍體亟需清理。


於是,機組人員又得冒險打開駕駛艙的側窗,手動進行清理。直到將蟲屍清理乾淨了,才飛到了臨近的機場降落。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比機組人員更無奈的是當地的非洲人民了,他們在慌忙的情況下陷入了和蝗蟲的肉搏戰爭中。他們中有人騎著摩托拼命鳴笛渴望蝗蟲能像雞鴨那些一樣逃走,有人拿起雨傘在蝗蟲群裡揮舞驅趕的,還有的小孩子試圖用叫聲和呼喊聲威懾蝗蟲。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然而這些方法又有什麼用呢,蝗蟲依舊摧毀大家賴以生存的農作物,造成當地民不聊生。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事實上,不光是非洲東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蝗災。而在我國,蝗災更是與水災、旱災並列為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有史以來,我國蝗災就頻發,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蝗災爆發之時,莊稼被吃得一乾二淨,糧食顆粒無收,百姓餓殍遍野。


至於蝗災的始作俑者蝗蟲,則並非單一物種。它是直翅目、蝗總科的昆蟲,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000餘種。常在我國肆虐的蝗蟲種類的種類有棉蝗、東亞飛蝗、花脛綠紋蝗。而這次造成非洲蝗災的是有生物炸彈之稱的沙漠蝗蟲。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非洲蝗蟲


沙漠蝗是蝗蟲科一種棲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蟲。它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據估算,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


而在2020年1月份,在肯尼亞東北部發現了一群長60公里,寬40公里的蝗群,當地居民飽受其害。和我國分佈的東亞飛蝗一樣,它們那銳利的嘴巴吃起植物來就像割韭菜的刀子又快又狠。


它們同時又是貪得無厭的食客,主要以葉,枝,花,果實,種子,莖和樹皮為食。幾乎所有農作物和非農作物都被此蝗蟲饞食,包括花生、玉米、高粱、大麥、大米、牧草、甘蔗、棉、果樹、大棗、蕉科、蔬菜和雜草等。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除了拼命吃之外,它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拼命繁殖後代了。通常而言,東亞飛蝗一年會繁殖兩代,沙漠蝗則每年至少會生兩到五代蝗蟲。


雌性蝗蟲每交配一次就能產卵多次。卵也照樣進行孵化和正常發育,擁有驚人的繁殖力。這也是蝗蟲卵能連綿不斷,蝗蟲迅速氾濫的重要基礎。據統計,歷史上最大的蝗群記錄估計有2500億隻蝗蟲,重量達55萬噸。飛行時聲振數里,遮天蔽曰,太陽為之失色,著實是一道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奇觀"。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正在準備交配的沙漠蝗蟲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令人意外的是,常常大規模出沒的蝗群其實也愛獨居。科學發現,蝗蟲在獨處時儼然是人畜無害的乖乖仔,可一旦聚集起來就成了瘋狂掠奪食物的惡魔。在過去,獨處時的蝗蟲和聚集在一起的蝗蟲被認為是兩個物種,直到1921年俄羅斯科學家才證明它們是同一物種的兩種形態。那是什麼條件促使它們突然成為步伐一致的惡魔殺手呢?


帶著這個問題,有科學家將一定數量的蝗蟲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並通過錄像拍攝它們的行為。他們發現當數量20只時,蝗蟲會朝著各自不同的方向自由飛翔,處在一種無序狀態之中。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當蝗蟲數量增加到60只時,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發生了。蝗蟲開始朝著同一個方向移動,並不斷在打圈。等到錄影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居然少了一隻蝗蟲。這令大家十分驚訝,蝗蟲採取一致的方向時,究竟發生了什麼?於是,他們將錄像帶倒回去放,才發現蝗蟲數量增加後互相碰撞。在這過程中,蝗蟲也一下從溫和的素食者驟變成了兇猛的肉食者。


它們之間相互撕咬,最後導致一隻蝗蟲被硬生生地吃掉了。它們往往在食物匱乏的時候,才會聚集在一起四處為害。人們才逐漸發現蝗群整齊有序地往前飛是因為害怕自己被同伴吃掉。因為它一旦不與其他蝗蟲保持隊形,就會暴露其脆弱的側翼,從而喪失性命。只有在保持一致的隊形時,蝗蟲才處於較為安全的位置。


這似乎與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暴露位置就必死無疑。說白了,表面上大夥能站在同一戰線,最根本的原因是來自死亡的恐懼:害怕被同伴吃掉。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蝗蟲越擁擠,就越容易造成彼此咬食現象。為了保命,大批蝗蟲就像如黑雲般結集飛,你追我趕,像瘋了一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蝗災並不是蝗蟲的本意,而是為了生存的不得已之舉。


有人將它比喻成我們處在一個集會中的陰暗面,當每個人彼此離得很遠,有一定的距離便覺得大夥都還不錯。但一旦異常擁擠,空間越來越窄小,情緒就會莫名暴躁起來,甚至發生踩踏事件。


因此,同樣都是蝗蟲,當它們分散而居,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而當它們就聚集在一起遷飛,就會四處為害,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如果某一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較少,食物充足。它們就會形成散居型,不再遷飛覓食。而在另一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特別多,食物匱乏。它們就會在體內產生特殊的生理反應,產生集群的要求。畢竟它們取得食物和蛋白質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吃掉彼此。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一直以來,蝗蟲如何從散居變為群居的內在機制都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力求攻克的關鍵課題。而我國科學家還率先發現了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之間的轉變奧秘。這兩種不同習性的飛蝗,腦部基因表達具有顯著差異。比如在神經發育和可塑性調控相關的多個基因呈現不同的甲基化模式。而且在與激酶、信號轉導蛋白、微管蛋白等系統相關的基因轉錄以及可變剪接情況,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從蝗蟲複雜的基因來看,它的聚集和暴食行為都只是它生存的本性。盡管這一本性造成了它同人類競爭食物資源的局面,但它依然是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單個蝗蟲只是為上一級的生物鏈提供食物,並不會成為危害作物的元兇。因而,科學家對蝗蟲行為的研究,更多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控制它們的數量。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如今在科學預防的技術手段下,世界各地都已經看到了治理蝗災的卓越成效。然而這次非洲蝗災卻又突然失去了控制,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消滅蝗蟲,到3月份蝗災可能會嚴重加劇,規模可能超過現在的500倍以上。

而阻止蝗災的唯一辦法,需要7000萬美元來購買和噴灑殺蟲劑。然而比經濟投入更困難的是,據瞭解該地區大片土地被當地的恐怖組織控制著,相關人士去到那裡殺滅害蟲就好似上戰場一樣隨時有生命危險。


可如果不進行有效控制,蝗群會擴增500倍,甚至擴散到更多地方。彼時,小小蝗蟲可能也會成為帶來世界災難的“主角”......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Locust.Wikipedia. on 17 October 2018, at 13:35 (UTC).

我科學家破譯飛蝗基因組圖譜是迄今人類破譯的最大動物基因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喻思孌 2014年01月17日

蝗蟲為何成災?[J].大自然探索,2009(07):8.

徐德文:1平方公里1.5億隻!非洲蝗災爆發,客機無法降落,冒險開窗擦玻璃

李鋼. 歷史時期中國蝗災記錄特徵及其環境意義集成研究[D].蘭州大學,2008.

陳永林.蝗蟲災害的特點、成因和生態學治理[J].生物學通報,2000(07):1-5.

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上)[J].農村實用技術,2015(01):6-8.

昆蟲的營養價值與開發利用 郭亞建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8年01期

非洲遭遇“生物炸彈”入侵,每天就能吃掉2500個人的糧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