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01.

除夕夜過後,一張普通的圖片霸屏網絡。

讓人特別注意的是圖片上的內容,一條配有圖片的朋友圈,這條朋友圈來自於李蘭娟院士。除夕夜時,她十分歡塊地說:“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房刀。”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那條朋友圈配有的圖片中的人,有一個正是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曾經被稱為中國外科最好用的一把刀。

因為除夕夜那天的李蘭娟已經向國家提出,帶隊支援武漢,所以鄭樹森親自下廚,為妻子準備踐行飯。

在本該團圓的日子裡,他們卻面臨分離。可是為了心中的大愛和肩上的責任,他們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盡力讓對方無後顧之憂。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所以,身為丈夫的鄭樹森,圍上圍裙,拿起菜刀,耐心地給即將支援武漢的愛人,做一頓家常便飯,那一刻對於李蘭娟來說,是充斥著溫暖的愛意。

有人說:真正的溫暖是愛情裡的煙火氣,最為尋常的,也是最難得。

在鄭樹森的那一餐中,我看到了平凡夫妻裡的溫暖和愛,看到了他們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愛情,看到了他們默默陪伴、相守一生的幸福。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02.

我們不知道的是,在我們眼中那看似最平凡的一餐,其實在他們幾十年婚姻中都是奢侈的,因為他們的愛情充滿著忙碌。

1975年5月1日,相識於中國醫科大學的李蘭娟和鄭樹森,領證結婚了。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然而兩個人的婚姻並不是,普通人婚姻中的蜜裡調油,也不是充滿了雞毛蒜皮,而是充斥著忙碌,

他們一個是傳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一個是多器官聯合移植事業的開拓者,這就註定了兩人肩上的責任,不容他們有半分怠慢。

結婚多年來,他們雖然同在一所醫院工作,卻鮮有溝通和交流,更不用說花時間煩惱生活的瑣事了,對他們來說,時間是寶貴的。

每天早上8點時到醫院上班,深夜一兩點鐘歸家,這就是這對院是夫妻的生活常態。

李蘭娟曾經的學生王保紅,曾經用四個字評價恩師:“醫學狂人”

有多狂?

李蘭娟自己的話為證就能讓我們明白:

“經常是他在臺上做手術,我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常事。”

他們的忙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而他們對工作的態度,也是我們佩服的。

李蘭娟院士曾透露:“早餐是我們倆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頓飯。”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頓早餐,是他們聊家常的時刻,那就大錯特錯了。

兩人吃早餐時,畫風也是與眾不同,話題更多的是有關於學術和工作:

“有個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給他做器官移植”

“下午有個學術報告要發言,我中午飛機去北京”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你看,兩個人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同在一個醫院裡工作,可是依舊找不出多餘的時間來陪包彼此,但是他們很享受這種相處方式,默默地陪伴彼此在各自的領域裡深究,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三觀相同吧。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愛人,不能花時間多陪陪我們,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過抱怨彼此,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責任,更清楚彼此的重擔。

他們的愛,平凡無聲,卻足夠相濡以沫。

03.

顧城在詩中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這說的大概就是鄭樹森和李蘭娟的愛情了,即便平日裡沒有太多相處的時間,可是愛依舊在心中慢慢地蔓延。

40多年來,他們陪伴著彼此,成為各自領域裡的大神,成為醫學裡的典範,更是為了傳承醫德,共同創立了“樹蘭醫學獎”

李蘭娟鄭樹森45年愛情:院士伉儷的情與愛,詮釋婚姻美好的一面

這個獎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更多熱愛醫學,能夠傳承醫德的人。

當我在瞭解到他們的愛情時,我的內心是“酸”的,因為他們之間太有默契、太懂彼此了,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愛人,真是何其有幸啊!

我們常說,婚姻裡最美好的事,不過是相濡以沫,能夠白頭到老。

他們不僅做到了,而且讓這個過程更有儀式感,而這儀式感便是支持彼此的工作,默默地陪伴彼此成為各自領域裡的大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忙著救死扶傷,忙著研究學術,忙著傳承醫德。

或許,只有這樣無數次的風雨同舟,才會有今天的相濡以沫,才能夠詮釋一份美好的婚姻。

祝福你們,也謝謝你們!

今日話題:你羨慕鄭樹森和李蘭娟的愛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