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學生寫作模仿魯迅和王小波等作家的文風?

Mis梁


我是高小陽,很高興為你解答!

如何看待學生寫作模仿魯迅和王小波?

作為語文老師,能看到學生的審美取向犀利而富有批判性,先鋒而個性張揚,思想中透露出異於常人的冷峻。

首先是欣喜,這是個飽讀詩書的孩子。

能在眾多的作家中唯獨追捧這兩位神壇巨人,並模仿他們,可見思想上對其作品是欣賞的,對這樣風格的語言內質是有共鳴的。但欣喜之後,更多的會是擔憂。這不該是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成熟。

擔憂什麼呢?

一、不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青少年心智不夠成熟,對於這兩位作家的作品,我們應該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去研讀,脫離時代背景單純的追求這樣的文風,不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包容性更強,但是主流文化還是儒家正統思想。繼續發展下去,孩子容易走向偏激,憤世嫉俗的心態往往不利於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不利於融入整個社會

小眾的審美傾向,是突顯個性的一個方面。但當今的世界,是一個追求合作共贏的時代。世界共同體都在向我們傳達著一種精神——和諧共處、團結發展,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滿身刺蝟的人,特別是略帶文學氣息的桀驁不馴的青年人。學校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批判的精神如果用於自我的進步,這是值得嘉獎的。如果用於他人的挑剔,那麼這樣的個性是難以融入這個社會的。

怎樣糾正和引導其走向正軌呢?

一、擺脫固有文風的束縛

青年心智不夠成熟,一時崇拜模仿,一定程度也反應出其在個性上的缺陷。如果及時調整,引導其開闊視野,心緒打開,從孤獨寂寞的狀態走出來,觀察生活中積極的方面,試圖引導其用陽光的筆調描述事物,教會其採用不同的形式表達情感,漸漸的擺脫固有文風的束縛。

二、豐富閱讀體驗

推薦不同作家的優秀作品,加強閱讀體驗的探討,從意識形態上引導其多角度思考問題,糾正錯誤觀念,用作品中弘揚的優秀傳統文化感染他,激勵他。

三、完善個性缺陷

用包容的心態感化他,探求根源,並在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尋求家長的配合,完善個性上的缺陷。

出於對這樣特殊的,又有才華的學生的關愛,囉嗦了一些。說的不對,見諒。


高小陽的春天


我是讀寫講演變現教練丁玥。對於學生寫作模仿作家,我覺得挺好並贊同。

學生嘛,正是在求知的年代,模仿是挺好的學習方式!一來說明他們還是注重學習的,二也說明他們挺會找榜樣

學習的,三者來說,時間長了,模仿著模仿著,在借鑑的基礎上有創新的實例也不少,比如古龍仿金庸!

具體我有篇類似文章,歡迎大家去看!在此便不細說了。

加油!


丁玥


模仿是獨立走路的前提。

孩子學走路來自於模仿,儘管會跌倒,但是最終會挺直腰桿走路的。你因為怕他模仿有啥後遺症,而喊他爬嗎?

所以,模仿絕不是壞事,而是好事。這正如書法者之臨貼,老者行走之柺杖……可喜可賀!

這是一個個性化發展的時代!孩子是一張白紙,可寫最好的未來和最美的圖畫。放開讓他們去畫吧,他們會自己擦掉那些歪歪扭扭的腳印與筆跡的!

你相信嗎?反正我信!


巴河亦然


這個話題是每個教師值得認真深思和研討的。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心中偶像,把心中的偶像作為奮鬥目標來追求,這是合符事物發展的規律。作為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幾十種個性,需要我們按學生的個性丶興趣愛好來張揚他們的個性,放飛夢想,達到他們的追求目的。對此,我們只有支持和鼓勵他們的興趣愛好,教育學生髮奮努力去追求,去學習,去奮鬥,決不能扼殺他們的個性。值得注意的是,要告誠學生學什麼都要持之以恆,否則會是邯鄲學步。


譚文祿


模仿大家,值得讚賞、鼓勵

現在能有多少人喜歡魯迅和王小波呢?如果有學生迷戀他們的文字,我覺得是好事。說不一定未來會多一個有思想的作家呢?

任何的模仿源於其內在擁有這樣的語言風格

學生之所以模仿他們,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符合此學生內在的表達訴求,模仿只是為其找到了一條可以表達內心思想的道路。


語文界的小黃老師


個人覺得不存在模仿兩個字,對於學生而言他是對作家的文風比較有感覺,所以自己寫出來的風格和作家的風格比較像,但是內容也都是學生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風格,每一種文風都有很多作家,所以學生不存在模仿,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寫出跟作家文風的作品,足以證明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格局,這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超仁教育


模仿的好,後面再引導創新,也挺好的



更好人家


模仿是可以的,但最終要體現在自我發展上,不可鸚鵡學舌[祈禱]


孫宏林459


沒有什麼不正常,任何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之所以模仿,是出於喜愛和認同,只有出自內心的“愛”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十三哥喂


那個時代早已過去

風流不在

模仿註定是失敗


過了村還能有店嗎?

放棄幻想 接受現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